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现代航母甲板有多厚,为什么较难击沉,鱼雷打不动吗?

英特尔澜


现代航母确实很难击沉,但绝不像有些人想象中的那样需要“狂轰滥炸持续25天,才能击沉”,这是严重的误解。更不可能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美国的航母根本无法击沉”,之所以会有这两种说法,都是源于美军的一次试验:验证航母的抗沉性等。



航母的抗沉性就是指它在遭受到打击、破坏,使得船舱进水后还能够保持不沉没、不翻船的性能。也就是说,航母的抗沉性越高,越不容易沉。现在的航母追求的不是凭借装甲防护来挡住导弹、炸弹、鱼雷等的打击,追求的是在遭到导弹、炸弹、鱼雷等的打击之后,航母还能够保持不沉的性能。

题中的说法存在着一个误区:“航母的抗打击能力、抗沉性能高,是因为航母的装甲防护能力强,导弹、炸弹、鱼雷等对其无法造成大的破坏或者是说根本就打不动”。这种想法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航母实际上并不是“全身装甲”,并且即便是全身装甲也无法使航母具有“金钢不坏之躯”,航母的装甲防护主要集中在飞行甲板、舰岛、弹药库等这些容易遭到攻击的区域,采用的是在重点部位加强防御的措施。


先来回答题主的第三个问题:鱼雷打不动航母吗?

答案只有一个:鱼雷当然能打得动航母,航母根本无法抗得住鱼雷的打击,但是却不会轻易沉没。即便是美国最新的福特号航母,如果遭到一枚重型鱼雷的攻击,照样给它炸个大窟窿出来。

就拿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来说,它是目前世界上装备最多的大型核动力航母,排水量达到了十万吨级,美军现役共有10艘。它的抗沉性指标相当高,在设计上就要求其:需要承受5枚重型鱼雷的打击,或者是15枚战斧巡航导弹的攻击,而不致于沉没。从它的指标上来看,美军的航母一样会被击沉:5枚重型鱼雷无法击沉,那么10枚呢?答案只有一个:去见龙王。


再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现代航母甲板有多厚?

现代航母的甲板实际上并没有多厚,至少没有想象中的厚。现代反航母作战追求的也不是击沉航母,而是“使航母丧失战斗力”,比如说攻击其飞行甲板、舰岛、弹药库等。而航母在这些重点部位都采用了防护装甲,这些防护装甲大大的提高了航母的抗打击能力。航母甲板各部位的厚度、使用的材料根据实际需要,并不一样:比如前甲板要求的强度就要比后甲板的强度要低,使得甲板厚度不一。


就拿尼米兹级航母来说,其飞行甲板采用的是航母专用的特种钢,平均厚度在500毫米左右,外加一层凯芙拉复合装甲,厚度为50毫米左右。在其它易受攻击的部位,除了凭借特种钢自身的防御能力外,也都有凯芙拉复合装甲。

实际上题中说的“甲板”,应该指的是“装甲”,攻击航母的飞行甲板只是打击航母的一种手段而已。通过这些数据来看,航母甲板等部位的防护装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厚。

航母为什么这么难击沉?

航母不容易被击沉,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甲板和船体装甲、隔舱化的水密舱设计和强大的损管能力来保证。前面已经说过装甲了,再来说说航母为了提高抗沉性所采取的措施。提高抗沉性,主要还是体现在设计上:比如说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在水线以下两舷各设有4道隔壁的防鱼雷结构,沿舰长方向又设有23道水密隔壁,外加10道防火隔壁,整个船体又被分成了2000多个水密隔舱。

在遭到几枚导弹,或者是两、三枚鱼雷的打击后,使得部分船舱受损、毁坏、进水,这时候水密隔舱设计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关掉各水密隔舱间的阀门,对其它舱室就没什么影响了,能够确保航母不至于沉没。至于航母是否还有战斗力,那就得看受损的具体情况了。如果是遭到了饱和攻击,那就只能祈祷了!

