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建立人才梯队的三个步骤

建立人才梯队的三个步骤

人是企业中最能动、最重要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

有记者采访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您认为微软最大的对手是谁?”

令人意外的是,比尔·盖茨竟然告诉他,微软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高盛银行。

记者大惑不解:“这两家公司完全没有什么关联,也不是同一行业,为什么?”

比尔·盖茨说:“因为他们在和我们争夺全世界最聪明的人。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组织不断壮大的过程,组织壮大的过程就是人员不断增长的过程。一些企业虽然想扩大规模和产能,横向扩张走出区域的市场,但是却进展缓慢频频遇挫,为什么?——没有足够的人才。

人才已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壮大的最大障碍。尤其在一些行业,当企业的模式基本稳定之后,这个时候,企业要再发展,能发展多大,几乎就是看它能拥有多少优秀的员工了。

建立人才梯队的三个步骤

一,体制是建立人才梯队的关键

一个企业能够走多远,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水平,还要看整体的员工水平。所以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也要让员工同步提高,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协调健康地发展,而不至于昙花一现。

不要口渴的时候才挖井,一些企业等到现任管理人员离开的时候,才发现没有人才可以接替,匆忙之中提拔上来,结果又发现能力不够,这个时候最为难,因为换也不好换,降又降不下去,换一个新的行不行也没有把握。

企业应该要建立一套后备的组织系统,也可以称为“储备人才系统”。在企业中每一个管理岗位都需要指定若干个后备人选,在正式的组织架构之下,还要画出一套虚拟的组织架构。

每个“储备人才”岗位最好有两个或以上,这样便于选拔。担任“储备人才”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提升,这是一个考察的过程。在“储备人才”阶段,企业可以对他进行试用,看看能否胜任未来的岗位,万一不合适也没有关系,可以继续“储备”,再考察另一个。

只有建立了这样一套后备干部系统以后,企业的管理干部培养,才能进入一个常态化的阶段。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哪怕只有十几个人也还是要做这个体系,因为这是一个体制,它可以自动运转。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只有标准化,才能批量化。干部培养的前提是有一个标准的“管理模板”,而这个模板首先来自于企业家自身。因此,企业家要学会总结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法,结合科学的管理规律,最后大批量复制。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掌握一套快速培养人才的方法,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让企业具备坚实的基础。那么, 员工培养应该怎么做呢?怎么样去打造自己的人才梯队呢?

建立人才梯队的三个步骤

二,模块化培养基层员工

最好的培训要因材施教,企业中不同层级的培训重点是不同的。

一个人进入新的行业、新的企业,前三个月的基本训练是非常关键的,这是职业基本习惯的养成期,不但会奠定其未来在企业工作的职业基础,甚至会影响他一生的职业发展。

新人进入公司,第一步就是“入模板”。如果他之前没有工作经验或者相关行业工作经验,那正好可以让他尽快进入角色;如果他之前在同行业其他企业工作过,那可以帮助他了解不同企业的工作习惯,放下过去,适应新的环境。总之,经过严格的模式化训练,可以帮助他迅速掌握基本的工作规范,快速融入团队,接受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一员。

各行各业都有基本功,学习武术,要经过扎马步、举重物,然后练习三十六路长拳等基本训练,无论他们今后再练什么,这几项都是基本功;练习唱歌,有最基本的发音、吊嗓子、练呼吸等基本功;小学生学写字,都是从正楷字开始,横平竖直,方正规范;学数学都要背九九乘法表;学英语都要从 26 个字母开始。

基本模板训练不但是基本工作技能的训练,还包括企业文化宣导、企业各种规章讲解、行为规范训练、基本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基本模板训练阶段,重点是“生搬硬套”。不要太多的调整变化,也不要过于强调新意,一定是按照规范严格要求,听话照做。理解要照着做,不理解也要照着做。

古代的儿童教育要小孩子背《唐诗三百首》《弟子规》《三字经》,小孩子当时是不能理解的,但先背下来,今后需要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脱口而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员工一开始对于很多工作的规范和要求未必能理解,这时候不必强求他们理解后再工作,让他们先按要求做了再慢慢领悟。

1999 年,华为与 IBM 签了一个金额巨大的咨询合同,在 IBM的帮助下启动了以 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变革。不少华为内部的人都说:“这一次,华为上上下下几乎全体脱了一层皮。”4 年后,华为终于初步实现了管理体系的国际接轨,其中的艰辛不难想象。

