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60万之众的七国之乱,为何三个月就被平定了,汉景帝做对了哪几点

60万之众的七国之乱,为何三个月就被平定了,汉景帝做对了哪几点

欢迎来到正史戏说,我是正史君,本期开说,喜欢可以关注哦!

引言:汉朝自刘邦建立以来,采取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七国之乱,可是汉景帝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01分封郡县并行制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时期,汉朝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叛乱,以吴王刘濞为首集结了七个诸侯王共同叛乱,号称60万大军,史称“七国之乱”。

他们为什么要叛乱?既有远因,也有近因。

往远了说当年高祖采取分封郡县并行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公元前195年,刘邦自己兄弟刘仲的儿子,刘濞为吴王。

还允许他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

因此吴国经济的到飞速的发展,实力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政治野心的膨胀!

这只是其一。

当年在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的儿子入朝和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刘启下棋。

因为下棋两个小孩子居然发生了争吵,年少气盛的刘启竟然一怒之下,用棋盘把吴王的儿子砸死了。

这对吴王刘濞造成了永远不可能忘记的伤痛,从此称病不在上朝。

60万之众的七国之乱,为何三个月就被平定了,汉景帝做对了哪几点

吴王刘濞剧照

02晁错削藩

后来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的在封国内的权势越来越大。

再加上分封郡县并行制存在诸多弊端,所以当时的御史大夫晁错进言《削藩策》。

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

汉景帝决定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

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六个县。

当削藩的诏书送达到吴国的时候,吴王刘濞决定不再坐以待毙!

他提出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联络被分封的诸侯,反叛对抗朝廷。

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纷纷起兵响应。

自从刘邦建立汉朝以来,第一次遇到秦汉时期诸侯反叛的局面。

如果汉景帝不能镇压,很有可能会面临和秦朝一样的结局。

60万之众的七国之乱,为何三个月就被平定了,汉景帝做对了哪几点

晁错削藩

03汉景帝的清醒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景帝立刻派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亚夫,平定叛军。

而就在此时汉景帝身边的一位臣子,爰盎建议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

其实汉景帝当时是犹豫,后来想到如果能用晁错一人,换取天下太平也是值得的。

居然下令腰斩了晁错,还将晁错灭族。

事实证明晁错死的太冤了,因为晁错的死并没有换取汉景帝心中所想的天下太平。

七国并没有停下反叛的脚步。

汉景帝彻底清醒以后,重新部署战略,最终在三个月后平定了叛乱。

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平定了,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60万之众的七国之乱,为何三个月就被平定了,汉景帝做对了哪几点

汉景帝历史画像

04第一:民心所向

刘邦在位时期,采用的是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

以民为本,清静守法,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

后来到了诸吕之乱,刘氏旧臣把汉文帝刘恒迎接回来,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汉文帝在位期间,更是为民着想,为了鼓励耕种甚至不惜亲自带头种田作表率。

为了修生养息,他重农罢兵,经过汉文帝的重新调整,百姓的生活日渐好转。

所以说无论从大臣,到百姓都很拥戴刘氏的天下。

尝到好日子的百姓很明白改朝换代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根本不希望打仗。

而吴、楚等七国为了各自的私利,驱使百姓,挑起战火,破坏安定。

再加上勾结匈奴,更为广大人民所厌恶,所以遭到国内从上到下的反对。

60万之众的七国之乱,为何三个月就被平定了,汉景帝做对了哪几点

刘氏天下,民心所向

05第二:战略得当

当初七国叛乱,太尉周亚夫就向汉景帝献计。

七国叛乱,气势汹汹,如果正面交锋,会产生非常大的牺牲。

不如直接切断他们在吴、楚国的粮道,60万大军如果断了粮食,可不是小事!

这样第一可以迅速打压对方的士气,还可以让自己的军队,绕开主力直接对战吴王。

擒贼先擒王,这件事是吴王挑起来的,只要把吴王拿下其他的就都好办了。

06第三:用人得当

周亚夫派人率轻骑南下渡过淮河、泗河交流口,绕到吴楚叛军的后方,切断其粮草补给线。

吴国只能速战速决,当时吴军大败,进退不能。

之后周亚夫稳如泰山,面对吴楚军的挑衅终不应战。

吴军撤退转战之时,周亚夫马上出动精锐全力追击,叛军顿时被打得落花流水。

吴王刘濞与几千人逃至丹徒,周亚夫指挥部队乘胜穷追猛打。

一个多月后,跟随吴王叛乱的东越人见大势已去,于是杀了刘濞,提着他的脑袋前来领赏。

吴王被杀以后,其他诸侯立即溃败!

60万之众的七国之乱,为何三个月就被平定了,汉景帝做对了哪几点

周亚夫为汉朝名将

07后记

七国失败后,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汉景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推行削藩。

此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实际地位降为郡级,而中央直辖郡由高祖时的十五郡增加至四十四郡。

这一变化,对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意义十分重大。

此后,诸侯王已经不再具备同中央对抗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