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丨芃芃

一年一度的高考馬上就要結束了,寒窗苦讀十二年,每年這時候都是學子們奮鬥多年最關鍵的時刻。在古代,科考,同現在的高考一樣,是眾多讀書人一生中至關重要的事情,是“寒門崛起”的唯一機會!甚至它比高考還要重要,因為每三年才有一次機會。那古代的“高考”你們瞭解嗎?古代的那些“高考達人”,他們的試卷又是什麼樣呢?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寒窗學子看皇榜的情景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殿試情景

在中國科舉史上,曾經湧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進士,而狀元郎,處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的最高處,三年才出現一位,數量屈指可數。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山東德州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00多名狀元。他們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圍,或有獨特的天賦異質,往往具有眾人稱頌的絕代才華。

事實上,古代的每個考生和今天的考生一樣,考試時要被確認身份,要攜帶“准考證”。不過當時的科技不發達,沒有照片,畫像也比較困難,“准考證”上只好使用語言來描述。不過在古代,它不叫“准考證”,而叫“浮票”。例如,這張“浮票”就是一名叫“賴以尊”同學的准考證。有了這張准考證,考生們才得以進入考場。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談到古代的考場環境,其實是很不好的。明清時期,那時的考場叫作貢院。貢院裡不像今天的考場,每個同學都擁有一個座位,在古代科考時,每個讀書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但雖是單間,它的大小結構跟環境都很磨鍊人。因為房間很小,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按照換算,那就是大約長1米65,寬1米32,高2米64。考生若要躺下來都不能伸直身子,只能蜷縮著。考生進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帶著書具和燈具,每人發三根蠟燭,其他的東西一律沒收。有些地方比現代還要嚴,“吃喝拉撒睡”都在這樣一個小房間裡,甚至進去前還要脫光搜身。進去之後,房門立馬關閉上鎖,考生白天在裡面答題,晚上在裡面睡覺,由於房間狹小,加上還有一些其他物品,睡覺的時候一般都是蜷縮著睡,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江南貢院考場內景

而縱觀歷代“狀元書法”,其中不乏精品。比如在院試中得第一名的試卷:《超等第一名劉已千考卷》,作者為番禺學附生劉已千,此卷書法飄逸遒勁,可以說是考卷中之精品善本。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古代“高考達人”的字如何?每個都超書協主席

​于敏中,江南金壇人(今江蘇金壇),字叔子,號耐圃。(1714-1779)。清乾隆二年(1737)狀元。

朱昌頤(1784年-1855年),字吉求,號正甫,又號朵山,海鹽人。道光丙戌一甲一名進士,狀元。

翁同龢,字叔平,號松禪,咸豐六年(1856)狀元。晚年沉浸漢隸,當時的書法家對他的書法造詣之高十分敬佩。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雲。直隸肅寧人,清光緒30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