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之水墨年華
清明節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既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不我國的法定假日,在我國北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習俗。
第一,掃墓。
清明節掃墓祭祖是首要工作,也是比較重要的工作,我們習慣把掃墓叫上墳。土墳就是對逝者進行悼念和追思的一項活動,上墳是祭祖活動也是一種孝道文化的傳承,父母在世時孝敬,父母去逝了也不能忘記,這本身就是一種孝文化,幾千年來在一直傳承。清明節政府組織還會組織掃墓活動,打掃烈士陵園,祭奠英烈,不忘英烈,也是一種歷史教育。
第二,插柳條。
在北方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門上要插上柳條,小孩子也會用柳條編個帽子戴上以示吉祥,這也是北方的一個清明習俗。
第三,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北方地區的一種習俗,有些地方還會組織風箏節,把風箏放在天上,以示放走黴運,有驅邪的意思,希望風箏飛上藍天帶來吉祥和好運。
第四,踏青。
在北方地區,人們在清明節有著踏青的習俗,因為北方氣溫較低,一般是在清明節時氣溫才穩定,這時草木開始吐綠,春光明媚,是郊遊的好時節。
第五,植樹。
在北方地區,清明時節雨水開始增多,氣溫回升,春潮萌動,適合栽樹,這時候小樹苗容易成活,所以在清明節植樹也是一種風俗。
第六,吃寒食。
另據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誤殺了他的忠臣介子推,為了紀念介子推,就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要求這一天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寒冷的食物。
這就是我們北方地區常見的幾種清明節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