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烏克蘭轉讓過哪些核心技術給中國?

大國武器大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量的迅速擴大,軍事實力發展也進入井噴階段。由於害怕我國崛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80年代90年代初期末開始了對我國的戰略圍堵,對我國實施長期的武器禁運,以企圖限制我國軍事實力的增長。那個時候我國工業基礎,特別是軍事工業因為軍隊忍一忍需求減少,發展非常不利,幾乎陷入停滯階段。於是在那個我國舉步維艱的年代,我國將目光轉向了剛剛從蘇聯分開家,手裡好東西一大把,同時也缺錢的烏克蘭身上。


我國從烏克蘭進口的青海湖號綜合補給艦

我國和烏克蘭的武器交易可以用八個字形容:各取所需,兩相歡喜。烏克蘭有技術有裝備,但是缺錢,我國那時候手裡有點錢,但是毫無技術。最主要的是,從91年前蘇聯解體,美國讓烏克蘭銷燬所有核武器之後,西方國家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新生對手俄羅斯的手上,也就忽視了一旁的烏克蘭。於是我國就開始了和烏克蘭的深度眉來眼去,從烏克蘭淘回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給我國的軍事工業發展帶來巨大促進作用。我國從烏克蘭引進的武器非常多,核心技術也不少,大家熟知的遼寧艦啥的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主要說說核心技術。


T-10K

熟悉俄羅斯或者前蘇聯的小夥伴肯定知道,T-10/T-10-1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就是蘇-27的原型機,憑藉這一系列的原型機,撐起了目前世界上多個國家的空軍。我國從烏克蘭引進的最核心的技術應該就要算T-10K了,從代號來看很多人會以為這是原來的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其實並不是,T-10K是從裝有鴨翼的T-10-24和裝有尾鉤的T-10-25基礎上發展而來,它就是蘇-33!只不過T-10K是設計局的名稱,蘇-27K是軍隊中的名稱,而蘇-33則是量產型號的內部名稱。T-10K,蘇-33和蘇-27K三個名字壓根就是同一架飛機。蘇
蘇-27K=T-10K=蘇-33

我國在引進遼寧號之後不久便將艦載機的研製和引進工作提上日程。艦載機對當時我國的航空工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空白,航母都還在船塢裡渾身鐵鏽,沒法研製艦載機。於是我國向俄羅斯求助,準備進口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結果俄羅斯獅子大開口,不僅讓我國一次性買夠一個團,還漫天要價。最終雙方談崩,我國轉而從烏克蘭低價買到了T-10K,也就是蘇-33,開始了我國的艦載機自研之路。
蘇-33

當時艦載機的研製工作是由沈飛601所承擔。按照沈飛搞飛機的路子,第一反應就是研究從俄羅斯買來的蘇-27,然後從裡頭挖點新東西成為一款新機型。並沒有貶低沈飛的意思,沈飛為我國生產了大量的戰鬥機,居功至偉,只是沈飛和成飛相比,少了一點創新性和獨立性,容易遭到大家非議。不過現在沈飛創新已經很明顯初現成果了,自籌經費研製的FC-31型戰鬥機,就是拜託蘇式戰機的一個表現。後來事實證明,我國在T-10K基礎上研製而來的殲-15雖然飛控有點瑕疵,但是一次就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成功了。


一個模子出來的殲-15

燃氣輪機

燃氣輪機就從UGT-25000進入中國說起,因為從這一款先進燃氣輪機進入我國才算是真正接觸到了烏克蘭燃氣輪機的核心技術。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的海軍艦艇對性能的需求提升,“全蒸七子”已經明顯不能適應現代戰爭,需要使用更為先進的動力系統。當時我國和西方國家的蜜月期已經過去,不可能再能從美國拿到可靠性爆表的LM2500燃氣輪機,於是轉而從烏克蘭引進了UGT-25000燃氣輪機。


