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山西省“陽高縣”概況

陽高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地處山西省東北部,北隔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與渾源、 廣靈為界,西與大同縣毗鄰,東與天鎮縣、河北陽原接壤。位於東經113°28′36″~114°6′15″;北緯39°49′50″~40°31′10″之間,屬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全縣國土總面積1678平方公里,轄7鎮6鄉,共有269個行政村,總人口29萬

[1]

西漢置高柳縣,金改名白登縣,1725年改稱現名。1948年陽高縣解放。1949年,歸察哈爾省雁北專署。1952年,復歸晉,仍屬雁北。1993年,雁北併入大同市,陽高隨之為大同市屬縣至今。

2009年,發現高柳縣遺址。高柳縣遺址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620米,分佈面積62萬平方米,屬漢代文化遺存。著名景點有:雲林寺、許家窯人遺址、塞北長城、大泉山等。

2010年陽高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56146萬元,比2009年增長23.7%。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山西省“陽高縣”概況

陽高縣地處山西省東北部,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位於東經113°28′36″~114°6′15″;北緯39°49′50″~40°31′10″之間。縣城在陰山餘脈雲門山腳下5公里許。西距煤海大同52公里,經大同去省城412公里;東經張家口去首都北京317公里,近於京包鐵路中段;經集寧北去二連517公里。東與天鎮縣、河北省陽原縣接壤;南與渾源、廣靈兩縣以山為界;西與大同市、縣毗連;北與內蒙古豐鎮、興和縣隔山相鄰。

地質構造

燕山運動形成境內六稜山、雲門山、採涼山隆起,經喜馬拉雅運動山地明顯上升,形成挺峻的高山,山前是隆起產生的大斷裂,有清楚的斷層三角面存在。此時,山下是浩瀚的“大同湖水”。由於燕山運動的繼承性活動,地殼整體抬高,封閉式山口從斷縫裂開,湖水退出,形成山西臺背斜桑乾河大背斜新生代斷陷式盆地,主要構成線為北東南西向。北中部成為燕山運動下的內陸湖沉陷盆地,雲門山前大斷裂清晰可見。盆地邊緣是廣大的洪積扇,反映出上升區和下降區交界的特點。

大約在中世紀晚期,在燕山運動的作用下,整個山西拱曲上升,使老的斷裂,重新活動。並且在大拱曲軸部派生張應力,造成一系列正斷層,使大斷裂谷地下壓,它們所夾的地塊受擠壓相對隆起,成為渾圓狀山丘,即今天的丘陵。南部在強烈的壓力作用下,從斷縫間噴溢出岩漿,成為火山殘丘。進入中生代侏羅紀,西北部雲門山前大斷裂與採涼山斷裂相互擠壓使遍是原始森林的大山下陷,隨之洪水漫溢,逐步成為內陸湖沉積。今長城鄉境內的盆地即產生於此,和大同盆地西部及煤海成團相同,所以岩層下為煤系地層,有2~3層可採煤層,以黑色碳質頁岩為主,夾薄層黑色石灰岩。由於北東及北西斷裂上升盤與下降盤的不斷升降運動,導致基底起伏不平,鬆散沉積物薄厚不一。雲門山、採涼山、六稜山區上升幅度較大,盆地相對沉降較大,形成山前的深大斷裂,升降海拔高差達1560米。

陽高縣境內主要地層有:桑乾群,主要分佈在雲門山、採涼山、黑龍洞山及中部丘陵區,六稜山區亦有出露;長城系(泛稱震旦系),分佈在南部六稜山、中部圪墩山,峪家窯一帶亦有出露;寒武系,分佈在六稜山區與中部丘陵區的峪家窯一帶;奧陶系,主要分佈在六稜山區;侏羅系,分佈在境內西北部長城鄉;第三系,由中、上統組成。中新統出露在中部丘陵沖溝內。上新統普遍分佈於中部丘陵區。

地形地貌

陽高縣呈“W”形褶皺地形。高低起伏的複雜地貌分剝蝕構造、侵蝕構造、堆積構造3個單元。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谷地諸類。習慣上粗分為山、川、丘3類。

