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建立人才梯隊的三個步驟

建立人才梯隊的三個步驟

人是企業中最能動、最重要的資源,現代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得人才者得天下。

有記者採訪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您認為微軟最大的對手是誰?”

令人意外的是,比爾·蓋茨竟然告訴他,微軟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高盛銀行。

記者大惑不解:“這兩家公司完全沒有什麼關聯,也不是同一行業,為什麼?”

比爾·蓋茨說:“因為他們在和我們爭奪全世界最聰明的人。

企業的發展是一個組織不斷壯大的過程,組織壯大的過程就是人員不斷增長的過程。一些企業雖然想擴大規模和產能,橫向擴張走出區域的市場,但是卻進展緩慢頻頻遇挫,為什麼?——沒有足夠的人才。

人才已經成為眾多中小企業壯大的最大障礙。尤其在一些行業,當企業的模式基本穩定之後,這個時候,企業要再發展,能發展多大,幾乎就是看它能擁有多少優秀的員工了。

建立人才梯隊的三個步驟

一,體制是建立人才梯隊的關鍵

一個企業能夠走多遠,不僅僅取決於企業管理者的水平,還要看整體的員工水平。所以一個企業的領導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也要讓員工同步提高,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協調健康地發展,而不至於曇花一現。

不要口渴的時候才挖井,一些企業等到現任管理人員離開的時候,才發現沒有人才可以接替,匆忙之中提拔上來,結果又發現能力不夠,這個時候最為難,因為換也不好換,降又降不下去,換一個新的行不行也沒有把握。

企業應該要建立一套後備的組織系統,也可以稱為“儲備人才系統”。在企業中每一個管理崗位都需要指定若干個後備人選,在正式的組織架構之下,還要畫出一套虛擬的組織架構。

每個“儲備人才”崗位最好有兩個或以上,這樣便於選拔。擔任“儲備人才”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被提升,這是一個考察的過程。在“儲備人才”階段,企業可以對他進行試用,看看能否勝任未來的崗位,萬一不合適也沒有關係,可以繼續“儲備”,再考察另一個。

只有建立了這樣一套後備幹部系統以後,企業的管理幹部培養,才能進入一個常態化的階段。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哪怕只有十幾個人也還是要做這個體系,因為這是一個體制,它可以自動運轉。手有餘糧,心中不慌。

只有標準化,才能批量化。幹部培養的前提是有一個標準的“管理模板”,而這個模板首先來自於企業家自身。因此,企業家要學會總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法,結合科學的管理規律,最後大批量複製。

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只有掌握一套快速培養人才的方法,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企業具備堅實的基礎。那麼, 員工培養應該怎麼做呢?怎麼樣去打造自己的人才梯隊呢?

建立人才梯隊的三個步驟

二,模塊化培養基層員工

最好的培訓要因材施教,企業中不同層級的培訓重點是不同的。

一個人進入新的行業、新的企業,前三個月的基本訓練是非常關鍵的,這是職業基本習慣的養成期,不但會奠定其未來在企業工作的職業基礎,甚至會影響他一生的職業發展。

新人進入公司,第一步就是“入模板”。如果他之前沒有工作經驗或者相關行業工作經驗,那正好可以讓他儘快進入角色;如果他之前在同行業其他企業工作過,那可以幫助他了解不同企業的工作習慣,放下過去,適應新的環境。總之,經過嚴格的模式化訓練,可以幫助他迅速掌握基本的工作規範,快速融入團隊,接受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一員。

各行各業都有基本功,學習武術,要經過扎馬步、舉重物,然後練習三十六路長拳等基本訓練,無論他們今後再練什麼,這幾項都是基本功;練習唱歌,有最基本的發音、吊嗓子、練呼吸等基本功;小學生學寫字,都是從正楷字開始,橫平豎直,方正規範;學數學都要背九九乘法表;學英語都要從 26 個字母開始。

基本模板訓練不但是基本工作技能的訓練,還包括企業文化宣導、企業各種規章講解、行為規範訓練、基本職業道德、職業習慣養成等多方面的內容。

在基本模板訓練階段,重點是“生搬硬套”。不要太多的調整變化,也不要過於強調新意,一定是按照規範嚴格要求,聽話照做。理解要照著做,不理解也要照著做。

古代的兒童教育要小孩子背《唐詩三百首》《弟子規》《三字經》,小孩子當時是不能理解的,但先背下來,今後需要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脫口而出,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員工一開始對於很多工作的規範和要求未必能理解,這時候不必強求他們理解後再工作,讓他們先按要求做了再慢慢領悟。

1999 年,華為與 IBM 簽了一個金額巨大的諮詢合同,在 IBM的幫助下啟動了以 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供應鏈)為核心的業務流程變革。不少華為內部的人都說:“這一次,華為上上下下幾乎全體脫了一層皮。”4 年後,華為終於初步實現了管理體系的國際接軌,其中的艱辛不難想象。

