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太平天國對待清軍俘虜怎麼樣?

樣花兒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最後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對清軍俘虜分兩種情況對待

一是清軍俘虜中的旗人官兵和滿族官兵。

洪秀全曾經立下規矩:被太平天國佔領的地方,凡滿族人一律殺盡。

所以被俘的清軍滿族官兵全被太平軍殺死,據記載就有超過20萬的旗人官兵被殺死。

對於通清的可疑份子等也是不加審問,直接處以極刑。

所以,清軍中的滿族官兵多是寧死也不投降太平天國。

二是清軍俘虜中的漢人官兵。

太平天國對待清軍俘虜中的漢人官兵是遵守“能不殺就不殺”的原則,並且將漢人士兵吸納進太平軍裡,為太平天國服務。

還有就是強迫漢人士兵加入太平軍,不加入的在他們臉上刺字,以迫使他們加入太平軍,壯大太平天國的隊伍。

而且太平天國對於漢人士兵都平等對待,有作為的可以不計前嫌做個小將領,而且還會幫助他們成家立室,拖家帶口跟隨太平軍。

所以,前期太平軍一路高歌猛進多是清軍漢人士兵投降不抵抗的原因。

太平天國所到之處均受到嚴重的破壞。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太平天國時期死亡人數高達7000萬人。

那清軍是怎麼對待太平天國俘虜呢?

清廷對待太平天國的將領軍官全都是除以極刑----凌遲處死。就算是連孩子也不放過。

在四川被捕的翼王石達開,足足被割了一千多刀才死去,級別大的將領會被押送到京城當眾凌遲處死。

而對於太平天國的士兵基本都是處死,集體屠殺,無一活口。

所以眾多太平天國士兵在失敗後為了不被清軍折磨,選擇自殺。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終究會公正對待。


閩東小村66666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當年同李秀成在三河鎮決戰,期間曾國華中了李秀成的埋伏,最後戰死沙場,其手下的官兵全軍覆沒。

但是戰後,李秀成同曾國藩約定,他親自將曾國華的棺槨送還給曾國藩,以示對曾國華的忠勇的肯定。



從這一點來看,太平軍對待湘軍是有最起碼的尊重的,按照記載,太平軍對待清軍俘虜,是有幾個區分的標準的。

例如八旗子弟和滿人官員,那麼太平軍是一定要處死的,而對於漢人,一般是殺官不殺基層官兵。


因為當年的太平天國起義,幾乎裹挾了江南和湖廣所有普通百姓,這使得不少人為了生計而去當兵。

所以太平軍在攻克南京之後,為了彰顯其仁義的,特意頒佈了一條規矩,那就是放下層俘虜回家種地,只殺哪些走狗官員。

從這一點來看,太平天國中確實有人才,能夠意識到俘虜問題會影響雙方的戰鬥力。

簡而言之若是對待俘虜一律處死,那麼無疑只會加重對方的抵抗意志,這是不利於太平軍作戰的。



所以太平軍才會殺滿不殺漢,殺官不殺丁。給底下人一條活路,讓他們感恩戴德,又能彰顯和宣傳太平軍是仁義之軍。

可對於滿清官員來說,那太平軍就是洪水猛獸了,尤其是八旗子弟,真恨不得將太平軍生吞活剮。


而清軍對待太平軍的俘虜,則是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們往往是留下大官,其餘全殺掉。因為大官要送回京師問罪,且還可以招降。

但是即便是攻克南京,清軍也只抓到很少的俘虜,女俘虜更是沒有一個,因為太平軍的女兵,全部殉國,無一投降!


小司馬遷論史


清軍對待太平天國的俘虜,手段是相當殘忍的,輕則斬首,重則凌遲!據說翼王石達開被割了一千多刀才死去!反正太平天國的人只要被清軍抓到,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殺。

太平天國又是怎麼對待清軍俘虜的呢?這要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剛起事時,太平天國很有紀律,以匡扶天下為己任,乃是正義之師!

