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朝末期,日本打贏了日俄戰爭後為何把東北歸還清政府?

劉賢齊


這個事情還得從甲午戰爭說起。

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軍力特別是海軍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開始實行“布國威於四方”的侵略擴張政策。先是向東侵犯夏威夷不成,被美國打了一記封門掌,這才轉向西面的中國。

甲午戰爭日本雖然獲勝,但卻耗盡了國力,戰後所得的遼東半島和旅順口因為美、俄、英三國干涉被迫交還中國。雖然佔領臺灣,但是由於美西戰爭中美國獲勝、佔領了菲律賓,封死了日本下南洋的道路。這樣一來,日本的一隻腳在南面被美國夾在南亞的門檻上,北面沙俄帝國虎視眈眈。數年之後,沙俄帝國趁著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佔據了中國東北,艦隊駛入旅順、大連,甚至遊弋於日本本土近海,威脅到日本本土。

日本在亞太夾在美俄之間,又揹著臺灣這個包袱,戰略態勢極為不利。兩害相權取其輕,惹不起美國只好北上對俄開戰。同時沙俄帝國也威脅到英國等歐洲諸國在亞太的利益,因此歐洲國家也積極慫恿、支援日本對俄動武。

日本最終靠著屍山血海的代價打贏了日俄戰爭,沙俄在亞太的權益損失慘重。這時美國人和英國人跳出來了,為雙方搞調停。如果沙俄退出太平洋,日本極有可能獨霸中國,從而破壞亞太平衡。於是一紙《朴茨茅斯條約》,承認中國對中國東北有不可爭議的領土主權,日本租借南滿鐵路、旅順港並接管沙俄經營的一些企業,但所有權依然歸沙俄所有。

美英這種拉偏架的行為讓日本通過戰爭獲得的利潤大打折扣,更進一步限制了日本的發展。20世紀日本與歐美國家的樑子就在這裡結下。日俄戰爭以後,日本海軍開始以美國為假想敵進行改革,從而埋下了太平洋戰爭的禍根。

戰後,日本與沙俄帝國簽訂了四次密約,劃分好各自在亞太的勢力範圍。日本控制朝鮮全境和中國東北的部分租借地,沙俄則從遠東轉向蒙古。

這樣,中國東北三省就在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爾虞我詐的行徑中意外得到保存。


大將軍威武K


日俄戰爭期間,日俄各自投入的兵力達百餘萬,俄國花費了65億盧布,傷亡達14萬餘人,日本花費19億日元,陣亡8萬多、傷14萬餘人。

付出瞭如此巨大的代價,日本怎麼還把東北歸還清政府了呢?

一方面,列強不同意。

列強從自身利益出發,不願沙俄獨佔東北,同樣也不願日本獨佔東北。拿作為和事佬的美國來說,其對華政策是門戶開放,在保持中國領土和行政完整的前提下,獲取商業上的機會均等。

1903年,當俄國拒不從東北撤兵時,美國為維護其在東北的利益就向俄國提出了抗議,並提議清政府在東北開放兩個新口岸,俄國則極力反對。後來中美經過反覆談判,中方同意自行開放奉天和安東兩地。

自行開放與依照條約開放這兩者是有很大差別的。依照條約開放,利權受損不說,列強還要索劃租界,排斥中國政府對租界的管理,而自行開放,中國則掌握著商埠的完全權利,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經濟開發區。

日俄戰爭爆發後,中國答應美國增開新口岸的問題被暫時擱置了起來。

可見,美國一直有在東北獲取更多利益的打算,它不願意沙俄獨佔東北,同樣也不可能允許日本獨佔東北。

另一方面,日本戰前即宣佈對中國領土沒有野心,現在眾目睽睽之下,它也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呀。何況你打俄國,是因為它拒不退出東北,現在你再不退出,你等著誰打你呢?咱就打這麼一個比方吧,心理學上我自創的一個概念,被喝彩的壞孩子,或者,被期望的壞孩子。

日本當然不是好孩子。但是,它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壞孩子軌跡。至少在甲午戰爭中,它在中國東北是非常野蠻的,理由是中國政府對待它的被俘人員也野蠻對之了,當然還有就是與中國一樣的傳統,虐俘、殺俘,且戰爭本身就是以殺人來衡量的,而不是西方那種,以壓制對方答應自己要求為目標。但是,清政府的野蠻,是國際上眾所周知的。也就是說,清政府野蠻可以理解,你日本脫亞入歐,向文明社會邁進呢,你再野蠻,說不過去呀。特別是日本剛開始象歐美學習時,歐美世界還看不起它,認為它是沐猴而冠,猴樣呢。

