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那些第一批吃電動汽車螃蟹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籣蔲


其它人我不知道,做為15年的唐車主和16年的純電E5車主,我只能說我用得很爽。

15唐用到四萬公里時免費換了電池,現在城市還是能跑純電80公里左右,六萬公里總里程綜合能耗3.6L+12.4KWH,能耗費用應該是在0.32元/每公里。

16年的E5就厲害了,到深圳借指標買的,落地10.68萬,買了兩年交強險950元,一年全險4300,加上每月一百多的電費,一半時間在單位自己裝的充電樁上充,家裡電費應該在0.74元每度,三個年頭總費用一萬五左右,總里程四萬公里,每公里全費用四毛,注意是所有用車綜合費用,相當省了。

續航目前三個年頭,感覺有輕微衰減,滿電到光電大概衰減了有十公里左右,從滿電到99%跳錶同樣路程約差一個減速帶多十來米,和總里程及每次行駛里程來看,基本忽略不計了。

保養就簡單,前兩次保養就檢查了一下底盤剎車和緊了部分底盤螺絲。廠家送四次保養,基本可以跑到七八萬公里不花錢了。




孤獨狐


怎麼樣了?我來告訴你……

2016年朋友提的榮威E550我曾經開過一陣子。說實在的,省倒是挺省的,一週下來也就加了150塊的油,剩下時間就是晚上充電,白天市裡跑,剛好是把鄭州市的第一次限號(單雙號隔天跑一次)給混過去了。

但感受實在太差,不要說它的超低配置了,個人感覺過個障礙物能給我彈起來,音響效果差,都說電動車提速快,這車一點提速快的感覺都沒給我,和我的GLK是差遠了,唯一能說的地方是省,GLK一天100這車一週下來,也就200塊吧。

不過最主要的就是,還沒到兩年,這車就壞了,剛開始只覺得跑起來上檔的時候會產生往前一衝,同時發出聲音,等到送去四兒子店的時候,就說是變速箱壞了,說這個混電的都有這毛病………

兩年不到啊…朋友欲哭無淚,讓四兒子修。四兒子說修不了,要把發動機拆下來送到上海修,責任劃分不清,雙方各執一詞。朋友一怒之下就把車扔停車場了。

現在這車的車況是,能跑,上檔的時候也不竄了也不響了,但跑不到100,因為直接就上不去檔了……

保持默哀觀察中。




關河南望


我不算第一批,2016年買的眾泰e200,就是哪個兩門兩座的小車,說實話,賣車的為了補貼,買車的為了車牌,誰都不是正經為了車。兩年過去了,感覺挺有意思,至少現在離不開他了。

說說我情況,北京人家裡有汽油車,但為了留一個號牌(16年底號牌已經緊張,排隊半年),就花幾乎最便宜(還有知豆能再便宜點)的錢買了一個這破車。

從用途上看,就是通勤,因為家裡還有京牌的汽油車,遠點就不開他了,所以我也沒有什麼里程焦慮。充電最開始是從樓上飛線,後來長租了樓下的一個車位,和國家電網申請了一個充電樁,現在沒事就插上充電。

我的破車續航一百多公里,冬天有沒有一百公里我都不確定,不過通勤夠了,必定每天40公里就是一大關。

說說優點吧!也是我認為為什麼電動車是未來的主要原因:成本!一度電0.47元(我沒寫錯,自建充電樁電費補貼一分),車20幾度電,怎麼開一公里也就是一毛錢左右,是地鐵的一半。之前公司遠的時候(來回70公里),每天上下班還會拉順風車,一天60塊錢左右,而且只拉非常順路的。每天10塊錢充電,50塊錢打牙祭,每天沒有支出。

缺點其實不少,說實話,電動車還是不成熟,至少當時不成熟。現在其實也沒成熟哪裡去了。有人說換電池成本,大家不要擔心,你一定會在換電池之前換車的。

不過,因為成本優勢,我現在什麼時候都是開電車,只要不太遠,不會開汽油車(我汽油車是2.5L的suv)。

明年準備換車,準備入手一輛10w元左右,最高續航500km(綜合400多km)的小車,再過渡幾年。目前看上了奇瑞3xe和比亞迪元ev500。這個價格和續航三年前想都不敢想。

