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成功地大規模治理沙漠成綠洲的國家中,只有中國才能做到?

霧鎖圍城2


因為只有中國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植樹植草,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半個世紀的苦幹換來了今日的成就。如果別的國家也能像中國這樣堅持不懈,同樣可以治理沙漠成綠洲。

現在中國治理沙漠最成功的地方是庫布其沙漠。經過30年治理,面積145萬公頃的庫布其沙漠已經有1/3 的面積變成了綠洲,並且還在繼續擴大,這創造了一個不小的世界奇蹟。
庫布其沙漠出現的綠洲


再說一個我自己的親身感受。我老家在農村,去年暑假回家,重走以前上小學的山間小路,全部都被各種灌木和樹木遮蓋了,多年沒見的野雞、黃羊也出現了;晚上在老屋裡睡覺,可以聽見遠遠山裡狼的叫聲。真的變化很大。

最近在新疆,科研人員還在沙漠發現一種苔蘚,這種苔蘚可以在沙漠裡存活,平時看上去和枯死一樣,但是一遇到下雨就會復活。科研人員打算大量培育這種苔蘚,然後撒播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現在,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不斷增加的投入,中國已經實現了荒漠化土地零增長的目標。

不過,相比起取得的一點成績,中國的治沙任務仍然任重而道遠。


哈密瓜的家鄉


因為這就是中國。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個外號叫“基建狂魔”。作為世界上製造能力第一的國家,一切不可能的奇蹟在這裡都能發生。

像前段時間剛剛建成的珠港澳大橋,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開車都夠你開一個鐘頭的。整座大橋,將香港,珠海,澳門連在一起。

當然,這麼長的橋,想要造起來可不容易,尤其是因為跨度大導致穩定性會有問題,於是工程人員乾脆在中間加了個十多萬平的人工島,又修了一截海底隧道,使珠港澳大橋隧道成功成為全球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不得了不得了,隨手一修,就是世界第一……


那麼,世界第二是誰?不好意思,還是中國的,那就是青島的膠州灣跨海大橋!


初次之外,世界第四也是中國的,那就是杭州灣跨海大橋!


中國的基建,可不僅體現在造橋上,造地鐵也是一流的。給大家看看近幾年中國造地鐵的速度:

看著是不是感覺,地鐵都要覆蓋全中國了!


想一想,有這樣可怕的基建實力,將荒漠變成草原,又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呢?


其實治沙,說簡單不簡單,說難也不難,注意保護生態,再開展一些修復措施,只要願意投入人力物力,就沒想象中那麼困難,而這些,恰恰是當代中國最不缺少的!


赤兔電影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十分嚴重的國家之一,這些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開始加大了對沙漠和荒漠化土地的治理,也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對沙漠治理工作的有力支持,集中財力、精力和人力大規模開展沙漠治理,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的。比如中國的三北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這種大型生態恢復工程,全球罕見。不僅是沙漠地區,還涉及黃土高源、荒漠化地區、水土流失地,都得到有效綠化和生態恢復。

二是多渠道鼓勵沙漠治理。比如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國家鼓勵民企大力開展治沙事業,同時結合發展治沙、光電、種植、畜牧、旅遊等產業,目前庫布其沙漠治理成績顯著,成為聯合國大力推廣的治沙樣榜。國家還通過適當的財政補貼,進一步鼓勵個人和企業投身治沙工作。

三是中國目前治理的沙漠區域多為人為破壞,原本這些地方有草有水,可以通過治理恢復。比如說民勤沙漠化問題,原來該地方是適合居住的,只是人為的破壞造成沙漠擴大。這幾年國家通過對石羊河水資源進行調控,治理民勤沙漠化取得一定成效。比如說塞汗壩,本來就是林木豐富地區,由於人為砍伐才成為荒漠的。


華哥雜談


我國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經過30多年的治理,土地荒漠化現象、沙化土地的擴展在不斷縮減,目前全國有沙化土地面積約為174萬平方千米,約佔國土的17%,我國治沙、防沙工作取得成效及方法經驗已成世界典範!



我國土地荒漠化主要分佈圖

我國的治沙與防沙工作不但投入了大量人、財、物及技術還頒佈世界首個《防沙治沙法》!並且明確了治沙責任主體!




三北防護林體系及農田防林體系



賽罕壩奇蹟!

生態退耕、生態移民、劃區輪牧、建設人工草場,加大對農牧民的生態補貼力度!