所以後來庚子事變,八國聯軍進中國,日本反而成了作戰最勇敢、軍紀最嚴密的,就是想爭口氣,改變一下之前的不良印象,這讓西方世界眼睛一亮,哈,這資本主義陣營的小鮮肉也開始懂文明與規則了呀。日俄戰爭,日本當然要繼續維持這個剛剛得來的所謂的文明形象了。這叫剛剛求上進,被表揚並矚目的壞孩子心跡吧。

最後,還得說說清政府。清政府在談判中堅守了保全“疆土國權”的底線。

日俄戰爭進行到1905年5月的時候,俄國敗局已定,日本的人、財、物力也困頓不堪,雙方都需要停下來了。

1905年6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出面調停。

1905 年8 月,日俄兩國開始談判。

1905年9月日俄兩國締結了《朴茨茅斯條約》,俄國將其在旅順、大連的租借權和南滿鐵路的一切權利讓給了日本。

儘管中國政府在日俄談判之前曾照會美、日、俄三國,聲明“現在議和條款內,倘有牽涉中國事件,凡此次未經與中國商定者,一概不能承認”,《朴茨茅斯條約》中也明確規定,“須商請中國政府承諾”,但沒有中方參加的《朴茨茅斯條約》的簽訂,確實給清政府後來的談判帶來了許多麻煩。

1905年11月17日,中日雙方在北京開談。清政府的談判代表為軍機大臣兼總理外務大臣奕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大臣瞿鴻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慶親王奕劻年老事冗,經常缺席,瞿鴻禨不諳外交,談判實際由袁世凱與會辦東三省事宜大臣的留美海歸唐紹儀負主要責任。日方全權大臣為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和駐華公使內田康哉。

按照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針,不僅要清政府承認日本接管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權益,而且還要求清政府讓出更多權益。小村壽太郎曾明確表示:“日俄之間已經談好的滿洲權利處理問題,支那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日本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日本的提案超出了俄國原有的權利,因此才有了與其商談的必要。”可以想見談判之難。

在會談期間,針對日方提出的會商大綱十一條,袁世凱等談判代表堅守“疆土國權”不能丟的底線,將要求中國佈置行政機關、改變施政方針、非經日本應允不得將東北土地讓與別國等有干涉中國內政之意的條款盡行刪除,對要求妥行保全陣亡日本將士墳瑩等條款予以應允,其餘條款則提出了異議與修改,並提議增加包括日軍撤兵日期在內的七項條款。

當然,日本剛戰勝了俄國,氣勢洶洶,為將沙俄趕出東北確實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簡直可以說是火中取栗了,不給人家倆個栗子吃,人家不會同意,咱也不好意思不是?所以袁世凱等中方談判代表,在極力保全“疆土國權”的同時,也不得不對日作出了一些讓步,如允許日本在安東、瀋陽、營口開闢 “租界”,在鴨綠江右岸採伐木材,對安奉鐵路擁有十五年的經營權等。

對日本所要求的開放商埠,經談判改為了中方自行開埠通商。清政府通過將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滿洲里等16處議定為“自開商埠”,以各國“共有”的方式,抵制了日本的獨佔。

總體來說,袁世凱等談判代表還是為恢復中國政府在東北行使主權、限制和防止日本在東北權益的擴張,盡了最大的努力。正如臺灣學者李恩涵先生所說:中國雖然並未達到限制日本依據日俄和約繼承俄國在南滿利權的原始目的,但日本除去獲得續辦安奉路15年的具體權利外,其原先計劃大幅度擴張其在東北南部利益的目標,也並未達成。整個外交談判的結果,就其收穫與損失的各方面通盤予以衡量,尚可算是相當成功。


端木賜香


日俄戰爭,日方傷亡逾10萬人,可以說為了中國的事情操碎了日本的心,那麼,日本人為什麼如此賣命?最重要的是一向心懷叵測日本人竟然做起了活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竟然分文不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就日俄戰爭來說,長期以來讓人詬病的就是兩個侵略國家在中國的土地上打了一場戰爭,完了一本正經的商量著分中國的東西。

