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每一个朝代都名将如云,唯一宋朝没有名将?

一生三三生万物67893


认为宋朝没有名将的说法,可能的原因就是对于名将的概念的解读不同,其实说到古代很多王朝的时候,每一个朝代都是有着一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名将,当然像汉唐这样的王朝名将就是太多了,比如说到秦朝以及秦国的时候,人们能够想到白起、王翦甚至蒙恬,而汉朝的话,像韩信、卫青、霍去病以及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三国时期的关羽、张飞、周瑜和张辽等人也是赫赫有名,当然战功也是异常强大的。

即便是晋朝能够被人们记住的名将还是有着带兵打赢淝水之战的谢玄了,南北朝的陈庆之更是一个猛人,而隋朝的名将有着韩擒虎、贺若弼、杨素等人,而唐朝的名将简直太多了,我们熟悉的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其实都是排不上号了,像李靖、李绩、郭子仪、李光弼、李晟甚至王忠嗣等人,这都是能够在历史上名列前茅的名将了,而明朝的话也是有着徐达和常遇春的,至于清朝的话,其实曾国藩和左宗棠也是勉强够格的。

如果是以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李靖、郭子仪和徐达这一类人算作名将的话,其实宋朝还真的没有人能够算得上名将了,可能有人认为岳飞不就是吗?不得不承认岳飞的名声确实大,不过要说战绩的话,真的与上述名将差的太远了,不要说这些典型的名将了,就是唐朝的秦琼和程咬金这些名将,他们的战功都是要在岳飞之上的。

这么说的话,可能一部分人是接受不了的,其实翻开史书去看的话,岳飞的战绩水分很大,他的很多战绩都是防御作战,而且战功很多都是攻打农民起义军获得的,倒不是说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不强,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异常强烈,像秦朝末年的起义军,像隋朝末年的瓦岗军等等,甚至明朝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不过宋朝的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真的不强,也就是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算是不错的起义了,而岳飞的主要功劳就是收复襄阳,即便是朱仙镇大捷,战果也不是很大,当然金军被岳飞击溃一部,便让金兀术放弃了开封府。

不过岳飞的精神确实值得后人的尊敬,但是他的名声很大都是因为他北伐被冤杀,后面南宋主战派崛起之后,大肆的宣传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也就是说宋朝并没有独当一面的大将而已,或者说诸如汉唐韩信卫青霍去病李靖李绩这样的统帅型名将了。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和宋朝的军事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宋朝自从赵匡胤夺取了后周的江山之后,非常害怕武将效仿他的做法推翻宋朝的江山,也就做出了限制武将的做法,重文轻武在宋朝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坚定的贯彻执行的,并且宋朝实行的是防御的国策,这样的情况下宋朝的武将质量和数量都不够高,和其他的王朝相比较的话,也就显得他们的战绩几乎不值得一提了。

我们去看宋朝每个时期的武将,都是有着各自的不足的,像赵匡胤时期的很多有水平的武将,基本上都因为杯酒释兵权丧失了建功立业的可能,这样的武将像石守信、高怀德和王审琦等人,可以说开国之初的武将在赵匡胤和赵光义手下的时候,也就是曹彬和潘美能够拿得出手,其中曹彬最大的战功就是消灭了南唐,而潘美消灭了北汉,这都是作为主帅完成的,而我们熟悉中的杨家将,尤其是杨业仅仅是潘美的一个副将而已,只不过是演义的功劳让杨业的大名家喻户晓了。

而在和西夏的战争中,有一个大奸臣童贯算得上名将了,虽然是一个宦官,但是童贯确实在领兵作战方面有两把刷子,尤其是收复了燕山的谋划,以及平定方腊起义,不过在与金国一起攻打辽国的时候,战绩真的是一塌糊涂,而这样的武将在宋朝已经算是顶尖的一批人了,要是在汉唐能够想象有多少人能够稳稳的压制诸如童贯、岳飞这样的武将了。

还有一个狄青,虽然一生征战无数,不过很多时候都是小打小闹的战斗,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没有那种决定性的战争,或者想霍去病斩杀几万人的大胜利,而他最大的战功仅仅是攻打大南国,这场战绩斩杀敌军2200人,并且俘虏500多人,其中官员57人,不过大南国就是一个小国家,在如今的越南凉山一代,可想而知宋朝的武将真的拿不出手了。

当然这不是武将们的过错,其实主要就是宋朝实行的是重文轻武的策略,武将的地位太低,谁还建功立业呢?看看唐诗宋词就能够看得出来,唐朝的很多文人都是渴望建功立业的,就是李白都是有着这样的想法,而宋朝的诗词中能够让人们领略到多少这方面的感觉呢?

