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第三代半導體引投資熱電子巨頭紛紛湧入 康佳搭建平臺推進國產替代

本報記者 賈麗

以氮化鎵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相關領域,因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引得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企業紛紛入局。

近日,康佳也對外宣佈了其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新動作,引發市場關注。

在透露會在半導體佈局中涉及氮化鎵相關技術後,康佳於3月2日宣佈與中信控股共同發起成立“信佳新興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以5G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半導體及數字消費產業為投資方向,進一步深入半導體佈局。與此同時,多家上市公司也在近期紛紛表態其將在半導體上持續發力。

那麼,氮化鎵究竟有何市場前景,為何獲得眾多電子巨頭和上市公司青睞?

電子巨頭湧入第三代半導體加速探索

為何爭相佈局?

近一年來,小米、OPPO,華為、三星、蘋果等科技巨頭紛紛加快在第三代半導體的佈局,而關於康佳也在這一領域持續跟進。

氮化鎵究竟有何優越性和前景,可以讓康佳、華為、三星、蘋果等電子巨頭及國內多家上市公司競相佈局?

貴州大學教授張錦福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氮化鎵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毫無疑問是有先進性的,因為它的物理特性優於第一代的鍺和硅以及第二代的砷化鎵和磷化銦。氮化鎵具有寬的直接帶隙、強的原子鍵、高的熱導率、化學穩定性好(幾乎不被任何酸腐蝕)等性質和強的抗輻射能力,在光電子、高溫大功率器件和高頻微波器件應用方面有著廣闊的前景。下一代的5G高速通信技術正是需要突破高速及高頻技術瓶頸,5G技術一旦普及,與其相關的產業都將得到很大發展,目前來看氮化鎵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但此次康佳涉獵的氮化鎵相關技術及應用,與小米、蘋果等並不完全相同。

談及與小米的區別,康佳方面表示,小米目前主要是利用氮化鎵功率器件開發快充產品。重慶光電與小米從不同的應用需求層面對氮化鎵材料的特性加以研發和應用,兩者在技術應用層面存在區隔。

康佳內部人士稱,重慶康佳光電研究院主要開展MicroLED產品為代表的氮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技術與應用研發。

“從半導體佈局來看,康佳除了專注於其擅長的家電領域,也圍繞這一領域逐漸延展在半導體產業的佈局且更為全面,而小米和蘋果的擅長領域是在於便攜式應用。實際上,氮化鎵的應用更加廣泛,且在5G時代將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康佳等企業可以全面展開研發等探索,將大大有利於我國半導體事業快速發展。”張錦福認為。

業內觀察人士丁少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氮化鎵以高性能特點適用於擴頻通信、電子對抗,廣泛應用於通信、國防等領域,是5G應用的關鍵材料。在5G時代,市場需求還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他稱:“康佳與蘋果、小米在半導體的產業佈局最大的區別在於應用領域的不同。這主要與它們的主營業務有關。彩電業務是康佳的核心之一,其較早地涉足了光電芯片。康佳現階段以氮化鎵芯片作為MicroLED的發光芯片,而MicroLED正是其彩電業務未來戰略的一部分。康佳半導體產業佈局在應用領域的延伸將會擴至功率器件、射頻器件等。”

通訊專家海峰則認為:“不同的半導體材料基礎特性、使用場景和應用均不同,氮化鎵主要應用在高電壓的場景。其較好的特性,使其在微波、廣電、射頻等領域有較好的應用市場,但成本相對較高是目前行業面臨的瓶頸,隨著企業的進入和應用的增加,其成本有望將持續下降。”

奧維雲網(AVC)白色家電事業部總經理趙梅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康佳進入半導體等相關產業舉措的背後是康佳的多元化探索,從彩電到白電再到半導體,康佳在堅持主業的基礎上向光電產業拓展,這與部分家電企業的盲目多元化不同,其戰略清晰,且有股東層面的雄厚資金、技術、資源支持,圍繞市場需求進行明確規劃,未來可期。”

國產半導體研發力量增強

平臺力破“受制於人”

近年來,國內迎來第三代半導體投資熱,不少地區都紛紛建設第三代半導體生產線。而欲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多家制造業巨頭華為、格力、康佳等多家國產企業開始了芯片研發的自力更生之路,也加入第三代半導體研發大軍。在5G通信、新能源汽車、光伏逆變器等應用需求的明確牽引下,康佳等企業更是瞄準了產業鏈上下游。

張錦福表示:“康佳在半導體領域的深度佈局會激發很多有創造力的企業家進軍半導體行業,對我們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來說是很好的事情,對康佳的轉型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機遇,接下來就要看其能否在應用領域全面打開市場。5G對於在轉型中的製造及科技企業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機會。”

目前,我國及全球5G網絡正在大規模建設中。大數據傳輸、雲計算、AI技術、物聯網,包括下一步的能源傳輸,對網絡傳輸速度及容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大功率芯片的市場需求非常大,而國產企業對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和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

業內人士認為:“更深入地投入技術研發,這是中國製造業巨頭近年來共同的選擇,也是應對未來的需要。就產業發展來看,康佳通過搭建運作平臺,進行產品化經營,也是在推進‘國產替代’,為產業結構升級注入活力。”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