在2005年4月19日,美军拿退役的小鹰级中的“美国号”航母做了一次试验,轰动全球:抗沉性试验。总共花了25天的时间,到5月14日才被炸沉。根据美国军方的说法:这次试验从空中、水面、水下对该航母进行了实弹攻击。关于试验的其它关键的信息,比如导弹、鱼雷的使用数量等,美军并未公布。


媒体的报道就变成了“狂轰滥炸持续25天,美国号才被击沉”,这真是让人无语了:人家是为了验证航母的抗沉性,要的是试验数据,不是为了直接击沉它。让美军发射10枚重型鱼雷试试,美国号直接就去龙宫了,还用得着25天?狂轰滥炸,某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可真是一点底线都没了。换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没长脑子。

在战争中,航母是否容易被击沉,主要得看航母是单兵作战,还是编队作战。如果是编队作战,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击沉的问题,而是如何找到航母、如何能突破层层防御打到航母的问题。
美国号沉没


儒道之主


航母的甲板倒是不厚,飞行甲板主要是抗腐蚀,抗高温和抗屈压,也就是说它主要是应对海水腐蚀,飞机尾流的高温和飞机起降的冲击,舰身的装甲是另一种特种钢,也不厚,主要是耐腐蚀和温差形变系数小。难以击沉的原因是广泛使用了水密分隔舱的设计,数量多达两千个,也就是说,只要被损毁的水密舱的总体积仍然小于航母的亢余浮力,航母就不会沉。假如一艘航母的标排是六万吨,满载是七万吨,它的亢余浮力通常都仍然有上万吨,要精确计算航母满载后的亢余浮力,可以通过图纸计算它满载后仍然浮在水面上的部分体积,按照水密度转化成重量减去这部分船身的重量,或者整艘航母的体积减去满载后水线下的体积,得出的剩余数就是航母的亢余浮力。那么明白了这个概念后就很容易理解为啥航母难以击沉了,比方说亢余浮力是一万吨,而水密舱假设是5x5x4的一个小房子大小,一颗鱼雷击中航母后损毁了一个水密舱,令这个舱进水了,进水数量只有100立方米,而航母为了保持平衡,会在被损毁的水密舱对向的位置主动向水密舱注水,那也只是200立方米,击中十枚鱼雷,那也只是令航母丧失2000吨的浮力而已,距离一万立方米的亢余浮力仍有很大距离


155142585569


首先肯定的一点就是现代的航母的抗击沉能力的确比想象的要强很多,

2005年美国海军曾经用退役的小鹰级CV66美国号常规动力航母进行了一次航母击沉实验,作为靶舰的美国号航母在经历了长达25天的狂轰滥炸后终于沉入了海底,而且在实验的后期,美国海军还在航母上引爆了大量安装的烈性炸药才完成了击沉任务。此次击沉试验让人们清醒的知道击沉一艘现代的航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美国号在沉没)

现代的航空母舰是移动的海上基地,也是舰队的核心,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他不仅造价昂贵而且具有战略意义,是最重要的战略性武器。航空母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强大海军不可缺少的作战武器,更是一个国家对外态度的一种表达,一种威慑,他承担了一个国家维护大洋权益的重任,更是一个国家不能被击沉的尊严,所以航母从设计之初就十分重视抗沉性。

(航母舰队)

他的抗沉性能简单来说就是依靠甲板和船体装甲、隔舱化的水密舱设计和强大的损管能力来保证。如果要详细的解说,那么我们就用美国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来举例子吧。美军“尼米兹”级航母为了能有效抵抗导弹、鱼雷的进攻,降低被击中后的伤害,其两舷从底部到机库的甲板使用了双层船体设计,双层船体之间焊接了大量的“X”形构件,当舰体被鱼雷、导弹击中时,船体的外层和中间的“X”形构件会产生严重的变形,迅速吸收鱼雷或者导弹战斗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并且用优质的高强度合金钢制成的舰体和甲板,,能有效地抵御反舰导弹上的半穿甲弹头的攻击。“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采用完全封闭式设计,舰体两舷水下部分防鱼雷舱能承受300千克炸药爆炸。舰内除设有多道纵隔壁外,还设有二十余道水密横隔舱和多道防火隔舱,由这些纵横舱壁构成2000多个隔舱。因此,即使少量舱室被击中进水,航母仍能保持极强的生存力,不至于沉没。