抓到的俘虜如果是滿清人,那沒說的,不管你投不投降,直接處死,畢竟太平天國就是志在反清的,他們稱滿清人為“清妖”;

如果抓到的是漢族人,投降的要麼放你回鄉、要麼洗腦加入太平軍,不投降的那就是被“清妖”迷了心竅,殺之。

第二個階段:

在清廷的嚴厲打擊、以及自身的腐化之下,太平天國已成頹勢。此時就顯得很沒有章法了。

各大將領有些各行其道,心有退意或有心降清的,對俘虜比較優待;準備提著腦袋幹到底的,所有俘虜一律殺了!再不分什麼民族。

不過,不管是哪個階段,太平天國對俘虜最嚴重的就是乾乾脆脆的“殺”,可沒有太多花樣,畢竟論起折磨人的手段,泥腿子出身的太平軍怎麼比得上很有傳承的清廷?

在這說句題外話,我對清廷非常的沒有好感,但更不會可惜太平天國的失敗。因為,這不是個正常的起義軍。

洪秀全也不是個正常的起義頭領。同樣都是草根出身、同樣都是想要推翻當時異族的統治、同樣都是領導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他和朱元璋比起來就是個渣渣!

不,他根本就沒有和朱元璋相提並論的資格!大家能想像嗎?他打到南京之後,就住進了專門建造的天王宮裡,從此直到清軍破城他都沒出過宮門一步!整整11年啊!他將“宅”之奧義發揚光大!

歷代皇帝們也都很宅,問題是,太平天國的江山還不穩啊!清廷雖然也衰敗了,但還沒死呢!還有能力派出大軍四處圍剿太平軍!

你怎麼就能一副天下已安的模樣宅在宮裡呢?

洪秀全的後宮是個迷,大家只知道他有很多女人,但宮裡和宮外是隔絕的,那就像一座孤城,後宮沒有任何信息傳出。

隔絕到什麼程度呢?清軍抓到了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卻不知道他母親是誰,降了清廷的將領們也不知道,還是他自己說“我88個母后,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

注意,賴氏其實是洪秀全的元配妻子,那為什麼又是第二個母后呢?因為洪秀全說他在天上還有個上帝給娶的老婆,那才是“正月宮娘娘”, 所以賴氏只能是“又正月宮娘娘”。

還要說明的一點是,洪秀全不是隻有88個女人,那88個是位份極高的皇后,沒錯,他的皇后不是唯一的,足有88個之多(人間87個,天上1個),其他妃嬪就更多了,加起來足有2300多個。。。。。。色中餓鬼都不能形容了。

發現沒?洪秀全的詞彙挺少的,連個好稱呼都想不出來。而他的文采更是“震古爍今”,和造反大業比起來,他似乎更重視對妃嬪的管教,親自做了400多首管理妃嬪的詩詞,我們來欣賞一二。

嫌棄妃嬪不夠大方,他是這樣說的:“耕田婆有耕田樣,天堂人物好威儀,爾們想做真月亮,到今還不曉提理!”

對於怎麼服侍他,有著硬性規定:“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躁氣不純靜五該打,講話極大聲六該打。有喚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喜歡八該打。眼左望右望九該打,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其中對於女性的物化和動輒打殺就不多說了,最主要的是,這些連順口溜都不算的東西,怎麼能稱為詩?他還沾沾自喜,專門刊印!

我猜他的後宮一定很和諧,因為娘娘們都不想爭寵,也不敢爭寵。

看了他的這些詩,大家就會知道他當年為什麼落第了!他要中舉,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們情何以堪!那才是真正的黑幕!

最可笑的是,當清軍打進來時,李秀成一再勸洪秀全逃跑,他竟然說“朕承上帝聖旨,做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爾欲外去,欲在京,任由於爾。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

李秀成當時肯定一口老血悶在心裡。

洗腦的最高境界大概是自我催眠,洪秀全催眠得以為自己真是上帝之子耶穌之弟了,直到最後吃野草中毒身亡也沒醒過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1851年,37歲的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自封為天王,號稱“太平天國”,短短的兩年時間就攻進南京,據歷史記載,太平天國與1853年進入南京,當時下達的命令非常殘忍,“凡是滿清官員,滿族人,文人、僧尼道士、商人、百姓,全部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殺頭。”

許多人為了不被太平軍凌辱,有的自殺,更甚者舉家自殺,一時間,整個南京城血流成河,文物古建築也被毀壞殆盡,單單是對待這些人都這樣,那麼太平軍抓到清軍俘虜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在此之前先了解下清軍還是如何對待太平軍的?

