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全南县有一对“兄弟”,一个养殖竹鼠,一个爱好摄影,他们合作拍摄的视频,最近突然走红网络,引来了不少关注。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左:胡跃清 右:刘苏良

视频中的小哥养殖了不少竹鼠,每次吃竹鼠都要“编”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还把烹饪的过程发网上。看到那些可爱的小动物被做成了菜,让人真是悲伤得潸(直)然(流)泪(口)下(水)……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看似简单的视频,引发了营销的连锁反应。视频一经发出,大家都认识了这个不常见的肥嘟嘟的经济动物,”竹鼠“一词的百度指数短期内飙升了1000%。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吃竹鼠的一百种理由“成为热点话题,相关表情包更是满天飞。

而在去年10月开始制作短视频之初,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如今会这么火。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在广东漂泊6、7年后,刘苏良觉得打工也不是办法,于是想回到老家创业。尽管当地人对竹鼠养殖知之甚少,但想到老家附近的竹子资源比较丰富,他决定尝试竹鼠养殖。

去年10月,初中同学胡跃清找到已经做了三年竹鼠养殖的刘苏良,开始和他拍摄短视频。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刘苏良说,一开始他们也没想过要走“网红”路线。

一方面是因为养竹鼠空闲时间多,想跟网友分享农村生活、养殖经验,另一方面也想利用视频打开销路,让更多人知道竹鼠。

就这样,两人取名“华农兄弟”,“华”代表中华,“农”代表农村,成为了西瓜视频创作人。刘苏良出镜,负责竹鼠养殖,胡跃清负责摄影、剪辑和运营,没有团队,全靠自己。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他们的视频内容以自己的农村生活为主,起初只是摘野果、喂竹鼠的日常,后来逐渐拍了一些吃竹鼠的视频,包括吃的理由和下厨的过程,而这些理由包括:吃太多了,中暑了,打架了,抑郁了,受内伤了、太漂亮了……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转眼间就被做成了烤竹鼠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但再往后看,他又变成了美食家,比如这滋滋冒油的螃蟹,取景和构图,完全不输美食纪录片。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有时候,他的身份更像果园庄主,漫山遍野全是金黄的枇杷。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在到处采摘金银花的一集里,他完全就是个江湖中医。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有网友将“华农兄弟”吃竹鼠的视频剪成集锦发在微博上,让他们一下子就火了。微博最高单条视频播放量达1300万,接连四五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全网粉丝迅速超过250万。在西瓜视频上第一次直播便有110万人在线观看。

吸粉秘籍一:给吃货找个最奇葩的理由!

华农兄弟的视频简直太有创意了!

前半部分是靠养殖竹鼠卖萌的“宠物博主”,后半段又化身为竹鼠烹饪的“美食博主”。

但这还不够,因为他总是能够给吃竹鼠找个最奇葩的理由——

有因为中暑而被吃掉的: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有因为打架受伤被吃掉的。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这只竹鼠食量太大,没办法,只好把它拿去河边烤了。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然而作为一名吃货,他又怎会只满足于吃竹鼠呢,不久之后,他就把魔爪伸向山里的其他小动物——

看见鸡淋雨了,吃!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看见鸭子跑出去了,吃!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想吃鱼的时候,理由居然是:没办法,我是养竹鼠的,不是养鱼的哦!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于是,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视频,弹幕就已经多到刷屏,网友“沉迷于竹鼠无法自拔”,加入“云吸鼠”的队伍。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吸粉秘籍二:土味根本不是低俗!

1. 拍摄原则:绝对没有宰杀竹鼠的镜头

虽然华农兄弟的言语很接地气,穿着也朴实到不行,那双清凉的蓝拖鞋不止一次的出镜,但拍摄手法和角度都非常的专业。

首先每个视频的清晰度非常有保障,这一下就区分开了其他乡村土味视频;而且还有镜头运用,比如,砍东西的时候就是多个短镜头快速剪辑,做饭的时候会用不同的视角拍摄。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在有一集的烹制竹鼠中,字幕加得恰到好处,这一个镜头几乎可以塞进舌尖上的中国了!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对比下其他美食网红们拍的视频,要么有些一镜到底,对焦问题,光线问题,镜头晃动,失误镜头也不剪辑;要么后期加了各种各样的滤镜,拍个美食视频,甚至吃完了都没看清楚食物的样子。

有一个细节,让人觉得非常体贴——即使华农兄弟有烹饪竹鼠的n种方法,却没有一个宰杀竹鼠的镜头。

有时候,会用非常有趣的镜头语言来代替。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在他们的视频中,我们看不到关于屠戮血腥的场景,也感受不到脏乱差的乡村环境。只有毛茸茸胖呼呼的竹鼠,逐渐长大没有名字天天摇尾巴的狗子,近处的花草,远处的山野,和出镜小哥清澈的双眼。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这种剪辑节奏中,除了能感受到摄影师对生活真切的爱,更深切的感觉这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

2. 内容原则——土味绝对不是低俗!

