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十大全國人民調解專家“傳經獻寶”

6月1日下午,北京天藍如洗,豔陽高照。馬善祥、楊光照、楊慧芝、劉躍新等1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民調解員走進司法部,受聘為全國人民調解專家。

這些調解專家們終日奔走在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線,他們充分發揚“楓橋經驗”,在實踐中不斷開拓化解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像春風化雨,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為社會築起了公平正義的第一道防線。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10位調解專家先後分享了各自豐富的“實戰經驗”。

十大全國人民調解專家“傳經獻寶”

馬善祥

“我們要將實踐上升為理論,從個體的實踐上升為普通的指導。”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老馬調解工作室調解員馬善祥第一個發言說。

馬善祥是個善於總結經驗的高手,在這方面下了長期工夫,他寫了160本筆記,總結了66種調解方法,還延伸總結了“老馬群眾工作法”,目前已出版三本相關著作。

馬善祥說,今後他還要繼續提煉總結下去,並主動培養“小馬”,積極傳授在他身上經過檢驗的那些經驗規律。

十大全國人民調解專家“傳經獻寶”

楊光照

第二個發言的是楊光照,他的工作地就在浙江省楓橋鎮,與“楓橋經驗”的淵源可謂最深。

2013年,楊光照成為楓橋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派出所調解工作室(老楊調解室)調解員。作為老楊調解室的帶頭人,楊光照認真總結歸納調解工作七法,積極創新調解工作技巧,提出了“進農戶、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的“四進戶”要求;調解工作要做到“家庭糾紛調解上門、贍養糾紛調解上門、未成年人糾紛調解上門、隱私糾紛調解上門”的“四上門”準則;調解工作須實行“勘察現場到場、徵求意見到場、協議兌現到場、回訪當事人到場”的“四到場”規定;在調解工作中我們做“法律疏導送到群眾家門口、群眾工作做到百姓家門口、化解矛盾送到群眾家門口、兌現簽字送到群眾家門口”的“四到家”規定。

“如今這些調解工作要求和規則,有效提高了調解效率和人民群眾滿意度,並得到紹興市公安局、紹興市司法局的推廣與應用。”楊光照說。

楊光照說出的一組數字更為喜人——2010年以來,“老楊調解室”累計調解矛盾糾紛1700餘起,調解結案1660餘起,調解成功率達到97% ,群眾滿意率100%,協議兌現率100%,涉及金額5300餘萬元,無拖欠一分。

十大全國人民調解專家“傳經獻寶”

楊慧芝

楊慧芝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新圩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她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做到“四個必”,即群眾有求我必應,群眾有難我必幫,群眾有架我必勸,做人做事我必公。

“26年來,我調解了大量糾紛,有些可能引發重大矛盾糾紛的事,只要群眾聽到些風吹草動,都會電話立馬向我反映,我和工作室的其他調解員就會第一時間前往化解,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楊慧芝說,“正是依靠群眾的信任和這些經驗,我所在的轄區才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十大全國人民調解專家“傳經獻寶”

劉躍新

與馬善祥一樣,北京市西城區月壇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劉躍新也在不斷探究工作形式,總結、普及人民調解工作的方式、方法與技巧。近年來,他撰寫了10餘份調研報告,制定了多項文書規範管理制度,為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提供了理論依據、經驗智慧和制度保障。

十大全國人民調解專家“傳經獻寶”

王興華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王興華調解工作室主任王興華。他在長期的調解工作中總結調解經驗,形成了踐行“楓橋經驗”、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糾紛的“群眾工作十二法”,被成都市武侯區政研室印發給全區學習。

據王興華介紹,這十二個方法是“真誠尊重、熱情接待、宣傳教育、幫困濟貧、談心交流、層層動員、典型引路、表彰激勵、公平處事、以身作則、相互配合、問計於民”,目前“群眾工作十二法”已通過傳、幫、帶,成為他所在的武侯區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的一個基本方法。

天津市信訪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鄭宗瑤、黑龍江省鐵力市鐵力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曹殿良、上海市長寧區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陳鳳英、山東省濟南電視臺《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李榮凱、湖北省襄陽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李建敏也紛紛發言,暢談了各自積累總結下來的寶貴經驗。現場眾人時而仔細聆聽,時而認真記錄,不時還響起熱烈的掌聲。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十位發言的調解專家們一致表示,將繼續堅持和弘揚“楓橋精神”,充分發揮表率、引領作用,不斷創新發展人民調解工作,將更多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為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文字 | 蔡長春

攝影 | 王建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