(航母的剖面图)

现代航母难以被击沉,其实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它作为舰队的核心,作为舰队的指挥中心,依靠自身携带的预警机和战斗机以及舰队其余舰只的相控阵雷达和近千枚防空导弹为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网,在空袭中其很难被击中。而反潜直升机和舰队中的潜艇以及舰队所有船只携带的球鼻艏声呐和拖曳声呐以及反潜导弹又为其构成了潜艇难以靠近的反潜网,大大减小了被鱼雷攻击的几率。其实不被打中比抗击打能力强更为重要。


兵器次元


航母甲板厚度一般虽吨位大小而定,五万吨级的为6㎝,10万吨级的为12㎝,也就是从6一12㎝的厚度,主要是甲板钢材的质量可定厚度,甲板的主要要求是,钢材硬度要高,经得住二十吨上下的舰载机降落时强大的冲击力。再就是耐高温和腐蚀磨擦,舰载机起飞时,矢量发动机的三维喷火尾焰温度,在2000左右,对甲板烧烤很严重。再者就是耐海水雨水中酸性腐蚀,和轮胎磨擦。

难击沉,主要是航母仓体都为多箱式制造,不是导弹穿不透,而是穿透爆炸后最多炸坏两三个箱仓,不影响航母的浮力,一般航母都有一千上下个箱仓,就是大型鱼雷击准,也只能破坏两三个箱仓,根本对航母浮力造不成影响。

所以,航母一般很难击沉。






秦川农家


首先现在航母的甲板确实以后的但是远没有大舰巨炮时代动辄数百毫米的装甲厚。

至于有些人说什么美国号被狂轰滥炸了25天才沉没,这种说法是完完全全的扯淡。

毕竟美国把美国号炸掉是为了获取至关重要的抗损伤能力资料,而不是仅仅为了炸沉它,

第二美国航母在水线以下两舷各设有4道隔壁的防鱼雷结构(固液固),沿舰长方向又设有23道水密隔壁,(防止因为左舷进水,结果海水一路蔓延到了右舷,限制进水量,尽量防止平衡进水,导致一报废报废一大群。)

外加10道防火隔壁,(防火的就不用说了吧)

这么一整套体系下来,美国航母的水下部位整个船体又被分成了2000多个水密隔舱。

相邻几个隔舱进水,对于这些动辄十七八万吨,10万吨的庞然大物而言,不算多大的事儿,就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发鱼雷就能摧毁2到3个相邻的舱室。

第三美国对航空母舰拥有着非常高的抗损伤要求,需要承受5枚重型鱼雷的打击,或者是15枚战斧巡航导弹的攻击,但是如果被命中的数量超过了这个上限的话,照样得沉


美国号航空母舰在被炸沉的时候,首先是炮弹,近防炮和mk47,127毫米火

再下来是导弹,反潜导弹,反舰导弹,反舰战斧,都给他往上扔。

发现没反应,然后再来两发鱼雷。怎么还没解散呢?上C4吧。

苏联,哦,我们大力出奇迹,果然是对的。看见了没有?看看美国那群弱鸡反舰导弹砸上去的都没效果。
甚至于苏联的表示,要不要我帮你打,免费的,甚至于我们可以出钱的哦。

两天时间绝对够了


啸鹰评


放眼全世界范围内,装备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并不少,并且装备有大型航空母舰的国家也有好几个。

这也使得这些国家装备的体型如此巨大且作战能力强悍的航空母舰也成为了其他国家潜在或者头号需要打击和摧毁的对象。而且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为了能够成功彻底摧毁他国的大型航空母舰也研发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武器装备。