回到视频内容的本身,乡村生活、养殖竹鼠就是一件非常有差异性的内容选材,但是,跟市面上很多美食视频最大的不同是:别人精美有序,华农兄弟乡野且随意。

这边炖着竹鼠,那边就去玩狗子了,趁锅没开还抓狗子下河洗澡。

同时,有两条清晰的线支撑起华农兄弟的视频。

一条是华农兄弟竹鼠养殖,从试验养竹鼠到大规模投入,出镜小哥认真的讲解关于竹鼠养殖的过程。

看似是科普,配合上出镜小哥真诚自然的搞笑点和摄影小哥的神剪辑,以及全然陌生的乡村养殖环境,也让人看的津津有味。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另一条是春种秋收,自然更迭。

它们都被放进视频中,成为视频内容的一部分。我们能看到鱼已经长的肥大,被捞出来用油酥炸,也能看见青梅竹马的两只狗崽子一点点长大成为新晋父母,这些都成为极具生活化内容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哪怕出镜小哥草草结束,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内容的完整性,也在乐于寻找这个阶段都发生了哪些或大或小的自然变化。

3. 解说词原则——绝不矫揉造作,爆款词汇必须接地气!

出镜小哥的语言也是非常有趣味性的,他的形容词都非常的接地气,很少去矫揉造作“鲜嫩多汁”的书面语,更多的是“漂亮”和“壮实”打遍全网。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甚至这句“你好漂亮哦”,被网友称为2018年度最恐怖词汇,因为所有被夸奖的对象不是被吃了,就是华农兄弟想吃的对象!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吸粉秘籍三:毫不矫揉造作的真实!

真实体现在,对生命的认真态度。

让网友心甘情愿发几万条弹幕的,并不是“花式吃竹鼠的100种理由”,而是华农兄弟发自内心对动物和农作物的热爱。

比如,他们会留下木耳蘑菇给野猪野鸟吃。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发现了鸟蛋,跟观众说不要动它。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除了热爱,更重要的是能和他们和谐的相处,捏狗脸扯尾巴,用手喂骨头,撸白鼠抱猪,但同时也不过分圣母,该吃就吃,没啥繁文缛节,也不需要找什么高大上的理由,野炊后会把垃圾收拾好,把柴火扑灭。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但这两位小哥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真正勤劳善良,淳朴而且有点可爱的农村人。

烤鱼、烤鸭、种象草、摘板栗、吸竹鼠、做糍粑、饮山泉水、吃木槿花、与狗子玩耍、拿蜈蚣泡酒,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各种新奇的、漂亮的动植物,都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农村风光。

真实,是华农兄弟最直击人心的地方。

在有一集的结尾,镜头慢慢拉向远景,整个村庄的全貌渐渐展现出来,景色很美,但刘苏良无意间说了一段让人很动容的话: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这就是我们整个村,现在我们村里面,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啦,好多年轻人都出去上班了,就我一个年轻人在家里面......

土味文化走红的三大原因

如果要给土味文化下一个定义,它大概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发源于大众群体、但在小众群体中得到引爆,并最终形成全民狂欢的新型流行文化。它为什么能动摇中产阶级审美范式,成为众人追捧对象?从时代的大背景、土味内容本身、用户的小心思这三大维度看,土味文化的兴起都是必然。

1.时代大背景:被解放的创作力

土味文化要得以流行,首先要有具备流行特质的内容产生。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解放了一大批来自田间地头的创作者,他们机智地发现,挥舞镜头并不比挥舞锄头更难。饱满的内容消费端,踊跃的内容创作者端,加之对新鲜文化喜闻乐见的 KOL 们,共同构成土味文化兴起的大时代背景。

同时,内容消费端也翘首以盼。走在潮流前端的年轻人希望更多元化的文化出现,而 7 亿,2.1 亿,这两个代表中国农村人口和农村网民人数的数字,意味着更庞大的人群希望在屏幕中看到与自己生活更贴近、更能引起共鸣的内容。