也许就是岳飞有一首《满江红》,还有辛弃疾的一些诗词能够看得出了,当然在两宋之际原本可能有着武将大展拳脚的机会,但是无论是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四将,他们的战绩都是拿不出手的,当然也与南宋朝廷的投降思想有着关系了,所以宋朝的名将质量不高,如果以白韩卫霍、李靖、郭子仪和徐达为标准的话,宋朝真的没有这个档次的名将了,如果条件放款的话,像曹彬、潘美、童贯、岳飞、狄青、韩世忠等人也是能够称得上宋朝不可多得的名将了。


语说漫谈


宋朝没有名将?这恐怕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上的名将有很多:王翦、白起、乐毅、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李靖。但是宋朝就没人能进入名将榜?

宋朝至少有几个人能进入名将榜:岳飞、韩世忠、狄青。

一、所谓名将:

1、要有功绩,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赫赫有名的战争,如项羽的破釜沉舟;霍去病将匈奴人彻底的赶出了汉朝。

2、在历史上要有知名度。韩信、项羽、霍去病等人在历史上都有相当的知名度。难道岳飞的知名度还不够?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超出岳飞知名度的武将,人数还真不多。

3、要没有污点。有很多武将也都很厉害,但是如果其留下了污点,则不可能被列入名将之中。

而宋朝的岳飞、韩世忠、狄青完美的符合这一要求。

二、是什么造成这一误解的呢?为什么会有宋朝无名将这一说法的?

1、宋朝“崇文抑武”的政策给人的错觉。宋朝从开国伊始,赵匡胤就搞了“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所有开国武将的兵权。在北宋一朝,武将的地位一直都相当底下,百姓耻于当兵。作为全国军人的头头枢密使狄青,在上朝的时候却还遭受到文官们的嘲笑,哪怕是比他低几级的文官。

既然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不喜欢当兵,那么名将的输出额就有限。在整个北宋一代,除了开国时期的杨家将,中期的狄青和王韶,后期就是西北地区的种氏家族。

2、名将岳飞的惨死。岳飞在南宋开国的前十几年蹿升极快,从一个小兵到大帅,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也打过很多次大战,岳家军曾一度打到了开封城外40里的朱仙镇,是赵构和秦桧用了十二道金字牌才逼回岳飞。如若不然,岳飞的理想“直捣黄龙府”是否会实现呢?正是因为岳飞死得太早,而且是被奸臣害死的,让人觉得其功绩应该远远不止于此,应该还有更高的成就,才有了这一说法。

三、宋朝有名将

宋朝有名将,前面已经说过了,论知名度,历史上能够超出岳飞的没几人。所以,宋朝没名将是一个伪命题。


憨逗与僵尸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就呵呵了!宋朝没有名将,还唯一?这也没谁了,您这玩笑开的有点子大啊!您不能因为宋朝是个懦弱的朝代,周围邻居只要能站起来的,都能掐吧他两下,就否定人家没有名将,这不科学!

毕竟您再羸弱,没有三五个大将把手,早被人家灭成了渣渣,也挺不了三百一十九年的时间不是。就这时间跨度比大明和满清只多不少,毕竟这两位连三百年都没有跨出去不是。

那么今个借这题目,咱把这事掰扯掰扯。

北宋名将

咱说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阶段。

老话说南宋无相,北宋无将,咱先不提这话对不对,先把南宋搁一边,就说这北宋。

北宋时期,别人不提,岳飞知道不,韩世忠知道不,这都是名将,虽然离着绝世名将差点,是名将您不能否认吧。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岳飞咋就不是绝世名将了,而韩世忠人家又差哪里了?”

您看,您说这话明显带着气了不是。岳飞岳爷爷在满清之前,那是武圣,就凭这个咱也不能贬低,再说俺这人压根就不会往老祖宗的脸上整黑不是。

但名将这俩字的含金量更加注重的是战绩,岳飞岳爷爷这战绩有点少,要怪只能怪宋朝的环境,重文轻武,这要是把岳飞搁汉武帝,秦始皇这样雄才手里边,背靠这样的雄主,战绩?那信手捏来啊!

岳飞武圣当之无愧,这战绩再多点,绝世名将这绝对跑不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那为嘛武圣这个头衔满清之后就不叫了呢?”