因為烏克蘭經濟實力不足,已經無法獨立研製大型水面艦艇。1993年,烏克蘭正式向我國出售了10臺UGT-25000/DA80燃氣輪機,並將技術全部轉讓,由我國進行後續的研製工作。1998年,703所負責開啟了對UGT-25000的國產化工作,首臺UGT-25000國產型號於2004年完成,並經過了我國的嚴格檢測,並給了QC280這個名字,安裝在169“武漢”艦進行服役。從武漢艦的表現來看,我國的燃氣輪機技術已經得到一定突破,軍艦的心臟病有所改善。
除此之外,我國還從烏克蘭引進了R27空空導彈極其引導頭,歐洲野牛大型氣墊登陸艇,885“青海湖”號綜合補給艦等等一些列的軍工技術。總得來說,沒有烏克蘭提供的技術,現在的中國海軍絕不可能完成下餃子般的建造。目前我國軍事落下的課程已經慢慢追回,曾經破舊的海軍也已經初具規模,軍事工業科研和生產體系早已經完善,接下來的未來戰爭,核心技術將不再依賴他國!


赤焰噠噠噠


烏克蘭讓中國的軍事技術現代化腳步加速了十年以上。紅色帝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分到不少遺產,包括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更加寶貴的先進軍工研發部門和工廠,所以烏克蘭的國防工業一度非常發達,中國的確從烏克蘭得到過不少好東西,今天中國一些主戰裝備上就使用有烏克蘭提供技術或者成品。

例如中國海軍今天可以大量建造服役052D和055大型驅逐艦,其實還真的應該感謝烏克蘭,因為中國這些新型驅逐艦上使用烏克蘭技術的國產動力系統。原本中國驅逐艦使用的是美國的動力系統,在“中美蜜月期”期間,中國從美國購買到大名鼎鼎的LM2500型燃氣輪機,中國將它裝備到兩艘052型驅逐艦上,但後來由於美國中斷軍事合作,中國無法購買到更多的LM2500型燃氣輪機裝備到新建的驅逐艦上,新建驅逐艦面臨沒有動力系統的尷尬問題。

最終中國把目光轉向烏克蘭,購買了10臺烏克蘭的UGT-25000燃氣輪機,並引進UGT-25000的全套技術進行國產化仿製,國產化的UGT-25000燃氣輪機被稱為GT25000燃氣輪機。當中國攻克所有GT25000燃氣輪機的國產化製造技術問題,並進行升級改進,投入大規模量產後,中國海軍才得以大規模建造新型驅逐艦。

目前遼寧艦上使用的殲-15艦載機也和烏克蘭有關。眾所周知,當初中國從烏克蘭購買到一架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T10K號。殲-15艦載機是中國在殲-11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為了可以在航母上使用,採用全新的三翼面氣動佈局、大型開縫襟翼、增加著艦鉤、改用雙前輪、並加強機身結構、對機體進行防腐蝕保護處理……這些很多特定的改進設計都是參考了T10K號,從而降低殲-15艦載機的研發難度,縮短研發週期。

中國從烏克蘭購買到3架伊爾-78大型加油機,打破中國沒有大型空中加油機的局面。這三架伊爾-78大型加油機,承擔起中國蘇-30、蘇-35重型戰機的空中輸油任務,極大增加它們的作戰半徑。中國還從烏克蘭購買到兩艘“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並引進技術、零部件自主生產了兩艘,未來建造數量可能會更多。

除此之外,中國還從烏克蘭得到不少零部件和技術,例如中國從烏克蘭購買到AI-222K-25F加力渦扇發動機,裝備到洪都的L-15高級教練機上,使它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吸引力更大。所以,烏克蘭還的確是中國的一大恩人呢!


科羅廖夫


話說,在我國軍事科技發展歷程中,有一個國家是在背後默默付出很多,作出很大貢獻的,那就是烏克蘭,應該說,如果沒有烏克蘭,那麼我國許多軍事科技的發展是沒有這麼順利的,也正是因為有了烏克蘭,我們攻克了許多難關。

烏克蘭究竟轉讓給我們多少軍事核心科技呢?我看主要有下面幾個:首先是UGT25000燃氣輪機。這款燃氣輪機是世界上功率僅次於英國MT30和美國LM2500-G4型的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他的功率達到了33MW,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他的功率在環境溫度超過30度的時候下降很快,因此我國對其進行改進,得到了自己的GT25000燃氣輪機,目前廣泛的裝備在052C/D和055驅逐艦上,可以說如果沒有GT25000,就沒有中華神盾驅逐艦的出現和升級。

