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獨家對話朱江明:造車新勢力如何走出“雙重寒冬”

從7月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首次下滑到不久前戴森退出造車,無疑折射出了行業對電動汽車的隱憂:盈利模式不明,多數初創企業面臨淘汰,進入汽車行業的壁壘仍然很高。

在國內市場,行業對於新勢力造車的寬容度正在縮減,隨著投資趨冷,造車新勢力也在“資本寒冬”和“車市寒冬”雙重困境下迎來洗牌的元年。

“銷售數據不太好”、“大華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金華工廠現在還沒有生產資質”,作為一家“IT造車”的新勢力,身處輿論漩渦之中的零跑汽車,同樣面臨外界的質疑。

“汽車行業要有變革,就像智能手機代替傳統手機、數碼相機代替膠捲相機那個時代一樣,現在電動汽車代替燃油車是必然,包括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汽車代替有人駕駛汽車。”10月15日,在位於杭州著名的物聯網街的零跑汽車辦公室,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採訪時表達了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回顧朱江明四年的造車歷程,零跑汽車構建了新勢力造車之中最長的供應鏈體系,擁有純電動汽車核心三電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在全球,成為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家擁有智能電動汽車完整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

“基本上所有和電相關的核心零部件全部採用自主研發,所以產品交付可能會慢一點。”朱江明表示,“但是我們的後勁會更足,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汽車界的華為。“

據瞭解,圍繞電動汽車上下游,零跑汽車共佈局了六大業務板塊,包括自主研發的三大整車平臺,以及“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繫統以及自動駕駛系統三大核心技術。

如何走出寒冬?

《21世紀經濟報道》(以下簡稱:《21世紀》):如何看待市場寒冬?

朱江明:汽車行業從近20年的增長開始下行,這個是必須經歷的過程。部分自主品牌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殺手鐧,只是一味地靠成本,靠便宜,體量不夠大,技術結構也不夠完善,所以首先倒下的是他們,這很正常。

造車新勢力中可能只有三四十家是真正想造車的,其中有些可能慢慢被合併,有些淘汰,我認為這也是非常合理的。

《21世紀》:如何突破造車新勢力的行業淘汰期?

朱江明:現在輿論對造車新勢力有很多負面觀點,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不會有更多人想加入這個行業,最後真正想造車的造車新勢力可能就十家左右。

蘋果和特斯拉最大的特點是完全創新,去顛覆傳統的觀念,馬斯克做成了電動車,把它真正量產。雖然開始的時候是巨貴的成本,但是逐步降到了用戶可接受的成本,這是一個突破性的改變。新勢力不是沒有機會,是看怎麼做,這是一場長跑,你要有這樣的一種膽略。

現階段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和傳統企業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和挑戰。希望有一天零跑能像豐田、大眾那樣有上千萬輛的銷售規模。

《21世紀》:您對整個電動車市場的判斷是怎樣的?

朱江明:新能源汽車今年也有下降趨勢,總量在下跌。但是,大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認識會更充分。此外,智能駕駛未來一定是在電動車上才有希望,電機完全可以用數字0和1來控制汽車,甚至進行能量回收,同時也起到剎車的作用,電動車代替燃油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隨著電池規模化的經濟效益、成本不斷的下降,預計在2023到2025年,購車成本基本上跟燃油車接近。

《21世紀》:零跑的優勢在什麼地方?

朱江明:從2015年開始進入電動車行業,零跑就在強調自主知識產權,很多東西不是一定要用國外的技術,而是要搞更多的創新。

在5G通訊、AI技術應用方面,我們不要去硅谷設研發中心,不要去慕尼黑設研發中心,中國的工程師就足夠優秀,特別是在電子、智能化、控制這些領域的技術,遠遠超過一些美國的公司。在技術領域,中國和國外目前是平起平坐的,只是說創新能力或者想法會少一點,但是更多的應用,中國的能力絕對是不差的。

零跑用四年的時間去做了一些基礎工作,做成了一個平臺。電氣架構的平臺化、互聯的平臺化、智能駕駛的平臺化才是今後的平臺概念。一旦把很多電的東西用到車上去,就都可以組成一個系統,都是互聯的,這是我們擅長的優勢。

20萬輛盈虧平衡點

《21世紀》:零跑未來的產品規劃是怎樣的?

朱江明:從成立到首款車型交付,零跑汽車花了四年時間。而在未來三年,零跑汽車將會加快開發步伐,計劃再推出三款車型,分別是四座微型車、SUV車型C-More的量產車,以及基於C-More同平臺的轎車。

明年零跑將會交付第二款車,其定位是五門四座的微型車,目標是各方面都要做到和smart一樣,包括內部的工藝和品質。

未來,零跑一年至少會推1-2款,以這樣的節奏逐步投放市場。在這樣的產品投放節奏下,到2022年,零跑希望實現20萬的銷量目標,這也是盈虧平衡點。

《21世紀》:零跑制定產品規劃的標準是什麼?

朱江明:作為一個產品來說,要從三方面去做產品設計:第一方面,首先要學習,要看競爭對手;第二個方面,要看客戶的需求;第三個方面,才是創新,創新要基於對技術的考量,對技術的把控,以及在這個基礎上,我能夠把創新的東西加入到產品裡,這樣,產品才有競爭優勢。

零跑的目標是幾款車都能夠有一個長的生命週期,像凱美瑞,通過迭代,每一款車都能成為一個系列。要做就要把這個東西做到極致。我們的產品規劃,有四個車型已經足夠了。

《21世紀》:新車的銷售市場主要在哪?

朱江明:明年微型車的目標是四個市場:第一個市場就是已有的市場,山東、河南、河北、天津等地正規的電動車去替代原來的低速電動車,這個市場是已有存量市場;第二大市場,由於品質對標mini和smart,但價格還有一定優勢,目標是限行限購的一線城市,以最低的門檻進入;第三個市場是四五線城市的網約車市場,車型最高的續航里程可以到400公里,還有,這個車的優勢是後排乘坐舒適;第四大市場是共享市場,像海南地區旅行用車、高鐵站以及城市間的通勤用車。

《21世紀》:零跑目前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朱江明:比原來的預期,今年的發展速度是要慢一些,1萬的銷售目標無法實現了。第一個原因是零跑是運行一條鏈路最長的造車企業,最困難的就是供應商體系的建立,零跑相對規模小,供應商重視度不高,供應商的轉移對零跑的影響非常大;其次是鉅額的投入,這是我們早期所沒有太多去考慮的。目前還面臨比如融資的問題,將來市場的問題,以及生產資質的問題,當然這都是暫時的。

《21世紀》:生產資質如何解決?

朱江明:目前還是長江汽車代工生產,如果今年和明年零跑的銷量達到3萬輛就可以申請資質,現在零跑已經在金華建工廠,除了核心零部件以外,我們也規劃了衝、焊、塗、總四個車間,現在是衝壓、焊裝、塗裝在那裡製造,最終的總裝是和長江合作,在杭州的長江汽車工廠進行總裝。

我的一個觀點,並非馬上要擁有資質,產品有競爭力才是零跑的核心,核心能力先形成,資質會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

當然,零跑也在積極地找各種合作的機會,但是零跑不會花非常多的錢去買一個資質,或者說去合併一個車企,那樣就要背一個大的包袱。

《21世紀》:融資是否順利?

朱江明:前段時間我們有三四個億進來,那是A輪融資的一部分。目前也在進行B輪的融資,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雖然現在是資本寒冬,大家都覺得很困難,但是我相信我們有能力在融資方面取得更多的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