丿Top灬哈森
應聘者多如牛毛的時候當然是招聘單位的市場,話語權在他們手裡,可以可勁的挑人。這是一個“自然”現象,和月有圓缺、潮起潮落一樣,肚子餓的時候啥都好吃。
招聘向來都是應聘人多的時候提高條件,沒人應聘的時候降低條件,而決定應聘人員多少就看招聘單位的社會地位和認知度,鐵路和5大行這些牛哄哄的單位招人從來都是趾高氣昂的,學歷達到要求還要看其他方面。
我的市場我說了算
商品的定價權永遠在銷售方手裡,招聘錄用什麼樣的人當然是用人單位說了算,所以我的市場我做主、我說了算,對於中鐵、中建、五大行這些國企不招三本生,基本要求都要公辦二本以上的現象來說,不這樣要求才怪。
從另一方面,招進人才整體素質提高了對於企業發展也是有幫助的,而另一現實是教育出現了產能過剩,所以在這樣的兩種主要因素下這些國營單位提升用人單位的要求也是應該的。
在高校擴招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學歷並不能代表教育素質現象,從前一個村一年出一個大學生整個村都感覺榮光,現在鄰居考上大學也不一定有感覺,在最近20年我們的大學生太多了,含金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strong>當一切交給市場
如果說大學畢業還包分配的話,還會有那麼多的大學生嗎?大學還會那麼容易考上嗎?大學生還會走向社會求職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大學畢業還包分配的話在人才市場會很難看到大學生的身影。
教育和市場接軌了,在大教育的背景下,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擴招,錄取線和範圍相應的也擴大了。當然,對於一些名牌大學的門檻來說降低有限,難考的大學還是那麼難考,但是高考分數差不多的人想讀大學也是能讀的,從電大到民辦大學他們這些學校也有生源,每年都有畢業證發出去,可想而知這些畢業生和一些難考的院校畢業生之間會有多大差距。
就業市場化,招聘市場化,話語權在招聘方,一個飯店菜單上有很多菜品,但是客人來吃飯點的始終只有幾樣,張三來了吃魚,李四來了吃肉,有人吃葷有人吃素,沒有被點的也要備著,因為誰也不知道客人的口味和選擇。招聘人才有什麼要求,用人單位有權提出,因為有得選擇。
招外賣騎手最好有口氣就要
我曾經做過外賣騎手,外賣騎手招聘的條件很簡單,會騎電動車、會使用智能手機就行,在年齡條件上放得很寬,被稱為“有口氣就要”。中鐵、中建、五大行這些單位招聘在學歷上作要求是正常的,他們和送外賣不同,送外賣的人難招,而這些國企單位從不缺少擠破腦袋想進去的人,提高為難人的條件也就不奇怪了。
在我看來,工地上搬磚什麼學歷都不要,但是一些單位招人的時候非要學歷槓槓有時候也是人才浪費。我認為,除非必要的科研崗位需要對口的專業知識沒有必要把學歷卡的那麼死。當然,我說了不算。歸根結底,人多,手持學歷的人也多,招聘人才和皇帝選妃差不多,好看才有可能。
大嘴老郭
這事兒和是不是國企沒關係,阿里巴巴、華為都是民企,可是如果不是好大學畢業的也不好進。
看了下其他回答,基本上都從供求關係上尋找答案,但是其實這也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企業和它們提供的崗位本身就是智力密集型的。
很多人不明白什麼叫作智力密集型。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企業分為三種: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
如果是環衛公司招人,因為其實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是其主要的生產力要素,那麼其招人的大原則就是能幹就好了,學歷並不會作為最大的考量。
但如果是國企總部、銀行、互聯網這些公司,員工需要一定的知識能力,比如題目所說的中鐵中建,總部人員需要完成大量的設計、造價、項目管理、財務等專業性工作,必然要求員工的學業基礎是很高的,否則會難以勝任。銀行更不用說了,尤其是中後臺崗位,如果缺乏系統的金融財務教育基礎,就不僅僅是難以勝任崗位的問題了,搞不好還會出現很多金融風險。
一個大學招聘講師,要求博士學歷起步,沒有人會發出疑問,認為是學歷歧視;可是換成這些智力密集型企業招聘,大家就飛吐沫星子了,覺得是學歷歧視了。還真冤枉人家了,人家不是不想招,而是行業性質不允許啊!