其次,還有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技術。話說在我國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建造進入尾聲的時候,我國第一款艦載機還沒有亮相,讓人很是擔憂,不過人們都清楚,作為蘇系航母的巔峰,遼寧艦最適合搭載的還是一款蘇霍伊的重型艦載機,很多人把目光瞄向了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但是俄羅斯反覆抬價不說,還要我國購買這款戰鬥機,而我國卻只想用他的艦載機結構,至於電子設備和導彈還是想用自己的。

就在這個時候呀,烏克蘭出現了,他們出售了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T10K艦載機驗證機給我們,我們的大沈飛就利用這款驗證機吃透了航母艦載機,尤其是蘇霍伊重型戰鬥機改造航母艦載機的關鍵技術,可以放心的改動殲11B戰鬥機的結構,用上了鴨翼和阻攔索掛鉤,合理的增加了機體結構的強度,製造出我國海軍第一款艦載機殲15,確保了遼寧艦按時生成了戰鬥力。

其實還有很多,比如野牛氣墊登陸艦,比如大型加油機等,不過烏克蘭其實也沒有那麼慷慨,他們也是為了賺錢,要知道當年烏克蘭可是因為價格談不攏,就沒有出售我們光榮級巡洋艦,不過現在我們也看不上那個老艦了,我們有了自己的萬噸級大艦055,還要先進很多,因此感謝其他國家的貢獻,但是一定要理智,不要以為別人是來白送的。


海事先鋒


核心技術?我們就說說烏克蘭轉讓給中國什麼裝備吧,這些裝備其實就隱含這相關的技術。關於這些裝備的技術性能網上有很多,基本的一些東西很多朋友都進行過解讀,我們今天之談對我們的意義

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遼寧”號航空母艦,他的前身為蘇聯11436“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來中國時完工度為68%。可能有朋友會問為什麼會由烏克蘭轉讓給中國?因為蘇聯時期的航空母艦全部由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建造,解體後按照“就近分配”的原則將“瓦良格”一併劃給烏克蘭,這才有了“烏克蘭”轉讓給中國的事情,實際上就連俄羅斯當時也不希望中國擁有這艘航空母艦。

中國在引進“瓦良格”之前其實一共有過3艘航空母艦,分別是澳大利亞海軍的“墨爾本”號、俄羅斯“基輔”號和“明斯克”號,但是這3艘都不作為軍用,最終拆解或當遊樂園。只有“遼寧”號才算是中國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他在2012年加入中國海軍服役,也算是圓了中國百年的“航母夢”。“遼寧”艦服役後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航空母艦官兵和艦載機飛行員,更為之後獨立發展002型航空母艦積累了大量的設計和建造經驗,可以說沒有這艘所謂的“訓練艦”中國的航母發展還要再推遲不止10年的時間。當然同期引進的可能還有航空母艦的相關的配套技術,比如阻攔索等,他們都已經實現國產化甚至比原版性能還要高。

QC280型燃氣輪機,中國海軍大型驅逐艦的主動力系統,目前確認裝機的可以達到100臺,052C/D每艘2臺、055每艘4臺。QC280型燃氣輪機的原型就是烏克蘭的UGT25000型燃氣輪機,上世紀90年代引進,可以說為中國海軍的發展解決了“心臟病”問題。中國第一次實際使用燃氣輪機的驅逐艦其實是90年代中期的052型,每艦2臺美國LM2500星,是中國海軍燃氣輪機的初步嘗試。但是這種所謂的“合作”其實都是隱含著政治利益,在80年代末期我們就斷了LM2500的來源,正是靠烏克蘭轉讓的UGT25000型燃氣輪機才順利過渡到現在的052C/D和055這些國產大驅。很多朋友看這些軍艦的時候總喜歡比雷達和武器,但是動力才是這些驅逐艦的心臟。

12322型“野牛”大型氣墊船,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氣墊船,滿載排水量為550噸。中國由烏克蘭方面引進過4艘,其中前兩艘烏克蘭製造,後兩艘由廣東製造,這樣既然我們能生產後2艘就說明我們已經拿到了相關的授權和技術。這種大型氣墊船的意義在哪?中國幅員遼闊,但是要注意的是我們的島礁的數量非常龐大,這種大型氣墊船可以運送大量部隊直接登島。可能我們最近這些年不會用的太多,但是這種技術儲備必須要有。

