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時政熱點:共享單車治理要找到放管平衡點

對共享單車放任不管或一棍子打死,都不應該是治理的態度和方式。只有找到放與管之間的平衡點,才能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讓社會治理跟得上國家和社會現代化的腳步

3月17日凌晨,滴滴在深圳投放青桔單車的相關情況被舉報。深圳市交委表示,滴滴出行違規投放青桔單車,已經於3月17日下午約談了滴滴出行,責令該企業整改、立即收回違規投放車輛。此前,深圳市交委印發了《深圳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規範管理整治行動實施方案》。該方案要求,深圳市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新增車輛投放計劃需提交市交委確認。

作為最近幾年的新事物,共享單車似乎譭譽參半。一方面,它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綠色環保,方便群眾;另一方面,一些共享單車企業無序投放和管理不善,也給城市交通和人們出行造成一定麻煩和困難。對此,交通部部長李小鵬的說法就比較客觀。他說作為一種綠色出行方式,共享單車深受人民群眾歡迎,但需要政府、企業和使用者共同治理。這就是說,只有做好共享單車的治理,才能發揮其優勢,彰顯其理念,否則它就會變成麻煩。

不可否認,一些地方對共享單車的治理又落入“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窠臼。共享單車最初興起的時候,緣於對它所代表理念的認可,各地政府在管理上大都採取支持抑或是放任的態度。於是企業一哄而上,無序投放、野蠻生長問題十分突出,再加上使用者亂停亂放,給交通和其他方面的管理帶來壓力。而在共享單車出現問題以後,一些城市管理者的態度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採取禁止投放的嚴厲措施,比如深圳。

首先,必須承認深圳對青桔單車的管理有行政法規依據,青桔單車投放未遵守相關規定,深圳市交委對企業進行約談並要求整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過也不得不承認,要麼放任,要麼管死的社會治理方式,與當前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確實有一定差距。

時政熱點:共享單車治理要找到放管平衡點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治理不僅要做到依法治理,還要做到良法善治。雖然這兩年共享單車給城市交通治理帶來了很多麻煩,成為“城市病”的一個新變種,但是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它在解決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方面發揮的作用,依然給予高度認可,同時提出了“在發展出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的治理思路。這就是說,發展是趨勢,規範是前提。

完全禁止共享單車投放違背了發展的目標顯然不行,那麼就需要根據共享單車自身的特點對其進行動態化管理。所謂動態化管理就是要建立科學的准入和退出機制。就准入機制來講,應該放低門檻,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有資質的守法企業,應該一律打開大門,允許其進行公平的市場競爭。就退出機制來講,對一些有違法行為、不能對投放的單車進行有效管理、無法繼續經營的企業,應該依法要求其退出市場,而不是一朝獲得許可就一勞永逸。寬進嚴出的管理正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作用的核心要義。

另外,一個城市對共享單車進行管理還應該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對共享單車的需求量以及如何佈局投放進行科學分析和匡算,以此作為科學管理的依據。共享單車是消耗品,對一些老舊和破損車輛應該要求企業及時更新,做不到的企業需及時退出行業競爭,這也體現了動態管理和科學管理。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不要對共享單車隨意貼上“亂象”標籤。事實上,如果說共享單車真的成為一種亂象,那就不僅僅是企業的問題,更是管理的問題。對共享單車放任不管或一棍子打死,都不應該是治理的態度和方式。只有找到放與管之間的平衡點,才能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讓社會治理跟得上國家和社會現代化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