當時清軍為了鎮壓太平軍,派清廷大將僧格林沁率軍,將太平軍重重包圍,北伐軍因為孤軍奮進,最後又因糧草補給不足,導致全軍覆沒,太平軍將領林鳳祥和李開芳等人被清軍俘虜,他們被押送到北京,滿清為了震懾,殺雞儆猴,直接將其凌遲處死,並遊街示眾,不僅是他們二人幾乎在清軍眼裡,太平軍沒有一個好東西。

所以他們的下場全部是一樣的,無一例外的被凌遲,比如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另外還有捻軍的首領張洛行、賴文光等人,都是被清軍俘虜後遭到凌遲,這其中以石達開最為悲壯。石達開在內部矛盾之後,率軍西去,原本要渡過大渡河,然而因妾臨時臨產,生下一子,石達開大擺宴席三天,錯過了渡過大渡河的最佳時機,後來傾盆大雨來襲,加上清軍有及時前來圍剿,石達開不敵,又怕反抗讓將士們白白犧牲,於是下令投降,未曾想,清軍將投降的太平軍全部殺害,就連石達開和自己的兒子也被凌遲處死。

有了以上這事件,太平軍在俘虜清軍時,清軍將士的結局自然也是一樣的。

太平軍對於漢人組成的綠營兵還比較人道,當時太平軍一路北上,勢頭強勁,很多漢人清兵都有意投降,原本兩萬多人馬短短的時間內就有了4倍,翻了一倍。

除了這些,但凡是滿清士兵幾乎都被被殺死,當時清軍有個將領,在被太平軍俘虜之後,被他們活活打死總而言之,手段也不如清軍,而其中僧格林沁就是因為輕敵,在鎮壓捻軍的時候,反而被捻軍包圍,之後突圍,一路逃跑,不行摔落馬背,加上原本在突圍的時候就受了傷,最後躲進了麥草中。

當時捻軍有個小兵叫張皮綆,他在麥草中看見一清軍,看著裝肯定是大將,最後被張皮綆一刀殺死,其實太平軍和清軍不一樣,他們很少俘虜清軍,都是直接屠城或者殺盡當地人,這也是太平天國運動的殘忍之處,據統計,整個太平天國運動,死亡的人數比二戰的人數還要多,直接傷亡人數高達7000萬,而二戰時期有5000萬,由此可見,太平軍和清軍也算是五十步笑百步。


貓眼觀史


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太平軍和清軍都曾經大規模屠殺過俘虜,因為太平軍和清軍相互仇視,雙方士兵和將領在被俘後生還的幾率非常低。


當然太平軍和清軍在屠殺俘虜的同時,也會招降一部分俘虜。清軍招降的俘虜大多數都是太平天國中地位較低的普通士兵和中下層軍官,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者一旦被清軍俘虜,必然會被處以極刑。


而太平天國招降俘虜的要求比清軍更加的苛刻,在太平天國運動前期,清軍俘虜必須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才能有機會獲得太平軍的寬大處理。

首先被太平天國俘虜的人不能是旗人,旗人並不只是指滿族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也都是旗人。太平軍每攻佔一個地區,都會將當地所有的旗人屠殺殆盡,不管男女老少都不例外,被太平軍俘虜的旗人更是難逃一死。


第二個條件是被太平軍俘虜的人要心甘情願的加入太平軍對清軍作戰,在清朝時期參與謀反是非常嚴重的大罪,清軍士兵被太平軍殺死後,家人還能夠得到朝廷的撫卹。如果加入了太平軍和清軍作戰,那麼被俘虜的清兵就成為了真正的叛賊,未來肯定會受到清政府的清算。