題幹說清朝末期,日本打贏了日俄戰爭後把東北還給了清政府,就這事來說,也對也不對,只說對了一半。

1905年的日俄戰爭能打起來,的確有清政府1在背後鼓搗的因素,因為正是清政府答應了日本的出兵請求,才有了日本軍隊順利進入東北的通道,要不然,就憑沙俄政府在日本的苦心經營,日本想找個孔鑽進去,它就是金剛鑽,也得掂量掂量。

因此,日俄戰爭並不是日俄雙方任性為之,戰爭的背後是多方的利益爭奪,在清政府來說就是不能讓沙俄在東北站穩腳跟,因為從1900年沙俄佔領東北以來,到1905年,當時的沙俄企圖在東北建立“關東州”,把統治合法化。


清政府自個打不過沙俄,日本這時候有心介入,便向清政府提出申請,沒想到一下就得到了回應,日本人就藉著清政府提供的便利,在沙俄尚未察覺的情況拉開了戰爭的序幕。

不但如此,清政府甚至都出兵幫著打俄國人。

戰爭的結果不需要多說,但戰爭的影響卻是有利有弊,一方面清政府趕走了對東北虎視眈眈馬上構成實質性統治的沙俄;再一方面就是負面因素了,日本人當然不白出兵,死那麼多人辦好事,日本人可不傻。

他們繼承了沙俄在東北的路權以及旅順大連的租借權,即使這樣,清政府都覺得自己賺大了。

因此說日本人打贏了日俄戰爭,卻把東北歸還給了清政府也不錯,但是並不是完全的歸還,是要打個折扣的,清政府還是有部分利權出讓,為日本1以後繼續擴大侵略埋下了隱患!


歷史三日談


日本打贏了日俄戰爭後,把“東北歸還清政府”的說法是以訛傳訛的無稽之談,有必要正本清源。

1896年6月3日,俄國為了使從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的鐵路形成直線,避免繞彎,以“聯手對付日本”為誘餌,和清政府簽署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史稱《中俄密約》,根據該“密約”第四條規定,雙方代表又簽署了《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規定“東清鐵路是與中國政府合辦的‘股份公司’,持股者限於兩國政府和國民”,並規定建成投入使用36年後,中國可以回購,80年後無償交付中國。1898年3月底,中俄又簽署了《旅大租地條約》。依據條約,俄國“租用”旅順、大連,租期25年,至1923年4月歸還中國。

1905年9月5日,日本和俄國簽署了和約,即“朴茨茅斯條約”。根據和約,俄國將從滿清政府獲得的在“南滿”的權益均讓渡給日本,包括向中國清政府“租借”的遼東半島、東清鐵路南段即長春至旅順段以及附屬地區煤礦等的開採權,等等。因此,“日本打贏了日俄戰爭後”,“把東北歸還清政府”的說法,純粹是為日本塗脂抹粉並以訛傳訛的無稽之談。


馮瑋


日本歸還東北?——請了解從清末到民國都存在、和香港一樣地位的東北日本割據地關東州

在客觀說來,1905年日本戰勝俄羅斯,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在客觀上,日本將俄羅斯勢力驅逐出了東北,大清得以控制東北。這是日俄戰爭在客觀上對大清的作用。

從日俄戰爭前俄羅斯控制東北,變為日俄戰爭後大清重新控制東北,並非日本不想控制東北,實在是有心無力:

日本在日俄戰爭時已經負債累累,又沒有能夠從俄羅斯取得戰爭賠款,根本沒有財力和人力去控制東北。

日本沒有成果獲得日俄戰爭賠款,這是日本沒有從俄羅斯手裡接過東北控制器,而交回給大清的本質原因。

東北一大片肥沃的可耕種土地,說日本不動心,那是假的——只是實在沒有財力騰挪。

1921年的關東州租借地——紅色部分


和香港一樣的東北租借地——關東州

我們對於租借地,非常熟悉的就只有香港和澳門。但很多人知道關東州這個俄羅斯和日本先後佔據的租借地。

關東州,和日本關東地區沒有一點關係。這個名稱在俄羅斯佔據時就存在。意思是山海關以東的土地。

關東州的歷史:

1、1882年,北洋海軍在旅順口建設海軍基地,號稱東亞第一軍港;1895年甲午戰爭時,日本意圖割據遼東半島,但被德國、法國、俄羅斯強力干涉下,被迫放棄;