採用工程措施,綠洲周邊防護林體系、方格固沙法,水利工程保證水資源有序合理利用。







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




面臨的問題





海闊天空218505852


我覺得首先這得從沙漠或者荒漠化土地對所屬國家的重要性來講,這決定這沙漠治理的緊迫性。沙漠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而導致的旱地生態系統的持續退化,它發生在幾乎所有大洲,2000年佔地球陸地面積的41%旱地生活著人類人口占三分之一,即20億人口。由於長期未能平衡人類對生態系統服務的需求和生態系統所能提供的生產數量,造成了荒漠化,歸因於人類因素如人口壓力和氣候因素如干旱。沙漠化將威脅到人類福祉的改善。因此,荒漠化是當今最嚴重的環境挑戰之一,也是滿足乾旱地區人類基本需求的主要障礙。

最容易受到沙漠化影響的地區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中亞乾旱地區,世界上的著名大沙漠主要集中在非洲,阿拉伯半島,中亞,中國和澳洲。非洲,阿拉伯半島和中亞還在奮鬥滿足基本生活水平,澳洲地廣人稀,所以緊迫性都不強,而我國荒漠化面積達26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國土陸地面積的27%,遠遠超過了中國的耕地面積,由於之前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加上集中力量辦大事,“與天鬥,其樂無窮”,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等因素的影響,對沙漠治理的積極性最高。為此,國家林業局實施了一項全國性的沙控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到2010年實現對沙漠化的基本控制;第二階段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沙漠化地區逐年減少;第三階段的目標是提高國家的森林覆蓋面積,並在2050年前使所有的荒漠化資源得到有效控制。據估計,通過植樹造林、保護和自然再生,可以恢復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樣一項事業所需要的時間,甚至使長征看起來像是週末的散步,但是,到目前,這項艱鉅的任務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植樹造林達到了改善生態系統的目的。如近30年前,內蒙古的庫布奇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是一片沒有水、電或未來的貧瘠土地。為緩解沙漠化防治,造林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里,導致沙塵天氣下降95%,庫布奇降水增加6倍。

上圖為庫布奇沙漠及其沙漠中的一家酒店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注重環境改善的發展。從“死亡之海”到“綠色經濟綠洲”,花了28年的時間,把庫布奇沙漠從“死亡之海”轉變為“綠色經濟綠洲”,給當地社區和居民帶來了更好的環境和更多的經濟利益。成功的實踐證明,正確的策略和堅持的努力,是把廣闊的沙漠變成財富和財富,以及更環保環境的重要因素。

當然,治理沙漠成綠洲的國家除了我國,還有一個重要國家——以色列。相比我國,以色列更是一個自然資源極其貧瘠的國家,沙漠面積達國土面積的67%,其沙漠治理的緊迫性不言而喻,以色列的策略不僅採取植樹造林,還直接在沙漠中建立城市,發展農業。

上兩圖為以色列的沙漠農業


Yatir 森林,現在是以色列最大的森林,1966年才開始種植,自2000年以來,Yatir森林一直在充當一個活生生的實驗室:它有一個複雜的監測站,它可以監測各種自然數據——降水、溼度、植物生長、樹木自然生長機制、氣體的排放、空氣的組成以及其他因素。Yatir森林進行的測量發現,Yatir沙漠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與潮溼地區的森林一樣有效——事實上,它做得更好。Yakir森林有它自己的“生物鐘”,由它的環境條件決定。在炎熱乾燥的時期,Yakir森林處於假死狀態,其樹處於非常低的體力活動狀態。只有在冬天的時候,森林才會恢復到完全的新陳代謝功能,樹木生長,吸收二氧化碳。

以上兩圖為Yatir 森林

40年前,以色列南部沙漠城市貝爾謝巴還是一片荒蕪的景象,其中大部分是沙子和駱駝。如今這座城市經歷了一場近乎奇蹟的轉型,也獲得了新的聲譽,建立了旨在重振內蓋夫沙漠加夫納蓋夫先進技術園區(ATP),造就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生態系統。


科學閏土


這個問題並不複雜,首先有因必有果,我國治理沙漠的成果卓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的沙漠太多了,根據聯合國統計的數據來看,我國沙漠化的土地面積,有70萬平方公里,而如果連帶上半沙漠化的戈壁,我國沙漠的總面積,已經達到了120萬平方公里以上,另外隨著一些人為的因素,我國的沙漠面積,正在持續的增長當中,所以治理沙漠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緩的問題。

那麼我國在對抗沙漠的工作當中,可謂是想盡了辦法,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最終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那麼這其中的功勞,也有其他國家的一份力,例如以色列,以色列可以說就是一個沙漠國家,他們有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都是沙漠,所以以色列在治理沙漠的研究當中,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我國在治理沙漠的道路上,也一定程度上借鑑了以色列的經驗,但以色列畢竟國土面積小,如果同樣是採用滴灌技術,那麼成本也太大了,所以我國在治理沙漠的道路上,採取了更符合國情的辦法,典型的例子就是“庫布其模式”。

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的第七大沙漠,在幾十年之前,庫布其沙漠堪稱死亡之地,這裡缺糧,缺水,缺電,後來在當地老百姓和一些帶頭企業的努力之下,當地人想出了一種和經濟發展結合的辦法,來綜合治理沙漠,例如說在沙漠裡種植甘草,那麼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庫布其沙漠不僅植被覆蓋率增長了,而且每年還創造了大量的經濟利益,所以中國在治理沙漠的問題上,確實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這一切的原因,其實都是被逼的。


科學薛定諤的貓


我們知道,地球上陸地的面積只佔表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九,而沙漠乾旱地區等,又佔到了陸地的三分之一,沙漠綠化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

然而,無論在非洲國家、阿拉伯半島,還是澳洲地區,在大規模治理沙漠的工程中取得成效的,卻寥寥無幾,這是為什麼?