第三個條件是被俘虜的人不是清朝的高官,因為太平軍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受壓迫的農民,他們對於清朝的官僚非常的痛恨,清朝高級官僚被俘後基本都不會被赦免。


從這三個條件來看,在太平天國前期,被太平軍俘虜的清軍能夠生還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這些清軍即使能夠僥倖逃過太平軍的屠殺,最終也會因為叛變而被清軍殺死。

到了太平天國中後期,清軍俘虜的待遇逐漸的提升,太平天國為了吸引清軍加入,放寬了招降的標準。太平天國中後期,普通清軍士兵只要情願加入太平天國,不僅能夠獲得太平天國的寬恕,而且還能夠被授予一定的軍官職務。


太平天國之所以改變以往野蠻的作風,主要是因為太平天國中後期缺乏戰鬥經驗豐富的士兵,需要招納一些清軍降兵來補充戰鬥力。

當然清軍俘虜想要受到太平軍的優待,就必須要加入太平軍,如果不加入太平軍,仍然會遭到太平軍的屠殺。洪仁玕掌權時期,投降太平軍的清軍俘虜待遇非常高,甚至超過了正常的太平軍士兵。太平軍為了吸引清軍俘虜加入,甚至提出了“配妻”的策略。


太平天國後期的湘軍、淮軍都是由貧苦百姓組成,裡面有大量的光棍,太平軍的這一策略的確吸引了大量清兵俘虜加盟太平軍。而對於被俘虜的旗人,太平軍也採取了拉攏策略,赦免一部分旗人俘虜給其餘的旗人做榜樣。

因為太平天國前期和後期所處的環境不同,太平軍對待俘虜的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太平天國運動前期屠殺的清軍俘虜非常多,這種野蠻的屠殺方式不僅無法恐嚇住清軍士兵,反而會讓清軍士兵死心塌地的抵禦太平軍。


而洪仁玕掌權之後,太平軍通過“配妻”等手段引誘清軍俘虜投降,不僅增強了太平軍的力量,還起到了瓦解清軍戰鬥力的作用。


歷史總探長


滿清統治中國,他們最擔心的是人口占多數的漢人造反,因此大清的法律對造反的人非常嚴酷。

大清律法規定,犯“謀逆”大罪的犯人,一律凌遲處死,不得赦免,還要誅滅九族。


太平軍造反席捲大半個中國,讓滿清統治者惶惶不可終日,因此他們對太平軍恨之入骨。對於太平天國的頭目,太平軍將領一旦落到清軍手中下場都非常悲慘,幾乎都是被千刀萬剮。太平軍將領從石達開、林鳳祥到陳玉成、李秀成,下場一樣都是被凌遲處死;就連洪秀全的繼承者洪天貴福,也沒有因為起個洋名字而倖免。

不過清軍對待太平軍戰俘(指的的是普通士兵。)原則上也是以招降或者遣散為主,因為殺戰俘的事情是要受到千夫所指,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所以殘忍如僧格林沁那樣的將領,也沒有大開殺戒去殺太平軍戰俘。

反倒是被蔣介石和那個被封為千古楷模的劊子手曾國藩數次大規模屠殺太平軍的俘虜,眼都不眨。


安慶之戰前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一次殺了七千名太平軍俘虜,安慶之戰後曾國藩親自下令屠殺了六千名戰俘。

曾國藩、曾國荃這些滿清的走狗在屠殺漢人的時候比滿清還要狠毒,不然怎麼成為忠實奴才呢?

太平軍的作為我們另做評價,但屠殺戰俘是不齒於人類的。抗戰中,日軍是異族入侵而且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但八年抗戰從沒有中國人殺日軍戰俘的事情發生。

說起屠殺太平軍戰俘,曾國藩不是是冠軍,他到李鴻章跟前差遠了。

1863年6月8日,李鴻章攻陷蘇州後,假意宴請太平軍降將郜永寬等八王,郜永寬等人入席便被李鴻章的伏兵斬殺。隨後,李鴻章又將放下武器2萬太平俘虜盡數殺戮。李鴻章的獸行也洋人都看不下去了,洋槍隊隊長戈登滿蘇州城尋找李鴻章要跟他決鬥。


太平軍降將基本都被凌遲處死,唯有一名將領例外,那就是丁汝昌。我們知道丁汝昌是北洋艦隊的將領,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太平軍將領,後來被湘軍俘虜,因為大清像丁汝昌這樣熟悉的人是稀缺人才,所以丁汝昌得以免死而成為滿清的一名水師將領。

滿清將領對太平軍俘虜非常殘忍,太平軍又是如何對待滿清軍隊的俘虜呢?