好奇是吧?其实这有嘛好奇的,还不是因为岳飞是抗击金朝的名将,满清是女真建立的,而金朝也是女真人建立的,开头那满清还叫后金。

明白了吧,岳飞做的事遭人恨上了,所有满清的统治者就把岳飞从武庙里移了出去。

而同为武圣的关羽,因为和满清没啥关系,所以十二个皇帝有八个对关羽进行了十三次封谥。

所以搁现在,人们一提武圣,就说关羽,其实在之前岳飞也是武圣。

哎!俺就把不住这嘴巴,一说又扯远了。

咱接着说题主的事。

咱先从北宋开国的时候说,别人不说,就说这宋太祖赵匡胤,这也是个名将的主。当年号称一条军棍打下四百军州的人物。

这您不能否认吧!要不也不会有啥黄袍加身的事发生,把大周改成了他的大宋。

当年赵匡胤手底下的名将那也是如云,不然就凭一个赵匡胤也不会把大唐留下的大分裂五代十国给整趴下不是。

毕竟五代十国虽然是小点,但您就说哪一个好啃,他没一个不是!

俺给大家伙点点赵匡胤手底下的这些个大将,您比方说潘美和杨业。

一说这两人,估计有人扯嗓子喊:“这不就是潘仁美和杨家将吗?”

别,那是小说,潘美确实把杨业给坑了,但杨家将也没小说说的那么多。在以前的问题当中,俺说过这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瞅瞅。

那么其他的名将有吗?有,呼延赞,李继隆。

咱说说这呼延赞,不仅有胆还勇猛,经常说自己个就愿意战死在敌军之中,在自己的身上纹“赤心杀贼”手里使用的兵器就重大十几斤。

多说无益,《呼家将》说的就是人家的家里边的事。

再说李继隆,这可是儒将啊,咱说呼延赞勇猛,而李继隆不仅猛,还多智。

当年西夏这货厉害,手里拿俩把叉子耀武扬威的那叫个不要不要的。结果落到李继隆的手里边,追着西夏的李继迁跑,坑的李继迁都没地躲,恨的他不要不要的。

当年第一次幽州之战失败,咱就说了兵败如山倒,通常情况下几十万大军,能跑回来几万就不错。

可人家李继隆不仅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还在回来的路上,把摸着后背找便宜的辽军打的稀里哗啦。

您要再往前推,当年他带着三百人去剿邵州闹事的蛮族,对方数千人,而且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样样具备,您瞅他,除了刀就剩下盾了,啥也没有。

就这顶着对方的毒箭冲锋,凭着三分之一的伤亡就干掉了对方。

咱说一个将领,不是进攻型的就是防守型的,而这李继隆不仅能攻还擅守

1004年辽军南下,这就爆发了澶渊之战。宋真宗在寇准的一力支持下,这就准备亲临澶渊。

先让李继隆探路,结果辽军数万骑兵可就到眼跟前了。

李继隆到也不怕:“来就来吧,谁怕谁呀!”

这就搁澶渊北边列阵,等着对方来攻打。

得咧!辽兵到这里就打住了,进不的分毫。辽军压根就拿不下这地。

是名将不。

灭南唐,破契丹,西征党项都有人家的踪影。

再有大帅哥狄青,这不用俺介绍了吧,每次上战场都整一青面獠牙的面具,敌人瞅见这张面具,那是听着伤心,闻者落泪啊!

是名将不!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宋朝没有名将?你是搞笑吧?!宋朝猛将如云!将星如天上繁星璀璨夺目!宋朝年年征战,并且与外族战斗无数,怎么可能不诞生名将!

以下内容参考《宋实录》《宋史》《辽史》《后资治通鉴》等。

第一,杨家将,世代割据麟州,杨老令公杨贵重(杨业),号称杨无敌,至今山西他的庙里横匾写着,天下无敌四个字!他儿子杨六郎杨延朗,威震契丹,望风披靡,战无不胜,杨家七郎个个名将,杨老令公和四郎杨延玉战死疆场,铭记史册。杨老令公他老婆折太君(折读佘,就是佘太君),他俩公元946年成婚,也是名将,他老婆弟弟,折御卿,世代割据鄜州,力抗西夏辽国,名将,她外甥孙女折夫人,名将,皇帝亲自下诏册封嘉奖她的勇猛善战,

杨军折家虽然是割据军阀,但是为大宋抗击西夏契丹,立下汗马功劳,两家名将如云!

第二,种家,世代名将如云,大小种让西夏契丹金国闻风丧胆,征战千里,他们麾下,更是名将如云,

名妓梁红玉击鼓助阵丈夫韩世忠大破金军,震动金国,让大宋反守为攻,韩世忠就出自种家西军的精锐,白鋌兵,

韩世忠,真,南宋第一名将

第三,岳家,岳飞就不用我吹了,他岳家子孙特别能吹,朱仙镇那种小战斗都吹成神,不过岳飞,确实是一代名将,岳飞韩世忠是集选兵练兵用兵一身的战术战略都具备的全面型将军,卫青霍去病韩信陈咬金李靖等都不够全面。

第四,狄青,百战百胜,无敌的将军,故事太多,我也不吹了

第五,赵家,赵匡胤本身就是名将

第六,吴家,吴家将星璀璨,

……算了举不过来,太多




东北虎男323


说“宋朝无名将"的人简直是不懂历史,张嘴乱说!