从初期的“削华为的足,适 IBM 的履”,到后来公司大量直接使用由 IBM 发明的“专有名词”如 IRB(投资评审委员会)、IPMT(集成产品管理团队)、PDT(产品开发团队)等,许多人甚至忘记了它们的中文名称。在绩效管理方面,华为也改用了 IBM 的 PBC(个人绩效承诺书)模式。

任正非说,“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一年后,华为用“照葫芦画瓢”的强硬方式推行 IPD。

任正非后来还说:什么是最先进系统?关键是我们能使用得好,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我认为这是最先进的。我们切忌产生中国版本、华为版本的幻想。引进要先僵化,后优化,还要注意固化。在当前二三年之内以理解消化为主,二三年后,有适当的改进。在引进这个支撑系统的时候,我们要加快速度,目的就是要促进固化,就是要每前进一步就要固化下来。我们不能将土挖松了,到了秋天无法播种了的时候再去播种。

入模板是一个人在行业的基本功,一个人的基本功打得越扎实,那他未来的发展潜力就越大。一些员工有轻视基本功、好高骛远的倾向,总想一步登天,投机取巧走捷径,马上得到提拔。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反而把自己害了。

基本功是一个人在行业和企业立足的地基,地基越深,未来的楼房才能盖得越高。地基的深浅也许在前期盖三四层的时候差别不明显,甚至因为你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打地基反而显得比别人慢,但是,当楼房越盖越高的时候,地基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一个人能在一个行业走多远、走多高,是由最初几年的基本功决定的,这个地方千万要沉住气。

经常有管理者发现,自己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遇到瓶颈,再也上不去了,其实这就是在基础阶段没有做好,基础工作是对人最全面的锻炼。小企业突围要靠“尖刀”优势,一点突破;大企业则重在补“短板”,希望不出漏洞。任何希望未来能登顶的人都必须牢牢打好基本功。

建立人才梯队的三个步骤

三,高标准培养中层干部

一些企业对中层干部培训最大的误区就是讲得多,希望多,要求得少。

其实中层干部培训最重要的不是教知识,而是提要求。中层干部都是从优秀的员工中选拔上来的,本身已经具备熟练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同时,作为管理者还只是刚刚开始,管理责权有限,正处于管理角色的转换阶段。因此,培训业务技能对他们来说没有新的成长,培训管理技能又经验不足。因此,对中层的培训其实本质是提出要求,通过培训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角色、任务、责任,指明成长的方向。

干部是要求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圈”,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圈,人们对于“舒适圈”内的事情是会做得得心应手的。

可是当人们需要去做一些能力圈外面的事情,这个时候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这些事情以前都没有做过。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外力的推动,甚至强迫,逼他去突破“舒适圈”的束缚。于是,当圈外的事情做了几次之后,人就能掌握技能,逐步适应,最后,这件事情就成为“舒适圈”内的事情,就是这个人的“舒适圈”扩大了,能力圈扩大了。

当然,这个过程是不舒服的,所以,需要上级给压力,提要求。中层干部经常遇到的问题不是不懂,而是不敢下手,所以干部培养重点是对他提出要求,逼他成长和突破。

建立人才梯队的三个步骤

四,价值观培养公司高管

公司高管是企业的核心决策团队,其管理工作已经从具体的一线管理上升为通用型管理,更多站在抽象化的高度去指导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

因为他们的决策已经涉及许多战略层面的影响,因此,公司高管的工作重点是要保持观念上的统一,战略方向一致,价值观一致。方法上主要是靠沟通,通过沟通,了解企业家对行业的认知,对战略的判断,对企业问题的看法,对价值观的取舍。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形成高度的默契,成为一个整体,发出同样的声音,保持同样的步调。

另外,公司高管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需要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为普遍的规律,提炼出一套方法论。否则一些人干了 20 年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他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行业应该如何发展,管理的基本规律在哪里。

管理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单纯学习理论知识,没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作为基础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消化的。就像大学在招收工商管理研究生(MBA)时都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条款,就是要有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而高层工商管理研究生(EMBA)更是要有十年的工作经验,此外还要再加上至少三年的高层管理经验。只有真正做过管理的人,才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去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并很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摘自容易《带团队就这么容易》

公司长不大的困惑,组织管理的瓶颈,人才梯队的短板..........,种种问题与答案,本书一一呈现,优势管理模式创始人、实力派冠军团队“总教头”容易教你如何快速打造高效、敬业团队。

建立人才梯队的三个步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