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西葫蘆蔓枯病該怎樣防治?

農保姆


西葫蘆蔓枯病主要為害莖蔓、葉片、果實。莖蔓染病,初在莖基部附近產生長圓形水漬狀病斑,後向上下擴展成黃褐色長橢圓形病斑,後擴展至繞莖1周後,病部以上莖蔓枯死。葉片染病,始於葉緣,後向葉內擴展成“V”,字型黑褐色病斑,後期潰爛。果實染病,初在瓜中部皮層上產生水漬狀圓點,後向果實內部深入,引起果實軟腐,瓜皮呈黃褐色。


那麼,西葫蘆蔓枯病該如何防治呢?


首先做好土壤處理

蔓枯病病原菌主要潛伏在土壤中,澆水時隨水傳播。由於茬口緊密,歇棚期短,且連年重茬種植,這是導致西葫蘆蔓枯病普遍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西葫蘆定植前要先做好土壤處理,如越夏茬西葫蘆定植前可採用高溫悶棚的方法,殺死土壤中的大多數病原菌, 達到預防西葫蘆蔓枯病的目的。


同時,提倡與非瓜類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



其次是要調節好棚室環境, 避免出現高溫高溼現象

蔓枯病在高溫高溼環境下發病重,在西葫蘆生長期間,棚室管理上應注意加強通風排溼,通過覆蓋遮陽網或噴灑降溫劑、泥漿等方法遮陽降溫;澆水時水量要小,切勿澆大水,發現病株後適當控制澆水,以降低土壤及空氣溼度。


前茬收穫後及早清園,以減少菌源。


第三種子處理

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


第四要保護好植株傷口

越夏西葫蘆長勢快,整枝打葉等農事操作較頻繁。為減少病原菌從傷口侵入,降低蔓枯病的發生,應儘量在晴天時疏葉、摘瓜及打杈,並及時使用75%白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等殺菌劑噴灑全株,也可用可殺得叄仟或琥膠肥酸銅等銅製劑塗抹傷口。


第五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

40%氟硅唑乳油3000—5000倍液+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劑15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800—1000倍液+68.75%惡酮·錳鋅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47%加瑞農600-800倍液和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對水噴霧,視病情間隔7—10天防治1次。也可用上述殺菌劑50—100倍液塗抹病部。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喜歡可以私信我哦!

私信方法:進入“貴港扶貧集市”頭條號主頁,點擊“關注”旁邊“發私信”即可!


貴港扶貧集市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西葫蘆蔓枯病其實也是我們很常見,比較多發的一種病,主要發生於莖、葉、果等部位。但他的莖是最容易發病的地方,剛開始是褐色,慢慢就會變黑色,很容易感染。採取以下幾個措施,可以有效的進行防治:

1、種植的密度不能太密了,要保持它良好的通風性,並且還要及時去掉底部老葉,田裡面要疏通溝渠,不能積水。

2、栽培的時候最好打地膜,能夠很好的保溫,減少病菌產生。

3、選種也要過細,要選擇無病菌感染的良種。

4、最好是使用有機肥,後期還要及時追肥,防止中後期出現脫肥,提高它的抗病能力。

5、要像種果樹一樣及時清園,要及時把病葉、病蔓、病瓜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燒燬。

6、要及時對症下藥,出現病害要及時打藥,當西葫蘆植株發生蔓枯病時,菜農可使用咪鮮胺、阿米妙收等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施保克)乳油1000倍或40%多硫磺(好光景)懸浮劑500倍液都是可以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看完了別急著走哦,伸出您的金手指點擊關注屈鄉橙哥,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謝謝!


屈鄉橙哥


不少菜農反映西葫蘆爛稈子現象非常普遍,有的甚至造成西葫蘆大面積死棵。據瞭解,近期造成西葫蘆爛稈子的病害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細菌性軟腐病,一種是蔓枯病,有時兩種病害混發。

細菌性軟腐病和蔓枯病雖然病原菌不同、發病症狀不同、防治藥劑不同,但是在發病條件和防治方法上存在一些共性。

避免高溫高溼

這兩種病害有個共同的特點,喜溫喜溼。近段時間,天氣變化大,高溫高溼的棚室環境加重了兩病的流行。棚室管理中應該加強通風降溫,創造不利於這兩種病害發生的棚室環境。

保護好植株傷口

這兩種病害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病原菌都喜歡從植株的傷口處侵入。因此,生產中要注意保護好因摘瓜、整枝和打杈等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避免在雨天和剛澆過水後棚內溼度大時進行農事操作,以保證植株的傷口有足夠的癒合時間,農事操作後還要注意及時噴藥預防。

對症用藥

當西葫蘆植株發生蔓枯病時,菜農可使用咪鮮胺、阿米妙收等藥劑防治;對於細菌性軟腐病,菜農可用噻菌銅、噻唑鋅等藥劑防治。除了噴藥防治,對於發病較輕的植株,菜農可採用塗抹法進行防治,可先用刀片刮淨病斑表層,然後用毛筆將藥液塗抹在病部,防治效果更好。

相羊知識

蔓枯病主要是從西葫蘆的莖節處染病,染病部位初呈暗褐色,後逐漸變為黑色,且病斑處易裂口,分泌出樹脂狀物,後期病莖幹縮,縱裂似亂麻狀。

軟腐病多從西葫蘆的根莖部開始染病,莖稈先表現為水浸狀,逐漸變軟,且病部凹陷,內部組織腐爛,形成灰褐色黏稠狀物,具有惡臭味。


海南小蜜棗


西葫蘆蔓枯病,是西葫蘆生產中的常見病害,一般在溼度大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容易發生,莖部有傷口的,病菌容易從傷口侵染。對莖、葉危害較大,典型症狀是莖部或者莖節處呈暗褐色,會溢出琥珀色膠狀物,葉部在葉緣處成V字形向裡面擴展,與灰黴病的區別是沒有黴層。


