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全南縣有一對“兄弟”,一個養殖竹鼠,一個愛好攝影,他們合作拍攝的視頻,最近突然走紅網絡,引來了不少關注。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左:胡躍清 右:劉蘇良

視頻中的小哥養殖了不少竹鼠,每次吃竹鼠都要“編”各種稀奇古怪的理由,還把烹飪的過程髮網上。看到那些可愛的小動物被做成了菜,讓人真是悲傷得潸(直)然(流)淚(口)下(水)……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看似簡單的視頻,引發了營銷的連鎖反應。視頻一經發出,大家都認識了這個不常見的肥嘟嘟的經濟動物,”竹鼠“一詞的百度指數短期內飆升了1000%。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吃竹鼠的一百種理由“成為熱點話題,相關表情包更是滿天飛。

而在去年10月開始製作短視頻之初,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如今會這麼火。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在廣東漂泊6、7年後,劉蘇良覺得打工也不是辦法,於是想回到老家創業。儘管當地人對竹鼠養殖知之甚少,但想到老家附近的竹子資源比較豐富,他決定嘗試竹鼠養殖。

去年10月,初中同學胡躍清找到已經做了三年竹鼠養殖的劉蘇良,開始和他拍攝短視頻。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劉蘇良說,一開始他們也沒想過要走“網紅”路線。

一方面是因為養竹鼠空閒時間多,想跟網友分享農村生活、養殖經驗,另一方面也想利用視頻打開銷路,讓更多人知道竹鼠。

就這樣,兩人取名“華農兄弟”,“華”代表中華,“農”代表農村,成為了西瓜視頻創作人。劉蘇良出鏡,負責竹鼠養殖,胡躍清負責攝影、剪輯和運營,沒有團隊,全靠自己。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他們的視頻內容以自己的農村生活為主,起初只是摘野果、喂竹鼠的日常,後來逐漸拍了一些吃竹鼠的視頻,包括吃的理由和下廚的過程,而這些理由包括:吃太多了,中暑了,打架了,抑鬱了,受內傷了、太漂亮了……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轉眼間就被做成了烤竹鼠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但再往後看,他又變成了美食家,比如這滋滋冒油的螃蟹,取景和構圖,完全不輸美食紀錄片。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有時候,他的身份更像果園莊主,漫山遍野全是金黃的枇杷。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在到處採摘金銀花的一集裡,他完全就是個江湖中醫。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有網友將“華農兄弟”吃竹鼠的視頻剪成集錦發在微博上,讓他們一下子就火了。微博最高單條視頻播放量達1300萬,接連四五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全網粉絲迅速超過250萬。在西瓜視頻上第一次直播便有110萬人在線觀看。

吸粉秘籍一:給吃貨找個最奇葩的理由!

華農兄弟的視頻簡直太有創意了!

前半部分是靠養殖竹鼠賣萌的“寵物博主”,後半段又化身為竹鼠烹飪的“美食博主”。

但這還不夠,因為他總是能夠給吃竹鼠找個最奇葩的理由——

有因為中暑而被吃掉的: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有因為打架受傷被吃掉的。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這隻竹鼠食量太大,沒辦法,只好把它拿去河邊烤了。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然而作為一名吃貨,他又怎會只滿足於吃竹鼠呢,不久之後,他就把魔爪伸向山裡的其他小動物——

看見雞淋雨了,吃!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看見鴨子跑出去了,吃!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想吃魚的時候,理由居然是:沒辦法,我是養竹鼠的,不是養魚的哦!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於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視頻,彈幕就已經多到刷屏,網友“沉迷於竹鼠無法自拔”,加入“雲吸鼠”的隊伍。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吸粉秘籍二:土味根本不是低俗!

1. 拍攝原則:絕對沒有宰殺竹鼠的鏡頭

雖然華農兄弟的言語很接地氣,穿著也樸實到不行,那雙清涼的藍拖鞋不止一次的出鏡,但拍攝手法和角度都非常的專業。

首先每個視頻的清晰度非常有保障,這一下就區分開了其他鄉村土味視頻;而且還有鏡頭運用,比如,砍東西的時候就是多個短鏡頭快速剪輯,做飯的時候會用不同的視角拍攝。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在有一集的烹製竹鼠中,字幕加得恰到好處,這一個鏡頭幾乎可以塞進舌尖上的中國了!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對比下其他美食網紅們拍的視頻,要麼有些一鏡到底,對焦問題,光線問題,鏡頭晃動,失誤鏡頭也不剪輯;要麼後期加了各種各樣的濾鏡,拍個美食視頻,甚至吃完了都沒看清楚食物的樣子。

有一個細節,讓人覺得非常體貼——即使華農兄弟有烹飪竹鼠的n種方法,卻沒有一個宰殺竹鼠的鏡頭。

有時候,會用非常有趣的鏡頭語言來代替。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在他們的視頻中,我們看不到關於屠戮血腥的場景,也感受不到髒亂差的鄉村環境。只有毛茸茸胖呼呼的竹鼠,逐漸長大沒有名字天天搖尾巴的狗子,近處的花草,遠處的山野,和出鏡小哥清澈的雙眼。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這種剪輯節奏中,除了能感受到攝影師對生活真切的愛,更深切的感覺這是一種對生命和自然的尊重。

2. 內容原則——土味絕對不是低俗!