這幾年電動車眼看著就飛速發展,挺好的。未來使用成本將讓電動車真的火起來。最後還要說,電動汽車的加速優勢太牛了。


飛翔工程師


這樣吧,我是比亞迪e5第一代的車主。e5知道吧,續航300那個a級車。我開了差不多一年。我買的時候差不多全部加起來12萬,那時就一箇中配可以選。完了一年後也是12萬賣出去了,因為補貼少了,車價上去了。可以說體驗了一番。

說說這車吧,給要買電動車的人一點個人經驗。總的來說,除非你確實需要一個深圳牌,否則不建議買,強烈的,要不然,你以為我為什麼一年就要賣掉它。

車子本身配置什麼的我就不說了,每個牌子的車都不一樣,我這個就是速銳換電動總成而已。配置屬於的士型的,這個就不說了。說說我一年來遇到的問題。

1,輪胎磨損太快,主要原因,車太重了,a級車近2噸。

2,空調很容易壞,我的空調2萬公里就出問題,開10多分鐘才有冷風,直到賣出去那天都沒能修好,4s店都沒辦法…這個情況好像e5通病。

3,控制總成,這個問題最嚴重,就是車頭那個總控制箱,一體的。一年換了2次,沒得修,直接換的。就是整個拆下來換個新的,聽說一個就幾萬塊。如果過保,後果很嚴重。每次那個出問題,車子就不動了,有次在紅綠燈處,你能想象我有多尷尬😓。

4,續航,這個我想大家最關心了。開始的時候,確實能跑300公里的。我也不說中間怎麼使用了,反正我賣的時候,續航我算過,200多點。可能我里程比較多吧,反正想著電動車,我去哪裡都開車,不心疼,買包煙我都開車去的。就因為這個續航問題,我才急於出手。千真萬確的事,接我車的人,我也不是坑他,他也知道的,他們做租賃車的。

其他小問題就沒必要說了,然後就是說省錢的事,確實電比油便宜太多了,摺合一公里不到1毛,有時充谷電,幾分一公里。但是,真的好麻煩啊,做不到隨心所欲出行,總惦記里程,有點急事出門都要提前計劃。真為省那點錢,沒必要了,心都累。對了,出遠門還得跟別人換車開……

所以總結了,家用,自己用,真的沒必要選電動車,12萬可以買很好的油車了。當然,你是跑滴滴,做營運的,電動車才是最好的選擇。


黑蘋果技術老吳


由於工作原因,本人算是比較早使用電動車並且至今還在用的人之一。

對於我來說,電動車使用了幾年以後,已經習慣了這種車的一切。先說說缺點吧。

有必要提一下我的使用環境和規律。我是在市裡上班,平時就是上下班+中午回家吃飯。週六週日會看看電影,逛超市,打打籃球。北汽,東南,吉利,比亞迪的電動車都開過,續航從160,260,200,250左右的都有。對我來說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跑長途,單程超過180公里的路程就不想了。但是這個缺點我覺得對我的影響並不大,因為現在高鐵很方便。

當然,在充電上,也習慣了快沒電的時候中午開車去電站充上電,下午上班的時候坐公交去電站把車取走這一步驟,夏天3-4天一次,冬天2天一次。不習慣就麻煩,習慣了就當鍛鍊了。

哦,對了,冬天來空調對我來說很奢侈😂,但是也得開🙄🙄🙄。

優點嘛!大大的,公司報銷充電費😎ི


小樣兒的自留地


16年的iev4車主。當時,拿到電動車指標後,市場上可選的電動車還不到,續航最多也就300km。調研過幾輪以後,猶豫再三,放棄了,先買了輛SUV,燒油的,河北牌。後來,眼看指標要過期,找了一臺最便宜的純電動,也就是江淮iev4。(當時價格差不多,還有eq和知豆,設計太爛了,根本不算車)

