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中國社會問題考略(三):文化獨立、民族自卑、暴發戶的敏感自負

《中國社會問題考略》系列文章旨在探討當今中國社會問題,簡單論述其可能的肇始源,發展過程、特徵、影響,論證與論據不太多,全部是個人所學、所思、所識、所辯、所思,長久積澱的總結,純屬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交流討論。

一 我們文化的問題與發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我們在1949年就獨立了,站了起來,但是我們的思想還在跪著,我們對外國自卑,即使有自信的人,也大多是暴發戶為了掩蓋文化貧瘠的自負與張狂,是的,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需要獨立,我們國民的思想,需要站起來,我們需要擺脫官老爺思想,擺脫階級思想。

很多人似乎都有共識,如今直面發達的資本主義,我們很不自信,只有說東西是外國進口才好,老外說好的就一定好,老外肯定的東西才是好東西,很多人聽見老外說話甚至都身體發虛不敢直視。我們這種不自信,絕非大多數人以為的基因裡被老外打怕了的恐懼,而是文化上的自卑。

前面文章說過,外國在資本主義發展之前就經歷了將近400年的文藝復興的洗禮與薰陶,這為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文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我們直接從陳舊長久的封建時期過渡而來,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發展生產力和提高國民法制與人文素養的階段,所以我們思想和物質雙裸奔的進入了社會主義,在經歷初期的狂熱過後,我們如今直面發達的資本主義,顯得有些手足無措,甚至有些心底發虛,我們不自信。

這種文化上的自卑,原因是我們想徹底拋棄傳統,但是新文化又沒有土壤和積澱發展起來,所以造成了暫時的文化真空,所以面對發達多元的資本主義文化,我們手足無措,我們自卑甚至手忙腳亂,國民面對外國人,像一個沒有文化的暴發戶,這種暴發戶的自卑與反向刺激的自負,讓我們國內出現了各種畸形的怪象。

二 解決辦法

1 傳統文化絕不能一棍子打死統統丟棄

我們在剛剛面對國外強大軍事、政治、文化時,手忙腳亂,病急亂投醫,所以經歷了上世紀民國的矯枉過正的完全拋棄傳統文化甚至拋棄漢字的荒唐舉動。漢字的嚴謹與美觀,在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傳承數千年不滅的貢獻上作用巨大,一個民族的文化被消滅,文字一定最先被消滅,感謝偉人,我們保住了漢字。

作為一個經歷了數千年發展的古老王國,中國文化不可避免的有精華也有糟粕,文字和文化從來沒有錯,錯的永遠是人的思想,一個封閉思維與抹殺思考能力的國度,註定是落後捱揍的,這和制度無關。

我們總是說,落後就要捱打,要與時俱進,那個曾被咒罵的儒家早就說了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甚至我們最偉大的易經和道德經都在教導我們,萬事萬物規律就是變化和運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我們自己封閉了思考和思想,是我們自己沉迷在享樂和偉大國度的迷夢裡不願意醒來,出了問題,就把錯誤都推給儒家就可以了?

中國之所以是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不是因為我們長著黃皮膚,也不是因為我們說著中國話,而是我們傳承著中華文化,這個以易經自然天道為核心的文化,有著永恆強大的生命力,因為它本身就身合天地大道,它能否爆發出強大的威力,只在於使用它的人,一個醉生夢死的老煙槍,開著再強大的坦克也只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堅固的墳墓而已,一群銳意進取,積極向上、思想進步的被知識武裝起來的青年之國,才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度。

2 無論什麼主義,都是中國主義

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精華優點,逐漸淘汰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不斷適應現實發展,積極融合其他文化,為我所用,這才是中華民族一直能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所以,無論我們中國走什麼主義道路,都是中國主義道路,這是我們的本質,我們民族的文化從來不是單一的,從來不是死板不變通的。

舉個例子,流行音樂是從國外引進的,你覺得可以把戲曲唱腔和傳統辭賦融合進流行歌曲裡,那你就去嘗試,然後創造出了獨特的中國風,這就是個偉大的嘗試,這股從二次元世界開始的傳統與現實流行的結合的旋風,從小眾到如今隱隱有席捲整個樂壇之勢,是時代的特色,也是時代的進步,大多數人發現,原來流行歌曲還能這麼唱!原來戲曲唱腔可以這麼唯美,美到聽時整個人骨子裡都是陶醉的,然後忽然明白了什麼叫繞樑三日。