885“青海湖”號大型補給艦,他的前身是烏克蘭的油船,改造後1996年加入中國海軍。這種排水量達到37000噸的補給艦是當時中國最大也是補給能力最強的補給艦,在那段時間裡一直由他跟隨編隊出訪和護航,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最先進的,但是當時的確是中國海軍最有力的“奶媽”。

殲-15戰鬥機,中國第一種艦載戰鬥機,是以殲-11戰鬥機為基礎開發。但是殲-15的設計過程可能參考了蘇聯的T-10K-3原型技術機,也就是Su-27K(現在為Su-33)。

其他的可能還有Kh-55巡航導彈等一些其他的技術,但是最大的收貨就是烏克蘭的軍工專家,比如曾經獲得過“友誼獎”的謝爾蓋·馬洛佐夫,原為安東諾夫主任設計師,現在是中國商飛的特聘專家。

軍工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東西,就像上面說的那樣即便當時用不到但是也要未雨綢繆,可能有的要歷經數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才能讓我們看到收穫。但是可以肯定是不管俄烏克蘭提供過什麼技術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實現“自主化”,只有把東西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根本的。


雛菊西瓜Peterpan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斷提升,軍事實力取得了“井噴式”發展,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層出不窮。而回想起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在美國的干預之下西方國家開始對我國實現武器禁售,同時俄羅斯/蘇聯也提防我國,只出售一些落後的武器裝備。而這一時間內,“慷慨”的烏克蘭向中國提供大把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

T-10K-3原型機

T-10K-3原型機也是俄羅斯/蘇聯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我國在改造“遼寧號”航母時並無設計航母艦載機的經驗,在短時間內造不出自己的艦載戰鬥機時,烏克蘭將其僅有的一架T-10K-3原型機出售給了我國,本著“看一眼就會造”的原則我國很快研製出了殲-15艦載機,解決了我國的燃眉之急!

UGT-25000燃氣輪機(DA/DN80燃氣輪機)

由於我國工業發展晚於其他西方國家,許多武器裝備研製都存在“心臟病”,艦船領域也不例外。突破美俄兩國的層層阻撓,1993年我國得到了UGT-25000燃氣輪機的全部資料,並由中船工業開始進行國產化,國產化之後成為QC-280燃氣輪機,並廣泛用於052B/C/D驅逐艦之上,解決了我國的艦船“心臟病”!

“青海湖號”補給艦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代戰爭就是打後勤的,而海上遠洋作戰則少不了補給艦的補給,烏克蘭將一艘蘇聯未建成的保障船出售給了我國,後來我國將其改造未885型“青海湖號”補給艦,也是我國第二代綜合補給艦,滿載排水量達3.7萬噸,也為如今的901型綜合補給艦提供了不少的技術指南。

“歐洲野牛”氣墊船

我國在2009年從烏克蘭訂購了四艘“歐洲野牛”氣墊船和全套技術資料的合同,其中後兩艘把“歐洲野牛”氣墊船在我國建造,據悉現在江南造船廠中國版野牛氣墊船已經是遍地都是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船,“歐洲野牛”大大提升了我國的登島作戰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我國從烏克蘭得到的還有“遼寧號”航母、R-27空空導彈、戰略巡航導彈X-55、9B-1101K半主動雷達導引頭等不少武器裝備和技術,相比於俄羅斯/蘇聯可以說是非常“慷慨”了,當然這也主要是由於烏克蘭留著這些武器技術也沒什麼用,還不如早早的拿出來換點錢,也只是各有所需罷了,後來沒賣的第二架安-225和光榮級巡洋艦如今烏克蘭後悔也晚了!