2.土味进化史:从野蛮到野趣

土味文化之所以在近一年的时间内集中爆发,也是其自身不断进化、迭代的成果。从华农兄弟、王刚的视频内容可以看出,土味文化正在褪去最初的粗粝和庸俗,变得土中带酷起来。

和最初在快手上流行的那些令大众惊悚、令媒体声讨的生吃猪肉、生吃活泥鳅等乡村猎奇内容比起来,在今日头条上流行的华农兄弟与惨萌竹鼠的相爱相杀、美食作者王刚的硬核厨艺更像是一种克制的粗粝,清新的土味。镜头干净、剪辑利落、旁白精炼、截图魔性,这些特征都极大延展了土味的外延,让内容获得了流行起来所必备的“网感”。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华农兄弟的视频截图)

华农兄弟在溪中洗狗子、上树打板栗、河边炒田螺,甚至动用航拍取得的“上帝视角”田野俯瞰图,都让不少用户对乡村野趣心驰神往。

3.年轻人的小心思:网红祛魅,真实为王

土中带酷的内容得到追捧,也映射出当代用户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一个流行心理:他们开始厌倦造作的摆拍和浓腻的妆容,这些土味内容的闪光点本质上和大火的延禧攻略“爽文”式剧情并无二致,它们都是真实不做作的。

发达的滤镜和拍摄攻略带来的祛魅效应,让网红退去光环,人人都是戏精的时代,用户不再崇拜网红,土味内容正好以其野生、真实、反差感让用户眼前一亮。比起心机白莲花,追求多元文化的年轻人更喜欢率真的狗尾巴草,他们对“真实”的渴求,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美妆博主有一千种涂抹眼影的方式,华农兄弟就有一千种吃掉竹鼠的理由,在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的当代年轻用户眼里,后者显然更加生动。

如何用土味文化圈粉年轻人?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土味都能流行,那些能圈粉用户并形成病毒传播的土味内容,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内容能制造 Wow Moment

Wow Moment(哇哦时刻)是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用户感到惊喜并发出感叹的时刻。在信息过载、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如果内容不能让用户“Wow”,就很难获得主动传播。

当用户看到与地气绝缘的潮牌 Supreme 忽然被农夫在身上,身后是沾满泥土和锈铁的拖拉机时,当用户看到呆萌竹鼠被乡村男孩以奇葩理由吃掉时,当椰树牌椰汁坚定使用令人眼瞎的土味包装设计时,心底都会不自觉发出一声“Wow”,而正是这种心理,促使他们将这些土味内容进行传播扩散,在网络上达到病毒式的传播效果。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从华农兄弟视频下的用户留言可以看到,这些充斥着“哈哈哈哈”和自发“推理”的 UGC 留言,都印证着优质土味内容让用户“Wow”的能力。

“竹鼠杀手”华农兄弟火了,引2亿人围观,这样当农民真的很挣钱!

(华农兄弟头条里的评论)

2.找准土味发酵的第一站

与丧文化、中产文化等发源于小众群体的文化不同,土味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唯一一个发源于真正大众群体的流行文化,因此,土味文化的传播路径也和丧文化、中产文化有所不同。

从华农兄弟、美食作者王刚走红的路径来看,都经历了从“今日头条/西瓜视频→B站→微博→微信→大众媒体”的走红发酵过程。诸如今日头条这类具有广大群众基础,且文化包罗万象的平台,是土味文化的流行的起源,而B站等聚集民间年轻网友智慧的平台也是传播链条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3.土味≠审丑,土酷才是追求

真正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土味,必须不能是丑陋的,毕竟这是一个喜爱莫兰迪色系、喜欢以是否“高级”来评判世间万物的人群。土味真正被年轻人看重的是它的幽默感,是用土的形式衬托出酷的本质,是这种反差感带来的刺激。

就像“硬核美食”的代表王刚那样,执着地向观众展示杀鸡掏鱼的过程,在锅碗瓢盆中打造属于自己的重金属范儿,这样土中带酷的内容,才是年轻人会买单的。另外,以华农兄弟、王刚为代表的新一届土味网红,他们的内容已经开始注重精致,无论是镜头、剪辑还是旁白、标题,都经过设计。只有达到审美及格线的土味内容,才具备流行起来的潜质。

从土味文化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土味”会是一片巨型流量洼地,它或许会成为继丧文化之后,内容创作领域及广告营销领域的又一个流行起来文化,诞生无数的爆款和网红内容。当用户沉醉在华农兄弟、王刚的土味视频 feed 流中时,下一个新晋土味网红,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惊喜呢?

公众号:最农公社,最农控股董事长蓝翔以天下健康为己任,从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坚持的新农业事业。以互联网+农业+金融+小镇的方式,以大旅游、大健康、大农业、大数据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农业产业链的资源,打造中国农业第一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