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古代秀才、舉人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啥文憑?鄉試真的在鄉里考試嗎?

古代科舉不能用現在的學歷來對應,如果用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應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研究生的話,那你就太小瞧古代的科舉了。

古代秀才、舉人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啥文憑?鄉試真的在鄉里考試嗎?

古代考取功名就是改變命運、提升階級身份的大事,而現在的學生們畢業以後,拿著微博的工資,還得為房子背上幾十年的貸款,和古代的科舉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在古代文盲要比現在多的很,絕大多數人是目不識丁。古代封建王朝的文盲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個村子往往都找不到一個識字的人。我們就以清朝為例,對比科舉士子與現代社會,整個清朝268年,考中秀才的也不過46萬人,而今天的高學歷研究生每年錄取人數都有60到70萬。如今益於社交軟件,我們都能過上上層社會的生活,但是在古代社會,一個人一輩子都沒有去過縣城。有的人一輩子就在村子周圍活動,他們對其他階層的生活也沒有概念,認識的最厲害的人物,可能就是村裡的地主吧。我們現在的大部分人如果生活在古代,肯定都就是村兒裡的高級知識分子。

古代秀才、舉人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啥文憑?鄉試真的在鄉里考試嗎?

我們再來說一說科舉,科舉的最低一級考試就是童生考試,雖然叫童生,但考到五六十歲也考不上的大有人在。考場一般在各省縣府,由各省學政負責考試,考試一共三場,縣試、府試、院試,考過了前兩場就可以被稱作是童生。整個清朝考上童生的人數也就二百多萬人,如果又考過了第三場院試,那就是考中了秀才,有了最低級的功名。真的考中了秀才,會享有一些特權的,比如說可以免稅、免徭役,見到官員也不用下跪,犯了事也不能用刑。在一般鄉鎮裡,秀才已經算是數得上的人物,考上了秀才,就相當於現在鎮裡的實力人物了。武林外傳中,呂秀才如果真的考上了秀才,結果還能混的那副模樣,也算秀才界的一朵奇葩了。

童生考試之後,就是鄉試,鄉試可不是在鄉里考的,而是在各省的省會考試,考中秀才的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的考官是由皇帝委派。

古代秀才、舉人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啥文憑?鄉試真的在鄉里考試嗎?

考中鄉試後,就被稱作舉人,舉人是可以做官的。一旦中舉,可以說,你就已經徹底的改變你的人生軌跡了。整個清朝舉人總共十五萬,一個縣也難出一個舉人。中舉之後,省會會到你家裡通知。我們都學過課文—范進中舉,當范進知道自己中舉之後,簡直是高興瘋了,他老丈人胡屠戶之前對范進是百般刁難,等范進中舉之後,就說范進是文曲星下凡,所以說,舉人的社會地位可見一斑。舉人一般都是在地方任職,運氣好點的退休之前還能升到縣令與現在的縣委書記差不多。

古代秀才、舉人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啥文憑?鄉試真的在鄉里考試嗎?

科舉最高的功名就是進士了,近視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只存在於傳說當中。考中舉人之後,要先入京進行會試,會試通過的人,被稱為貢士,成為貢士才有機會成為進士。現在電視劇裡面考生借盤纏進京趕考的故事,在現實中不會發生的,進京趕考的學子要是缺錢的話,一方富豪會主動的送上大把的銀子。

古代秀才、舉人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啥文憑?鄉試真的在鄉里考試嗎?

成為貢士之後,參加皇帝親自主考的殿試,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整個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總共才錄取了二萬六千多人,平均一年還不到一百人。進士上任之後,最差的待遇也是地方縣令,而舉人必須通過多年的努力才能達到這個位置,進士就算混的再差,退休之前,在地方知府當個知縣,就相當於現在的市委書記,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有點能力的混到布政使或者巡撫,這就是省級待遇了。能力再強一點兒的,還能進入中央當各部的尚書、侍郎甚至首府、軍機大臣,這就是國級待遇了。

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知縣和縣令可不是指的同一個官職,縣令是地方官任命,知縣是中央委派,知縣的級別要比縣令高。現在的電視劇把縣令和知縣混為一談,是非常錯誤的。

經過上面的對比,我想大家應該知道,科舉制度和現在的學歷是有很大差別的,古人說了幾千年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不是亂說的。

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