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臨摹米芾的《苕溪詩帖》用筆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嗎

可能你就像很多書法愛好者那樣是遇到“瓶頸期”了。你對自己的書法學習還有更高的目標,所以,對自己的目前成績還不滿意,這是值得讚揚的。這個心態也是非常好的。

臨摹米芾的《苕溪詩帖》用筆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嗎

臨摹習作


無論學習什麼字體,從實踐看,遇到不同學習階段上的“瓶頸期”這很正常,也沒有過分擔心的必要。

我們打個比方,一個人幹活總會有累的時候,如果累了,那就歇會兒再幹。

我們學習書法也是這樣,當我們爬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就會感到怎麼用勁,也已經沒有勁了。

“瓶頸期”既有學習疲勞的成分,也有書法認知的問題。

臨摹米芾的《苕溪詩帖》用筆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嗎

米芾原帖

前面我們說了一下“學習疲勞”的問題。現在,我們就說說書法學習認知的問題。

書法說到底也是一個筆法錘鍊的過程。我們是把筆法打個毛坯呢?還是要打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呢?

打毛坯,這個我就不談了。學習書法的人,都想成為書法的精英。那麼,對書法的追求,就需要進入精細化加工錘鍊的高度去學習書法。

學習書法無非就是筆法,這是第一位的事情。

我們看看你臨摹的書法如何讓吧!

臨摹米芾的《苕溪詩帖》用筆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嗎

米復原貼

例如,“諸公”二字,先看米芾是怎麼寫的。我們先看兩個點。米芾都用了三角形的點。尤其是“公”字的第一筆,簡直就是從《爨寶子碑》中出來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說,米芾沒有見過《爨寶子碑》,也沒有學習過魏碑。

那麼,你寫的這兩個點,就都沒有明確的這個筆意。

這就暴露出你的書法學習還在“打坯子”階段。所以,非常容易遇到瓶頸期。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深入下去。

臨摹米芾的《苕溪詩帖》用筆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嗎

《苕溪詩帖》臨摹局部

就像走到一個地方,不知道目的地還有多遠,下一步是向左還是向右。

如果這時候還無法明確怎麼深入研究筆法,可能,你再練二十年,也不會寫出精美的書法作品的。

米芾的書法自由奔放,汪洋恣肆,無所拘泥,但是,都很精美,每一個筆畫都有完美的藝術氣息,所以,我們很喜歡米芾,這是因為,他的書法,抒發了個人自由與藝術完美的統一。

其實書法沒有什麼神秘的,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書法中的根本問題就在於筆法。

前面我們說我們,你臨摹的書法還是很不錯的,只是,我們沒有做到細細推敲。

大書法家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他們的書法都能夠經得起推敲,能夠經得起千錘百煉的藝術評論。

臨摹米芾的《苕溪詩帖》用筆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嗎

左邊原帖右邊臨摹筆法比較,看箭頭指向,米芾如何用筆

我們繼續看“諸公”二字。米芾的“諸”字,言字旁的點和橫的起筆都非常用力,三角的點,增強了力度感,橫的起筆呼應了點的力度感,所以很有力量。

最後一筆撇,是從橫畫上折鋒而下的。注意,大師的單畫“三筆”即:起筆、行筆、收筆的過渡非常自然而有節律。

你寫這一筆的時候,顯然,基本的起筆、行筆、收筆都是含含糊糊的。

我們再看“公”這個字,米芾的“公”字非常典型,你找不到這個字法的第二個例子。

臨摹米芾的《苕溪詩帖》用筆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嗎

我們看,米芾的第一筆撇和第二筆點,形成了一個非常清楚的空白三角形。這樣處理是書法的基本法“疏密”,而你的“公”字,沒有“疏密”了,因為兩點離得有點開,分化了密集的力度。

米芾“公”字的下面,也是一點也不放過“疏密”這個原理。但是,你的這個“公”字的下面,也沒有“疏密”的力度了。

我們說,書法的力量感是由筆法和結構共同完成的,而不是隻有筆法沒有結構。也不是隻有結構沒有筆法。

這就涉及到我說的“四法三筆”裡面的“接筆”問題了。

臨摹米芾的《苕溪詩帖》用筆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嗎

書法的核心是筆法沒有錯,但是,用筆法救筆法,就要靠“接筆”這個意識了。

你在學習書法中,起筆、行筆、收筆做得基本上可以了。但是,對接筆沒有任何意識。

前面我舉例說的,都是可以用“接筆”來解決的。

我們還是討論具體問題說接筆吧。

比如這個“公”字,第一筆撇下去之後,米芾的第二筆的起筆位置,選擇的一個“點”,是接近三角形一撇的最上端略微下一點,然後拉筆,再提筆,兩點之間形成一個空白三角形。我們剛才說了,這是“疏密”處理。

然後第二點牽絲連帶寫“提”畫。注意,這一個“提”的起筆位置在什麼地方。

你寫的這個“公”字是沒有辦法寫出一個空白三角形的,因為你的第一筆的“筆勢”就不對。

我們所說的“接筆”,就是一筆“接應”一筆的意思。

如果在我們學習書法的臨摹階段,就牢固樹立筆畫互相“接應”的問題,那麼,臨摹的水平會更高,對書法的理解,也會跟深入一層,瓶頸期也就會很快突破。

我希望你仍然要在“起筆、行筆、收筆、接筆”這“四筆”中錘鍊自己的寫字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