宋朝十大名将

  十: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 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南宋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吴玠与敌对垒数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

九:王坚,南宋抗蒙名将。嘉定十一年赴枣阳,加入忠顺军。秘密潜入蒙古军造船之地,烧毁其船支二千余。宝佑二年,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广安等地击败蒙古军。升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王坚调集民夫,修筑钓鱼城。开庆元年,蒙哥汗亲率大军围攻合州,王坚与副将张珏坚守钓鱼城,多次击退蒙军。蒙哥派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为王坚所杀。蒙军攻打九月不下,蒙哥为旋风火炮受创而死。蒙军被迫撤退,史称钓鱼城之战。

八:韩世忠(1089年—1151年),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两宋之际的名将,汉族,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129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镇,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又要逃跑。韩世忠面见高宗,慷慨陈词:“国家已丢失河北、河东、山东诸地,再把江淮丢掉,还有何处可去?”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战四十八天,歼敌万余。此战意义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绪,使人民看到了金兵并不可怕。韩世忠因黄天荡战役以巧制敌,其威武雄姿和将帅风范传遍江淮地区。

七:刘锜(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抗金将领。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的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刘锜指挥,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历时6天,经过3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第二阶段从6月7日至6月12日,历时6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刘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宋史上说:锜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泜上之军,无以过焉。后世史书认为南渡名将以张、韩、刘(刘光世)、岳并称,其中却未包括刘琦。事实上张俊的人品实在不好,而刘光世更是庸才一个。比起这两个,刘锜无疑更能称得上名将之谓。即使是同岳飞相比,刘锜也不逊色。

六:曹玮(973—1030年),字宝臣,北宋大将,战功卓著,官至御史大夫。名将曹彬之后。公元9世纪吐蕃帝国灭亡了,但是在西域,吐蕃的贵族军事集团仍然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北宋帝国建立后,吐蕃集团和宋帝国,西夏帝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时战时和。公元1011年,李立遵大怒动员了3万多精锐铁骑,准备攻打宋朝。顿时边关谣言纷纷,形势吃紧,曹玮积极准备战事,上书朝廷要求增兵。两军决战于三都谷,宋军以少胜多,斩首万余,取得辉煌胜利。三都谷之战,宋吐关系上重要的一战,以宋朝的胜利载入了华夏的战争史册。从此吐蕃就很少骚扰宋朝,直到王韶发动河湟战役前关系一直比较和睦,可以说这一战打出了宋吐之间的和平,曹玮对此功不可没!

五:李继隆

  李继隆(950—1005年),大宋名将,李处耘长子,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人)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 端拱元年冬,辽军派“战神”耶律休哥再次大举入侵,攻克涿州,陷长城口。李继隆领兵北上增援不敌耶律休哥,宋军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领八万精骑继续南下,陷满城,南下祁州。李继隆再次赴战,路上遇敌激战之后斩获不少,最后依据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两军进行决战,辽军大败,横尸遍野,宋军一直追击到满城,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

  四: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令,谥号武襄”。

  三: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初年将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担任主要将领。曹彬是郭威张贵妃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

二:孟珙

  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13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大地上,南宋相继与衰亡的女真金国、新兴的蒙古汗国发生了激烈的民族战争。在这段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历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普通的下级军官做起,与父亲孟宗政凭借战功成为抗金名将,最后攻破金国都城,亲手俘获金国末代君主的遗骸。金国灭亡,蒙古又大举入侵,妄图消灭宋朝。孟珙再次担起重任,统领南宋两大战场(南宋四大战区:川蜀、荆襄(又称京湖)、淮西、淮东),率领宋军浴血奋战,全力抵抗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确保南宋挺过了宋蒙战争的前十余年。他作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体化的防御体系,将后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卫南宋政权、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军战火荼毒的宏伟事业中。无论战功还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伟大英雄。

  一: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表达了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跪射俑


曹彬、潘美、李继隆、范延昭、曹玮、狄青、张亢、章楶、种谔、种师道、王韶、宗泽、张俊、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刘锜、张浚、虞允文、毕再遇、吴玠、吴璘、孟珙、余玠、王坚、李庭芝、张世杰……这些名将都被就着汴梁樊楼的美酒吃了吗?