2、1897年俄羅斯海軍進入旅順港口,將改旅順港為亞瑟港;

3、1898年俄羅斯以歸還遼東半島有功為由,強迫大清簽訂《旅大租借條約》,正式向大清租借遼東半島,期限25年;俄羅斯在遼東半島租借地建立軍政合一的殖民政權——軍政部;首任軍政部部長是俄羅斯太平洋分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杜巴索夫;

俄羅斯佔據的關東州區域面積為:4個市(旅順市、達里尼市、金州市、貔子窩市)、5個行政區(旅順行政區、金州行政區、貔子窩行政區、亮甲店行政區、島嶼行政區)——這些行政長官由俄羅斯人擔任;20個鄉、51個會、1786個村——這些鄉長、會長、村長由中國人擔任,鄉長、會長有工資,村長是免費勞動力,沒有工資;

4、1899年8月,俄羅斯皇帝頒佈《暫行關東州統治規則》,正式將遼東半島定名為關東州,並在旅順口設立關東州廳;

首任關東州廳廳長是為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中將阿列克謝耶夫。

關東州廳

關東州廳長權力可不小:民政權力,相當於高加索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陸軍權力,等於邊疆軍區司令官;海軍方面,等於艦隊和軍港司令官;同時還有權和俄羅斯駐日本、朝鮮的大使和武官直接聯繫。

即關東州廳長集民政、陸軍、海軍、直接外交權等權力於一身;

5、1898年,俄羅斯修建連接哈爾濱到旅順的南滿(所謂南滿,即今東北三省;北滿即羅斯佔據的外東北)鐵路;1899年俄羅斯建立達爾尼市,即今天的大連市;1900年7月27日,俄羅斯吞併金州;

6、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從俄羅斯手中奪取了關東州,並獲取了南滿鐵路兩側底單的治外法權,即滿鐵附屬地;日本將亞瑟港改回旅順港、將達爾尼市改名為大連市;

日本在關東州設立關東都督府和滿鐵守備隊——大名鼎鼎的關東軍的來源和基礎;

7、1915年,日本和北洋政府簽署二十一條,將關東州租期延長到99年,即1997年;

8、1932年,滿洲國成立後,日本和滿洲國簽訂關東州租借條約;

9、1937年日本和滿洲國達成協議,將滿鐵附屬地歸還給滿洲國;

10、1945年,蘇聯出軍東北,從日本手中奪取了關東州;

11、1955年,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將關東州歸還——蘇聯10年佔據時間結束了——否則都不知道關東州會不會成為加里寧格勒(哥斯尼堡)

大連大和旅館,塑像為日佔時期第一任長官大島義昌


1935年關東州的普查數據:

1、面積。關東州面積3462.45平方公里,滿鐵附屬地面積290.30平方公里,合計:3752.75平方公里。

2、人口。中國人126.0868萬,日本人35.5763萬,朝鮮人3.6448萬,臺灣人343人,庫頁島人95人,外國籍3209人,合計人口總數165.6726萬人。

外國國籍中:英國人275人,蘇聯人173人,美國人127人,丹麥人97人,德國人83人,其他國籍人350人,無國籍2104人,合計3209人。

大連市役所


綜述

日本並非不想要東北,只是日俄戰爭後財政極度困難,又沒有能夠從俄羅斯獲得戰爭賠款,對於東北只能有心無力。

雖然大連市是俄羅斯人所創建——達爾尼市,但大連的工業基礎和自由港地位是日本人奠定的——知道今日還在用日本人所起的名字——大連。

經濟大連、軍事旅順。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從歷史細節看,日俄戰爭是英美扶持日本和俄國進行東北利益爭奪,防止沙俄一家坐大的戰爭,日本不過是代理人,不可能吞併東北,自然要“尊重”清朝的主權。而從大歷史方向看,舊的殖民主義的道路在19世紀末的時候其實已經走不通了。

實際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列強積累財富的方式已經從佔地盤、收人頭稅的老辦法上逐漸轉變為劃定勢力範圍,進行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辦法,後者更高效,管理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不負有道德上的譴責,不必揹負侵略者的頭銜。再加上19世紀這些西方列強內部最先出現了各種工人運動和思想啟蒙,也使得這些國家的人在思維模式上有了一定轉變。這裡面最為進步的就屬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尤其是美國,這個殖民地出身的國家歷來反對擴張殖民,當時打贏了美西戰爭的時候居然還為要不要繼承菲律賓這塊殖民地國內吵個不停。簡直是帝國主義裡的一朵白蓮花。