不过,在海上这么“招摇”的航空母舰,也确实不怕来自水下潜艇通过发射重型鱼雷的攻击,搭载有战术核弹头的重型鱼雷除外。首先一个就是,航空母舰作为典型的进攻型武器,肯定是不会单独出海执行作战任务的,也是需要大量的各型水面作战/保障舰艇一起通力配合的。这也使得,敌方水下的潜艇首先面对的就是对方大数量具有很强反潜能力的驱逐舰/护卫舰的围追堵截,可能敌方潜艇还未摸到对方航母的位置,就被击沉于大洋之下了。

而且就算是敌方的潜艇是核动力版本的,水下综合作战能力确实足够出众,侥幸抢占了水下发射阵位发射了多发重型鱼雷攻击航母。可排水量几万吨的航空母舰也不是只会移动的活靶子,其自身舰艇从一开始的设计就考虑到了需要防御水下重型鱼雷的攻击,特意在整个舰体吃水线以下的部分,专门的设置了多个防雷舱以及水密隔舱,能够充分且有效的防御来自水下的多枚重型鱼雷的直接命中,并且能够保证自身舰船不沉。

也因此,拥有一支或者多支航母作战打击群的国家,在海上的威慑力以及作战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甚至于,一个国家只要能够集齐两支或者更多的航母作战群,就具备了攻打中小国家的能力。


航空君


这个问题并没问到航母内部抗沉结构设计,而仅仅是对航母的外装甲提问,小编收集的资料显示各国航母的甲板厚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人,为了降低航母中心位置,现代化航母都尽可能的降低甲板厚度,尼米兹级航母的甲板主要是一层几十厘米毫米厚的特种钢,再加上一层铝制合金装甲焊接而成,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防火性课抗腐蚀性。还没有资料显示哪一种航母甲板使用了“复合装甲”,甲板不同部位的厚度和钢材质量也是不一样的,航母前甲板主要是进行常规的舰载机起飞作业对甲板强度要求不高,而后部是舰载机降落的作业区甲板需要较高的强度,因此不同部位的甲板厚度和材质也是不一样的。

意大利再设计加富尔号新概念航母时充分考虑到经济性,甲板不同部位使用不一样的钢材,在鹞式垂直起降战机降落的部位使用贵重的耐高温钢材,为了承受撞击甲板得的厚度也更厚,同样的设计在西班牙巴赞造船厂为泰国建造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上也有体现,这艘滑跃起飞的航母甲板重点在于中后段的降落区,这里的甲板钢厚达80毫米,也有铝合金材质的隔热层保护甲板不被鹞式战机降落时的高温灼伤。而所有的航母甲板的升降机都是非常薄的,一方面是为了减小升降作业中电机的负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省机库中的空间,方便战机拖拽到升降机上。

航母甲板其实施航母最脆弱的部位,出事故的飞机拍到甲板上或许不能损伤甲板钢,但是高空袭来的航空炸弹甚至是弹道导弹绝对可以穿透任何航母的甲板,而航母之所以很难被击沉和他多层次的装甲防御有关,现代化航母从侧面到船底都是用双层钢板保护的,侧面袭来或者船底爆炸的水雷都很难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上部甲板在洞穿之后机库上的甲板也可以承担二次防御,机库以下还有多层甲板防护,像二战日本航母那样甲板中弹烧到船底动力舱的事情基本不会发生。小编还了解到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后期型号在船体上还加装了几万吨的凯夫拉装甲,对鱼雷和水雷爆炸的防御力进一步提高,航母排水量也进一步增加到10万多吨。


利刃号


二战后,打着“航母杀手”名号的武器多如牛毛,但是没有一艘航母被所谓的“航母杀手”击沉---其实连击中都没有。虽然现在对航母的打击手段越来越多,但是航空母舰仍然是生存性能最强的海上舰艇,在可预见的将来,航母仍然是海上力量的核心。