以農業區劃使用數字分,陽高縣總面積1704.6平方公里(25.6萬畝),其中山區(土石山區+邊山峪口)面積539.8平方公里(8.1萬畝),佔31.7%;川區(平川+灘地)面積622.6平方公里(9.3萬畝),佔36.5%;丘陵區面積542.2平方公里(8.1萬畝),佔31.8%。近於三分天下。

雲門山為剝蝕斷塊變質岩類基岩中山區,面積31.6平方公里。主峰在羅文皂鎮北白柳溝後山,海拔2118米,因山高常有云氣飄浮而得名。

採涼山為剝蝕斷塊變質岩類基岩中山區,屬陰山餘脈,面積149.1平方公里。該區在縣城西10裡許,北與雲門山以開山口為界,南達大同縣之聚樂,西被御河割斷,綿延數十里。主峰海拔2144.6米,在磚銀溝西南,是與大同市的分水嶺。

六稜山為剝蝕斷塊山區。山頂保留有北臺期的夷平面,山間溝谷多唐縣期寬谷。面積60.5平方公里,東西走向,似有六個山稜挺拔,十分壯觀,因以為名。主峰黃羊尖,海拔2420.5米,屬恆山山系,是北嶽最高峰。該山分水嶺北為陽高界,背坡植被良好,多生樺樹,曾有猛獸、大蛇棲居。山上埋藏有鐵礦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山谷間有黃土坡、王官掌等十幾個小山莊。

邊山峪口區包括南、北、西3個邊山峪口區,面積298平方公里,佔陽高縣總面積的17.5%。北邊山峪口面積130.6平方公里;西邊山峪口面積90.2平方公里;南邊山峪口面積71.5平方公里。丘陵區面積為542.2平方公里,近於陽高縣面積的三分之一。地貌十分典型,沖溝迅速發育,多成“V”形谷,谷中谷現象很多,支離破碎。海拔在1100~1400米之間,相對高差不大。分丘南、丘北兩個地類,兩地分水嶺為剝蝕低山區。丘南面積243.5平方公里;丘北面積298.7平方公里;豐稔山剝蝕低山區為丘南丘北的分水嶺。

黑龍洞山在昝娘城村北,海拔1335.6米,為最高處;丘陵中部延北有大泉山、鳳凰山,海拔1266米。平川區包括南、北兩塊,面積238平方公里,佔陽高縣總面積的14%。包括:北平川,也叫陽高盆地。面積55.9平方公里,海拔1050~1100米之間,水肥條件好,是產糧區;南川穀為桑乾河兩岸川穀地,屬大同盆地的一部分。為陽高縣海拔最低處,在850~920米之間,面積182.1平方公里。

灘地區陽高盆地中心由於積水面積大,東去在天鎮縣內地勢趨高,排洩不暢,地下水只好靜儲盆內,加之地下有亞粘土隔水層,便形成鹽漬化灘地。該區分成盆地、盆邊兩部分,面積384.6平方公里。佔陽高縣總面積的22.5%。盆地中心最低海拔1008米(南徐屯),迤西八里臺、沙河臺一帶1030米左右。屬鹽鹼灘地,面積214.9平方公里。盆邊為周圍海拔1050米到1100米間的部分緊接灘地的村莊。面積169.7平方公里。程度不同受鹽鹼危害,亦屬灘地區。

陽高縣13個鄉鎮,除北徐屯鄉全部為灘地外,其餘均兩個地貌類型以上。

氣候特點

陽高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夜溫差明顯,區域差異明顯。春季多風少雨,溫度回升快;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降溫迅速,秋高氣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

年平均氣溫7.1℃,極端最高氣溫38.1℃,極端最低氣溫-31.8℃;年平均降水量411.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691.4小時;年平均風速2.3米/秒;最高氣壓920.0百帕,最低氣壓872.5百帕,極大風速27.1米/秒;最大積雪深度25釐米;全年無霜期從4月19日至9月25日,平均為135天;凍土深度最大達143釐米;農作物一年一熟,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大風沙塵、霜凍、洪澇、冰雹等。