而俄羅斯和日本還屬於野蠻擴張的暴發戶,他們的社會發展程度較低,國內有嚴重的內部矛盾,迫切需要土地擴張來緩解這種矛盾並尋求增長。和以上列強眼裡距離文明種族還差了很遠。俄國和日本也的確是近代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兩個國家。

但不管沙俄和日本怎麼囂張跋扈,世界秩序的維持者畢竟掌握在一等列強的手裡。如果任由這些後起的列強肆意瓜分土地,也勢必影響到力量的均衡。英美等國的潛臺詞就是:這些地盤我都沒佔,你憑什麼?這種微妙的均勢也是大清帝國沒有淪為某一方殖民地的根本原因。否則就清朝的行政效率和軍事實力,早被瓜分了。

日俄戰爭之前的甲午戰爭,日本在佔領遼東的情況下,依然在英美俄的干涉下把這塊土地吐了出來。所以日本人也很清楚,當著英美的面把這麼肥一塊地吃下去是自討沒趣。俄國也是同樣道理。美國在19世紀末提出了“門戶開放”,就是說列強對清朝這樣的國家機會均等,見者有份。可是俄國當時佔據了旅順,大連奉天在內的大片領土,囂張跋扈壓根不給美國人面子。英國則是丟失了對阿富汗的控制權,對沙俄懷恨在心,所以對中國東北,英國絕不能坐視俄國再度坐大吃獨食。


反應日俄戰爭時局的漫畫,日本背後站著英國

所以日俄戰爭某種程度上就是英美在東方扶持一個代理人收拾一下俄羅斯的戰爭。整個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從英美獲得了高達8億日元的貸款。要知道整個戰爭的預算才18億日元。而且英美還有意給俄國使絆子,讓俄國的艦隊不得不繞遠路回遠東,而且還得不到補給,走走停停,一路行蹤被英國毫無保留地透傳給日本。最後疲憊不堪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千里送人頭,被日本聯合艦隊以微小代價全殲。


旅順港第一太平洋艦隊的戰艦殘骸

這場戰役誰贏了,都只能獲得有限的利益。想把東三省吞下去,就是壞了規矩。後來日本果然壞了規矩,把東三省給佔了,美國僅一個海運封鎖就讓日本徹底陷入絕境,不得不發起一場開戰前就知道結果的太平洋戰爭。


宣仔


甲午戰爭的時候,其實是清政府的一個分水嶺,甲午戰爭以前中國人還在幻想著重新構建一個天朝上國,甲午戰爭之後,這個夢被徹底粉碎。

結果,就是中國人同仇敵愾,敵視日本,從1894年開始對日本人深徹痛悟,把日本人當做最大的敵人,俄國在甲午戰後聯合法國和德國,干涉日本還遼,使俄國獲得了清政府的好感,在李鴻章訪俄期間,俄國威脅李鴻章同意俄國在東北修築鐵路,並且聲明,如果中日再次發生戰爭,俄國必定幫助中國對抗日本。

最後李鴻章在威逼利誘之下,選擇了答應。

這條鐵路就是東北身陷泥潭之路,是李鴻章這一輩子辦的最錯的一件事,在八國聯軍侵華之時,俄國出兵最多,並且直接出兵佔領了東北,對泡菜也虎視眈眈,當時泡菜已經是日本的囊中之物了,因此,在中國交涉俄國不通的情況下,日本開始和俄國交涉,最終日本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發動了日俄戰爭。

這場戰役其實關係著東北的存亡,無能的清政府竟然選擇了中立(當然,後來背地裡支持日本)。

清政府為什麼選擇中立?因為一旦俄國取得勝利,東北就成了沙俄的領土,如果日本勝利,則東北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

世界上沒有比這更令人沮喪的事情了,然而幸運的是,日本以極大的傷亡最終獲得了勝利,但是這個勝利是局部性的勝利,並不意味著俄國打不過日本,而是俄國在遠東戰場選擇了妥協,這樣,在戰後,誰也沒有能力吞併東北。

這時,英美從中調停,日俄承認中國對東北的主權,南滿鐵路歸日本,北滿鐵路歸俄國,雙方達成和解。

並不是日本想要幫助中國抗擊俄國,也並不是日本不想佔領東北,更不是日本願意歸還東北給清政府,而是日本沒有實力和機遇完全佔領東北!


