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是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吗?

导读:前两天写了《想明白项羽败给刘邦,你就可以当领导了》,这篇主要从刘邦的角度简单的说一下项羽失败的原因。现在从项羽自身解剖他失败的原因。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是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吗?

项羽临死前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他把自己失败的主要因素归给了老天,这是真的吗?

项羽二十四岁起义反秦,二十五岁在巨鹿用三万兵力击溃二十万秦军。二十七岁自封西楚霸王。然而,自从当上西楚霸王后,项羽的人生开始走向下坡路。直到自己自刎于乌江!其实,项羽败亡是有原因的。分析如下: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是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吗?

一、项羽的性格问题

由于项羽少年得志,因此有一种傲视群雄的傲气。从而变得刚愎自用,不善于听进别人的建议。因此,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了范增的建议而放走刘邦。这才有了后来的楚汉相争的故事。

韩信因为个人能力比较优秀,所以总有一些心高气傲的样子。因而他就更看不上韩信和陈平了,导致了韩信和陈平跑到了刘邦的阵营,那也谈不上识人善用。也因为如此,他也变得性格多疑最后中了陈平的计谋,赶走了唯一的谋士范增。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是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吗?

然而项羽性格上最大的致命的缺点是残暴,因为残暴所以做了很多伤天害理之事,最终导致失去诸侯的拥护,失去百姓的爱戴。项羽打败秦军,攻进咸阳后烧毁了秦国的宫城,杀了秦王子殷。而且项羽还屠杀咸阳百姓,坑杀秦国降兵二十万。

汉元年(前206年),项羽指使人暗害楚怀王。汉二年(前205天)项羽打败田荣后,烧毁齐国城郭和房屋,他又坑杀齐国降兵,掳掠齐国老幼妇老幼妇儒。项羽的这些暴行导致他在政治上孤立,众诸侯对他是离心离德,随时会被背叛。同时,项羽的这些暴行让他尽失民意,没有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是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吗?

二、战略上的失误

项羽占据咸阳,把咸阳宫城烧了三个月,然后自己退出咸阳汉中,回到自己的封地——楚地。其实,在战略上秦国是夺取天下的制高点,进可攻,退可守。就如同当年的秦国一样,逐一平定各路诸侯,最终达到获取天下的宏愿。然而,项羽却跑到了自己的封地——楚地。楚地是属于四战之地,各路诸侯都把楚地给包围。假如各路诸侯一起反楚军,那么楚地就立马变成四战之地,让项羽首尾不能相顾。因此,项羽退出秦国之地,乃是一个战略上的一次重大失误。

项羽自己不在秦地就罢了,为何还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了秦地?因为当年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的降兵时,秦国的百姓对这三人恨之入骨。使得这三人在秦国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如果汉王要走出巴蜀,那应该不是太难。果然,汉王平定了秦国这三个地方,从此战略上项羽处于劣势。而项羽把这三人分封到秦地又是战略上的一次错误安排。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是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吗?

因为项羽战略上的错误安排,导致了日后跟汉军作战时都处于被动,让自己时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同时,项羽还不懂得战略上拉拢盟友,就如同当年秦国那些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意图。项羽都是独自一人作战,每次哪里有危机时,他都亲自提枪上马上阵杀敌。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总不能什么事都要自己一个人去处理。项羽应该拉拢各路诸侯,孤立汉军,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付汉军。显然,项羽没有这个战略意识。

三、军事上的失误

当汉军平定秦国三地时,项羽就开始处于战略上的劣势。同时,刘邦还联络各路诸侯一起对付项羽,项羽瞬间成为了攻击的对象,已达到军事和政治使项羽处于估计状态。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是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吗?

于是,汉二年(前205年),刘邦联络五路诸侯讨伐项羽,共计五十六万大军。项羽以惊人的战斗力击败了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汉军损失十几万兵力。彭城大败后,魏王、赵王等诸侯都背叛汉王。汉王下令让韩信、张耳讨伐魏王、赵王、齐王等。

汉四年,韩信、张耳平定了北部魏地、赵地、齐地、河南地、 燕地等。这期间,彭越一直采用游击战术骚扰项羽,时常切断梁地的粮草,让项羽疲于奔波,粮草逐渐耗尽,项羽的实力也不断的被削弱。当龙且被韩信击败后,项羽瞬间明白自己愿意一直都是一个人战斗,而刘邦却拉拢各路诸侯对付自己。

于是,汉五年,刘邦已经对项羽形成了战略性包围,这一路刘邦开始对项羽穷追猛打,直到项羽枪尽弹绝,兵少粮尽,这就是传说中的“四面埋伏”。最后,韩信的“四面楚歌”便是对项羽的最后一击,把项羽的最后一道防线给击溃。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年仅31岁。

因而,项羽的失败并非他说的“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而是他的性格问题,以及没有战略规划,不能识人善用,出现战略上重大决策的失误,才导致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其实,项羽是一名绝佳的将军,却不是合格的统帅。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感谢阅读,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学习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