春季3~5月是冬季環流向夏季環流形態過渡的時期,是冷暖空氣交替季節。降水少,有“十年九旱”之說。氣溫回升快,但冷空氣活動頻繁,冷暖多變,常造成“倒春寒”和晚霜凍,多大風和沙塵天氣。季平均氣溫8.3℃,降水量57.2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14%。大風日數佔全年的58%。

夏季6~8月主要受大陸低氣壓控制。當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西北伸展,影響本地時,出現東南季風,熱帶海洋性氣團帶來豐沛雨水,降水日數增多,降水量增大,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度大。季平均氣溫20.6℃,降水比較集中,降水量265.4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65%。7月降水量是全年最多月,佔季降水量的42%。7月氣溫也是全年最高月,即水熱同期,故常發生局地洪澇災害或階段性乾旱。同時多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常給工農業生產造成損失。

秋季9~11月蒙古高壓開始發展並逐漸南侵,控制縣境,降水明顯減少,降溫迅速,天氣穩定,秋高氣爽,日照時間縮短,輻射強度減弱,氣溫明顯降低,有時形成早霜凍災害。季平均氣溫7.1℃,降水量76.5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19%。

冬季12~2月蒙古高壓強大穩定,其勢力範圍遍及全國。陽高距高壓中心近,受其控制更為明顯。極地冷空氣頻繁南侵,形成偏北風,風力強勁,寒冷、乾燥、晴朗。季平均氣溫-8.0℃,降水量8.0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1.9%。境內主要氣候要素評述為:氣溫陽高縣氣溫趨勢是變暖。

水文

陽高除丘陵頂部缺水,其餘均水資源豐富,山區有溪、泉、季節河水溝,山前、丘陵邊緣及凹地有承壓泉水,盆地有河水和豐富的地下水。

1989年5月提交的《陽高縣地下水資源詳查報告》測得陽高縣水資源總量為28308.9萬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為15937.4萬立方米/年;地下水為12371.5萬立方米/年。在水資源總量中,客水資源為4491萬立方米/年,佔總量的15.9%。

陽高縣水資源情況是:地表水陽高縣地表水資源是通過自然降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泉水來補給。地表徑流總量為8738.4萬立方米/年,來自境內外流域面積2184.6平方公里(境外481平方公里),每年泉水的補給量為3678萬立方米/年。

境內有五條河流和121處山泉。這五條河流是:桑乾河、白登河、吾其河、黑水河、黃水河。白登河,為永定二級支流,發源於陽高縣中部丘陵。由陽高縣採涼山區發源的黃水河、內蒙古豐鎮發源進入陽高的黑水河,天鎮發源的吾其河匯入該河,東歸洋河。白登河境內長34公里,流域面積390平方公里,清水流量每秒0.26立方米/秒,豐水期0.39立方米/秒,最大洪水217立方米/秒;黑水河境內長23公里,流域面積363.4平方公里,清水流量每秒0.4立方米。百年一遇最大洪水822立方米/秒;黃水河長27公里,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清水每秒0.15立方米。百年一遇最大洪水150立方米/秒;吾其河長24公里,流域面積177.1平方公里,清水流量每秒0.02立方米。永定河一級支流桑乾河出冊田水庫入陽高,東流16公里進入河北境內,境內流域面積557.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06~5.57億立方米,一般清水流量為0.4立方米/秒,豐水期5.57立方米/秒,枯水期0.27立方米/秒。

陽高縣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077公里,徑流總量6280萬立方米。地下水陽高縣地下水總補給量為13110.7萬立方米/年。其中,陽高盆地9420.15萬立方米/年,大同盆地為3690.57萬立方米/年。可開採儲量為7740.95萬立方米/年。其中,陽高盆地為5450.72萬立方米/年,大同盆地為2290.22萬立方米/年。加上地表水資源,陽高縣可利用的水資源為14884.95萬立方米/年,只開發利用7037.81萬立方米/年,佔47.3%,尚有52.7%的潛力。

陽高盆地大部分水位都有下降,年降幅一般為0.05—0.86米,個別可達2.35米。友宰、鰲石山前、白登河下游為穩定區,錢家堡、河兒屯到石家莊一線及夏家場水位處上升趨勢。

