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战斗群战区水域是如何划分的?

天真小科普


大家好,我是墨墨观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图为中国辽宁舰航母

目前,航空母舰已是大国必备重器,航母战斗群的日常训练/远巡/战斗/维护费用等虽然异常高昂,但它的战略威慑力的意义却远远可以抵消其本身的经济成本支出。

航母的作战半径是由其舰载战斗机的航程来决定的,原则上来讲,固定翼舰载战斗机的最大航程就是该航母战斗群最大的控制距离(海域和空域)。而随从的各型驱护舰、核潜艇和补给舰即使分布在母舰外围,但它们的战斗力输出和防御半径的大小也受制于舰载战斗机的作战距离极限.

由此,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一个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和所控制海域的面积问题。

图为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甲板尾端

航母防空反潜网络层级

图为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为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后端结构示意图

母舰外层:美国早期的F-14 fighte固定翼舰载战斗机一般执勤/战斗距离母舰的最大距离为350千米,处于最外层来执行巡视和战斗等任务。

母舰中层:E-2C型舰载预警机,它距离母舰的最大距离为250千米,其探测距离超过400千米,可以发现超过600公里以外的战机,也是最外层舰载战斗机的重要或唯一“信息源”。

母舰内层:最内侧是无人机/直升机/驱护舰等。水下则由核潜艇探测和搜索,这个探测搜索距离一般都会大于500千米,甚至会在1000千米以外。

由此,就为航母战斗群构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防空及反潜网络。

图为美国“罗斯福”号航母编队(2018年4月)

航母战斗群可控的极限作战半径

就好比美国的F-14 fighte型战斗机的航母战斗群有效控制距离约为300-500千米。

为什么要以F-14 fighte为例呢?因为它是美国现役F-35C型舰载战斗机的次生型号,从本质上来讲,F-35系列战机都有“短腿”的毛病,较F-14 fighte而言,只是在航电、雷达和隐身性等方面做了根本性的升级和换代。

图为美国“林肯”号航母舰载机起降训练图

提到航母战斗群,我们就不得不以美国当前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为剖析对象,说到“尼米兹”级航母我们又不得不提F18E/F“大黄蜂”舰载战斗机。F18E/F“大黄蜂”的作战半径和机动性较F-35C型截止当前仍具备一定的优势,其对地攻击的作战半径就超过了1000千米。

我们以F18E/F“大黄蜂”的整体性能数据为依据,结合美国军方过往的权威数据综合表明,美国现役“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当前可控制约20-2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空域面积(对平方公里概念认知模糊的同学可以理解为最大可控面积约2000千米)。

图为航母被导弹击中的想象示意图

航母战斗群的交战区域

倘若两个敌对国家的航母战斗群交战,当前可以判定的最大交战海域和空域将会超过3000千米以上,由于战舰/战斗机等数量众多,其作战队形势必也会根据战场的复杂形势而随机调整,随从的综合补给舰等无战斗力或战斗力较弱的舰船会面临何种结果?

图为模拟中被摧毁的美国军舰

只有两种结果:一是提前撤离交战区域,战后为作战舰船提供实时维护和补给,二是会被敌军优先击沉。


墨墨观察


航母和其附属舰艇组成的战斗群被称为航母战斗群,战斗力非常强悍, 对付一个小国,只要两个战斗群就能揍得它毫无反手之力,而利比亚这类中小型国家只要三艘航母就已经足够,而像伊拉克这样的中型国家美国也只需要出动6-7艘航母,就已经足以将国家政权推翻,这样强大的战斗力,难怪大家都想要。

航母战斗群基本由航母和复数的护卫舰艇构成,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位于舰队中央受到其他舰艇层层保护的航母,而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也是整个舰队伸得最长的手和眼睛。一般来说一个现代战斗群各舰艇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像我们在电视和照片中看到的那么近,那只是为了拍照片而特别进行的近距离编队航行罢了,作战状态下所有舰艇会在能互相保护的情况下尽可能散开,相互之间甚至用眼睛都看不见,离中央最远的是潜艇,她们在作战群前方三四百公里的距离上潜航,是舰队藏在暗中的眼睛和利爪,历史上的中途岛,就是由美军的潜艇率先发现日方舰队的。

舰艇控制距离相比起航空母舰上搭载的舰载机,还是略有不足的,航母上起飞的e2预警机一般会飞到舰队最外侧执行警戒任务,预警距离是以自身为中心500公里范围内,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战斗群能够马上对出现的敌方飞行器进行拦截反击,而航母舰载战斗机fa18大黄蜂的最大航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对地攻击则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的半径。而一千公里的半径已经足以覆盖一个小型国家全部国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