关于现代航母的生存性能有多强,美国2005年的一次打靶实验比较有说服力。美国将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美国”号作为靶舰,连续使用反舰导弹、鱼雷、航空炸弹等各型武器狂轰滥炸了25天,“美国号”仍然倔强的漂浮在水面上。不得已,美国利用安装在舰上的高能炸药才将其彻底送入海底。

当然,这次实验离真正的实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对航母的各种攻击是在“可控”状态下轮番进行,不追求最大杀伤力,而是以获得各种数据为主;而且被攻击的航母上没有燃油、武器等,不会引起殉爆。二战航母作战表明,大部分被击沉的航母实际上是因为内部的燃油和弹药殉爆造成。但是考虑到这次模拟攻击也没有损管的因素,整个实验结果海试充分说明了现代重型航母有着不可思议的生存性能。

二战中那些被击沉的航母一般都是被命中十几颗航弹和鱼雷,而且致命伤都是因油料和武器的殉爆,上图就是在中途岛战役中被击沉的美国约克城号航母。2万吨级的航母尚且如此抗揍,更不用说现在这些8万吨级的海上怪兽了。

从航母本身来说,其强大的生存性能来自于两个方面:装甲防护和水密舱。下面就拿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来分析其强大的生存能力。

尼米兹级的甲板与舰体采用高强度高张力钢板以提高生存性能,从舰底到飞行甲板都采用双层舰壳,内、外层舰壳之间以X型构造连结,外层舰壳与舰壳间的X型构造能吸收敌方武器命中时造成的冲击能量,降低对舰体内部的破坏。内层舰壳在重要舱室部位设有76~127mm不等的钢质装甲,并构成一个完整的箱型结构,在一些重要部位还采用2.5英寸厚的凯夫拉装甲。尼米兹级航母装甲总重量超过1万吨。

为了降低被击中后殉爆的风险,尼米兹级航母的两个弹药库远离主机库,并且在主机库内设置了两道隔离门,可以将机库隔离成三个独立的区域,防止火势蔓延。

除了强悍的装甲,尼米兹级提高抗沉性能的关键是设置了大量的水密隔舱。航母舰体划分了两千多个水密舱区,舰内总共设有23道横向水密隔舱壁与10道防火隔舱壁,水线以下有4道纵向防雷舱壁,并大量装备先进灭火系统。尼米兹级航母可以在20%水密隔舱进水的情况下仍能漂浮在海上。

所以,在这样的防护能力下,想击沉尼米兹级得命中数十颗反舰导弹、大口径航空炸弹或鱼雷才行。

当然,现代航母强大的生存性能不仅仅来自于本身强悍的抗揍性能,而是来自于航母编队强大的攻防能力。

航母虽然它是尺寸最大的武器,但是在茫茫大洋上就是沧海一粟,很难被稳定的跟踪和锁定况且它还能以30节的时速高速机动。1981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抵近苏联科拉半岛,模拟进行攻击。前苏联海军调动了强大的海空兵力试图锁定期位置,但是无功而返。航母战斗群还茫茫大洋上可以凭借高速机动、佯动、电子对抗等措施进行反制。当然有读者朋友们会说,现在卫星监控如此发达,可以实时掌握航母的位置信息。笔者要说的是:如果战争已经到了需要打击美国航母的地步,这些光学、雷达、红外侦查卫星会在开战的第一时间被摧毁,搜索、跟踪、定位敌人航母还是要靠效率较低的侦察机和各型水面舰艇。

而且,航母都是以编队的形式进行作战,航母编队会编制一道涵盖远、中、近的严密防护网。

以美国航母编队来说,每个航母编队除了70余架各型舰载机,还有3-4艘驱护舰艇、1-2艘核潜艇和一些辅助船只,这些力量可以构成涵盖远、中、近以及水上、水下的立体攻防体系。

其远程防护由航母舰载机构成,在E-2预警机的支持下,美国航母舰载机构建以航母为圆心、半径接近1000公里的空中攻防区域;

中层防护由提康德罗加巡洋舰以及伯克级驱逐舰上的“标准”系列防空反导导弹构成,最大射程超过300公里;