虽然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的状态客观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名将,反而在宋朝的320年间,名将层出不穷,为保卫国家与民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上面列的名单中还没有列入杨业、李继宣、王德用、尹继伦、刘昌祚、呼延赞、荆嗣、王珪、张岊、岳云、牛皋、杨再兴等并非主将或者只是以个人武勇著称的将领。

窃以为这样带有主观诱导性的问题非常不好。


谈古论金


这是个谬论,两宋十八帝三百二十年怎么可能没有名将?

首先,北宋开国之初,武将出身的赵匡胤手下有着极其辉煌的武将群落!

这些人大都是经历过五代十国数十年的混战,可谓百战余生之人。比如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还有杯酒释兵权里面的那些大将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咱们就看一下,宋太祖赵匡胤自己培养提拔的几个将领吧!小的就不说了,单说那些灭国战将,曹彬灭了南唐,潘美灭了南汉,王全斌灭后蜀,这些武将可以称之为名将了吧!更何况,赵匡胤本人就是无敌猛将。

往后看,曹彬之子曹玮,这人是跟西夏人打仗的一把好手,西夏李德明被他打到服气,辽国使者每次路过他的防区都不敢招摇,曹玮镇边四十余年,功勋昭著!

大将军李继隆,澶渊之战之所以能跟辽国打成平手,李继隆功不可没,正是因为镇守澶州的将军是他,寇准才敢拉着宋真宗去前线。耶律休哥在李继隆面前照样吃瘪,耶律休哥人生中最后的大败仗就是砸在李继隆的手里!

《澶渊之盟》之后,北宋的武将集团开始迅速缩水,能称得上名将的怕也就只有狄青了!但是,西北地区因为与西夏频频作战,大宋西北禁军开始大放异彩,而且都不能用一个人来代表多能打!西军中形成了许多的武将家族,比如:清涧城种家军、熙河路姚家军、府州折家将、麟州杨家将,每个家族的武将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将星闪耀!

大宋西军的辉煌其实一直延伸到了南宋开国之后的几十年,依然有着西军的身影!韩世忠、张俊、刘锜、刘光世、吴玠、吴璘、杨沂中、王渊、辛兴宗等等这些南宋开国武将,除了大英雄、不世出的名将岳飞等少数人之外,大部分都是西军中走出来的战将!

到了南宋中期,同样是因为长期不与金国人作战,导致武将集团迅速衰落。尤其是宋高宗晚年,岳飞已死、韩世忠隐退、张俊刘光世罢兵、杨沂中守卫临安,刘锜只能以老病之身对抗金国皇帝,宋军中几乎到了武将可用的地步,以至于,宋孝宗隆兴北伐、宋宁宗开禧北伐都是因为无将可用而迅速失败。

南宋中晚期,能称之为名将的大概就是孟珙了,这位号称机动防御战大师的南宋名将,硬是以一己之力承担了南宋三分之二的防线,让蒙古人一次又一次跌了大跟头,连皇帝都死在了钓鱼城下!而且,孟珙为南宋培养发现了大量的军事人才,比如说余阶、王坚、高达、刘整、李庭芝等等,让南宋的防务得以大大加强!

孟珙绝对能称之为名将,王坚击毙蒙古大汗蒙哥,也可以称之为名将!

综上所述,两宋三百年,岂曰无将?


李老师历史课


若说宋朝沒有名将,可能吗?岳飞一人,就可以傲视天下。岳飞文武全才,其计谋,其武功,其文才,每一样都能名列前柔。

岳飞从草根出发,经过战场拼杀。一步步登上中国名将榜,三十二岁建节,历史上能有几人。

岳飞祖迹河南汤阴,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的部队从无到有,凭一人之力拉起一支十万人的部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可。其军纪严明,号令统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力,民间呼之为岳家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姓氏命名的部队。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大金国骑兵曽经的风头,被岳家军打去了昔日的辉煌。岳飞的部下前锋,杨再兴将军率领三百健儿,在小商河遇上金国十万大军。三百健儿无一人退却,迎难而上,在小商河前,书写战史上的一段传奇。三百健儿全部战死,书写了中华儿女英雄的豪情。岳飞长子岳云以五百背嵬军为主力,游弃军为辅,在郾城北大破金国名将金兀术。引以为豪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杀得金兵鬼哭狼豪。岳飞作战四面开花,指挥若定,举一反三,掌控全局。