史論縱橫


俄國是最早把侵略魔爪伸向東北的列強。早在鴉片戰爭之後,俄國就不斷向東北和新疆滲透,並割佔了中國大量領土。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勢力就進入了中國東北地區,而俄國當時把東北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日俄兩國在東北的衝突就在所難免了。

不過,日本之所以敢和俄國打仗,並且能夠戰勝,是離不開英國的支持的。因為當時的國際政治主流仍然是英俄大博弈,俄國試圖衝破英國在亞歐大陸南部邊緣地帶的封鎖,尋找進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突破口。

就在日俄戰爭爆發之前的一個興起,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舉辦的一個會議上,麥金德發表了《歷史的地理樞紐》的演講,提醒英國上層注意,俄國已經控制了亞歐大陸中心的廣大草原地帶,佔領了歐亞大陸的樞紐,已經深刻改變了亞歐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正在威脅英國沿著亞歐大陸南部邊緣地帶形成的殖民地鎖鏈。

英國和俄國的博弈包括幾個主要的戰場,從西往東依次包括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以及東北亞地區。俄國最希望的是能夠從伊朗方向突破,直接進入印度洋,威脅英國當時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戰略安全。因此,當時英國社會上瀰漫著對俄國崛起的恐懼。

同時,英國此時已經在逐步向中國西藏地區滲透,侵略計劃也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籌備,而俄羅斯的勢力已經延伸進了新疆。俄羅斯試圖滲透西藏,英國則試圖向新疆繼續擴展勢力,以掩護印度的安全。

最後,英俄雙方通過談判達成協議,俄國承認西藏對英國利益的特殊地位,放棄向西藏滲透,英國則承認俄羅斯在新疆的利益,停止向新疆滲透,這樣,才滿足了英國把西藏當成掩護印度安全的緩衝區的需要。

但在東北亞,因為英國當時還要應付德國崛起對歐洲大陸平衡的衝擊,所以無暇顧及東北,於是改為支持日本向東北滲透,以遏制俄國勢力不斷南下,直到最後突破英國的遏制和封鎖,進入太平洋。

因此,為了共同對付和遏制俄國,英國和日本結盟。在此基礎上,英國為日本提供了大量貸款,以支持日本進行日俄戰爭,達到其遏制俄國的目的。日本果然也不負所望,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了俄國,遏制了俄國勢力在東北地區的南下勢頭。

戰爭結束後,日本從俄國手裡搶到了東北,試圖將東北完全變成自己的殖民地。清政府當時已經非常虛弱,完全無力阻止,因此出現了國際政治史上非常罕見的一幕,日俄雙方在中國的土地上打仗,中國政府卻宣城自己保持中立。

俄國雖然在日俄戰爭中戰敗了,但俄國本身仍然是一個大帝國,對保持歐洲的勢力平衡仍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時的歐洲大陸由於德國的強勢崛起,法國正處在德國巨大的軍事壓力威脅之下,但法國並沒有信心獨立擊敗德國。

法國如果要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就必須藉助於俄國對德國的夾擊,迫使德國同時在東西兩線作戰,這樣才能讓德國首尾難顧,顧此失彼,最終擊敗德國。而對英國來說,如果德國擊敗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的絕對霸主,英國的歐洲大陸政策也就破產了。因此,英法當時在應對德國問題上是同盟。

同時,隨著美國在美西戰爭中的勝利,其勢力在太平洋上的擴張也與日本發生了直接衝突。只是當時美國還無力直接進入東北,所以只能堅持其門戶開放政策,要求清政府在東北地區開放口岸,列強利益均沾。因此,美國也反對日本獨佔東北。

因此,在日俄戰爭結束後,俄國先是向法國施壓,要求法國與俄國一起,向英國施壓,讓英國改變其支持日本的東亞政策,共同對日本施壓,要求日本放棄對東北的佔領。英國此時也擔心日本在佔領東北之後改變東亞地區的平衡,進而威脅到其在中國的利益。

最終,在英國、法國和美國三大列強的共同干預之下,迫使日本放棄了獨佔東北的訴求。表面上清政府仍然維持著對東北的主權,但實際上,這只是列強之間暫時的平衡,之後在開發東北的問題上,英國、法國、俄國、德國和美國都很積極,試圖從中分一杯羹。