太平軍對待俘虜跟李鴻章、曾國藩這些漢人將領不同。

太平軍對待清軍俘虜一般是不殺的,儘量以招降、勸降為主,但只有漢族官兵才有投降的資格,八旗兵是不能享受這個待遇的。

太平軍對待八旗官兵也相當殘忍,不管官職高低,無論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無差別殺戮。


1853年太平軍攻陷南京等地的時候,城中的八旗守將全都被處死,連他們的家眷都無一倖免。僅僅是南京城中,就有兩萬名清軍官員和他們的家屬被殺,不分男女老幼。

在戰鬥中,再高級別的太平軍將領都沒有權力赦免八旗官兵,除非有最高指示。有時候攻城的太平軍將領遇到了八旗軍隊死守,為了減少太平軍傷亡,往往會想到勸降。但他們也不得不往返千里去申請高層的批准,只有拿到了“尚方寶劍”,他們才可以不殺八旗戰俘。

與之相比,太平軍對待滿清軍隊的漢人俘虜就寬容多了。原則上能不殺就不殺,能招降就招降。


尤其是抓到了大一點的官員,太平軍首先要給他們上政治課,讓他們看準形勢,讓他們明白滿清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反覆給他們講天下漢人是一家的道理,告訴他們大家應該同心協力把“清妖”趕出中原,趕到大海里餵魚。

對於“深明大義”的官兵,太平軍當然熱烈歡迎。對於執迷不悟的,太平軍也有辦法對付。他們就往這些人臉上刺字,刺上“我是太平軍。”“反清殺妖”等字樣,讓這些人無路可退,死心塌地為太平軍效力。

即便如此,也還有死硬分子回到敵人那裡去。他們為了表明對滿清的忠心,都會竭力為自己開脫,說臉上的字是因為他們不投降才被刺上去的。這樣一來,他們反而受到上司嘉獎和重用。


大多數清軍官兵不認同太平軍的作為,也不看好太平軍的前途,好多將領都是“寧死不屈”,有的被關押很久也不“悔過”。

雖然投降的清軍將領不多,但也並非沒有,太平軍著名將領侯裕田就是大清的降將。

侯裕田是太平軍水師統帥,廣東嘉州人(現在的廣東省梅州市),他本來是清軍將領張國樑的部下,1862年太平軍進攻道州的時候被俘投降成了太平軍的一員猛將。

侯裕田投降太平軍後打仗非常賣力,有勇有謀,很快受到重用。


因為侯裕田生活在水邊,水性不錯,所以就被上級任命去組織水軍。侯裕田很快就組織起一支規模不小的水師,經過訓練成為太平軍在長江沿岸攻城拔寨的幫手。

總的來說,太平軍對待俘虜的政策還是比較明智的,那些投降的清軍官兵為太平軍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如果不是太平軍高層後來生活腐化墮落、爭權奪利搞內訌,說不定真能把滿清政府推翻。


小約翰


首先,要搞清楚太平天國的政治口號:天下一家,同享太平。以及其後的《天朝田畝制度》提出“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理想目標。這個口號與中國古代農民起義提出均田免糧的傳統口號幾乎沒有太大區別。但是,放在太平天國從建立到發展的全過程來看,就非常重要了。為了實現政治目標,它的鬥爭目標主要是清廷和滿人。太平天國造反的直接對象是清政府,也就是他們說的清妖。對於漢人,則是持歡迎態度。所謂滿清官員一律斬殺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金田起義時才2萬人,輾轉交戰,一路硬仗,順長江而下打南京時已經多達50萬人。這些人中應有大量綠營漢人。林鳳祥李開芳北伐出發時才2萬人,能夠一直打到天津,沿途也是招收了大量漢人包括各地團練人馬。對於滿人則不同,打下南京後,洪秀全下令盡屠滿族2萬人。