近层防护由航母上的“海麻雀”防空导弹和“密集阵”近防炮组成,杀伤距离在10公里以内。

水下由1-2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提供水下攻防能力。

凭借完善而严密的体系,航母编队的攻防性能还是地表最强,所以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航母杀手”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美国、中国等强国仍然不遗余力的建造更多的航母、建造更强的航母。哪些是忽悠、哪些是真章,一眼便知。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众所周知,航母是现代海上的霸主,它不仅仅是一项武器,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因为航母的建造和维护,同时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二者缺一不可。作为现代海军的舰队核心,其不仅仅需要战斗能力,更需要防护能力来避免被击沉。美国就曾有一项实验,用多种武器对一艘退役航母进行了狂轰滥炸,而这艘航母竟然坚持了25天才被击沉,这听起来令人难以相信。那么,现代航母的甲板到底有多厚,它为什么那么难击沉呢?

其实航母的甲板厚度并不是很厚,这主要是为了降低其中心位置,而其厚度大概在80毫米左右。虽然航母的甲板并不是很厚,但却都是由特殊的钢材制成的,这种钢材硬度很大,比一般的钢材大的多,因此其防护能力也会大的多。而航母难以被击沉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甲板,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要说的是航母的水密仓,水密仓一般位于航母的底部以及外侧,它是许多个彼此不相通的密闭空间。每个水密仓都有一定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所以当航母受到鱼雷攻击的时候,即使几个水密仓受到了破坏,其余的水密仓也不会受到影响,能把水挡在外面,同时水密仓中也有气体,它可以防止火势蔓延,和海水发生反应产生的填充物也能阻止海水进入。

而另一点要说的是航母参与行动时,一般都是以航母战斗群的形势出现,同时现代航母拥有强大的数据共享功能,它能够把航母、预警机、护卫舰、巡洋舰、核潜艇的数据共享,从而实现如臂使指般的控制。不论是导弹、战斗机还是核潜艇,要想突破重围去攻击航母,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航母这么难击沉,那么不是无敌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航母的强大就在于它能形成以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能够远离国土进行作战,所以它的补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航母的后勤能力通常较差,同时航母虽然不容易被击沉,但是如果甲板被击中的话,会短暂的失去作战功能,失去核心的战斗群也容易陷入尴尬的局面。由此可见,纵使航母难以被击沉,也不是完全无解。


利刃巨透社


这得看哪种甲板了,现代航母上的甲板分为飞行甲板、机库甲板、起居甲板这几种。以最常见的飞行甲板来说的话,其实真不算厚。根据公开数据,现代航母飞行甲板厚度一般在40-60毫米之间,具体数值方面,“企业”号核动力航母50毫米,“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50毫米,“库兹涅佐夫”级航母60毫米。而对于承重和抗冲击要求都稍低一些的机库甲板来说的话,厚度就更小了,现代航母的机库甲板厚度一般为30-40毫米,比飞行甲板还要薄。

可见,现代航母的甲板其实并不厚,那么为什么现代航母还是那么难击沉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现代航母的作战定位和设计特点所决定的。现代航母并不处于海战的第一线,航母主要的打击手段是其搭载的舰载战斗机,舰载战斗机可以在距离航母数百公里的空域作战,周围还有驱护舰和潜艇的层层保护,实战状态下想要突进到能直接发射鱼雷攻击航母的距离内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再说到航母本身的防护设计,对于现代航母这种轻则两万吨、重则十万吨的海上移动机场来说,“不沉”永远是安全设计的首要目标。在甲板厚度有限的前提下,要实现较好的抗沉性,就不能局限于材料本身,而是要通过其他办法来实现,这里的其他办法,就是现代大型舰船所通用的水密隔舱设计。

水密隔舱设计很好理解,就是将一艘船分隔成无数个小格子,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即使某一个或某几个格子破损进水,也不会对整个船体造成危害航行安全的影响,也就是将损伤控制在局部,最后通过损管及时介入来保护整体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