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齊健


國家羽毛球隊專職康復師

自我們開展傷病答疑開始,就有太多的球友留言詢問,有關前交叉韌帶斷裂的術後康復問題,而我每次的回答都是:前交叉韌帶的康復需要根據個體,制定不同的計劃這樣才嚴謹有效,最好還是聽從身邊瞭解情況的康復師的意見。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這樣回答並不是敷衍,而是前交叉的康復計劃真的是既簡單又複雜。

簡單是前交叉韌帶的術後康復已經有明確的時間表,術後2周內屈曲過90°,4周內達120°。4周開始脫拐佩戴支具行走,8周去支具。24周後根據患肢具體情況指導進行日常活動。

這已經是很常規的康復計劃,並不激進,網路上也很容易就能找到。

而說複雜是因為,大量的患者對這個時間表的態度是:臣妾做不到!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於手術方式一直在不斷進步,從異體肌腱到自體肌腱再到異體肌腱,從需要取釘子到不需要取釘子,從取髕腱到取膕繩肌腱,不同的手術方法確實在康復時間上有一定差別。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康復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康復進程。比如原本好好的軟骨出現了剝脫,或者髕腱出現了痛疼,又或者膕窩出現了囊腫等等。

這些都不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引起的,卻在術後的康復過程中突然出現,很多時候康復計劃就因此打亂,延誤了康復的一個步驟然後就一步錯步步錯,最後整個康復過程都不理想。

為了大家更好地康復,我們會挑選前交叉韌帶康復中比較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進行講解。處理好了這幾點,就可以避免大部分康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沒有了這些節外生的枝,大家就會發現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

今天我們首先講髕骨的外翻。

從我們受傷開始到手術結束,膝蓋周圍的肌肉會處在一種失活的狀態。因為疼痛和膝關節的固定,使我們的肌肉不敢發力甚至忘記了如何發力。

康復的過程,就是教會肌肉重新在正確的軌跡上運動,就好像一個新生兒一樣重新開始學習走路跑跳。

比新生兒幸運的是,我們除了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外臀肌闊筋膜張肌等肌肉並沒有受到影響。這樣的好處是我們很快就可以開始行走,即使膝關節功能不完好,我們也可以“勉強”地完成下蹲走路等動作。

而這樣的缺點就是,我們可能會過度依賴這些肌肉。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膝蓋會自動用這些肌肉,來代償原本應該發力的股四頭肌和膕繩肌等肌肉。而代償的結果就是有些肌肉出現勞損,另一些肌肉遲遲得不到刺激。這樣由於力線的改變,導致了伸膝裝置結構上的改變,從而引發髕骨軟化、半月板損傷、髕腱末端病等一系列的傷病。

前交叉韌帶術後患者最常見的,就是由於髂脛束和股四頭肌外側頭的過度緊張導致的髕骨外翻。

股四頭肌內側肌斜頭激動時間比股外側肌斜頭激動時間慢10ms。

研究發現,髕骨外翻角度與肌電圖VL-VM激動比率有相關性。

簡單說就是我們天生喜歡用股四頭肌外側來發力,在膝蓋周圍肌肉失活時這種情況更為嚴重。而且兩者的使用相差越大,髕骨外翻的越嚴重。

在實際康復中我們也發現,大量的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存在髕骨外翻的情況。這類患者不僅膝關節屈曲的角度會受限,更容易引起軟骨和半月板的損傷。

更重要的是由於股四頭肌內側頭激活不理想,這類患者在膝蓋穩定性和爆發力上愈後較差。

所以我們從康復伊始就要特別注意髕骨的外翻問題,方法是一方面牽拉放鬆髕骨外側的股四頭肌外側頭和髂脛束,另一方面要特別注意股四頭肌內側頭的力量練習。

以下是一些力量練習的方法:

1 泡沫軸放鬆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2 髂脛束拉伸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或者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3 激活大腿內收肌群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4 激活足弓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5 夾球靜蹲

前交叉韌帶康復其實很簡單(1)

這樣牽拉和訓練相結合,再加上適當的推髕骨手法治療,應該就可以避免髕骨外翻了。

希望今天的內容可以對大家有幫助,下期我們介紹膕繩肌對前交叉韌帶康復的意義。

-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