10.16 為什麼水果變得越來越甜了?


如今的水果比起以前的水果來說,真是越來越甜了。

大多數水果都喪失了以往原有的水果風味,只剩下了甜味。很多水果收購商或者水果經銷商都會依據一個水果的糖度指標,來給水果定價。

這也讓我們吃到得水果越來越甜,甜得發膩。

那麼,除了市場導向的問題,是什麼具體的原因導致我們的水果如今越來越甜了呢?

要解釋為什麼現在的水果越來越甜了,得先讓我們來看看水果為什麼會甜。

為什麼水果變得越來越甜了?

水果的糖和人的味蕾

水果之所以會甜主要是水果中一般都含有三大類的糖。

水果中的糖主要有三大類: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每種水果中這三種糖的比例不一樣,三種糖甜度也不一樣。

其中,果糖甜度高,是蔗糖的1.7倍;而葡萄糖的甜度低,僅有蔗糖的0.7倍。

因此,果糖含量較高的水果一般口感比較甜。比如蘋果,提子,梨,芒果等水果。

為什麼水果變得越來越甜了?

另外,水果裡也存在澱粉酶,它們能把澱粉分解成糖類,而且隨著水果變成熟,很多有機酸由呼吸作用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者糖,讓水果的含糖量進一步上升。同時,水果的果膠也會在這時逐漸轉溶於水,水果也會變軟。

“西瓜放一放會更甜!”“蘋果放一放會更甜!”的生活常識,都是依據著這個原理。

吃水果之所以能覺得甜,除了客觀原因還有主觀原因在。

人類之所以能感受到甜味,是因為人類存在著味蕾。人類的味蕾能感知甜味的存在。當人類吃水果的時候,水果的甜度就會刺激到味蕾,味蕾會讓人類感受到“甜”的存在。

當然也有許多動物是品嚐不到甜味的。因為糖分的主要來源是植物,在進化上,一些主要以肉類或魚類為食的動物就沒有進化出糖分感受器。

比如貓,當我們拿甜甜的水果喂貓咪時,它們是感覺不到你對它的甜蜜蜜的愛意的。

我們都知道,人的口水裡有一種唾液澱粉酶。它能夠分解水果和其他食物中的澱粉。當唾液澱粉酶跟人類的口水充分接觸後,唾液澱粉酶會將澱粉分解出低分子的糖。人類可以通過他們的舌頭上的味蕾,感受到分解出來的低分子糖的甜。

進化讓水果越來越甜

在對糖的選擇上,這是一種動物的天然本性。

當我們走到水果攤時,問的第一句話或許就是:老闆這水果甜不甜。

人的本性如此,在進化過程中,苦澀的食物大多都是有毒的,而甜的食物往往熱量高,能提供更多能量,這種需求被刻進了基因裡。

進化到了今天,儘管食物足夠充足,但當我們吃到甜食的時候還是會感到上癮般滿足和幸福。

為什麼水果變得越來越甜了?

自然界物種進化規律也是這樣的。

動物為了獲取能量,便會偏愛含糖量多的水果,這種水果的種子就能被更好的傳播,動物的選擇也間接導致了水果的自然進化。

越甜的水果,得到的繁衍的機會就越大。

從自然進化上來講,水果越來越甜也是水果自然進化的大方向導致的。

科技是水果的催甜劑

在消費市場中,消費者喜歡又甜,果肉又飽滿的水果。

在果樹培育和品種引進方面,科學家自然也樂於配合市場而培育多糖多肉的品種。

我們熟悉的巨峰葡萄、紅富士蘋果、紅顏草莓、愛媛柑橘等都是品種良好的水果。

這些水果品種都是經過了農業科技專家一次次的品種篩選,才推廣開來最適合大眾口味的水果。

通過一次次的育種篩選,水果也越來越甜。

為什麼水果變得越來越甜了?

不僅僅消費者考慮水果甜不甜,果農在購買果樹苗木的時候,也會考慮這個品種的水果的糖度含量有多少。

對果農來說,糖度是品種選擇的一大參考指標。

當選擇好品種後,在水果種植栽培的時候再通過一些栽培技巧、適當的運用植物激素、肥料等,讓水果的糖分更高,更甜。

可以說,品種是水果變甜的最大主因。水果種植技術的提升,是水果變甜的輔助手段。

古代的水果沒有那麼甜

吃著越來越甜的水果的時候或許會想,古時候的人吃的水果是怎樣的呢。

17世紀的畫家喬萬斯·斯坦奇(Giovanni Stanchi)有一副畫,記錄了那時的西瓜。這個西瓜其實並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西瓜一樣那麼飽滿多汁,可食用的部分只有一點點。

香蕉在被人類馴化前也是不可吃的,因為其果實裡含有非常多的種子。

我國很多水果還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如石榴,葡萄,胡桃,荔枝,龍眼,枇杷,檳郎,橄欖等。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雖然也有口味鮮美的水果,但品種和甜度跟今天來比肯定是不及的。

為什麼水果變得越來越甜了?

跟古人比起來,現在我們有了更多選擇。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小心超量的糖攝入對人體的損傷。糖分進入身體以後被迅速消化吸收,攝入過多會導致血糖上升,如果胰島素沒辦法快速平衡,長期如此將導致糖尿病,而且豐富的糖分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損傷腎臟功能。

甜甜的水果當然受市場歡迎,但也有很多人表示對甜到發慌的水果感到擔憂。我們的水果還要朝著越來越甜的方向走嗎?

在更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酸酸的水果如西柚,百香果或許能迎來它們的春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