其次,第三方歷史證明並非如此。洋人是第三方,角度相對客觀。太平天國不接受洋人的賣國條件,在國際地位上是孤立的。洋槍隊支持清政府,積極參與鎮壓太平天國活動。從政治角度而言,洋人的留存資料應該偏向清政府。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當時的洋人和眾多民間資料記載,太平軍屠殺記錄要遠遠少於清軍。他們一方面要實現反滿的政治目標,殺戮滿人和負隅頑抗的城池是免不了的。有記錄的僅兩次。另一方面,太平軍是起義軍,是弱勢群體,需要大量吸引人員參加,必須塑造自身正義之師的形象,屠殺不利於自身形象。反而是清軍屠城的記錄數不勝數(典型如九江、安慶、南京),殺人如麻。為補充軍需物資,也為了洩憤,清軍不僅屠殺太平軍士兵,也殘忍殺害太平軍將領(石達開、李開芳等等),甚至大量屠殺老百姓以掩蓋真相。太平天國期間,中國損失七千萬人,一大半是他們乾的。“曾剃頭”的名號,不是白叫的。

再次,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清廷鎮壓了太平天國,當然會把一切史料往利己方面引導,抹黑太平軍是必然的。我們今天看到的,都是他們過濾後的資料。

試想,如果太平天國真是如此野蠻不堪,邪惡和混亂,如何從2萬人起步,堅持鬥爭14年,縱橫大半個中國。老百姓自己沒有鑑別力嗎?


樸素文明


太平天國對待清軍俘虜也有優待。

根據《清史檔案》、《太平天國史事別錄》描述:太平天國對待俘虜的清軍士兵也有加以善待。

如戎林,原為江蘇提標外委,後被太平天國俘虜,充作刀牌手,後升職軍帥。

如楊明,原為清軍火藥庫更夫,後投奔太平軍。類似這樣的現象不再少數,除被俘者,還有清軍投誠太平軍的士兵。

如候雨田,被太平軍俘虜後,為太平軍攻城拔地,最後做到六千歲。

當然太平天國對待清軍俘虜上,也存在極端手段,為避免他們日後叛變,在其臉上刺字,這樣他們只能死心塌地為太平天國服務。


五味社


清朝末年的時候,南方爆發了太平軍起義,當時的太平軍一路北上直接打到了天津附近,但是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反而被清廷保衛了。這些被包圍的太平軍下場那是慘不忍睹,清朝將太平軍首領壓往京城,然後當眾將其凌遲示眾。

清朝對待太平軍俘虜一般採取了極端措施,例如駱秉章將石達開的部下全部殺掉,然後將石達開處以凌遲。而且還有李鴻章在蘇州的時候,當時的李鴻章假情假意的勸他們投降,然而他們投降之後李鴻章就將他們屠殺的乾乾淨淨。滿清朝廷對李鴻章的做法大為叫好,甚至當時的曾國藩都說殺得好。清朝對太平軍的俘虜是一向不客氣的,按理說太平軍也應該兵鋒相對,然而以外的是太平軍並沒有採取這種方法。

太平軍對待清軍俘虜卻不是這樣,太平軍對清軍俘虜一般採取的是招降政策,能用就用,不能用再另想對策。以北伐軍作為一個例子,當時的林鳳祥一共帶領了兩萬的廣西狼兵,一路北上到天津附近,此時的部隊非但沒少,反而翻了一倍成為了四萬人。按理說正常打仗士兵應該是損失的,而太平軍卻一反常態的增加。

其根源就是從清軍中勸降,當時的太平軍不斷的勸降清軍,慢慢的很多清軍就跟著太平軍一起造反。太平軍對待清廷人一般也有不同的方法,漢人降臣就採取任用的方式,滿人的話一般都是給個痛快,對於平民就是互不打攪,並且不斷的宣揚太平軍的文化,企圖讓平民也參加到軍隊來。