礦產資源

非金屬礦藏

至2013年,陽高縣境內有鉛、鋅、金、鐵、泥煤、煤等多種有色金屬和石英石、石灰石、油石等非金屬礦藏19種。

至2013年,非金屬礦藏磷礦,以九對溝村南的飲牛溝為主,探明儲量1775萬噸,可選性好,易開採。南仁窯、磚樓、謝家屯、平山、許家園、孤山、正宏堡、七墩等地均有礦點。水泥石灰岩廣泛分佈在六稜山北麓,形成於寒武系中上統,範圍東起南徐,西到屈家窯山前斷裂帶南,Cao含量47~52%,Mgo含量0.8~1.1%,儲量270億噸以上。石材主要有花崗岩、輝綠岩、輝長石、正長閃長巖等。分佈於北部、西部山區,形成於太古界集寧群。礦體(脈)出露延伸在4公里以上的有20多條,估計儲量1億立方米以上,山區、丘陵區、河谷兩巖均有分佈,易開採。境內長城鄉、東小村鎮有豐富的石英石礦,初步探明約6000萬立方米,含硅97%。

金屬礦藏

金屬礦藏山區鐵礦分佈較廣,至2013年,估約200萬噸以上。其中沉積變質型(鞍山式)鐵礦主要礦點有太師莊(儲量6.9萬噸)、磚樓(3~5萬噸)、十九梁(10萬噸)、三墩(10萬噸)、大元溝(10萬噸)等地。含鐵量25~38%,埋深不大,易開採;接觸交代型(矽卡巖)鐵礦主要分佈於六稜山的巖掌段,地質儲量118萬噸,品位50%以上。埋深較淺,已開通道路,小型開採;沉積型(廣靈式)鐵礦,分佈於黃土坡(3.6萬噸),選冶性能良好,宜地下坑採;熱液型鐵礦分佈大小二對營一帶。

至2013年,能源礦藏陽高縣僅有的一處煤田位於長城鄉郭家坡村。礦床屬內陸沼澤相沉積型。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統代。區內煤傾角較緩。煤層呈透鏡狀,層狀分佈共見煤8層。其中可採煤6層,總厚8.8米,單層最大厚度2.51米,最薄0.65米。勘探探明儲量為1695萬噸。煤田文水地質條件簡單,煤質較好。高灰、高硫、低熱值資源儲量2378萬噸。

陽高縣有一較大面積的泥煤區,位於王官屯境內邢家堡、重興鎮、南沙嶺一帶,為河流沼澤沉積型,成煤時代為第三系。經詳查地質儲量107.7萬噸。另外羅文皂鎮野山泉亦有泥煤儲量10萬噸。

黑色金屬還有錳礦,礦體山露有顏家溝、正宏堡、燕家堡、榆林村等地。

至2013年,有色金屬包括:銅礦,多為鐵礦的伴生礦,礦點有九對溝(25萬噸)、七墩村北礦點6處,露頭一千平方米,含銅量0.3~0.5%。鉛鋅以硫化礦為主,主要礦點:正邊東南臭柳溝、九對溝鋼砂營盤、十九墩東北、大元溝猴兒路等地;鉬礦以細脈浸染(斑岩型)為主,主要分佈在大二對營、九對溝、堡子灣等地。品位一般在0.04~0.1%,最高0.33%;貴金屬主要為金礦,屬硫化物石英脈型。探明堡子灣村南儲量約5噸,平均品位7.26克/噸。該礦已經全部開採。九對溝,小龍王廟也有金礦露頭。

地熱資源

全縣地熱田面積2.3平方公里,熱能為5.742MW。水溫25—32℃,熱水資源量為2200m3/山水溫43℃,熱水資源量為1200m3/d。地熱水水質以重碳酸鈣型水為主,水質位居全省前列,鋰、鍶、硒等28種微量元素含量居華北地區之首。礦泉水水質優良,1994年被地礦部評定為鋰鍶偏硅酸複合型飲用天然優質礦泉水,並獲得省級證書。地熱溫泉是洗浴療養的理想水源,開發前景廣闊。

