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T3485的前裝甲是隻有45毫米的傾斜軋製鋼板?

抽菸喝酒和燙頭


毛子說,我不是不想加前裝甲啊,實在是加不上了啊

T-34說,我也想加前裝甲啊

T-34坦克用的是BT系祖傳克里斯蒂懸掛,這玩意高速性能不錯,然而承重是硬傷,這個在二戰早期坦克普遍沒多重的時候不是事,但是二戰後期大家普遍堆裝甲的時候就麻煩了,克里斯蒂懸掛最重的坦克是英國的彗星,戰鬥全重33.5噸,T-34/85戰鬥全重近31噸,已經接近極限了。


彗星基本是克里斯蒂懸掛的極限了

但是接近極限也不是說完全不能加裝甲,但是這又涉及到克里斯蒂懸掛的另外一個問題了,原教旨克里斯蒂懸掛的垂直彈簧是要擠佔車體寬度的,英國佬用彈簧斜置的方式緩和了這個問題,然而,T-34依然是BT系列祖傳的醇厚無異味的純種原教旨克里斯蒂懸掛,結果就是倒黴的T-34除了炮塔座圈直徑不大之外,發動機艙寬度也很窄,這樣一來發動機只能縱置,縱置發動機的話,發動機艙就要佔據更多的車體長度,炮塔就只能往前提,這樣就會對前部負重輪的懸掛帶來更大的負荷,當然,這在小腦袋的T-34/76上不是什麼問題,實際上,蘇聯也曾經有增加T-34/76車體前裝甲厚度的計劃,然鵝,虎式出現了,T-34亟待加強火力,這個時候就出問題了,前部懸掛剩下的承重冗餘就那麼多,同時換裝大腦袋長鼻子,再加上增厚車體前裝甲,前部懸掛就要嚴重超載,所以在大腦袋長鼻子和厚前胸之間只能二選一,這個選擇是顯而易見的,前裝甲加厚也不能保證不被穿,火力不足就只能被血虐,所以毛子最終只能放棄加厚前部車體,把前部懸掛剩下那點冗餘都交給大腦袋長鼻子的增重了。

T-34從BT系列祖傳的原教旨垂直彈簧克里斯蒂懸掛是一切問題的罪魁禍首


英國佬用斜置彈簧的改進克里斯蒂懸掛,雖然沒有T-34原教旨克里斯蒂懸掛醇厚的味道,但是至少釋放了車體上部部分空間。

事實上毛子在改進T-34時也發現了克里斯蒂懸掛這個致命問題,然而毛子在扭杆懸掛上缺乏技術儲備,到T-44才真正開始採用扭杆懸掛,不過這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T-44採用扭杆懸掛,橫置發動機,總算解決了前裝甲的問題,然而此時黃花菜都涼了

有人總是纏夾個沒完,我明確一下,在任何正規一點的資料裡,克里斯蒂懸掛都只是獨立螺旋彈簧懸掛的一種,其特點的大行程的螺旋彈簧(這也是克里斯蒂懸掛佔據空間很大的主要原因)配合大直徑負重輪,主要目的是提升高速能力,任何大剛度短行程的獨立彈簧懸掛——不管是螺旋彈簧還是板簧,比如T-28,比如丘吉爾,再比如梅卡瓦,雖然長得和克里斯蒂懸掛有可能相像,但是都不被納入克里斯蒂懸掛範疇。再說Torsion Beam和Torsion Bar,Torsion Beam結構廣義上也是扭杆懸掛的一種,但是嚴格歸納的話會被單獨提出來,Torsion Beam結構中,螺旋彈簧仍然是主要承載部件之一,而在一般Torsion Bar結構中,螺旋彈簧僅僅作為輔助減震部件,T-43的懸掛系統一般被叫做Torsion Beam,而T-44則是Torsion Bar。

再有,懸掛系統主要是承受動載荷,尤其是坦克前部懸掛系統越野時要承受更大的動載荷衝擊,而低速狀態下的動載荷和高速狀態下的動載荷差的很遠,所以為什麼SU-100和追獵能忍前部負重輪超載(追獵者還是一側超載,更噁心人),T-34-85就忍不了,為什麼KV能用Torsion Bar,而T-43還要先用Torsion Beam過渡一下。


DDG的老船塢


T34的原始設計決定了其防護性能難以進行提升,而反觀M4謝爾曼坦克,就能進行改進,誕生了M4A3E2“巨無霸”這樣的正面裝甲防護性極強的怪獸。

T34坦克採用的是克里斯蒂懸掛,但是由於這種懸掛本身的特點,其相對來說強度不是很好,負荷不高,加上空間限制T34的發動機只能縱置,因此空間嚴重不足,所以炮塔就十分靠前。而在後來,面對德軍裝甲更厚的虎式豹式等新式坦克裝甲車輛,蘇軍又為T34換裝了85毫米主炮。

而此時,T34-85的炮塔已經整整大了一圈,重量也有所增加,車體前部已經負荷過重了,根本就無法再承擔額外的重量,所以加強裝甲防護也無從談起。不然這額外增加的裝甲的重量,會導致車體前部負荷過重,故障率增加,極大地破壞T34的可靠性。

像德國的4號坦克也是如此,4號坦克底盤本身就比較老,經過換裝火炮、加強防護等不斷改進,也出現了前部過重的問題,同樣無法增強正面裝甲的厚度。

反觀美國的M4謝爾曼坦克,由於本身其懸掛設計就有多種,但是要比T34的克里斯蒂懸掛更好一些,M4坦克的空間相對來說更大一些,也沒有炮塔過於靠前的問題,發動機性能也足夠強。所以美國人後來就搞出來了M4A3E2“巨無霸”這種防禦加強版,其正面裝甲厚度高達120毫米,能夠免疫絕大多數德軍火炮的正面攻擊,其也被美軍稱之為突擊坦克,就是因為其皮粗肉厚。


戰爭之王


簡單來說,T-34採用克里斯蒂懸掛比較軟,本來炮塔就靠前,換裝大頭炮塔和長管炮以後前部就超重了,再加厚前裝甲的話,懸掛系統就要不堪重負以頭搶地了。


whoimixmu


坦克裝甲是逐漸增加的過程,T34剛出現的時候是極其先進的,德國坦克炮,反坦克炮的穿甲彈都很難擊穿他的前裝甲,以至於出現了T34恐懼症,直到生產出黑豹,虎式坦克才出現了平衡


夜晚漫步


祖傳60度傾斜裝甲不瞭解下?光看厚度沒什麼意義,45mm的車體正面甲在傾斜放置加持下也有90+的厚度了。這還不包含傾斜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