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你收拾东西,爸爸妈妈带你走”,孩子回来,爸妈已经走了,心酸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Doris妈妈说育儿”。

公司新来了一个清洁阿姨,那天加了一会班,下班下得晚了,就跟她搭了会话。“终于熬到头了,可以好好过个节了。”我结束了手上的工作,关了电脑,见她还在忙活就上前搭把手。

“是啊,终于等到年底了,我已经快一年没见到孩子了。”

“嗯?一年?”

我很吃惊。

她叹了口气,说自己是从很偏僻的小村子里出来的,有认识的人在这边做清洁,收入还可以,就把她也带出来了,她的孩子不大,5岁,本来正是调皮的时候,却懂事得让人心疼。

“你收拾东西,爸爸妈妈带你走”,孩子回来,爸妈已经走了,心酸

“你不知道每次打电话他说想我的时候我有多心酸,都想收拾行李直接回去算了,可是家里穷啊,不出来打工没办法。”

我不知道她家是这种情况,一时也不知道该安慰什么,只能无力地说了句:“都会好的。”她笑了笑,应了一声。

留守儿童是形势所逼下的无奈之举,很多家长就算再舍不得孩子,迫于现实压力也只能选择外出打工。记得我小时候就是留守儿童,有一次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回家了,过完年要走的那一天,我哭得稀里哗啦,死活不让爸妈走,爸妈骗我说:“你的书包什么都没带,要不你去收拾一下东西,我们在外面等你。”我高兴地跑去收拾东西,可是等我回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走了。那是我永生都难忘的一幕。

“你收拾东西,爸爸妈妈带你走”,孩子回来,爸妈已经走了,心酸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内心安全感充足,对外界的容纳度和接受度也更高,长时间缺乏陪伴的孩子容易变得自卑内向,失去爱人的能力,还会因为陌生与父母离心。

“你收拾东西,爸爸妈妈带你走”,孩子回来,爸妈已经走了,心酸

那么不得以离开孩子外出打工的父母应该如何尽量减小孩子无父母陪伴的缺失?

1、 多打电话、多视频;

现代通讯技术发达,联系的方式也不再只有信件一种,只要有手机,几秒就能见到心里挂念的那个人,听到他稚嫩可爱的声音。千万不要吝啬于表达爱意,不能在身边陪伴,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关心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说,这时只做不说那套是行不通的,有空就要给孩子回个电话开个视频,让他熟悉你的声音,认清你的脸,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和牵挂的。

“你收拾东西,爸爸妈妈带你走”,孩子回来,爸妈已经走了,心酸

2、 把孩子的事记在心上;

有些家长天生粗枝大叶,加上工作繁忙,孩子说的事转眼就忘了,甚至忙晕了连孩子几岁、上几年级这种大事都能忘记,要是在孩子开心地说起学校的事时反问一句:“你今年几年级?”或者无心说了一句:“妈妈都忘了你几岁了。”哪怕真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很大的创伤,觉得自己没人在乎、不被重视。因此,父母要时刻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上,聊天的时候不妨提一下他不经意说起的小事,例如:“上次你说要去放风筝,最后放起来了吗?”孩子觉得自己说的话都被放在心上了,也会更乐于分享生活中的小事,可以拉进彼此间的距离。

“你收拾东西,爸爸妈妈带你走”,孩子回来,爸妈已经走了,心酸

3、 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父母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这不仅可以填补孩子无父母陪伴的缺失,还可以帮助他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为此,父母可以给他制定目标:这次考了70分,下次可以考75分,再下次可以考80分,告诉他达到什么水平就可以奖励一个小礼物,让他有动力好好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陪着他一起进步的。如果退步了也不要紧,不要责怪孩子,要学会鼓励他,让他带着轻松的心情学习,在学习中增加彼此的了解,增进感情。

“你收拾东西,爸爸妈妈带你走”,孩子回来,爸妈已经走了,心酸

总之,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不可或缺,在成长过程中,比起物质需求,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陪伴,然而父母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撑起这个家的,他们的手搬起砖头就无法抱孩子,这是很无奈也很现实的问题。既然选择外出打工这条路,那么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就是父母必须要做的事,在外面也要将挂念和关心传达给孩子,哪怕不在身边也要让他们觉得被爱包围。你觉得外出打工的父母应该如何减小孩子无父母陪伴的缺失?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分享说出你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