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包銀消費金融“流量變現”業務觀察

2020年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展業的第十年。

在過去的十年中,持牌機構的用戶量呈幾何倍數增長。與之相對的是行業低成本、快速獲客的趨勢逐漸減弱,獲客成本飆升。

為了突破業務天花板,實現營收最大化,招聯消費金融、包銀消費金融等持牌機構開始挖掘自身存量用戶,以導流的方式為第三方機構提供獲客渠道。

值得關注的是,有關部門對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為第三方機構導流業務的監管尚不明朗,由此也引發了持牌機構對於上架的第三方機構審核不嚴的問題。

近日,鐳射財經收到了包銀消費金融“流量變現”業務的相關佈局,包括為外部機構導流和自營用戶專屬融資超市等。

01 為“中國首家信用銀行”導流

包銀消費金融為一家號稱“中國首家信用銀行”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導流。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首家信用銀行”的產品名為“中國首張信用銀行數字卡”,運營主體為多拿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多拿點”)。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7月,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紀波,持股99%,呂萍持股1%。

鐳射財經瞭解到,該卡原價399元,通過包銀消費金融渠道辦理價格為39.9元。

“中國首張信用銀行數字卡”包含了8項權益,分別為信用金、信用卡、信用體驗、信用顧問、雲保險、雲惠券、雲好生活、雲創業家等。

信用金(貸款超市)方面,多拿點稱,“我們與貸款平臺聯合建模進行風險評估為您開啟綠色申請通道,提高下款成功率”。其宣傳聯合建模的平臺包括隨手花、暖心花唄、借東風、輕貸、藍鯨信用、借購消費、愛分期、信富花、國美金融、任性貸、小雨點、省唄、還唄、融360等23家。

信用卡(信用卡推廣)方面,多拿點稱,“我們與銀行合作提供前置風控模型,良性干預分,提高下卡成功率”。合作方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廣州銀行、上海銀行、華夏銀行、花旗銀行等12家。

信用體驗方面包括,報告綜述、多頭借貸分析、網貸逾期檢測、網貸註冊檢測、授信評估、風險信息掃描等;信用顧問方面包括了信用金諮詢、信用卡諮詢、保險資訊、理財資訊、信用修復、信用提升、信用變現、信用診斷等;雲保險方面包括免費險、醫療險、全家險、意外險、財產險、女性險等;雲惠券包括肯德基、星巴克、必勝客、麥當勞、漢堡王、哈根達斯、DQ冰激凌、麵包新語、愛奇藝、騰訊視頻、滴滴出行、神州專車、草草出行、美團外賣、餓了麼、大眾點評、京東E卡、沃爾瑪、盒馬、淘票票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權益中,免費險一般以險企贈送給用戶為主,而多拿點將其劃歸為用戶權益。與此同時雲惠券中的權益也大多是商家本身存在的優惠政策,多拿點也將其劃歸到了自身權益之中。

在鐳射財經看來,多拿點的商業邏輯,一方面是流量購買再分發,包括“貸款超市+信用卡推廣+保險獲客+生活服務”等。另一方面是通過商家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來獲利。

此外,多拿點於今年2月11日申請“中首信行”商標,目前是“待審查”狀態。

包銀消費金融“流量變現”業務觀察

除了自稱“中國首家信用銀行”,多拿點公司的產品名稱還包括“中國首張信用銀行數字卡”,該名稱正大光明地出現在包銀消金導流頁面的顯眼位置。

事實上,多拿點將產品命名為“中國首家信用銀行數字卡”的方式,涉嫌虛假宣傳。除商標申請中未說明此內容外,“銀行”的說法可能讓外界對中首信行的性質及業務產生誤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1條第1款規定,經營者利用廣告和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可根據情節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02 自營貸款超市

包銀用戶專屬融資超市,簡單來說就是包銀消費金融的貸款超市業務。

據鐳射財經不完全統計,該平臺上線了小贏分期、易分期、小雨點、省唄、搖錢花、輕貸、借東風、小贏卡貸、優智花、愛分期、有信錢包、借購消費、信富花、藍鯨信用、國美易卡、蘇寧任性貸等數十款貸款產品。

其中信富花是錦程消費金融旗下產品,蘇寧任性貸是蘇寧消費金融旗下產品。而小贏科技是唯一一家上線了三款產品的第三方機構,包括小贏分期、搖錢花、小贏卡貸。

事實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將資質不過關但有貸款需求的用戶導流給第三方機構,是行業內一種普遍的增收方式。然而,第三方機構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獲取流量後,往往通過貸款超市彼此互推,將借款人不斷推送到借貸成本更高的平臺,陷入更深的債務漩渦。

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表示,貸款超市如果在知情的情況下,仍與違規現金貸公司合作為其引流或代售的,可能會因存在過錯承擔連帶責任,如果違規現金貸公司被公安部門立案的,其支付的引流費用可能會被公安部門認定為不當得利而追繳。

鐳射財經認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提高營收的同時,更要注重社會責任,為第三方機構輸出流量的過程中要嚴把質量關,穿透合作機構底層業務,杜絕為違規、違法平臺提供流量支持,在降低持牌機構自身業務風險的同時,也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