病菌主要靠灌溉水、雨水傳播,從傷口、自然孔口侵入,溼度大、氣溫在18-25度,重茬種植、種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差的田間發病嚴重。  


防治中除了與非瓜類作物實行輪作、種子使用藥劑處理之外,在種植方法上一定要注意採用高畦栽培,有利於控制溼度,同時使用地膜覆蓋,提高溫度。發病初期可以使用下面的配方防治:25%咪鮮胺乳油1000倍液或者12%松脂酸銅乳油600倍液噴霧或者塗抹莖部發病處防治。也可以使用40%氟硅唑乳油3000倍液+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500—2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鄉村新天地


西葫蘆的蔓枯病對西葫蘆的危害很大,特別是在西葫蘆的中後期,西葫蘆感染髮生蔓枯病,常伴有細菌性軟腐病混合發生。蔓枯病在西葫蘆植株莖節處先發病,發病初期,受感染處呈現暗褐色病斑,以後病斑處開裂,變為黑色,並且伴有樹脂狀的分泌物。後期病莖失水乾縮,出現無序的縱裂。軟腐病與蔓枯病最大的區別就是,軟腐病伴有惡臭味,而蔓枯病沒有。


西葫蘆蔓枯病,主要是受到高溫高溼的影響,比如,大棚內西葫蘆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白天保持20-25度,夜間13-17度之間。隨著天氣的轉暖棚內溫度升高,如果溫度超過25度,就應該進行放風,以防高溫容易誘發引起各種病害。如果在高溫之下,進行澆水的話。就很容易誘發西葫蘆的蔓枯病等一些其它病害,因此,對中後期的西葫蘆澆水,應避免在中午進行,一般選擇,在清晨或者下午晚上進行。

西葫蘆蔓枯病應以預防為主,西葫蘆蔓枯病病菌,大多從植株的傷口感染入侵。因此,在防治上應該注意減少因為農事操作,出現的對西葫蘆瓜慢造成的傷害。不在剛澆水後或者下雨天,對西葫蘆進行管理,比如,進行摘瓜,整枝打杈等。在進行管理之前的頭一天,進行噴灑農藥預防。比如,可用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咪鮮胺800倍液+蕓薹素內酯,進行均勻噴灑。在進行對瓜秧整枝打杈,或者摘瓜,選擇在晴天的清早進行,適宜的陽光溫度,可使西葫蘆蔓的傷口,快速癒合。減少細菌,病菌,侵染的機會。

西葫蘆蔓枯病的防治。西葫蘆蔓枯病屬於真菌性病害,在防治上,應以噴灑內吸傳導性殺菌劑為好。比如,由於溫度的變化影響,應及時採取噴灑農藥的措施進行預防。比如,可用25%阿米西達懸浮劑或者甲基託布津8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天達2116,進行提前噴灑預防。一般,7-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三次。在雨季,應做好排水工作,不讓西葫蘆受澇害。


木雨聽風


西葫蘆的蔓枯病對西葫蘆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在西葫蘆的中後期,西葫蘆感染髮生蔓枯病,常伴有細菌性軟腐病混合發生。蔓枯病在西葫蘆植株莖節處先發病,發病初期,受感染處呈現暗褐色病斑,以後病斑處開裂,變為黑色,並且伴有樹脂狀的分泌物。後期病莖失水乾縮,出現無序的縱裂。軟腐病與蔓枯病最大的區別就是,軟腐病伴有惡臭味,而蔓枯病沒有。

西葫蘆蔓枯病,主要是受到高溫高溼的影響,比如,大棚內西葫蘆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白天保持20-25度,夜間13-17度之間。隨著天氣的轉暖棚內溫度升高,如果溫度超過25度,就應該進行放風,以防高溫容易誘發引起各種病害。如果在高溫之下,進行澆水的話。就很容易誘發西葫蘆的蔓枯病等一些其它病害,因此,對中後期的西葫蘆澆水,應避免在中午進行,一般選擇,在清晨或者下午晚上進行。

西葫蘆蔓枯病應以預防為主,西葫蘆蔓枯病病菌,大多從植株的傷口感染入侵。因此,在防治上應該注意減少因為農事操作,出現的對西葫蘆瓜慢造成的傷害。不在剛澆水後或者下雨天,對西葫蘆進行管理,比如,進行摘瓜,整枝打杈等。在進行管理之前的頭一天,進行噴灑農藥預防。比如,可用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咪鮮胺800倍液+蕓薹素內酯,進行均勻噴灑。在進行對瓜秧整枝打杈,或者摘瓜,選擇在晴天的清早進行,適宜的陽光溫度,可使西葫蘆蔓的傷口,快速癒合。減少細菌,病菌,侵染的機會。

西葫蘆蔓枯病的防治。西葫蘆蔓枯病屬於真菌性病害,在防治上,應以噴灑內吸傳導性殺菌劑為好。比如,由於溫度的變化影響,應及時採取噴灑農藥的措施進行預防。比如,可用25%阿米西達懸浮劑或者甲基託布津8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天達2116,進行提前噴灑預防。一般,7-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三次。在雨季,應做好排水工作,不讓西葫蘆受澇害。






滴滴農事說


👏上幾樓答的很好


威少鄉村土貨


1溫度控制

2溼度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