回到視頻內容的本身,鄉村生活、養殖竹鼠就是一件非常有差異性的內容選材,但是,跟市面上很多美食視頻最大的不同是:別人精美有序,華農兄弟鄉野且隨意。

這邊燉著竹鼠,那邊就去玩狗子了,趁鍋沒開還抓狗子下河洗澡。

同時,有兩條清晰的線支撐起華農兄弟的視頻。

一條是華農兄弟竹鼠養殖,從試驗養竹鼠到大規模投入,出鏡小哥認真的講解關於竹鼠養殖的過程。

看似是科普,配合上出鏡小哥真誠自然的搞笑點和攝影小哥的神剪輯,以及全然陌生的鄉村養殖環境,也讓人看的津津有味。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另一條是春種秋收,自然更迭。

它們都被放進視頻中,成為視頻內容的一部分。我們能看到魚已經長的肥大,被撈出來用油酥炸,也能看見青梅竹馬的兩隻狗崽子一點點長大成為新晉父母,這些都成為極具生活化內容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哪怕出鏡小哥草草結束,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內容的完整性,也在樂於尋找這個階段都發生了哪些或大或小的自然變化。

3. 解說詞原則——絕不矯揉造作,爆款詞彙必須接地氣!

出鏡小哥的語言也是非常有趣味性的,他的形容詞都非常的接地氣,很少去矯揉造作“鮮嫩多汁”的書面語,更多的是“漂亮”和“壯實”打遍全網。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甚至這句“你好漂亮哦”,被網友稱為2018年度最恐怖詞彙,因為所有被誇獎的對象不是被吃了,就是華農兄弟想吃的對象!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吸粉秘籍三:毫不矯揉造作的真實!

真實體現在,對生命的認真態度。

讓網友心甘情願發幾萬條彈幕的,並不是“花式吃竹鼠的100種理由”,而是華農兄弟發自內心對動物和農作物的熱愛。

比如,他們會留下木耳蘑菇給野豬野鳥吃。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發現了鳥蛋,跟觀眾說不要動它。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除了熱愛,更重要的是能和他們和諧的相處,捏狗臉扯尾巴,用手喂骨頭,擼白鼠抱豬,但同時也不過分聖母,該吃就吃,沒啥繁文縟節,也不需要找什麼高大上的理由,野炊後會把垃圾收拾好,把柴火撲滅。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但這兩位小哥讓我們看到了另一面:真正勤勞善良,淳樸而且有點可愛的農村人。

烤魚、烤鴨、種象草、摘板栗、吸竹鼠、做餈粑、飲山泉水、吃木槿花、與狗子玩耍、拿蜈蚣泡酒,返璞歸真的自然生活,各種新奇的、漂亮的動植物,都讓人想起了小時候的那些農村風光。

真實,是華農兄弟最直擊人心的地方。

在有一集的結尾,鏡頭慢慢拉向遠景,整個村莊的全貌漸漸展現出來,景色很美,但劉蘇良無意間說了一段讓人很動容的話: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這就是我們整個村,現在我們村裡面,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啦,好多年輕人都出去上班了,就我一個年輕人在家裡面......

土味文化走紅的三大原因

如果要給土味文化下一個定義,它大概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發源於大眾群體、但在小眾群體中得到引爆,並最終形成全民狂歡的新型流行文化。它為什麼能動搖中產階級審美範式,成為眾人追捧對象?從時代的大背景、土味內容本身、用戶的小心思這三大維度看,土味文化的興起都是必然。

1.時代大背景:被解放的創作力

土味文化要得以流行,首先要有具備流行特質的內容產生。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的興起,解放了一大批來自田間地頭的創作者,他們機智地發現,揮舞鏡頭並不比揮舞鋤頭更難。飽滿的內容消費端,踴躍的內容創作者端,加之對新鮮文化喜聞樂見的 KOL 們,共同構成土味文化興起的大時代背景。

同時,內容消費端也翹首以盼。走在潮流前端的年輕人希望更多元化的文化出現,而 7 億,2.1 億,這兩個代表中國農村人口和農村網民人數的數字,意味著更龐大的人群希望在屏幕中看到與自己生活更貼近、更能引起共鳴的內容。