岳飞本人武艺高强,其创下的武功至今留传。岳家拳,岳家枪,在今天依然流传。2008年6月7曰,岳家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岳飞的诗词,不亚入宋朝的一流的诗人。其所作《满江红》大气澎博,至今读来令人豪气冲天。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面综合牲将帅。其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映映生辉,永久激励中华儿女的英雄情怀。岳飞形象,岳飞的精神,早已溶入中华民旅的血脉中。岳飞,是中国人的骄傲。









画诗人生


你这样提出问题,我猜你并不是不知道岳飞是宋朝的,而是你想做一个抛砖引玉的事情,“引诱”人家都来嘲讽挖苦你一通,再给你列出一个宋朝名将名单,然后你好死皮赖脸的偷偷抄录下来——

想一想,宋朝“寿命”是中国统一王朝中最长的之一,前后总共长达三百十九年,北宋时一百多年里一直在和辽国、西夏进行军事对峙,中间遭到金国入侵,前后和金国打了一百多年,后期南宋时抗击蒙古进攻四十多年,你说再怎么差劲,这个王朝也难免会冒出一些强悍名将吧?事实上,宋朝的军事名将大概是中国历朝历代数量最多的,没有之一。

下面我提出宋朝的十大名将,我还是从一到十吧。

第一当然是岳飞,大名鼎鼎的抗金名将,他的简介我这里就不列出了,网上有太多他的介绍了,岳飞曾经被誉为民族英雄,不过现在官方似乎已经不承认他为民族英雄了,但不少网友还是热捧他的,我对岳飞既有敬慕一面,也有非议一面——敬慕他,自然是其抗金大业可谓功勋卓著,但他死忠赵家王朝且不说,还因此残酷镇压了不少南宋起义的农民军,其实这也是他最早为赵家王朝建立的军功,也是最早为自己的升迁博取到的第一块垫脚石;此外也因为他死忠赵家,结果被陷害,可谓含冤而死。

第二孟珙,孟珙出生将门,是左武卫将军孟宗政的第四子,他被后世誉为抗金名将、抗蒙名将、南宋军事家,他早年跟随其父亲参加了不少抗金战斗,后来蒙古大军入侵,他

孟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事历史学家誉为“机动防御大师”。 做官至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后封汉东郡开国公。淳祐四年(1244年),他还兼知江陵府(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枝江市以东,潜江市以西,荆门、当阳二市以南地区)。后以宁武军节度使致仕。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病逝,年五十二。后特赠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

第三曹彬。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名将,后周太祖郭威张贵妃外甥,他为宋太祖开创北宋统一大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先后参与了灭亡后蜀、迁宣徽南院使、灭南唐、伐北汉、攻辽国等多场战争。雍熙三年(986年),跟随宋太宗攻打辽国,作为东路军主将,他孤军冒进、兵疲粮乏,导致岐沟关之战大败,坐罪降为右骁卫上将军,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鲁国公。宋真宗即位后,迁任枢密使。咸平二年(999年),他逝世,享年六十九岁,追赠中书令、济阳王,谥号武惠。其孙女成为宋仁宗皇后,再追封太师、尚书令、冀王。其曾外孙女成为宋英宗皇后,改封鲁王。北宋一百多年,曹彬可谓第一名将。只不过当然,名将也只是胜利的时候多,失败的时候少而已,世上没有常胜将军,那只出现在故事里。

第四狄青。狄青作为北宋时期的一带军事名将,后世以他为主角的评书不少,比如《狄青全传》,虽然没有《岳飞传》那么名动天下,但也算是明清小说中名作之一了。狄青出身贫门,少年入伍,脸颊上有刺字,善于骑射,被人称为“面涅将军”。宋仁宗时,他凭借战功,一直做官至延州指挥使。他英勇而善于谋略,在宋夏战争中,他曾经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亲自冲锋陷阵,因而立下了卓越战功。他和名臣尹洙、韩琦、范仲淹等人关系不错。他一生经历了二十五场战斗,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后拜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可惜,在宋朝重文抑武大背景下,皇帝和文官集团都颇为猜忌狄青,最后狄青出判陈州,不久抑郁而终。宋仁宗赐予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第五李继隆。看来李继隆是个颇有点霸气的人,他竟然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他属于北宋初年的将领、外戚,枢密副使李处耘的长子、明德皇后的长兄。李继隆在宋太祖时以恩荫补任供奉官,但不是因此以为此人就是无能之辈,请看他后来的战功:参与攻灭南唐、北汉,并在第一次幽州之役中颇有斩获,以功授镇州都监。随后他随大将崔翰、潘美于满城、雁门两次击败辽军。雍熙二年(985年),党项首领李继迁扰边,李继隆率兵将其击败。次年,再随大将曹彬北征幽州,并全师而还。自此可以看出,李继隆实在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大将之材。当然,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他在宋军于君子馆战败后退保乐寿,受到了宋太宗责罚。但端拱元年(988年)至端拱二年(989年)间,他又接连在唐河之战和徐河之战中大败辽军,使当时的宋辽战争形势为之一振。淳化五年(994年),以河西行营都部署西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次年,任灵、环十州都部署,可惜后西征无功。宋真宗即位后,他被解除了兵权,加使相衔出守镇安军。澶渊之战时,受任驾前东西排阵使,与大将石保吉统军抵御辽军。景德二年(1005年),李继隆去世,年五十六。获赠中书令,谥号“忠武”。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人这样评价他:“李继隆为人谦谨,通晓音律,喜读《春秋左氏传》,且礼待儒士。又擅长骑射,智谋过人,征战南北数十年,为一时名将。”