俗話說,與天鬥,其樂無窮,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改造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都是古人所讚頌的精神。我國沙漠治理沙漠積極性高,效果好,也和國家對此重視,強調可持續發展有關。

另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所謂集中力量好辦大事,除了財力人力方面的投入,國家對沙漠治理的鼓勵,推出自主經營、利益歸己的政策,也調動了許多當地農民的積極性。

結合不同產業的發展,給予適當的補貼,讓原本枯燥艱難的沙漠治理工程,成為了潛力無窮的聚寶盆。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曾經提出沙產業的構想,認為沙漠地區可以創造上千億元的產值,錢學森的農業思想,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國沙漠治理的過程。

目前,我國沙漠面積年均減少兩千多平方公里,庫布齊沙漠綠化甚至被稱讚為國際上沙漠治理的標杆性工程。

說到底,這些都是因為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辦成大事啊~


潘彩蛋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根據公佈的第四次《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的數據,與2004年相比,2009年全國沙化土地面積淨減少8587平方公里,年均減少1717平方公里。與2004年相比,2009年全國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減少7608平方公里,年均減少1522平方公里。

治理沙漠的成功治理有很多因素。最為重要的是全國動員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對於北部沙漠地帶的政府都有考核機制,嚴格禁止沙漠化地帶中濫放牧、禁止濫開墾、禁止濫樵採。還有堅持不懈的植樹造林,另外還創造了大量固沙的好方法,產生了大量的科技成果。

有一個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老百姓治理沙漠的積極性,那就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我國很多沙漠地區推行 “誰造誰有、自主經營、利益歸己”的政策,很多農民積極承包國有荒灘,自己籌措資金在沙漠上種樹,向世界上農業強國以色列學習,打造節水灌溉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種植棗樹、葡萄、土豆、甘草等經濟作物。不僅治理了大片沙漠,也給了內地的農民一條致富的道路,大大提高了治理沙漠的積極性。在很多人眼中,沙漠不再是狂風肆虐的妖魔,它是具有無限潛力的聚寶盆。甚至有很多企業都來到沙漠地帶植樹造林。中國的沙漠總量持續下降與這樣政策的推出有有密切關係。

在中國沙漠的治理進程中,還是要提一下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1984年,《內蒙古日報》一位科學副刊責任編輯給錢學森寫了一封約稿信,希望他來談談中國的沙漠治理問題,沒有想到錢學森非常重視,半個月後錢學森就把題為《草原、草業和新技術革命》的文章郵寄了過來。

1984年5月,錢學森在中國農科院科技委員會進行了學術演講,他提出了第六次產業革命的理念和沙產業的構想。他覺得可以用100年時間來完成這個革命,現在只是開始,沙漠地區可以創造上千億元的產值。錢學森的農業思想在中國的農業發展中和沙漠治理過程影響深遠。


科壇春秋精選


之所以中國可以大規模成功將沙漠治理成綠洲,是因為有黨的堅強領導!

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是堅持唯物主義的政黨。因此面對大面積的沙漠,敢於發動群眾來進行長期艱苦的治沙鬥爭。如果是在西方國家,其政黨之間首先就會為了治沙的投入產出爭論不休,而民眾也會從自己短期利益出發來考慮治沙問題!最終治沙工程必然擱淺!這一點參考美國西部最大兩個城市洛杉磯和舊金山之間有600多公里距離,相當於武漢至南京之間的距離,按說修個高鐵,會多麼方便!但是從討論這個問題到現在8年以上了,還在爭論!而武漢和南京之間高鐵早已公交化,每天都有50多趟高鐵!

而治沙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然也是資本主義國家、政黨和人民難以想象的!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就如同一家人一樣,如果父母有見識,就會不惜代價將收入投入到孩子的培養上;而如果父母是短視的,就會將收入投入到理財、旅遊等上面!


地震博士


我的觀點是隨著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民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升,國家層面在防沙治沙投入不斷增加,社會層面有一大批社會企業家以身做則,(比如新疆億利集團幾十年如一日防沙固沙治沙,這樣的精神值得推崇),具體防沙治沙手段有進一步的提高(比如是選擇在沙漠種植合適的樹種,選擇相應的地形,設置合理的間距等等),還有就是國家對森林綠化很重視,以前那樣樹木亂砍亂伐的現象基本不見了,比如這些年我所經過的陝西內蒙交界毛烏素沙地大面積沙化的情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觀,黃土高原每年的3,4月份時候坡頂等綠化情況也非常不錯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成為歷史,當地經濟發展的相當不錯,百姓有錢賺,中西部大開發很多廠礦企業陸續開辦,還有一部分百姓發展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據我觀察,經濟生活條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我觀察的情況,也可以聊聊你們知道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