從初期的“削華為的足,適 IBM 的履”,到後來公司大量直接使用由 IBM 發明的“專有名詞”如 IRB(投資評審委員會)、IPMT(集成產品管理團隊)、PDT(產品開發團隊)等,許多人甚至忘記了它們的中文名稱。在績效管理方面,華為也改用了 IBM 的 PBC(個人績效承諾書)模式。

任正非說,“先僵化、再優化、再固化”。一年後,華為用“照葫蘆畫瓢”的強硬方式推行 IPD。

任正非後來還說:什麼是最先進系統?關鍵是我們能使用得好,能夠解決我們的問題,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我認為這是最先進的。我們切忌產生中國版本、華為版本的幻想。引進要先僵化,後優化,還要注意固化。在當前二三年之內以理解消化為主,二三年後,有適當的改進。在引進這個支撐系統的時候,我們要加快速度,目的就是要促進固化,就是要每前進一步就要固化下來。我們不能將土挖鬆了,到了秋天無法播種了的時候再去播種。

入模板是一個人在行業的基本功,一個人的基本功打得越紮實,那他未來的發展潛力就越大。一些員工有輕視基本功、好高騖遠的傾向,總想一步登天,投機取巧走捷徑,馬上得到提拔。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反而把自己害了。

基本功是一個人在行業和企業立足的地基,地基越深,未來的樓房才能蓋得越高。地基的深淺也許在前期蓋三四層的時候差別不明顯,甚至因為你花更多的時間精力打地基反而顯得比別人慢,但是,當樓房越蓋越高的時候,地基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一個人能在一個行業走多遠、走多高,是由最初幾年的基本功決定的,這個地方千萬要沉住氣。

經常有管理者發現,自己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遇到瓶頸,再也上不去了,其實這就是在基礎階段沒有做好,基礎工作是對人最全面的鍛鍊。小企業突圍要靠“尖刀”優勢,一點突破;大企業則重在補“短板”,希望不出漏洞。任何希望未來能登頂的人都必須牢牢打好基本功。

建立人才梯隊的三個步驟

三,高標準培養中層幹部

一些企業對中層幹部培訓最大的誤區就是講得多,希望多,要求得少。

其實中層幹部培訓最重要的不是教知識,而是提要求。中層幹部都是從優秀的員工中選拔上來的,本身已經具備熟練的工作技能和經驗;同時,作為管理者還只是剛剛開始,管理責權有限,正處於管理角色的轉換階段。因此,培訓業務技能對他們來說沒有新的成長,培訓管理技能又經驗不足。因此,對中層的培訓其實本質是提出要求,通過培訓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角色、任務、責任,指明成長的方向。

幹部是要求出來的。每個人都有一個“舒適圈”,也是一個人的能力圈,人們對於“舒適圈”內的事情是會做得得心應手的。

可是當人們需要去做一些能力圈外面的事情,這個時候就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因為這些事情以前都沒有做過。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外力的推動,甚至強迫,逼他去突破“舒適圈”的束縛。於是,當圈外的事情做了幾次之後,人就能掌握技能,逐步適應,最後,這件事情就成為“舒適圈”內的事情,就是這個人的“舒適圈”擴大了,能力圈擴大了。

當然,這個過程是不舒服的,所以,需要上級給壓力,提要求。中層幹部經常遇到的問題不是不懂,而是不敢下手,所以幹部培養重點是對他提出要求,逼他成長和突破。

建立人才梯隊的三個步驟

四,價值觀培養公司高管

公司高管是企業的核心決策團隊,其管理工作已經從具體的一線管理上升為通用型管理,更多站在抽象化的高度去指導中層管理人員的工作。

因為他們的決策已經涉及許多戰略層面的影響,因此,公司高管的工作重點是要保持觀念上的統一,戰略方向一致,價值觀一致。方法上主要是靠溝通,通過溝通,瞭解企業家對行業的認知,對戰略的判斷,對企業問題的看法,對價值觀的取捨。這樣,整個團隊才能形成高度的默契,成為一個整體,發出同樣的聲音,保持同樣的步調。

另外,公司高管已經具備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需要通過系統化的理論學習,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為普遍的規律,提煉出一套方法論。否則一些人幹了 20 年還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成功的,他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行業應該如何發展,管理的基本規律在哪裡。

管理是一門實踐的科學,單純學習理論知識,沒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作為基礎是很難真正理解和消化的。就像大學在招收工商管理研究生(MBA)時都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條款,就是要有至少三年的工作經驗,而高層工商管理研究生(EMBA)更是要有十年的工作經驗,此外還要再加上至少三年的高層管理經驗。只有真正做過管理的人,才能夠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去理解老師教授的內容,並很好地運用到以後的工作中去

——摘自容易《帶團隊就這麼容易》

公司長不大的困惑,組織管理的瓶頸,人才梯隊的短板..........,種種問題與答案,本書一一呈現,優勢管理模式創始人、實力派冠軍團隊“總教頭”容易教你如何快速打造高效、敬業團隊。

建立人才梯隊的三個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