知更圖書館
當你有錢了,你是去吃館子還是吃地攤?道理就這麼簡單,滿街都是大學生應屆生,同樣價錢,人家為什麼不買一本的?挑蘋果你還挑個大的呢。這是人才市場的自然規律,目前畢業生(今年本科畢業將近千萬)是供大於求的市場,用人方當然要招條件好的了。假設有一天,人才供不應求了,這些央企照樣也得彎下腰求你們二本進門吶。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央企只招公辦二本以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你的題目中招公辦二本這個信息不準。央企正式工普遍以本科以上為主,除非技術含量要求低的崗位,一般不招二本生。中鐵、中建因為涉及一些偏遠的工程項目,本科生不一定能招滿人,才有可能面向建築工程、土木工程等專業學校招聘二本生。五大行,很少有招二本生的,可能一些偏遠支行的櫃員需要招一點二本生吧。如果是一二線的央企招人,基本起步就是名校一本生了,稍微好的一點崗位,非985的研究生都不好意思投簡歷。主要是因為競爭太激烈了,導致學習水漲船高。還有一個原因,一線城市的戶口指標也要求是本科生學歷以上。
第二,央企招聘主要分為兩種員工,一種是正式合同工,一種是勞務派遣制合同工。正式工一般從事關鍵崗位,主要是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對人員素質要求比較高(自認為要求高吧),所以,把門檻設為一本是基本條件。勞務工,雖然給央企幹活,但不是央企的人,而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籤勞動合同,然後派遣到央企工作。按照勞動法規定,勞務工一般安排在三性崗位,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主要是保潔保安司機服務員和一線操作人員(工人)。央企那些基層操作工人,一般都是招職業學院的學生和一些二本三本的學生。勞務工的工資待遇與正式工相比要差很多,所以,要求學歷也不高。
第三,央企要優化人才結構,形成國際競爭優勢。市場競爭,終究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是人才隊伍的綜合實力競爭。比如,央企都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某某公司,如果與外企相比,我們的人才結構不如國際知名公司厲害,尤其是本科生比例不高。央企承擔著重大的經濟責任,覆蓋各種較為專業的領域,需要人才素質整體提高。所以,從一進門就要提高學歷層次,逐步拉高學歷比例,達到國際一流的學歷結構水平。
舉個例子吧。比如,我們公司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某某公司,到2020年,本科學歷比例要提高到60%、碩士要提高到20%、博士要提高到5%。原來的老人學歷都比較低,所以,從五年前就一律招985/211高學歷的了,目的就是儘快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職場火鍋
中建、中鐵作為國內施工企業的國家隊,一直以來都是土建類專業學生嚮往的就業去向,其中整個中建、中鐵系統中效益較好的中建三局(武漢)、中建八局(上海)、中鐵四局(合肥)也吸納了眾多重點高校的學子前去就業。
首先,以中建某局為例,其員工編制一般分為正式工、勞務派遣以及外聘三種,雖然三者在表面上同為中建某局的員工,但其招聘途徑和入職後的待遇都是完全不同的。
1.正式工,也叫自有員工,一般是通過校園招聘而來的一本(包括985、211高校)、傳統建築院校學生(部分是二本,如山東建築大學),目前後者佔的比例相當少;
2.勞務派遣,包括部分二三本院校的校園招聘學生,和專科院校的畢業生,以及公司社會招聘的部分員工;勞務派遣通俗意義上就是指你的合同是與特定人才公司籤的,屬於人才公司派遣到中建公司來工作的。
3.外聘員工,施工單位具體項目從當地或者臨時招聘的員工,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臨時工,大多數外聘員工項目施工結束也意味著合同結束。
三者中,正式工無疑是待遇最好的,也就是自己家的親兒子,五險一金是標配,工作起薪和將來的發展晉升路徑都是三者中最好的,因而以中建三局為例,實際上每年都會吸引眾多的985,211高校前去就業,其總部以及部分效益優秀的子公司招聘門檻是極高的,想成為這些單位的正式員工,公辦二本的學歷是完全不夠的,一般而言,985高校和部分土建類211高校(如長安大學、西南交大)的畢業生才是標配。
而除正式工以外的勞務派遣合同才是大部分公辦二本院校畢業生所簽訂的合同,與正式工相比較而言,一般來說沒有住房公積金,其他工資待遇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也有部分子公司在績效、節假日補貼的發放上存在著差異),當然職業晉升路徑上沒有正式工寬闊,但勞務派遣合同只要你足夠優秀,在公司工齡足夠長是有機會轉為正式員工編制的,不過這就看個人努力了。
