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太原的古槐講“義氣”的典故是什麼?

東山居士28037888


你好!感謝你的提問,山晚君給您解答一下,槐樹雖不名貴,卻與太原源遠流長。如果說洪洞大槐樹縈繫著的是鄉愁,那麼太原的古槐講求的是“義氣”,它講的不是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江湖義氣”,而是砥礪氣節的傲然之骨和崇尚忠孝的赤子之心。 

滄海桑田,如今在太原這座古老的城市裡,也僅存活著近百株樹齡逾百年的珍惜古槐,隋槐、唐槐、宋槐……雖然史書不曾為其作傳,但它們那老態龍鍾的身軀刻滿了歷史,每一棵都演繹過一段蕩氣迴腸的“義氣”故事。  

最為著名的就是發生在2500多年前晉水源頭“豫讓刺趙”的故事。豫讓,智伯家臣,他為報知遇之恩,吞炭塗漆,血染赤橋。橋後的一株槐樹親眼目睹了義士的這一壯舉,成為豫讓“士為知己者死”的見證者,因此被叫做“豫讓槐”。如今,豫讓槐仍樹姿巍峨,遒勁有力地矗立在橋址的西邊,“槐”說著豫讓演繹的那段千古絕唱的節義,赤橋村也因此得名於天下。如今,村裡有名可數的“大鵬槐”“難老槐”等200年以上的古槐15株,胸徑均在2米以上,最長的達7.5米,可謂是現代版的“槐樹莊”。  

與節義同根系的是古槐的忠孝。就在離赤橋村幾十裡外的東山腳下,有一株1300多年樹齡的唐槐,相傳是盛唐宰相狄仁傑的母親所植。因為狄仁傑以孝著稱,他的“白雲望親”的故事是後人教育子女的範例。為此,母子連心,狄母思兒心切,為兒子親手種下了一棵槐樹,以庇佑千里之外的兒子。上千年來,來此敬仰古槐的人們,思情睹物,領略著狄仁傑的高尚情操。  

眾多古槐的“義氣”中,必不可缺的典故就是“鉏麑觸槐”。春秋時,晉國國君晉靈公不理朝政,驕奢殘暴,老臣趙盾多次進諫規勸,晉靈公不勝其煩,竟派刺客鉏麑刺殺趙盾。一日凌晨,鉏麑趁天未亮之際潛入趙家。趙盾臥室的門已敞開,他已穿戴好朝服準備上班,因時間還早,便和衣坐著打盹。刺客窺罷感嘆:“時刻不曾懈怠國事,真乃百姓靠山啊。謀殺百姓的靠山不義,背棄國君的命令是不忠。但只能二者選一,取義還是盡忠?”艱難抉擇之後,鉏麑決意講“義氣”,竟一頭撞死於趙家院內的槐樹下。這棵槐樹連模糊的痕跡也沒有留下,僅是以故事的形式流傳於世,卻同樣讓後人肅然起敬。  

鉏麑為何要觸槐,而不是觸桑?觸柳?桑和柳也是古人庭院中常栽植的樹木。這就要說到槐樹在華夏文明中獨有的厚重感了。栽植槐樹,一開始就與朝政有關。《周禮》記載,周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大臣上朝時,地位最高的三公便分別站在三棵槐樹下,等候周天子召見。這三公便是太師、太傅和太保。而這三種官職名號一直延續到後來,雖然職掌權力各朝有所不同,但其名號本身從來都是位極人臣的象徵。也因此,後世以三槐比喻三公,並由此延伸出許多特殊的稱謂,如槐位指執政重臣,槐宸指帝王宮殿,槐綬指三公印綬,槐第指三公宅第,如此等等,以槐樹為中心,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帶有強烈排他性的稱謂系統和話語系統。趙盾是晉國重臣,家裡也一定種有槐樹。既然槐樹象徵三公宰輔,鉏麑觸槐而死,就有以死明志之意。  

槐樹,從古至今就受到太原人的推崇和喜愛,這倒不是限於什麼功名利祿,如同它的“義氣”一樣,槐樹還富有一種奉獻的精神。它樹冠碩大,濃廕庇日,是夏日乘涼的天然“空調”佳地,槐花可以食用,槐葉則是人們絕地逢生的“救命糧”。太原境內幾乎所有的古槐都掛滿了紅布條,寄託了民眾的精神和祝願。對古槐的膜拜,也說明了太原是一個文化傳統深厚之地。  

槐樹又名國槐,巧的是它非常適合太原的土質和氣候,好像天生就與太原人的氣質相符。上世紀80年代,國槐被確定為太原市樹,成為太原市形象的標誌,而古槐則以它的“義氣”承載了錦繡太原的厚重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