既然說到二次元這裡了,就順嘴多說幾句,因為既然說到二次元中國風元素,那麼《秦時明月》這部動漫絕對是繞不開的。秦時挺坑,但是幾乎所有秦時迷都覺得“此生無悔入秦時“,為什麼呢?這部作品是部神作,是中華文化現代化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我不知道其它秦迷的感受,至少從我來說,這部作品讓我從對中華文化欣賞態度上升到陶醉的程度,它喚起了我的熱血,讓我感受到了遠古華夏血脈的力量的沸騰,聽著胡彥斌的《月光》,這首已經和動漫魂靈交融的中國風歌曲,每次聽到,眼前總是會不自覺的浮現出刀光劍影、任俠忠義的瞬間,總是免不得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3 從華語音樂說文化責任與傳統鬥爭

在進行民族文化獨立的過程中,引進外部文化,選擇性吸收,免不了摻雜個人感情,但是有一點似乎在國內出奇的統一,就是我們國內在引進外部文化進行本民族融合的時候,總是自覺的有一種使命感,文化責任感,這一點加上傳統衝突鬥爭問題,在文化融合先驅--中國搖滾的誕生和發展裡展現的淋漓盡致。

中國搖滾從誕生的開始,就揹負著沉重的民族悲涼哲學與文化使命感,不懂這一點,就不會明白中國搖滾的神髓。

所以,如果只是覺得嘶吼與歇斯底里才是中國搖滾,那是多麼的膚淺和愚蠢,而且這麼認為的話也實在委屈和過分小看了崔健和魔巖三傑等等這些前輩了。對中國搖滾略知一二的人也應該至少知道崔健和魔巖三傑吧?

崔健絕對是開山祖級別,他的歌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我們民族的原始面貌,想了解中國搖滾,崔健絕對繞不過。

如果說崔健天生自帶大叔範兒,那天生帶著青年屬性的魔巖三傑就值得多說幾句,竇唯才華橫溢、仗義瀟灑,何勇此人狂放不羈、信手拈來,不同的是,竇唯是個相對冷靜的人,不踩到他的底線,他就很冷靜,這個人很爺們兒,但是他嘴上有點把門兒的,不會亂說話。相對來說何勇就狂放多了,血氣上來了,什麼話都能說,說到哪算哪,很熱血,很容易激動,這是他後來出事的根源。

三傑裡張楚比較特別,說他是一個歌手,不如說他是一個哲學家,這是一個孤獨的人,從成名到現在,始終如此。如果說崔健的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的原始風貌,那張楚的歌比較寫實,反應現實,孤獨的人,總能在他那裡找到共鳴,不過孤獨的人孤獨久了,就會變得自閉,表達能力也會變弱,顯得木訥,仰天長嘆,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既然說到了音樂的本土化,那麼不妨把眼光放遠,我們說說當代臺灣音樂的中國化。兩個繞不開的人物,羅大佑和鄭智化,這兩個人的名字,在如今喧鬧的華語樂壇,顯得稍微陌生。

相對於更加世俗男女情愛化的李宗盛,羅大佑和鄭智化的歌曲比較有思想性,對社會現象和國民性給與了足夠的關注,關於羅大佑和鄭智化的解讀已經太多,本人不再續貂,只能說,如果一個人喜歡羅大佑和鄭智化,那麼這個人已經幾乎很深入的接觸到了這個社會相對的核心層面,對社會、人文、思想、政治、自然沒有一定感悟程度的人,是無法理解這二位的。

如果說羅大佑更加抽象一些,厚重滄桑,那麼鄭智化簡直就是猛士、預言家,很多歌詞搬出來都是違禁詞,不信?去搜下《大國民》試試。

以上說的這些歌手,他們的感情和生活,本人不做任何評價,只談歌曲,至於他們和現實的鬥爭,傳統的鬥爭,我就更不敢多說了,畢竟本文不想被封殺。我只想說,我們的國民,在各個領域,對國外文化引入後進行本土化的過程中是有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

現在中國文化融合國外文化與創作,是帶著鐐銬的,條條框框束縛太多,有諸多違禁,這個問題也好理解,我們中國是暴發戶,從極弱貧窮到發達,唯恐別人看不起自己、暴露自己缺點,我們中國處處透露著暴發戶的特徵,包括對應制度的文化的貧瘠、原始積累的不擇手段,尤其是暴發戶敏感的自尊心,所以你唱歌說暴發戶,就容易犯忌諱而被封殺。

三 總結

1 我們國家經濟和軍事已經逐漸強大起來,文化需要尤其加強,文化獨立需要大力進行。

2 我們以易經為核心的文化是世上最優秀的文化,它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3 解放思想,放下狹隘,銳意革新,對於傳統文化要去蕪存菁,對國外文化要融合吸收優秀的,拋棄糟壞的。

4 拋棄暴發戶思維,捨去暴發戶敏感的自尊心,多元發展民族文化

5 民族文化不是誰的專利,多元自恰的發展與解讀民族文化是全民的權利和義務,點名批評章金萊的”猴王六小齡童主義“。

中國社會問題考略(三):文化獨立、民族自卑、暴發戶的敏感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