外聘員工毫無疑問是三者中最慘的,項目結束後基本就要找下家,並且五險一金都不一定是標配。
所以題項描述上是錯誤的,實際上除了公辦二本之外,專科生也是有機會進入中鐵、中建等施工企業工作的,只不過絕大部分都為勞務派遣合同或外聘合同,在待遇和職業發展預期上都差正式員工一大截,如果是外聘合同,表現不好很有可能項目結束後就失業了。
所以綜上,想要成為中鐵、中建系統的正式員工,其學歷恐怕並不是公辦二本那樣簡單,其系統內效益好的子公司,如中建三局總承包,投資公司,甚至其部分職能崗位招聘門檻是985,211高校。而公辦二本高校的畢業生大部分是以勞務派遣的方式進入中鐵、中建系統進行工作,其待遇和職業發展路徑上相比較正式工會差一些。除此之外,專科生也是有機會進入中鐵、中建系統工作的,但大部分是以勞務派遣或者外聘合同的身份進入工作,其職業發展穩定性與待遇與前兩者相比較而言較差,不過現在這樣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當然,這裡所指的都是中鐵、中建系統中需要在施工項目上工作的工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施工員。如果是職能類崗位,學歷要求可能就得再上升一個檔次了。
附中建三局某公司的招聘要求:
說到底,學歷自始至終都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啊~
每天一分鐘,高校一點通~
更多有關高考、就業的相關問題也可在下方留言,或者點擊頭像查看我們過去的回覆。
高校一點通
我對中鐵、中建的不瞭解,但我身邊有不少人在五大行工作。我認為五大行不招三本,是因為現在一本二本畢業生很多,而且他們當中想進國企的人也很多。
1,以前中專生都能進建行。我親戚當年是銀行中專畢業的,建行到銀行中專招聘,他當時通過了面試,一畢業就在建行做到現在。跟他一起畢業的同學,很多到了建行和人行。他說早年大學生不多,想到銀行工作的人沒現在多。拿著某名牌大學結業證書的學生,都可以進建行和農行,他們也是從畢業一直做到現在。
2,工資福利好、穩定的工作,就有很多人想去。人都想往高處走,往好的地方去。有一段時間,做外企的工資福利好,很多畢業生都想到外企工作。有朋友講起他所在的外企,是世界500強。他們校招只到985學校,還能招到各省市的高考成績名列前茅的985畢業生入職他們公司。可選的優等生多,他們根本不考慮非985和211的學生。現在做外企沒那麼受歡迎了,輪到國企業有很多可選的優等生,因為很多一本二本的學生希望到國企工作。國企只在一本生中挑選,就可以招滿了他們有空缺的崗位,所以能進國企的二本生非常有限,那更不說三本生了。而且,能讀一本的學生,在準備高考時學習力會更強、他們在高考中臨場發揮更好,憑這一點國企當然會優先選擇一本二本生。
3,其實,進了國企、銀行工作,也不一定是想象中那麼好。有一位學霸,中學時就是她所在地區的第一名,高考後高分進了上海一家很著名的985學校,學習非常熱門的專業。本科畢業後順利進了中國銀行,工作幾年常常加班,工作壓力非常大。她說覺得自己有命去掙銀行的錢,都沒命去花在銀行掙到的錢。實在沒法堅持 ,她辭職考研,讀她喜歡的專業,畢業後做些沒那麼辛苦的工作。
金魚每天進步一點點
不管怎麼說,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工資招到的都是人才,更別說是國企了,而在大學生如此多的時代,那怎麼才能區分出來人才呢?
基本上我比較認同的是:“學歷是一個敲門磚”。在畢業前後,學歷的重要性非常高。因為學歷折射出的一個問題,不僅僅是學歷本身,而是很多三本學生的自律能力、學習力、持久耐力、領悟力普遍比一本的學生要差。,所以用人單位在錄取時,勢必會考慮這些背後的因素。你不好好學習還想和別人有一樣的機會,憑什麼?
實際上不僅僅是這些國企的招人條件是這樣的,其實現在的大部分公司都這樣,有些公司會在招工面試的時候會把985和211的簡歷放一塊,而把其他大學的簡歷放在另一邊,等到走的時候,人家只拿那些985和211大學生的簡歷,至於其他大學的學生,人家連看都不會多看一眼。
其實在這個大學生滿大街都是的時代,大學生再也沒有一絲的優越感。而面對這種大學生氾濫的情況,各大企業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沙裡淘金。但是人畢竟不是沙子,不能那麼簡單的挑出來,大公司也不能會一個個的去看你是不是有真才實學,這就需要一塊敲門磚,而一個好的學校就決定了你的出身,公司會從上層人才裡挑出優秀的來,至於下層學校中的人才,有什麼用呢?上層人才裡面的優秀人才多的是,根本就輪不到那些下層學校中的人才來露面。
有人會抱怨這不公平,但這就是國情,誰讓你沒有好好學,誰讓你考的學校比人家差呢?
那麼就會有很多人問,那我們這些三本學校的人就沒有出路了嗎?那國家還開設本三學校幹什麼?
