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圣器蒙尘:旷世古琴“大圣遗音”曾被标记为“破琴一张”

引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为了迎接故宫六百年大寿,故宫博物院特地在“钟粹宫”举行了古琴展,从唐至清,历时五个朝代,共计88张古琴,而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世人皆知的唐代名琴“大圣遗音”。

圣器蒙尘:旷世古琴“大圣遗音”曾被标记为“破琴一张”

故宫藏:灵机式大圣遗音


圣器蒙尘

能识千里马者,唯世间之伯乐。能识传世名琴者,唯知音者。“大圣遗音”这张传世名琴,能够顺利进入到这次的琴展,还需要得益于当时的知音者——王世襄先生。王世襄先生出身世家,家学颇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先生学识非常渊博,善弹琴,并且于文物鉴赏非常有心得。最为得意的一次文物鉴赏,便是发现了被定性为“破琴一张”的“大圣遗音”。

上世纪初,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之后,故宫中的众多文物也急需整理,清室善后委员会便是专门负责整理这些东西的组织,但是组织中并没有对琴学有研究的人才。而当时这张“大圣遗音”古琴,已经不知在深宫中被冷落了多少年,弦轸俱失,岳山崩缺,琴面灰白,圣器蒙尘。所以委员会成员发现它的时候,便将其定性为破琴,并没有重视他。


圣器蒙尘:旷世古琴“大圣遗音”曾被标记为“破琴一张”

故宫藏

慧眼识珠

1947年3月,王世襄先生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也就是在这一年,王世襄先生在整理故宫中的文物的时候,在养心殿南库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这张已经蒙尘的古琴,出于职业嗅觉,王世襄先生觉得这张琴肯定不简单。于是将琴从杂物堆中很慎重的取出来,因为琴面漆和灰胎已经剥落,所以无法判断其年代。但是斫琴师在斫琴的时候,都会在底板和面板合上之前,在琴的龙池之中,题上斫琴者的名字,年代等信息,称为“腹款”。

先生在查看这张琴的腹款的时候,惊喜的发现这张琴的腹款有“至德丙申”的字样,至德丙申是唐肃宗的年号,能够被收藏在宫室之中,腹款肯定不会是假的,这张琴是唐琴无疑。惊喜之余,王世襄先生首先想的便是如何能够修复这张已经损坏极为严重的传世古琴。文物的修复工作向来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件乐器,不但要能够将其表面的损坏修好,还要能够使得其能够再次奏响,如果没有修好,或者是把文物修成了一张新琴,那自己就是千古罪人了。

圣器蒙尘:旷世古琴“大圣遗音”曾被标记为“破琴一张”

王世襄

旷世清音

对于谁能够修复这张传世名琴,除了当时名噪京师的管平湖先生,王世襄先生没有做第二人选。管平湖先生不仅善弹琴,而且也擅长斫琴,擅长修琴。1948年,受到上级的指派,王世襄先生前往美国,加拿大博物馆考察,修复唐琴的事暂时被搁置。直到1949年,王世襄再次回国,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陈列部主任,修复唐琴的事得以继续。在管平湖先生数月的努力下,根据唐琴的风格,为这张琴重新配置了岳山、雁足,这张唐琴终于重新焕发光彩,得以再现其旷古清音。

值得一提的是,传世的两张唐琴“大圣遗音”,都与王世襄先生有着莫大的联系。故宫藏的灵机式“大圣遗音”古琴,是王世襄先生从一堆杂物中发现,并组织修复的。另外一张伏羲氏,则是王世襄先生在1948年的时候,倾尽家产,从民国初年的古琴名家锡宝臣先生之孙,章泽川的手中换得。之后的几十年中,琴与人相伴左右。

圣器蒙尘:旷世古琴“大圣遗音”曾被标记为“破琴一张”

王世襄藏伏羲氏

两张唐琴,能够得遇王世襄先生这样的伯乐,实为琴界之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