第六曹玮。曹玮即曹彬第四个儿子,即上述被我们誉为宋朝第三名将的曹彬,那真可谓“虎父无犬子”了。曹玮少年时便跟随父亲在外任职。宋真宗即位后,他改知渭州,驭军严明,赏罚立决。他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袭击破李继迁,并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李继迁死后,曹玮上疏请趁机攻灭李氏政权,可惜朝廷不批准。他干脆亲自率军带回了归降的河西大族,迫使李德明不敢妄动。此后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屡立战功。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入侵,曹玮于三都谷大破其军,斩获颇多。曹玮倒是颇有点常胜将军的运气。此后他累迁至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后因宰相丁谓(这个丁谓也是北宋时的奸相之一)诬陷,连续被贬直至知莱州(莱州知州)。晚年历知青州、天雄(军)、永兴(军)、河阳军,其官最后是彰武节度使(北宋节度使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封武威郡公。天圣八年(1030年),曹玮去世,年五十八。获赠侍中,谥号“武穆”,后世遂称其为“曹武穆”。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庙庭。宝庆二年(1226年),绘像昭勋崇德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七刘锜。刘锜是南宋初年的名将,泸川节度使刘仲武的儿子。刘锜从小就随父征战,宋徽宗时为閤门祗候(最底层的品级官之一)。南宋建立后被授为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颇具威名。后遇上一代明臣张俊慧眼识才,获得提拔,参与了富平之战。又扈从宋高宗,两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马军司最高长官)。绍兴十年(1140年),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将完颜宗弼军,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次年,于柘皋之战再破金军。此后被罢去兵权,两知荆南府。晚年再获起用,率军抗击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颜亮,但因老病而无功。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获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武穆”(一说武忠)。宋孝宗时追封吴王,加赠太子太保。著有《清溪诗集》,今已佚。《全宋诗》录其诗七首。瞧瞧刘锜,同样是抗金名将,岳飞大概只要稍微头脑活络一点,不那么迂腐,就不会这么早被陷害而亡,如果岳飞不那么早死,也许南宋还可以再坚持多年,也许可以制止宋蒙联盟,在金国的长期制约下, 也许,蒙古国被耗尽资源,宋朝说不定重获新生,甚至因此而强大起来,说不定北伐成功 ,重新一统中原……说不定……说不定,还是那句话,人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第八韩世忠。那,看看韩世忠的一生结局,实在要好过岳飞很多,韩世忠和岳飞曾经几乎做到同等地位的军官,他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也是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就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我觉得这有点过誉韩世忠的,岳飞被冤死,他得享晚年,鸣不平恐怕也是躲在屋里的。韩世忠后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可谓做到顶了。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瞧,这才是他的真面目,岳飞就是学不会这一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后配飨宋高宗庙廷。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明清时期更配享历代帝王庙。今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

——“中兴四将”里,一个是奸臣,即张俊,他甚至参与了陷害岳飞的勾当,猪狗不如,但另外两个即韩世忠和刘光世,则都是老狐狸,以前我看到关于岳飞被害的论文,曾经提到韩世忠对岳飞被招入朝廷,他其实有所感觉,却默不作声,没有力阻岳飞,他是可以劝阻岳飞冒失回京的,尤其不带兵回京,就算不愿意带兵,岳飞完全可以找借口不回应皇帝的召唤,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岳飞其实也隐隐感觉到了被人陷害,可能要被杀了,他还是回去了,还害得一个儿子一起被害死。所以儒教几千年,真的把很多中国精英人物教诲成了傻子、笨蛋、迂腐至极。就凭岳飞之死,就足可证明儒家文化是多么的腐朽。