天下布武


話不是這麼說的,中烏技術合作多年,互惠互利,談不上饋贈與慷慨。比如“野牛”級氣墊船合作,俄羅斯不賣有原因,生產廠當時不在自家手裡,克里米亞的大海船廠就在烏克蘭,烏方造2艘,在中國造2艘,全部零配件來自烏方。像這類裝備,西方只有一個希臘要,用了多年不願要,又要轉售他人。類似這種裝備,大多過氣,沒人願意要,如伊爾-78加油機,無人問津,中國要了3架二手貨,用於訓練。當年出售“瓦良格”,大約也如此類,有誰願意要這樣的廢殼子?中國買到手中,經過十年努力煥然一新,如今此類裝備,到了手裡玩得順風順水,有人眼裡不免出火,一向總在嘗試著問,烏克蘭對中國武器幫助有多大,實事不是這樣。

GT25000的事。有人就說,GT25000=QC280,說法不免太判斷,我們有所借鑑參照設計,並不相等,結構與使用材料,都不一樣。燃氣輪機,我們起步,憑得還是自己,QC280下線日,如圖,燃氣效率達到了40%,燃氣功率達到30MW,GT2500才多少?有一點常識的可以去翻一下,二者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量級上。科學的事嚴格遵律而進,不是順嘴胡謅。中國燃氣輪機,是有點小落後,但並非人們想像得那麼落後。40%的燃氣效率,正是目前最高的。

緣起“飛鯊”。還有一個傳說T-10K-3,蘇-33最後的驗證機,就是說接近了入役狀態,棄置道旁無人理,中國看見以後,與烏協商以極低的價格購回,殲-15研製時多所參考借鑑。買回廢品T-10K估然是真事,但對我們有多大參照,存疑。如果屬實,這麼重大的軍事技術秘密,西方早就會多方蒐羅,以便研究了事,不會鄙夷不屑,不加理會。我們弄來,也只是看看,如此而已。誰要把這事想得神了,不妨也做一個試試?看看能不能辦到?


魂舞大漠


因為“遼寧號”,所以大家都知道烏克蘭與我們的的軍工關係,也因此各種風傳我們從烏克蘭那裡得到了各種各樣的核心技術。事實如何呢?

“遼寧號”重生的過程中,我們是獲得了相當大的幫助,但卻不是烏克蘭有意轉讓的。一位在“遼寧號”處置過程中發揮極重要作用的歷史人物親口跟我說過,當年他和同伴們購買“遼寧號”時,烏克蘭國家處於混亂之中,但依然並不願意將相當的技術資料與數據交給中方。還是他和同夥伴帶上幾箱子的二鍋頭,然後跟時任技術廠長的一個烏克蘭老技術專家連喝數天,最後讓這位落寞的烏克蘭科技人員感慨萬千,於是在“遼寧號”的船艙裡多了數噸的技術資料,而這就是今天“遼寧號”重生,以及後續航母的技術基礎。此後,大型軍用艦隻的發動機,坦克發動機,以及大型軍用飛機的設計技術等等,以及“野牛”汽墊船的技術等等,是有陸續從烏克蘭獲得一些,但並不是烏克蘭政府的正規轉讓。

這些技術之所以我們能獲得,得感謝烏克蘭政府決策層的昏與亂,因為自烏克蘭獨立以來,烏克蘭政府最高決策層忙於政治爭鬥,根本沒有時間顧及國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更把其堪稱支柱的軍工產業拋棄,從而導致大量的頂級軍工科技專家淪為失業者,沒有工資沒有收益,甚至沒有生活的尊嚴。在這種背景下,發揮他們的餘熱,幫助他們晚年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成了我們友誼機構的義務與責任。

技術都是人創造出來的,所以,人比技術重要。


邱永崢


10年的“烏鐵”,不由得讓人感嘆,現在也被人遺忘了!

經過20年多的合作,其實中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技術、用俗話說烏克蘭的家底已經被徹底摸清了。但是總體對烏克蘭評價還是存在20年前的評價,特別是軍工領域。這也是因為這幾年烏克蘭軍工技術徹底衰敗導致的,烏克蘭自己軍工產品沒有啥特別大的變化,一兩新式武器改變不了實際的烏克蘭空海軍的實際需求。

烏克蘭當年可是繼承了強大的軍工實力,中國陸海空三軍都有烏克蘭相應的武器裝備。比如海軍最大型號的就是遼寧艦了,本來叫瓦良格號,是烏克蘭專門賣給中國的,並且幫助改裝瓦良格號。其次海軍合作包括了當下中國055、052艦使用的燃氣輪機動力,烏克蘭型號為UGT-25000。還有烏克蘭野牛氣墊船,賣給了中國4艘。還有贈送中國2架T-10-K3型艦載機原型機,幫助了殲-15艦載機順利研發。並且將自己的航母訓練中心,尼特卡訓練中心供我們學習和使用。

