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從優刻得中國雲計算第一股,看全球TO B企業上市潮

近日,證監會同意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UCloud優刻得)科創板IPO註冊,UCloud優刻得即將成為 “中國雲計算第一股”。作為國內知名的TO B雲計算服務商,UCloud的上市,引發了TO B企業、投資人等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

  其實從全球來看,今年以來,美國掀起了新一輪的科技服務業上市的浪潮,短短半年時間裡,共計上市了9家與雲計算相關的TO B企業上市,並且都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部分企業(如CrowdS trike、Datadog)持續獲得資本市場的追捧。上述現象反映了雲計算大背景下,美國TO B企業日益發展壯大的一個新階段。

  反觀中國,TO B企業太難,是全行業的共識。為什麼在獨角獸頻出的時代,TO B的獨角獸很少走到上市階段呢?


從優刻得中國雲計算第一股,看全球TO B企業上市潮


  市場紅利消失,往往是TO B的機會

  美國商業發展的歷史很長,這使美國企業在經歷了足夠的市場擴張期之後,已進入市場紅利枯竭的狀態,為了尋找提高效率和業務創新的突破口,美國企業對能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創新的雲計算等企業服務產生了濃厚興趣。特別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大量企業裁撤IT部門,選擇公有云服務來降低成本,這使得美國公有云在2008年之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在2019年上市的企業中,團隊協作領域的Zoom、Slack、PagerDuty,運維管理領域的Datadog、Dynatrace,CDN領域的Cloudflare、Fastly,終端安全領域的Crowdstrike,大都成立在2008年之後,上述企業切入的領域中,都已經存在著傳統玩家和巨頭,創新企業憑藉著新技術向垂直領域延伸,通過主動開放、被集成,都實現了突圍和增長,在巨頭林立中獲得不錯的發展。

  中國的雲計算如果從2009年阿里雲成立算起,起步時間和美國差不多。但云計算此前在中國的發展並非一番風順。這一方面是因為傳統企業對雲計算的接受程度比較低,更多采用自建數據中心和使用IOE硬件產品;另一方面因為互聯網市場的流量紅利足夠大,如果處在風口,誰都能飛上天,在這種粗放型的發展模式下,燒錢迅速搶佔市場是最重要的,而對於新工具、新方法的採用意願非常低。

  在中國最早使用雲計算的是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在創業初期,他們缺少足夠的資金和人力,來建立一套IT基礎設施和團隊;而在發展壯大後,業務的高速擴張也需要能夠彈性擴容、按需付費的雲計算來支撐。中國雲計算的拓荒者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抓住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服務一波波風口上的企業,而逐步成長起來。

  近兩年來,隨著全球經濟、消費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幾乎所有的企業經營都開始遇到瓶頸,當企業的銷售額、利潤開始停滯,甚至出現倒退的時候,想盡辦法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就成為中國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特別是數量和體積龐大的傳統企業,也開始逐步接受雲計算,將一些非核心的業務或者創新業務上雲;另外5G、AI、IoT、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也需要雲計算作為底層架構的支撐。綜合以上,雲計算TO B企業的窗口期真正到來了。

  美國SaaS繁榮,中國IaaS主導

  不同於美國雲計算市場中,Salesforce、Workday等SaaS企業佔據企業服務半壁江山,在中國雲計算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是IaaS基礎設施服務。

  IDC統計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 IaaS 市場規模為 46.83 億美元,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中佔比高達 65.18%,而2018 年我國 SaaS 市場規模為 18.30 億美元,佔比 25.47%。PaaS 市場規模相比 IaaS 和 SaaS 更小,僅佔比 9.35%。

  出現與美國雲計算市場截然不同的佈局,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的雲計算需求,仍處於對計算、存儲等傳統IT資源的替代過程中,雲計算服務商主要致力於用 IaaS服務向企業提供 IT 基礎資源。

  IaaS實現了IT基礎資源流量化,使 IT 基礎資源像“水”“電”“煤”一樣可以按需取用,IaaS服務的資源彈性伸縮、快速調整、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性為其在國內市場帶來了海量需求。

  根據IDC統計,2017 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超過50%的客戶為互聯網行業企業,包括消費級市場的電商、互動娛樂類企業和企業級市場的軟件開發類企業等,用戶購買的產品主要集中在雲主機、雲存儲等基礎資源。未來幾年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業仍將保持高速發展。

  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以及政策層面對企業上雲的推動。近幾年,政務、零售、教育、金融等傳統領域,紛紛開始加速上雲。以政務行業為例,2017 年,我國政務雲市場規模 292.6 億元。2018 年,我國政務雲市場規模達到 370.8 億元,環比增速為 27%,預計到 2021 年市場規模達到 813.2 億元。對於中國雲計算市場玩家來說,傳統行業市場增量很大。

  TO B的獨立玩家有沒有機會?

  在IaaS層面,公有云被認為是雲計算行業未來主流發展趨勢。公有云資源共享、高效經濟的特點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共性需求,作為承載用戶業務的平臺,公有云相比項目制的私有云有更高的發展潛力。同時公有云技術、運營、人才及資金壁壘都較高,新進入者與發行人競爭難度較大。

  早期佈局雲計算行業的一些大型公有云企業,如阿里雲、騰訊雲等,基於多年的經營,技術實力不斷提升、產品線日益完善,也積累了海量的客戶,並以品牌效應吸引了很多頭部客戶,形成一定的市場集聚效應,IDC數據顯示,從 IaaS 和 PaaS 整體市場份額來看,阿里雲遙遙領先,份額接近50%,比國內第二名到第五名廠商的份額總和還要高。

  在巨頭的引力之下,也有一些獨立玩家,憑藉差異化的能力,在市場中立足。即將在科創板上市,成為“中國雲計算第一股”的中立公有云服務商UCloud 2012年創立,是中國雲計算最早一批創業公司,在移動遊戲領域挖到第一桶金,隨後,商業嗅覺敏銳的UCloud先後捕捉了電商、社交、O2O、金融科技、直播、短視頻等移動互聯網的風口,技術和產品也不斷打磨豐富;2016年,當阿里雲、騰訊雲等開始發起價格戰時,UCloud避其鋒芒,選擇進入傳統行業,與巨頭差異化競爭。當巨頭們也紛紛進入傳統行業時,UCloud開始在戰略上進行更細化的切分,根據客戶的集中需求來開發產品、選擇傳統行業中更細分領域,並利用“中立”的品牌標籤,去打動一些對於數據和安全比較敏感的企業,也更為開放的被合作伙伴集成。

  除了UCloud外,這個市場上的玩家,還有私有云服務商QingCloud,不斷拓展金融和政務市場的金山雲等,都在謀求科創板或者海外上市。

  美國雲計算市場起步最早,具有“風向標”意義。以美國TO B企業紛紛上市,來預測中國市場情況的話,阿里雲、騰訊雲等行業巨頭還在跑馬圈地,雖然尚未盈利,但長期來看,參照國外雲計算巨頭AWS的發展歷程,隨著阿里雲、騰訊雲等巨頭體量不斷擴大,依靠規模效應將會實現規模化盈利;而對於中型TO B企業來說,有一些會被市場淘汰,另外一些如果能通過上市融資,獲得長遠發展的資金,並進行“自我造血”發展業務,堅持與巨頭的差異化定位,也將在市場中獲得相當地位。期待中國TO B企業在長期的低調努力耕耘之後,也能迎來如美國資本市場上TO B企業一樣百花齊放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