就上下班開,自己有車位有充電樁,每天一充,現在已經三萬多公里了。整體來說,還可以吧。做工一般般,還有好多小毛病。一天七十公里,電費六塊錢,你坐地鐵還便宜,確實省油錢。而且,舒適性,肯定也比以前騎電驢強得多。

當然,如果有油車的指標,肯定不會買電動車。現在兩份停車費、兩份車險,感覺好浪費。

看題主的心態,是在幸災樂禍吧。其實用不著,如果有油車的指標,十個人,有九個人,都不會買純電動,都是沒辦法的辦法。


_侖子_


北京的純電動車從2015年開始推廣,我是2016年初買的,那時候北京買純電動車還不用排隊,每期的指標都用不完。我買的是一輛2016款吉利帝豪EV,標稱續航253公里,目前開了2年9個月,將近3萬公里。當時落地價14萬7,雖然免購置稅和車船稅,但商業保險是按補貼前的價格(24萬)上,選這個車沒有任何環保情懷(何況未必環保)和新能源所謂的大趨勢情懷成分,完全是為了車牌。論車子本身的便利性和舒適性,現階段純電動車和燃油車完全沒法比,就連廠商特別愛吹噓的用車成本,其實也不一定比燃油車低。

我這個車續航標得比較厚道,只要不是冬天,次次都能超過標稱值。我買車之後,每年都會在春秋季至少測一次極限續航,就是為了驗證電池有沒有衰減。目前已經測試了3次,前年最好成績跑了318公里,剩餘續航32公里,理論續航(二者相加)350公里;去年最好成績跑了312公里,剩餘續航29公里,理論續航341公里,今年跑了303公里,剩餘44公里,理論續航347公里。工況都是城市,溫度20-25℃,不開空調。根據充電量和電池容量算出,電池完整充放電循環總計110次左右,可以說沒有肉眼可見的衰減。


這幾年拜國家政策所賜,新能源車領域飛速發展,但最大的問題依然是電池的特性,而且是近期難以改變的(除非出現重大的科技革新),比如下面這幾條。

1.電池比汽油怕冷

①北方冬天續航大減(可逆):

25度時放電性能最佳,環境低於15度就有看得見的衰減。以北京冬天的平均溫度,電池容量要打75折。而汽油車在冬天無非是冷啟動前幾分鐘油耗稍高、達到工作溫度需要的時間稍長一些而已,而且單程開得越遠,對油耗的影響越弱,不影響正常用車。

②快充速度和能量回收力度受限:

以我的車為例,5度以下BMS為了保護電池,充電電流要比常溫時打5-6折。其他3個季節,我在國家電網快充樁的電流可以維持在110-120A(電量低於80%時),到了冬天為了保護電池,電流只能達到60-66A,充電時間幾乎翻倍。

③大功率放電(即急加速)容易導致鋰離子結晶,造成續航不可逆衰減。


2.暖風前6分鐘幹掉3公里續航

純電動車沒有發動機作為熱源,暖風純靠電加熱,雖然制熱速度比冷啟動的發動機快,耗電極高。我的車表顯瞬時功率高達6.9kW,相當於四五個電吹風。加上低溫本身電池性能差,純電動車在冬天的續航要比春秋天打5-7折。我的車春秋天續航300km+很輕鬆,最高350km,冬天正常開暖風只能跑170-220km左右。如果是SUV車型,車內空間更大,散熱率更高,暖風的耗電量還會更猛。


3.能量密度比汽油低太多

目前民用車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最高的也不過0.16-0.18kWh/kg,而且盲目提升能量密度還會有損安全性。而汽油的能量密度是44kWh/kg,相當於電池的200多倍。就算考慮到發動機實際熱效率也就25%-30%,仍然比電池高五六十倍。50公斤的汽油就能輕鬆帶著一臺A級車跑七八百公里,而三四百公斤的電池只能續航300公里左右。而且電池的自重本身是一種負擔,電池堆得越多,百公里電耗也會隨之增加。假如電池容量做大一倍,續航可能只增加五六成。