第九王坚。又是一位抗金名将。嘉定十一年王坚赴枣阳,加入了忠顺军。他秘密潜入蒙古军造船的场所,烧毁蒙军船支二千余。宝祐二年,在抗蒙总指挥余玠的率领下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广安等地击败蒙古军。他被提拔,升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开庆元年,蒙哥汗亲率大军围攻合州,王坚与副将张珏坚守钓鱼城,多次击退蒙军。蒙哥派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为王坚所杀。蒙军攻打九月不下,蒙哥为旋风火炮受创而死。蒙军被迫撤退,史称钓鱼城之战。这一段介绍,叫你想到了什么?没错,《神雕侠侣》里郭靖夫妇协助襄阳军民抵抗蒙军进攻的情节,与其何其相似乃尔。《神雕侠侣》里的情节是虚构的,很可能其故事原型就是王坚的守卫钓鱼城之历史事实。王坚后以功封宁远军节度使。再后调任湖北安抚使等职,因遭贾似道(有一个南宋大奸臣)排斥,景定四年三月,改任和州知州兼管内安使,景定五年三月,郁愤而卒(其郁愤自然是因为奸臣当道)。谥忠壮。

第十吴玠。有人将吴玠和岳飞相提并论,岳飞名声在后世格外响亮,和其被奸臣害死有直接关系,但论军功和实力,吴玠其实不逊于岳飞。有人为其抱打不平,质问为什么他没有被评为中兴四将之一。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炎二年(1128年)开始领兵抗金,他与其兄弟吴璘都以勇猛和谋略知名,先后归属于曲端、张浚麾下。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淘汰掉不少冗员、开源节流,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般折运法,使粮储充足。后官至四川宣抚使。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年四十七(唉,古人名将长寿的不多)。追赠少师,谥号“武安”。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以上是被誉为宋朝十大名将的,其他名将还有很多,比如高怀德、慕容延钊、呼延赞、潘美、杨业、杨延昭、种世衡、宗泽、梁红玉、牛皋、毕再遇、李庭芝、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张俊、刘光世、符彦卿、郑恩、赵匡胤(他虽然是皇帝,可也是宋朝开国名将之一)、焦赞、辛弃疾、杨政、吴璘、孟宗政、张宪、李纲、杨再兴、贡祖文、虞允文、魏胜、秦钜、姚兴、王庶、王德、郭浩、李彦仙、张威等等等等。


天淞子


宋朝没有名将,这一点判断其实是基于宋朝对外战争屡屡失利来推断的。
实际上宋朝名将有不少,只是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换句话说是两宋特别的政治生态,确定了这样一种情况。
两宋时期的对外战争,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打的都是防御战,很少有主动进攻的,一般都是别人来打,然后我们防守反击获胜。因此总感觉有些憋屈。
北宋建国时期,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是一员名将,后周柴荣在位时期,曾跟随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一直做到了殿前都指挥使,而其部下中也大多数都是将才。
如平定南唐的曹彬,平定南汉的潘美。
值得一提的是潘美这个人在后来被抹黑了不少,但相比之下,无论是曹彬还是潘美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帅。
但同样的人才,不同的人来用,又有不同的效果。
曹彬在宋太祖时期东征西太,平定南唐、平定后蜀大功,但宋太宗上位以后,曹彬就要像是泄了气的皮球。
雍熙三年(公元996年)宋太宗派遣20万大军北伐,将所部分为三路大军,其中东路军是主力,曹彬为统帅,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中路军,而以潘美、杨业为西路军。
三路大军原本齐头并进,按照既定计划,东路军作为主力牵制辽军主力,使得另外两路大军攻城略地,最后会合在幽州城下。
但曹彬行动过快,导致所部主力被辽名将耶律休哥全歼,曹彬只身一人逃走,而田重进保住了所有主力,只有西路军一路撤退不及时,被辽军截住,杨业战死。
由此可见,曹彬、潘美这样能独当一面的将才,为何在宋太宗手下屡屡败绩?
凸显出用人重要性,宋太祖马上夺取天下,对这些人战场上都是能给的都给,便于战场指挥作战。
雍熙北伐中,宋太宗临行前对曹彬说:“潘美所部先奔赴云、应二州,你们以十万人声言攻取幽州(今北京),但要持重缓行,不得贪求功利。敌人听说大军到了,一定全军救范阳,无暇救山后。”
但战场形势多变,临机决断才是应当,但宋太宗不管不顾,执意事先安排,应变不及时导致战略失误。
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其实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北宋并不是没有名将,只是被皇帝限制住权力,无法自由发挥,尤其是在宋太宗上台以后,更是如此,继位的宋真宗也有样学样,学了父亲爱画阵图的毛病,如果能够稍微放一点手,或许幽云十六州能提前四百年回到中原王朝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