例如清軍的降將候裕田,在投降太平軍之後就一直兢兢業業的為太平天國做貢獻,也一路從一個降將走到了森王的位置,太平軍和清朝對待俘虜的方式是天壤之別,而其中影響這兩者方式的也正是因為太平軍尚且還是起義軍,兩者考慮方式不同。

清廷考慮的是如何將江山變得更穩,所以清廷就要對起義軍採取嚴刑的方式,以便可以震懾那些老百姓可以老老實實的做一個順民。太平軍考慮的是如何推翻清朝的統治,如果自己在戰爭的時候就大殺四方,那麼漢人和滿人也會聯合抵禦太平軍,這就跟古代皇帝打江山一個道理,過苦日子的時候一起,等江山坐穩了就開始卸磨殺驢。


江郎說史


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佔據了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太平天國的軍隊初期之所以那麼的順利,因為當時八旗軍隊雖說已經配備了相對先進的武器,但由於長時間沒有經歷戰爭,已經變得非常的懦弱。太平天國的軍隊都是一些窮苦農民,抱著必死之心來打仗,所以清朝軍隊節節敗退。

太平天國巔峰之時聲勢特別的浩大,一時間甚至有一種能夠推翻清朝統治的感覺,不過後來由於這些太平天國的領導們分贓不均以及政策越來越偏離本質,導致內訌四起。

再加上當時曾國藩訓練的清朝軍隊軍隊素養比較高,所以天平軍隊也就被清朝所滅了。那麼在當時太平天國的軍隊是如何對待青軍的俘虜的呢?

太平軍對待清軍俘虜一共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和後期。

前期也就是指的太平天國在剛發展的時候,為了招攬更多的民眾加入自己的軍人,在政策上還是比較仁慈的。

當時太平軍針對於清軍是否被殺要看其是什麼身份,如果被俘虜了的為漢人的話,要看他的悔過態度。

如果要是漢人願意加入到太平軍隊,或者說加入太平天國的子民,願意為太平天國效力的話,還可以留一條姓名。

如果被俘虜的是滿人的話,那麼無論他身份如何,只有被殺的一條路。

除了按照民族區分之外,還要看被俘虜的人士擔任什麼職位。若只是普通的小兵,還是有機會活下來的。假如是一些高官或指揮者,一般不論什麼身份都會被殺。

因為當時太平天國的軍隊大多都是一些民間疾苦的基層百姓,他們對於這些高官之人非常的憎恨,當初若不是有這些高官的壓迫,他們也不至於流落至此。

有些高官指揮者帶領著清軍殺了太平天國很多的弟兄,因此他們內心對於這些官員也更加的憎恨。無論他們是否願意悔過,無論他是什麼民族,都難逃一死。

這在歷史上被稱之為殺滿不殺漢,殺官不殺丁,而他們如此的一個做法,也確實迅速擴充了太平天國的實力。

等到後期的時候,太平軍所掌握的地盤越來越多,人口也非常的充足,因此開始表現出驕傲的一方面。

前期的時候太平軍被稱之為仁義之軍,但是等候到後來便開始學著一些清軍燒殺搶奪。當時抓獲俘虜之後,除了在遵循殺滿不殺漢,殺官不殺丁的這一原則之外,還要看具體的帶隊人的態度。

如果帶隊人是一個嗜殺之人,可能所有的人都難逃一次。倘若帶隊人仍然堅持之前的原則,俘虜還有機會活下來。不過當時由於糧草等問題,很多俘虜是很難有機會活下來的,大多人都選擇殺之而後快,因此太平天國在後期的名聲也變得非常的糟。

其實與太平軍相比,清軍的手段則更為的殘忍,倘若他們俘虜的太平軍,不論對方是什麼身份,只有死路一條,而且他們也不會讓這些俘虜們通通快快的死,一般都是送到京城進行凌遲,或者說通過一些殘酷的責罰折磨致死。通俗的來講,清軍當時要比太平軍更沒有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