4.充電速度遠不如加油

純電動車通常有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兩個充電口,但充電的過程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化學變化,即便是快充,車企最多也只敢宣傳三四十分鐘充到80%,80%以上時會逐步減速限流,電量從80%-100%的時間和20%-80%差不多。完全充滿至少要一個半小時。慢充倒是可以恆功率充電,一般是7kW,但畢竟速度慢,續航越長的車充電時間也就越長。

如上圖,冬天在國家電網快充樁充電,從31%-83%充了21度電,花了一個半小時。而加油完全是物理澆灌,就算去收銀臺刷卡、開發票,撐死了也就5分鐘。


5.高速太費電

汽油車跑高速之所以省油,是因為內燃機高效工況範圍窄,勻速時需要適當阻力來保證發動機處於最高效工況,90公里左右的風阻對轎車來說正合適,所以就成了經濟時速。而電動機的高效工況範圍比內燃機高得多,風阻始終是越小越好,可以說從20km/h以上,都是越快越費電,要知道風阻是和車速的平方呈正比的——120km/h的風阻是60km/h的4倍。以我的車為例,維持80km/h巡航需要12kw的功率,算下來45kWh滿電可以開3小時45分鐘,即300公里;而120km/h巡航大約需要23kw的功率,只能開倆小時,續航235公里。有一次我冬天從城裡開車去懷柔滑雪,全程暖風+2/3高速(儘可能維持120km/h),76公里路用掉110公里續航。

下圖是我兩年半以來的平均電耗,供參考。(因為軟件裡沒有電耗單位,只能用L,見諒)

我之所以還能忍受這一切,是因為從2017年秋開始我有了自己的固定車位和充電樁,電費按居民電價收,4毛8一度電。就算按冬天百公里20度電算,一公里電費也不過1毛6,確實比加油便宜得多。而且每天都充電,一天往返通勤才70公里,可以肆無忌憚地用暖風而沒有續航焦慮。但如果沒有自己的充電樁,只能依賴公共快充樁就太苦B了:冬天本來續航就縮水,每次還要預留三四十公里續航用來找充電站,刨掉這部分,每次充滿電跑150公里左右,就要開始得找地方充電了,然後在寒風中等一兩個小時,而且電費還貴:國電充電樁每天7-23點電價在1.5-2元/度,按冬天百公里20度電算,一公里電費要花三四毛,和加92號汽油的同級別汽油車相比已經不便宜了,這還不算有的充電站要照常收停車費呢。哦對了,充電站還可能出現各種意外狀況,比如排隊、充滿電不走也不留電話的、充電樁故障、汽油車佔位、充著中途莫名其妙跳槍結束等等,我都經歷過。所以說,在北京不光買純電動車需要漫長的排隊等指標,用車也是需要勇氣和地利的。

當然,我選這車並不後悔,除了因為有充電樁,更重要的是北京的限購政策執行8年至今,拿到購車指標越來越成為一件“此生無望”的事兒了。不僅燃油車指標中籤率早已跌破千分之一,就連3年前白給都沒人要、每年棄購數千個的新能源指標的隊尾如今也已經排到了2026年。要知道,上海的新能源車牌是跟著車走的,車報廢或轉讓,車牌也要隨著轉出去,不能一直留為己用。而北京的購車指標一旦拿到,就是終身跟隨你了,只要你人還健在,你就一直擁有買車用車的權利。至於下一輛車會不會選新能源,我的答案一定是會,不是因為新能源有多好,而是因為新能源指標只能買新能源車,沒得選。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螃蟹好不好吃,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

朋友當時購買的是比亞迪秦15款,趕上第一批的末班車???(實在記不清了)。沒事他習慣顯擺比亞迪的車多麼好,多麼牛,我也經常打擊他說車不行,輻射大以後惱火,趕快換,二手沒價值。但他很寶貝他的愛車,不會地板油,大腳剎車。我出於職業習慣觀察他整車的情況,覺得電池損耗到現在來說還好(我個人估計是因為電池容量小所以質量好),一開始純電開60公里左右,現在依舊50多 。


