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腫瘤治療,需客觀對待,中醫不是腫瘤治療路上的攔路虎

“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藏,穿透孔裡,男者多發生於腹,女者多發生於乳,或頸或肩或臂,外證令人昏迷。” 公元一二六四年,楊士瀛在《仁齋直指附遺方論》裡對癌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其描述與現代的診斷極為相似。宋代以後將腫瘤稱為癌,這是由於到惡性腫瘤質地堅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象岩石一樣,所以稱為“巖”。而在古時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個品字,下半部是一個山字,它同岩石的巖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現在西方醫學所認識的腫瘤也是古籍上記載中醫外科的疔、瘡或腫毒。

腫瘤治療,需客觀對待,中醫不是腫瘤治療路上的攔路虎

1、中醫解釋腫瘤產生的原因

中醫認為,寒凝氣滯,氣滯血凝,淤久化熱,乃生百病。我們在臨床中經常看到的腫瘤病人,都屬於體質偏寒的人,因為寒性體質,邪氣在體內凝聚,導致患者氣血運行的慢了,形成血瘀,毒邪在體內瀦留,這些凝聚的寒邪瀦留的時間長了,就在體內淤堵,最後化成熱,形成疔、瘡或腫毒(即腫瘤)。另外我們在臨床中也發現,有些腫瘤患者的長期生悶氣,得不到排解之法,或者因為發生不愉快事情,心情鬱鬱寡歡,長期得不到排解,也容易得到腫瘤,這都是因為情志不暢,氣血運營行速度會降低,正氣不足就容易產生腫瘤。

2、人得癌症是因為體內的癌環境

氣滯血瘀的體內環境就是產生癌瘤的癌環境,中醫稱這種癌細胞氾濫的情況為“癌狀態”。流水不腐,一潭死水裡才會長出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和細菌,人體裡氣滯血凝,毒邪瀦留的環境,就是那潭死水,要除掉死水潭裡的微生物,最重要的是使死水變活水,而不是直接去殺死水裡的細菌和微生物。所以治癌最重要的也不是殺死癌細胞,而是改變人體癌環境,只有適合癌細胞生長的環境改變了,才能控制腫瘤的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實現帶瘤生存。

腫瘤治療,需客觀對待,中醫不是腫瘤治療路上的攔路虎

腫瘤的治療,我們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西醫治標,中醫治本。有研究表明,在臨床的治療中,有中醫介入的腫瘤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量要比沒有使用中藥介入的患者高得多,在不同的階段選擇適合的治療手段,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而中醫治療腫瘤的臨床總,總結出來四個要素:培育良種(健康細胞)、改良土壤(改變體內癌環境)、維持穩態(體內陰陽平衡)、消滅癌毒(癌細胞)。西醫手術、放化療消滅癌毒,中醫配合提升陽氣、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化解癌瘤、活血化淤,恢復患者元氣和正氣,預防腫瘤的復發。

腫瘤治療,需客觀對待,中醫不是腫瘤治療路上的攔路虎

4、能不能治好癌症,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重要

患者要想治好腫瘤,首先要客觀地對待腫瘤,如果是認為自己得了絕症,時日不多,這種恐懼的心情勢必對治療造成負面影響。患者在配合醫生的診療之外,自身也應該學習腫瘤治療知識,增加抗瘤信心。同時患者家屬也應該給予患者一定的支持與諒解,相信腫瘤一定可以戰勝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抗癌的決心與信心。

關於腫瘤的治療,中西醫認識不同,但目標相同。中醫從患者自身出發,改善患者身體內環境,激活自身免疫力,防止腫瘤復發與轉移,實現帶瘤生存的終極目標。

如你對腫瘤中醫治療有疑問,可以“私信”諮詢,

如你覺得這篇文章幫到你,歡迎可以在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