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瓦渡的几种吃食(一)

牛扒烀

扒烀,即熟牛肉,本地人的叫法。概保山与德宏临近,沿用傣族人家的称呼。

瓦渡的牛肉向来为外人称道,来瓦渡一定要尝尝牛肉,这是自然之理。在地瘠民贫的山区,算是瓦渡少有的特色之一。这主要得益于瓦渡牛肉天然的品质,无催长剂,无饲料添加,加工成段的皇竹草混合玉米面喂养出来的本地肉牛,宰割开来,色泽鲜红、品质纯正,生牛肉爆炒或是切片下汤锅,无不鲜嫩可口。不过瓦渡人常吃的是扒烀。

瓦渡的几种吃食(一)

瓦渡扒烀

是晚宰杀的牛肉,留下里脊、腰领、前后腿,其余部位悉数下锅旺火煮熟。开牛肉铺的几家馆子,每家灶台上备有一只敞口大锅,生牛肉下滚锅熬煮四至六个小时,肉已熟烂,店家操特有的抓扒捞起肉,剔除骨头,第二天清早即可售卖。

牛肉的吃法并没有多少讲究,若二三人到馆子铺,可叫上一两斤扒烀烫来吃。店家将切好的熟牛肉加汤上火烧开,倒入葱姜及各色调料拌匀,就着几碗白米饭,这是简单的一餐。另外就是吃火锅。无外乎保山特有的火瓢牛肉吃法,先上一只澄亮的黄铜锅盛汤,桌上摆满切好的扒烀、蔬菜。待锅底烧开,倒入肉菜,加调料,也可以依个人口味,酌量调配一只蘸水碗涮来吃。本地人遇家中有事或客人到来,喜欢到馆子铺称上几斤扒烀带回家,方便快捷,又不失待客之道。

地方的吃食往往最能反映一个地域或民族的性格,观瓦渡人吃扒烀,大块的牛肉少切多斩,显得粗犷豪放。牛肉一直沿用传统的做法和吃法,多年来并没有多少变化。不追求极致和奢华,简单实用就行,这就是瓦渡人的性格。

汤锅羊

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十八,瓦渡本地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杀羊。说家家户户都杀羊,未免有些夸张,但是每家人都要吃羊肉,这是瓦渡自古以来的传统。

端午节前后,农人在芒种季节里耕种的作物,经历过几场雨水,随着山间草色开始吐芽抽新、油然生机。农人们可做的事情便是祈祷老天爷风调雨顺,杀羊吃羊就是最原始的祈福消灾之一。

瓦渡的几种吃食(一)

新鲜羊肉

这一天,驱车走在乡间干道或是走进农户村寨,就见道路沿线或村头处处冒着青烟,农人们三五成群的宰羊剥羊。一户人家可吃不掉一头羊,多是几家人拼在一起,杀翻一头羊,之后分斤。

瓦渡本地的黑山羊,并不像草原羊群一样可以为牧民提供羊毛和羊奶,山羊的生命在农家人手里是一次完整的终结。在优雅的餐馆安然地吃完一顿羊肉火锅,与在露天的郊外煮一头完整的羊,两者之间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将大块砍好的羊肉抛下汤锅,折几枝带叶的花椒枝放进去,煮熟开来,汤汁乳白,肉色鲜香。煮熟的羊肉,只要蘸上一点盐,就可以展现最自然的味道。

瓦渡的几种吃食(一)

新鲜羊肉

羊肉的吃法与扒烀相差无几,主人在饭桌上盛满一盆羊肉,加入少许汤,四周摆下葱姜等调料,吃羊肉讲究下料重,花椒、辣椒必备。待客人吃得大汗淋漓,主人开始进清汤。先前备下一只小铁桶,由一人拎着汤桶,依次在每桌客人面前打一小碗,可就着调料加上葱花来吃。喝完这碗一清二白的羊肉汤,一场朴实无华的味觉盛宴接近尾声。酒过五巡,汤陈三现,客人开始陆续起身,留下主人殷勤的送别,这样的场景很让人难忘。

锣锅鸡

在用电未普及之前,保山广大的农村多用锣锅做饭。锣锅分铜锅和铁锅两种,铁锅居多。有一个可转动的提柄,钩挂在灶头上。每家人家户备有两只锣锅,一只用来煮饭,一只用来炖肉或煮菜。煮米的时候,当锅里的水烧开来,米粒开始冒泡,即下锅落地,待锅里的水浸透米粒,再上火煮。这样煮出来的米饭,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锅巴呈金黄色,吃起来香脆可口。

瓦渡的几种吃食(一)

锣锅鸡

这种锅常用来煮鸡。自家喂养的土鸡,洗净切块后下锅,加入几块拍碎的生姜,加入烧好的草果包,盖上锅盖在灶头上焖煮。借助柴火猛烈的火力,加上锣锅较好的密封,鸡肉所有的精华都在锅里了。

本地人吃鸡,喜欢加事先烧好的糊辣椒。将干辣椒焐在灶灰里烧焦,之后捡进塑料袋搓揉,将混合着灶灰的糊辣椒加在鸡肉中,口味非常独特。吃的时候,先来一碗汤,凑在嘴边将上面的浮油吹开,鸡肉特有的香味扑面而来。其实不需要吃肉,光是喝上一口汤就是一种享受了。

棕头炒肉

棕头可以吃,是来保山后发现的。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把棕头与吃联系起来,第一次在饭桌上吃棕头,皱着眉头尝了一块,满嘴的苦味,总有几分顾虑。踏上南美洲土地的欧洲人,在试吃过第一枚西红柿之后,第二天奇迹般的没有被毒死,我也开始相信棕头是可以吃的了。

瓦渡的几种吃食(一)

棕头

棕头在本地可不便宜,一个棕头大概在80-100元不等。棕树头被砍下来,意味着生长多年的棕树也就死了,所以一般人可舍不得随意砍棕树,多是农村扩路,开挖地基才将房前屋后的棕树砍倒的。

棕头可食用的部分很少,剥去纱状的棕衣,再剥去外面黄色的棕皮,棕包所剩无几。棕头可用来炒肉,将剥出来的棕包切碎,加猪肉里脊和腊腌菜同炒,吃在嘴里味道稍苦,但可以清热解毒,也可以用来煮鸡肉,味道更苦一些。(唐习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