地熱水田孤山村東有豐富的地熱水田,水質為重碳型水,以重碳酸鈣型水為主,礦化度0.4~0.62克,HP值7.5左右,無色、無味,透明,水質良好。出水溫度43度。平山村打出一口深井,水溫達到104度。探明日出水量2268立方米。

水資源

陽高縣境內河流有桑乾河、吾其河、白登河、黃水河、黑水河,均屬永定河水系,以白登河最長。

80年代陽高縣有121處溪泉,所存無幾。據水利部門資料,陽高縣水資源總量為18723.52萬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為12371.52萬立方米(仍沿用80年代數據),地表水資源量為6352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現狀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2371.52萬立方米。其中,洋河區陽高盆地為8811.78萬立方米,桑乾河區大同盆地為3559.74萬立方米。陽高縣可採量為7740.95萬立方米。

其中,洋河區陽高盆地可採量為5450.73萬立方米,桑乾河區大同盆地可採量為2290.92萬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現狀陽高縣地表水資源量為6352萬立方米。其中,白登河流域為1203.31萬立方米,桑乾河流域為1900.02萬立方米,吾其河流域為444.5萬立方米,黑水河流域為1867.75萬立方米,黃水河流域為560.16萬立方米,外流域為376.26萬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據調查,陽高縣2008年地下水利用量為5411萬立方米,佔地下水開採量7740.95萬立方米的70%。其中,陽高盆地利用量為3819.6萬立方米,佔可採量的70%,桑乾河區利用量為1591.4萬立方米,佔可開採量的69.4%。按開採用途分,城鎮生活利用135萬立方米,農村生活利用392萬立方米,農業灌溉利用4825.9萬立方米,工業生產利用58.1萬立方米。據調查,陽高縣2008年地表水資源利用量為1031萬立方米,佔當地地表水資源總量6352萬立方米的16.2%。其中,河水799萬立方米,泉水由80年代的3678立方米/年下降為232萬立方米/年。

境內古蹟有位於縣城內西隅的雲林寺,明建的大雄寶殿及雕樑壁畫,乃古建藝術之精品。此外,縣城東南30公里的古城墓群,為漢代墓群遺址。縣城西面的土長城,是古代留下的歷史,也是山西與內蒙古的邊界。“許家窯人”遺址是在1976年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北京人”後裔居住的地方,位於古城鎮許家窯村,這一發現彌補了從“北京人”到“峙峪人”之間的空白,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佈在下深井鄉、長城鄉天橋等處。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有云林寺,位於縣城西南隔,始建於明代。還有聞名中外的古長城。

龍混山

龍混山海拔1577米,是採涼山的支脈。半山腰上的摩崖石上書寫著“壯觀”二字。此處“壯觀”落款日期則是“大明萬曆二十五年”。除了摩崖石刻,山上還有青雲觀。此外,還有一個天然的石洞,洞深約4至5米,洞內石壁光滑,左窟有人工開鑿的可供攀爬的臺階,一些臺階上還刻有文字。右窟內則隱約可見壁畫和一些珍貴的題壁,題壁上書寫“大明嘉靖二十三年補修”。相傳龍混山上建築是唐代李世民東征高句麗路過陽高之時命人修建的,是佛道合一建築,山頂為道觀,半山腰的洞窟則為佛閣。

雲林寺

縣城內西隅的雲林寺,明建的大雄寶殿及雕樑壁畫。

古城墓群

縣城東南30公里的古城墓群,為漢代墓群遺址。

守口堡

守口堡為明長城大同鎮關堡。位於山西省陽高縣境內。據史載,為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設,隆慶六年(1572)磚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東有一門。明時在此駐守備,分守長城“十三里,邊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慶年間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鎮告急。今城堡已毀。長城由守口堡至鎮宏堡,人為破壞較少,地勢稍有起伏。

“許家窯人”遺址

“許家窯人”遺址是在1976年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北京人”後裔居住的地方,位於古城鎮許家窯村,這一發現彌補了從“北京人”到“峙峪人”之間的空白,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佈在下深井鄉、長城鄉天橋等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