2.土味進化史:從野蠻到野趣

土味文化之所以在近一年的時間內集中爆發,也是其自身不斷進化、迭代的成果。從華農兄弟、王剛的視頻內容可以看出,土味文化正在褪去最初的粗糲和庸俗,變得土中帶酷起來。

和最初在快手上流行的那些令大眾驚悚、令媒體聲討的生吃豬肉、生吃活泥鰍等鄉村獵奇內容比起來,在今日頭條上流行的華農兄弟與慘萌竹鼠的相愛相殺、美食作者王剛的硬核廚藝更像是一種剋制的粗糲,清新的土味。鏡頭乾淨、剪輯利落、旁白精煉、截圖魔性,這些特徵都極大延展了土味的外延,讓內容獲得了流行起來所必備的“網感”。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華農兄弟的視頻截圖)

華農兄弟在溪中洗狗子、上樹打板慄、河邊炒田螺,甚至動用航拍取得的“上帝視角”田野俯瞰圖,都讓不少用戶對鄉村野趣心馳神往。

3.年輕人的小心思:網紅祛魅,真實為王

土中帶酷的內容得到追捧,也映射出當代用戶尤其是當代年輕人的一個流行心理:他們開始厭倦造作的擺拍和濃膩的妝容,這些土味內容的閃光點本質上和大火的延禧攻略“爽文”式劇情並無二致,它們都是真實不做作的。

發達的濾鏡和拍攝攻略帶來的祛魅效應,讓網紅退去光環,人人都是戲精的時代,用戶不再崇拜網紅,土味內容正好以其野生、真實、反差感讓用戶眼前一亮。比起心機白蓮花,追求多元文化的年輕人更喜歡率真的狗尾巴草,他們對“真實”的渴求,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美妝博主有一千種塗抹眼影的方式,華農兄弟就有一千種吃掉竹鼠的理由,在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的當代年輕用戶眼裡,後者顯然更加生動。

如何用土味文化圈粉年輕人?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並不是所有土味都能流行,那些能圈粉用戶並形成病毒傳播的土味內容,都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1.內容能製造 Wow Moment

Wow Moment(哇哦時刻)是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用戶感到驚喜併發出感嘆的時刻。在信息過載、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如果內容不能讓用戶“Wow”,就很難獲得主動傳播。

當用戶看到與地氣絕緣的潮牌 Supreme 忽然被農夫在身上,身後是沾滿泥土和鏽鐵的拖拉機時,當用戶看到呆萌竹鼠被鄉村男孩以奇葩理由吃掉時,當椰樹牌椰汁堅定使用令人眼瞎的土味包裝設計時,心底都會不自覺發出一聲“Wow”,而正是這種心理,促使他們將這些土味內容進行傳播擴散,在網絡上達到病毒式的傳播效果。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從華農兄弟視頻下的用戶留言可以看到,這些充斥著“哈哈哈哈”和自發“推理”的 UGC 留言,都印證著優質土味內容讓用戶“Wow”的能力。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火了,引2億人圍觀,這樣當農民真的很掙錢!

(華農兄弟頭條裡的評論)

2.找準土味發酵的第一站

與喪文化、中產文化等發源於小眾群體的文化不同,土味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個發源於真正大眾群體的流行文化,因此,土味文化的傳播路徑也和喪文化、中產文化有所不同。

從華農兄弟、美食作者王剛走紅的路徑來看,都經歷了從“今日頭條/西瓜視頻→B站→微博→微信→大眾媒體”的走紅髮酵過程。諸如今日頭條這類具有廣大群眾基礎,且文化包羅萬象的平臺,是土味文化的流行的起源,而B站等聚集民間年輕網友智慧的平臺也是傳播鏈條中不容忽視的環節。

3.土味≠審醜,土酷才是追求

真正受到年輕人追捧的土味,必須不能是醜陋的,畢竟這是一個喜愛莫蘭迪色系、喜歡以是否“高級”來評判世間萬物的人群。土味真正被年輕人看重的是它的幽默感,是用土的形式襯托出酷的本質,是這種反差感帶來的刺激。

就像“硬核美食”的代表王剛那樣,執著地向觀眾展示殺雞掏魚的過程,在鍋碗瓢盆中打造屬於自己的重金屬範兒,這樣土中帶酷的內容,才是年輕人會買單的。另外,以華農兄弟、王剛為代表的新一屆土味網紅,他們的內容已經開始注重精緻,無論是鏡頭、剪輯還是旁白、標題,都經過設計。只有達到審美及格線的土味內容,才具備流行起來的潛質。

從土味文化的背景和發展趨勢來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土味”會是一片巨型流量窪地,它或許會成為繼喪文化之後,內容創作領域及廣告營銷領域的又一個流行起來文化,誕生無數的爆款和網紅內容。當用戶沉醉在華農兄弟、王剛的土味視頻 feed 流中時,下一個新晉土味網紅,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新的驚喜呢?

公眾號:最農公社,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小鎮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數據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