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美國高超音速導彈內部構造曝光,滑翔彈頭造型奇特,你怎麼看?

森林狼6


美國軍方也是急了,3月1日,美國第一武器供應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終於公佈了其最新研製的AGM-183A空射性快速反應武器系統(ARRW)的圖像,其內部構造也為之曝光。AGM-183A採用了“助推+滑翔”系統,藉助的是火箭助推器將滑翔彈頭加速至高超音速。藉以增加美國空軍在應對俄羅斯高超音速導彈,特別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的時的應對能力。將讓美國空軍對打擊速度、距離、靈活性和精準度方面有顯著的提升。



美軍AGM-183A空射型高超音速導彈頭部是圓錐體,中段是圓柱體,尾部呈略微擴張形狀,長度大約6.5米,主體彈徑約0.77米,頭錐段長約1.7米,彈重2噸左右,以目前的尺寸明顯無法安裝在F-22和F-35隱身戰鬥機的彈倉內,只能掛載在B-2或即將服役的B-21轟炸機上。2019年6月12日,美國就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使用B-52H轟炸機成功的進行過AGM-183A高超音速導彈掛彈飛行測試。


而俄羅斯的空射型“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已經服役,並且可以掛載在米格-31戰鬥機上,射程達到了2000公里,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也即將搭載高超音速導彈進行戰鬥執勤。高傲的美國,被俄羅斯在高超音速導彈上超越,心裡實在難受。雖然美國對AGM-183A高超音速導彈抱有很大期盼,希冀能以此來反制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但這種急迫的做法,甚至於改變更加激進的技術方案,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雖然如此,但是以美國現有的技術積累,要不了多久,相信美國空軍的AGM-183A空射型高超音速導彈很快就會進入空軍服役。


科沁雜談


美國吃了大虧,只好開倒車,選擇最保守模式

美國DARPA主持的獵鷹HTV-2,使用米諾陶固體火箭發射,採用近似衝浪板的升力體造型,可以更大程度產生滑翔升力。但是可惜三次試驗全部失敗,2014年的第三次試驗時,火箭發射後不久爆炸,發到把試驗場炸個稀爛,只能灰溜溜宣佈項目終止。

逼格更高的X-51A乘波者,由美國空軍主導,採用非常前沿,其他國家還只在實驗室的超燃衝壓發動機,可以說技術水平牛逼的一塌糊塗。但是三次試驗兩次失敗,一次半成功,最後也只能黯然取消。



相比較下,美國現在的這個ARRW不管是技術水平還是造型逼格,都無法跟當初的獵鷹HTV或X-51乘波者相比。這種雙椎體造型結構實際上屬於早期升力體結構,其升力效率遠無法跟乘波體結構相比,但是技術難度和飛行控制要求大幅度降低。美國實際上是在開倒車,實際上這個洛克希德馬丁負責的ARRW,是美國在2015年獵鷹HTV和X-51失敗後,緊急推出應對中俄高超音速研究而推出的。

相比較下,在高速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方面,我國的東風-17已經走在世界最前沿,我國在這一領域成就已經完全可以說超過美國獵鷹HTV。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領域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美國當初在多種類型超高音速武器研究雖然大部分夭折和失敗,但是其技術累積還是不容忽視。


特別是X-51A乘波者,美國當時是輸在結構強度和飛行控制,其烴基超燃衝壓發動機還是成功的。老美在發動機領域的技術優勢還是沒得說,我們差距還是相當大。


五嶽掩赤城


俄羅斯人成功地搞出來最早的實用性“高超聲速武器系統”……“匕首”以及“先鋒”後、極大地刺激了在科技領域全面領先於世界的美國人的神經。

美國政府、國防部、空軍、陸軍與美國最大的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以及“波音”公司都簽訂了研發“高超聲速武器系統”的協議/合同。

“空射快速響應武器系統”(APPW)!
2019年6月17日美國空軍“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通過官方推特發佈消息:2019年6月12日美國空軍利用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進行了“高超聲速武器系統”AGM-183A測試……
AGM-183a總體性能採用“火箭助推+滑′翔(TBG)技術“對稱楔形佈局(即高超聲速飛行器方案)、其技術路線、接近於俄羅斯的“匕首”技術方案、使用近程彈道導彈改進而來的技術路線……


(美國陸軍如獲至寶的“高超聲速武器系統”方案之一模型)

毋庸置疑、在“高超聲速武器系統”研發和實踐中、俄羅斯領先世界!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以及“波音”公司積極應對都拿出來了“高超聲速武器的驗證系統”供美國軍方選擇……

美國目前較成熟的的也就是AGM-183a“高超聲速武器系統”驗證原型導彈……

美國驗證過的HTV1/2型“高超聲速武器系統”。


距離實際裝備應用、路還很長。


孔乙己亂彈


誰說美國造不出來高超音速導彈,這不是嗎?作為高科技第一強國,原說造出來輕輕鬆鬆,最早能造出來,因此早就嚷嚷開了,“一小時打遍全球”呀,“美國第一”呀等等,孰料想第一在2019變成了第二,俄羅斯高超音速導彈問世,問世即有多款,什麼“先鋒”、“匕首”等等,從而使得老美大為著急。

▲此前“乘波者”,與今日AGM183A樣式迥然不同,可能要改弦易轍,重新走一條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具體如何,現在就下結論,為時尚早。

起了那麼大的一個大早,早起貪黑苦苦折騰多年,怎麼會拉在了後面?想不通,於是使勁折騰,在網上曝出這麼一款造形奇特的彈頭。還未實驗成功就編上了號,AGM-183A,說是一舉攻克了速度、高度和機動性三個方面的難題,魂舞大漠只能表示呵呵。

現在且不論它的造形多麼奇特,以前的那些,陸海空四種高超音速彈頭,都也生就得科幻模樣,仍然無濟於事。

▲剛說完絕望,即言成功,無論如何也使人難以置信。

俄羅斯在宣佈自家成功的日子裡說,彈頭結構內的精細件,要克服至少1800攝氏度的高溫,確實搗鼓這玩意非常之難。這樣的話如何理解,請莫要聽叉劈了,不是有多難的意思,難是難一點,但再難總算過來了,解決高溫承受能力,是擺在研製國家面前的頭一道難題。

▲陸海空就沒有一個成功的,可見擺在美國高超音速導彈項目面前的是共性問題,如解決隔熱材料的問題等。

今天美國高超音速導彈秀,不見高溫如何克服的解釋,只能證明一件事,三年兩年輕言成功沒把握。還沒成功,就搞出那麼大的動靜,無非想使盟友們重拾對美國的信心,不是技術上的,是ALL,是全部。信心一失了不得,怎麼看今天有點像樹倒猢猻要散的樣子了呢。


魂舞大漠


只是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