其實並非這樣的,大家要對自身的情況有些認識,不要盲目的自大,給你一個大公司你會管理嗎?事情總要一步步來的,就跟開頭說的一樣,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踏實肯幹,總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大三老學長
這你可錯了,我就是中鐵的,三本出來籤的正式工合同。反而我們這屆學員只有一個體育碩士畢業的,其他都是本科畢業,二本居多,但是重點相當少,因為一般重點畢業的大學生很少選擇這類施工企業,工作地點不穩定(大多先分配到施工一線項目部,三五年就完工接別的工程),其次工資待遇不多不少,但相對於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來說一定覺得少。所以這類施工企業會招聘很多的普通大學本科生,而且每年大量招聘(工作1年後會有接近一大半離職)
烏雲下的光明
這個就跟你相親選對象一樣,一群姑娘給你投簡歷,全圍著你,可你只能選一個啊,你咋辦?只能說不到一米七都先走吧,然後還剩很多,只能說不是身材不好的都走吧,然後還剩很多,只能說……
這時候,有個人哭了,說你為什麼要求必須是一米七,要公平對待呀,要一視同仁呀,要平等競爭呀,你說你該怎麼回答呢?這就跟你問的這個問題是一樣的,為啥中鐵中建五大行這些國企幾乎不招三本生?
事實上,現在中鐵中建五大行招聘不但不要三本生,而是基本都是211起了,你就是統招的普通本科都不一定行了,很多崗位都要求985碩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應聘的人實在太多了。
中鐵中建五大行,那不是普通的國企,那叫央企,而其實壟斷性的央企,薪資福利穩定性都是很多畢業生夢寐以求的。投簡歷的很多很多,經常造成一個崗位收到上百份簡歷的情況,你讓人家咋辦呢?只能先設定一些條件嘍。
不過,也不要灰心,如果三本學生確實想進央企,可以考研啊!當然,三百六十行,只要肯鑽研都不錯的,也沒必要非央企吧!
500強經理,二十年老職場,講述升職加薪的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職場再出發
這是一個偽問題。
不招三本是正常的,公辦二本都是層次比較低的。一般都是985/211高校,還需要英語、計算機等系列證書,以及社團、社會實踐等經驗,屬於優中選優。
像中鐵、中建、五大行這些國企都是對人才素質要求很高的單位。
與普通院校學生相比,名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會高一些,雖然普通院校中優秀個體的能力“比肩”甚至超出名校學生,是可能的,人數很少,所佔比例很小,不具有普遍意義。這裡所說的普通院校主要指公辦二本。
那為什麼基本沒有三本呢,那是因為
根據辦學性質的不同,將全日制大學分為公辦和民辦,其中公辦含一本和二本,民辦含二本和三本。由此可見,學校的管理從出發點來說就有了政府政策傾斜與私人資金傾注的不同,其辦學與師資力量理所應當地就有了本質性的差別,從起跑線就落後了別人一截,差距初顯。
某教育專家指出:“三本院校學費高昂,除了能考研之外似乎也沒什麼出路,找工作時,三本的畢業生和專科生一樣待遇。
所以回到話題。如果這些國字頭單位大量招入三本院校畢業生,才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公平的。
體制內斯基
一斗米之力給大家帶來這道題的解答,身為中建系統員工的我,對於這個要求還是比較的理解的。
招聘要求
每年中建,中鐵,中交等會去全國的各大高校進行校園招聘,也是給了好多學生就業的機會。去年我也是很幸運的加入到了中建系統這個大家庭,具體那個局我這裡就不透露了。①現在招聘都是要求本二起步,去年參加招聘會也是二本以下的都不給面試的機會。②男生的機會多與女生。建築行業對於女生來說是比較辛苦的,尤其是在建築一線的工作者,工作條件還是有一點艱苦的。③具有吃苦耐勞的勇氣,敢於忍受寂寞,具有對建築行業的喜愛。
為何要求二本
建築行業現在也是一個發展非常迅速的行業,需要大量的人才加入,讓這個行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學歷也是區分人才的一種方式,學歷更是現在的一個敲門磚,有的工作崗位必須規定是本科才可以加入。
待遇
現在建築行業的待遇總的來說還是可以的。我得工作是見習生一年。每月的工資大約在3600遠左右,轉正了可以達到5800左右。每個月公司都會有五險一金的繳納。每個節日都有一定的福利。
總結
建築行業不是誰都可以堅持下去的,這是一份需要付出自己青春的職業,需要用自己的汗水為自己的未來鋪路。這裡我們經歷好幾個沒有親人陪伴的春夏秋冬,需要我們自己忍受工地的寂寞。工程結束也就代表我們需要換地方了,還得過上漂泊的日子。建築行業這份工作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我們虧欠他們太多了。
記住,想要進入建築這個行業一定要想清楚,否則你會後悔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