自己感覺秦的設計在當時算得上國內頂尖水平了,普通混動利用電機扭矩大的特性,起步用電,速度上來自動換內燃機。秦的策略好像更好一些,切換帶內燃機的工況比較多,這樣電池比較舒服。混動還好,純電車就比較苦惱,我非常擔心的是純電帶來的電磁輻射和動力安全問題。包括特斯拉在內(不要以為國外的月亮就比較圓),高壓電帶來的電磁輻射問題遍佈整個車身,比什麼住在高壓線附近具體得多。然後就是動力電池碰撞後會產生爆炸,如何做好安全防護,現在沒有人提這個問題也是隱患。


扯遠了,就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來說,至少混動還是可以的,純電比較坑了,奇瑞E5現在二手多且無人問津就是例子,更新換代太快。


深藍月華


我不管誰現在還說新能源不好。反正在北京,不限號,有牌子,各種福利,對了買晚了,您排隊即可2025年您會排上的。當年怕換電池的那些說三道四的人,也只能乾嚥口水了,我開了3年,車友會里有開了8萬,10萬公里的大佬,天天跑滴滴,沒出過大問題,換電池???整塊換不存在的,想買電車,自己不做功課,吃虧了別說電車不好,三元鋰電池壞一個換一個,幾百塊的事情。磷酸鐵一塊大的好幾萬,那是你得哭。??不懂的可不去查,現在國家給了新能源很多福利,不去拿福利,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還是有的。這個車唯一的缺點就是出遠門前需要規劃好充電樁的所在位置,其他沒有缺點,不要說充電慢,買了就不要後悔,北京剛出小黃車出租車的時候還冒黑煙呢,過幾年就更新換代了,國家給的福利拿到手了,這個小白鼠當的舒服,而且自己也沒花多少錢(算了一下每天上下班比地鐵便宜),還享受了合法的上路行駛的權利,自己開心就行了。開壞了就開到極限了,挺好。而且以後保險要出符合純電動車的車險項目,會逐步解決換電池的事情,指日可待。人人喜歡大,我偏偏喜歡小,小車慢慢開,嘗人間百味。


天下本是遊戲


2016年初北京買的比亞迪E6,到現在也開了有2年多了,里程數接近5萬公里,其他電動車不瞭解,我就簡單說下這個車現在的狀況:

1.車輛優勢。買的車屬於電動車免車船稅,相對同價位油車便宜點;當時買車沒經歷搖號,萬幸!現在有車牌在北京開還不受尾號限行,就這一條當初買的就很值。

2.車輛保養。車輛保養比用車省很多程序,也相對省點錢,保修時間比油車長些。

3.車輛性能。電車起步相當快,因為車身重速度上了120也很穩(慎重),但剎車距離相對較長,要適應一段時間。

3.車輛故障。出現過三次車輛啟動後掛擋車不走,車上有故障燈亮,後來在4S店檢查完電路後正常,也沒收費,其他的車輛就沒什麼問題沒拆卸修過。

4.車輛耗損。車身重造成輪胎磨損嚴重,剛過3萬公里就換了輪胎,其他的還沒發現。

5.使用便利性。電車最大的痛點就是充電,很痛苦油車10分鐘搞定的事,電車(不是特斯拉)快則2小時慢則8-10個小時。

6.續航。冬季續航350公里夏季400公里,車輛續航在上下班開足夠了,如果到外地就需要計劃一下,好在現在充電的公共站也很多,就是經常有油車佔位置。最近(12.15日)發現車輛充滿電的續航比去年突然少了100公里,準備去4S店裡檢查一下,有點擔心電池出問題了。

7.經濟性。在小區充電相當省錢,在外面充電樁充電的成本是油車的一半吧。

如果是沒搖號之前讓我選,我還是買電車。如果僅用於上下班,我還是會買電車。

排除以上兩個如果,面對現在買電車也要搖號,不想每次晚上出去吃飯先給車充電,應對突發用車的事自己打車的話還是買個同價位的油車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