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古代秀才、举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啥文凭?乡试真的在乡里考试吗?

古代科举不能用现在的学历来对应,如果用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来对应现在的高中生、大学、研究生的话,那你就太小瞧古代的科举了。

古代秀才、举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啥文凭?乡试真的在乡里考试吗?

古代考取功名就是改变命运、提升阶级身份的大事,而现在的学生们毕业以后,拿着微博的工资,还得为房子背上几十年的贷款,和古代的科举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在古代文盲要比现在多的很,绝大多数人是目不识丁。古代封建王朝的文盲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个村子往往都找不到一个识字的人。我们就以清朝为例,对比科举士子与现代社会,整个清朝268年,考中秀才的也不过46万人,而今天的高学历研究生每年录取人数都有60到70万。如今益于社交软件,我们都能过上上层社会的生活,但是在古代社会,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县城。有的人一辈子就在村子周围活动,他们对其他阶层的生活也没有概念,认识的最厉害的人物,可能就是村里的地主吧。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人如果生活在古代,肯定都就是村儿里的高级知识分子。

古代秀才、举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啥文凭?乡试真的在乡里考试吗?

我们再来说一说科举,科举的最低一级考试就是童生考试,虽然叫童生,但考到五六十岁也考不上的大有人在。考场一般在各省县府,由各省学政负责考试,考试一共三场,县试、府试、院试,考过了前两场就可以被称作是童生。整个清朝考上童生的人数也就二百多万人,如果又考过了第三场院试,那就是考中了秀才,有了最低级的功名。真的考中了秀才,会享有一些特权的,比如说可以免税、免徭役,见到官员也不用下跪,犯了事也不能用刑。在一般乡镇里,秀才已经算是数得上的人物,考上了秀才,就相当于现在镇里的实力人物了。武林外传中,吕秀才如果真的考上了秀才,结果还能混的那副模样,也算秀才界的一朵奇葩了。

童生考试之后,就是乡试,乡试可不是在乡里考的,而是在各省的省会考试,考中秀才的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的考官是由皇帝委派。

古代秀才、举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啥文凭?乡试真的在乡里考试吗?

考中乡试后,就被称作举人,举人是可以做官的。一旦中举,可以说,你就已经彻底的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了。整个清朝举人总共十五万,一个县也难出一个举人。中举之后,省会会到你家里通知。我们都学过课文—范进中举,当范进知道自己中举之后,简直是高兴疯了,他老丈人胡屠户之前对范进是百般刁难,等范进中举之后,就说范进是文曲星下凡,所以说,举人的社会地位可见一斑。举人一般都是在地方任职,运气好点的退休之前还能升到县令与现在的县委书记差不多。

古代秀才、举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啥文凭?乡试真的在乡里考试吗?

科举最高的功名就是进士了,近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存在于传说当中。考中举人之后,要先入京进行会试,会试通过的人,被称为贡士,成为贡士才有机会成为进士。现在电视剧里面考生借盘缠进京赶考的故事,在现实中不会发生的,进京赶考的学子要是缺钱的话,一方富豪会主动的送上大把的银子。

古代秀才、举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啥文凭?乡试真的在乡里考试吗?

成为贡士之后,参加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整个清朝二百六十八年总共才录取了二万六千多人,平均一年还不到一百人。进士上任之后,最差的待遇也是地方县令,而举人必须通过多年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个位置,进士就算混的再差,退休之前,在地方知府当个知县,就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点能力的混到布政使或者巡抚,这就是省级待遇了。能力再强一点儿的,还能进入中央当各部的尚书、侍郎甚至首府、军机大臣,这就是国级待遇了。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知县和县令可不是指的同一个官职,县令是地方官任命,知县是中央委派,知县的级别要比县令高。现在的电视剧把县令和知县混为一谈,是非常错误的。

经过上面的对比,我想大家应该知道,科举制度和现在的学历是有很大差别的,古人说了几千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不是乱说的。

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