空軍方面,烏克蘭向中國出售大約3000枚R-27系列空空導彈,甚至技術進行了全面轉移。幫助了中國蘇-27和蘇-30得到大批的空空導彈。並且對華出口了3架伊爾-78加油機,和手中所有的相關加油配套設備,幫中國研製運-20立下功勞。

陸軍方面主要是烏克蘭坦克柴油機技術很先進,在中國出口型坦克MBT-2000上就是烏克蘭柴油機。烏克蘭柴油機技術據稱向中國輸出過。雖然現在烏克蘭軍工發展不行了,但是烏克蘭在大型運輸機、大型發動機、水面艦艇的設計、燃氣輪機的動力系統等技術,還是令中國心動,仍有合作小範圍的空間。烏克蘭幫助我們的事,我們絕不會忘記的。

10年的“烏鐵”,不由得讓人感嘆,現在也被人遺忘了!

經過20年多的合作,其實中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技術、用俗話說烏克蘭的家底已經被徹底摸清了。但是總體對烏克蘭評價還是存在20年前的評價,特別是軍工領域。這也是因為這幾年烏克蘭軍工技術徹底衰敗導致的,烏克蘭自己軍工產品沒有啥特別大的變化,一兩新式武器改變不了實際的烏克蘭空海軍的實際需求。

烏克蘭當年可是繼承了強大的軍工實力,中國陸海空三軍都有烏克蘭相應的武器裝備。比如海軍最大型號的就是遼寧艦了,本來叫瓦良格號,是烏克蘭專門賣給中國的,並且幫助改裝瓦良格號。其次海軍合作包括了當下中國055、052艦使用的燃氣輪機動力,烏克蘭型號為UGT-25000。還有烏克蘭野牛氣墊船,賣給了中國4艘。還有贈送中國2架T-10-K3型艦載機原型機,幫助了殲-15艦載機順利研發。並且將自己的航母訓練中心,尼特卡訓練中心供我們學習和使用。

空軍方面,烏克蘭向中國出售大約3000枚R-27系列空空導彈,甚至技術進行了全面轉移。幫助了中國蘇-27和蘇-30得到大批的空空導彈。並且對華出口了3架伊爾-78加油機,和手中所有的相關加油配套設備,幫中國研製運-20立下功勞。

陸軍方面主要是烏克蘭坦克柴油機技術很先進,在中國出口型坦克MBT-2000上就是烏克蘭柴油機。烏克蘭柴油機技術據稱向中國輸出過。雖然現在烏克蘭軍工發展不行了,但是烏克蘭在大型運輸機、大型發動機、水面艦艇的設計、燃氣輪機的動力系統等技術,還是令中國心動,仍有合作小範圍的空間。烏克蘭幫助我們的事,我們絕不會忘記的。


帝王攻i8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科研底子薄,技術人才缺乏,經費也有限。雖然經過幾十年時間,我國的科研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得到很大提高。科研經費也不再是問題,但因為起步晚,科技發展水平跟頂級大國——美國和蘇聯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蘇聯解體後,中國從前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引進了大量先進技術和設備,因為當時特殊的國際形勢,這些工作都是在極為機密的情況完成的。



這些難得的技術和設備,對我國的國防和經濟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些領域,甚至讓我國的相關水平向前跨越了十幾甚至幾十年。我國的軍工行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更是獲益匪淺。

烏克蘭作為蘇聯最重要的軍工生產研發基地,在蘇聯解體後分到不少遺產,包括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先進軍工研發部門和製造工廠。

因此,烏克蘭掌握了海軍艦艇、航空動力、大型運輸機、巡航導彈等方面的關鍵技術。中國從烏克蘭得到許多先進技術和重要設備,今天中國很多尖端武器都有當年蘇聯留給烏克蘭技術的影子。



例如中國海軍今天可以大量建造服役052D和055大型驅逐艦,使用的是蘇聯技術的國產動力系統。原本中國驅逐艦使用的是美國的動力系統,在“中美蜜月期”期間,中國從美國購買到非常先進的LM2500型燃氣輪機,中國將它裝備到兩艘052型驅逐艦上,但後來由於美國對中國停止軍售,中國無法購買到更多的LM2500型燃氣輪機裝備到新建的驅逐艦上,新建驅逐艦面臨沒有動力系統的尷尬問題。

