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连城县,是福建省龙岩市辖下的的一个山城县(古时属客家首府汀州管辖),坐落于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脉南段 ,这里千山竞秀,重峦叠翠,风景幽美,有著名的丹霞地貌景点冠豸山。故有南夷北豸的美称。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就造就了连城人特有的饮食习惯。连城的美食主要分为主菜和小吃两大类。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一:主菜部分

1、涮九门头(涮九品)

连城人向来喜欢用动物内脏涮米酒,著名的有猪八品、牛九品之说。涮九门头也就是涮就品,就是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的食材,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制成。这九样即为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想吃的都得提前去市场预定好食材,否则极难买全)此菜口感脆爽,味道浓郁,有祛寒去湿、健胃补肾的功效,入菜主料几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华的部位,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的说法。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2、猪八品(猪肝涮酒)

与涮九品大同小异,就是精选猪身上的八个内脏部位,辅以淀粉倒入连城米酒中煮熟后捞出,作已酱油、姜汁、食盐等作料拌匀,吃的时候习惯每人装一碗涮过朱八品的米酒,与朱八品一起食用。现在猪八品大部分人家中都已简化成了三品。即猪肝、小肠、麻肉三品。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3、连城白鸭汤

白鸭汤选用连城特有品种白鹜鸭入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连城白鸭放养于山溪河畔,肉质鲜美,不腥不腻,汤味清醇,富含18种氨基酸和十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而胆固醇含量极低。清道光年间即成“贡品”,数百年来一直被视为珍馐。(此物个人只喜欢喝汤,鸭肉口感不是太好,汤到是一绝)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4、白斩鸡

白斩鸡是连城传统菜肴之一,选用自家养的家鸡(阎鸡)制作,(连城人只吃阎过的公鸡)鸡在烹煮时不加调味,煮熟后捞起,在表面用盐巴均匀涂抹,斩成块后入盘上桌。皮黄肉白,肥嫩鲜美,滋味异常鲜美,十分可口。是家家户户蓬年过节必做之菜肴。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还有溪鱼焖豆腐、芋子饺、珍珠圆、漾豆腐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小吃部分

1、灯盏糕

灯盏糕,做法简单,黄豆、大米拌水用石磨磨制成浆(磨酱过程较为累人,小时候家里有卖过),加入瘦肉一块(只有一块)、香葱,用平底勺盛入油锅中炸制,色泽至金黄即可。边缘脆而内层软,味道上佳。(多吃易上火)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灯盏糕

2、拳头桃

拳头桃,因其大小如拳头而得名。是闽西一带的传统名点。用米浆作为外皮,已葱花加瘦肉入陷(只有一块瘦肉)高温蒸熟后出锅,入口口感粘软,又不腻。儿时吃它,最享受的就是那里面唯一的一块瘦肉。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拳头桃

3、七层糕

七层糕是用米浆蒸制而成的,蒸的时候先倒入一层米浆,待熟后再倒入一层。一共倒入七次,成品形成七层故称七层糕,再用香菇、芝麻、葱花、肉沫、香油涂抹起表面一层,再拌点香醋、辣椒。吃起来鲜香滑口,韧而不粘。是小时候最爱吃的小吃之一(小孩喜欢一层层撕开吃)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七层糕

4、捆粄(汀州一带叫簸箕板)

捆粄的做法为,先用金属盘置于沸水中,之后将米浆舀入金属盘即刻就可烫熟成皮,将皮取出,包好陷即可使用。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捆粄

5、麻蛋(金包银)

麻蛋,分成两部分组成。外皮浑圆金黄,内包糖糕为陷,故称“金包银”。小时候街上很多卖的,现在很难见到。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麻蛋

6、汆牛肉、猪肉

也叫兜汤,选用嫩牛肉、猪肉辅以淀粉等作料入开水煮沸。再加入冬菜、鱿鱼丝、木耳丝、胡椒粉已作拌。味道极佳。是连城有名的早点或者宵夜。(连城人大多喜欢一碗汤配个肉包子)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牛肉汤

7、扁食

扁食到处都有,这里的扁食特指连城大桥上扁食。大桥上扁食,其肉多皮厚,粒粒饱满,汤底是以大骨头熬制而成的成年老汤。价格公道,是儿时赶集必吃的小吃。

客家美食之连城篇

大桥上扁食

小吃还有很多,例如芋子饺、地瓜干、米桃、糖糕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