後來中國想到了烏克蘭,先是購買了烏克蘭的UGT-25000燃氣輪機,後來又引進相關技術進行國產化仿製,最後攻克了GT25000的全部技術難題,並進行技術創新,投入大規模生產,讓我國海軍具備了建造新型驅逐艦的能力。



目前遼寧艦上使用的殲-15艦載機也和烏克蘭有關。

眾所周知,當初中國從烏克蘭購買到一架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T10K號,為後來的殲11打下了基礎。而殲-15艦載機是中國在殲-11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中國還從烏克蘭購買到3架伊爾-78大型加油機,填補了中國沒有大型空中加油機的空白。這三架伊爾-78大型加油機,承擔起中國蘇-30、蘇-35重型戰機的空中輸油任務,提高了戰機的作戰半徑和遠程執行任務的能力。

中國烏克蘭在2009年簽訂了買賣四艘ZUBR,氣墊登陸艇。其中兩艘在烏克蘭生產,另外兩艘由烏克蘭轉讓全部技術並引進技術、零部件自主生產。

烏克蘭在2001年向中國提供了6枚KH5巡航導彈。這種導彈的射程可達到3000公里,能攜帶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除此之外,中國還從烏克蘭得到不少零部件和技術,例如中國從烏克蘭購買到AI-222K-25F加力渦扇發動機,裝備到洪都的L-15高級教練機上,使它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吸引力更大。

有統計顯示,烏克蘭先後向中國轉讓了約30項軍事技術,其中涉及用於大型艦艇的動力系統、大型運輸機設計、超音速高級教練機、坦克發動機和空對空導彈等關鍵裝備。

雖然中國向烏克蘭購買的設備和技術都不是免費的,但有些問題並不是有錢就能結決的。俄羅斯幾次想購買烏克蘭的一些技術,烏克蘭還不賣呢。所以,還真該感謝烏克蘭呢。


小約翰


蘇聯解體之後,由於社會秩序混亂、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急速下降,各種人才、資源、裝備技術成批外流。同屬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同樣如此,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烏兩國開始了長期的技術交流和引進。

烏克蘭給予了中方全面的技術支持,包括很多核心技術在內的裝備。

一、瓦良格號航母

正是由於瓦良格號航母的引進,成就了遼寧號航母的改裝,也加速了我國向藍海海軍邁進的步伐。1998年,以2000萬美元價格成交(圖紙200萬美元、船體1800萬美元),同船購入的全套圖紙才是烏克蘭給予的最大幫助。

二、T-10K-3原型機

航母發展脈路參考蘇聯,有船無機航母夢也難於啟航,在關鍵的時刻烏克蘭又幫了一把。2001年,我國從烏克蘭獲得蘇-33的原型機T-10K-3,對於後續航母艦載機殲-15的成功研製起到重要作用。

三、蘇-25UTG艦載教練機

2007年,我國從烏克蘭引進1架蘇-25UTG航母艦載訓練機,有了T-10K-3的幫助,這個時候引入蘇-25UTG主要是為了研究摺疊翼在內的著艦部件,為後續國產航母艦載機上艦做參考。

拆解研究中的蘇-25UTG航母艦載教練機。

四、“戰斧斯基”Kh-55巡航導彈

從烏克蘭引進的Kh-55巡航導彈,成為我國”長劍-10“巡航導彈以及巴基斯坦“巴布爾”巡航導彈的參考對象。意義就不用多說了,使我國擁有防區外遠程打擊利器。

五、UGT-25000燃氣輪機

1993年,中方從烏克蘭購入10臺UGT-25000/DA80燃氣輪機,並轉讓生產技術。我國以其為動力配套了052B型驅逐艦168、169號,以及052C型驅逐艦170、171號,特別是後兩艘“中華神盾”艦的入列,極大地提高我國海軍遠海作戰能力。

國產化後的型號是QC-280燃氣輪機,大量裝備於052B/C/D型驅逐艦,成功解決了我國艦艇心臟病問題。

雙方更多的合作細節沒有逐一體現,其他還包括“歐洲野牛”氣墊船、大型綜合補給船、安-225大飛機的技術引進和交流等。但凡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技術,其實都成為引進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