當時清政府仍然沒有放棄其對漢人向東北移民的禁令,也就是說,俄國人和日本人已經開始進入東北進行開發,然而中國人自己卻仍然被中國的政府禁止向東北移民。之後,日俄加速向東北滲透,清政府才終於在晚清新政改革的1907年,對漢人移民東北弛禁。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一舉擊敗了歐洲傳統強國俄國,這是亞洲國家第一次擊敗歐洲帝國主義列強,所以當時日本大肆宣傳這是黃種人對白種人的第一次勝利,是亞洲人對歐洲列強的第一次勝利。

中國一些人甚至也被日本的這種粉飾之詞欺騙,也跟著日本人歡呼所謂的亞洲人對歐洲人的勝利、黃種人對白種人的勝利。但對一些清醒的中國人來說,這種欺騙宣傳並沒有能夠麻痺他們,而是看到了中國在這場戰爭中作壁上觀的麻不不仁。這其中就包括魯迅,他就此棄醫從文,決心以筆為刀,喚醒國人。

日本和俄國在日戰爭中之後,也分別向東北的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加快了移民墾殖的進程,德國和美國則試圖以為清政府提供開發東北所需的貸款為條件,迫使清政府把在東北地區的一些礦產資源開發的權利轉讓給他們。

日俄戰爭的另一個結果則是,日本在東亞地區被列強確認為已經成為強國,而不再是列強眼中的半殖民地國家。因此,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博弈中,英國和日本為一方,美國反而在很多時候選擇支持中國的訴求,以避免中國被日本獨佔。

這也是美國在之後近半個世紀的對華政策框架的主題,儘可能維護中國主權完整,但根本目的是遏制日本,以維護東亞地區的實力均衡。一戰之後的華盛頓裁軍會議,日本在九一八之後美國的態度,都反映出美國的這種意圖。


蕭武


日本為了侵佔中國東北,發動日俄戰爭,企圖把佔據東北的俄國趕出去,但是俄國比虛弱的大清強悍多了,所以日本為此付出了8萬人的生命代價,才取得戰爭的勝利。這下日本高興了,夢寐以求的東北終於可以吞下嘴了。

日本方面鑑於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認為繼續打下去對它不利。於是在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斡旋下,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俄羅斯被迫於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簽訂和約。

朴茨茅斯和約主要內容

一是俄羅斯承認日本在朝鮮享有政治軍事及經濟上之利益,並且不得阻礙或干涉日本對朝鮮的任何統治。

二是俄羅斯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以及有關的其他特權,均移讓與日本政府。俄羅斯將由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之鐵路及一切支線,以及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和煤礦,均轉讓與日本政府。

三是俄羅斯將庫頁島南部割讓給日本。

日本本來有能力完全佔領東北,為何只是獲得俄羅斯原來的租借旅順、大連等相關權益呢?

原來由於戰爭消耗太大,日本當時的國力有限,已經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才同意和談。日本當時也沒想到這次戰爭造成如此大的傷亡,日本參戰兵力40萬人,死亡8.2萬人,受傷15.3萬人,傷亡合計達到總參戰兵力的一半還多,所以日本元氣大傷。

所以,最終日本鑑於戰爭的巨大傷亡,沒有能力完全佔領東北,而清政府在這場戰爭中助日驅俄,所以日本並未讓清政府割讓東北地區,實際上東北主權還在清政府手裡。但是對於問題所說,日本將東北還給清政府有些不妥,實際上租借地區都是日本佔領地區,日本佔領地區清政府根本無權干涉。


銘蘇先生


因為日本攻打沙俄是得到清政府同意的。當初東北被沙俄以“保護關東鐵路”為藉口佔據長達五年之久,1904年,日本與沙俄為了爭奪在東北亞的霸權而發生了著名的“日俄戰爭”。

清朝老家,統治名存實亡

八國聯軍入侵之後,沙俄卻不肯撤兵,在霸佔外東北之後,又把口水流到了內東北,以保護關東鐵路為由派出軍隊佔領東北。當時的東北名義上仍舊是清朝領土,然而已經是名存實亡。

日本佔據朝鮮以後,沙俄卻憑藉朝鮮國內親俄勢力不斷滲透,讓日本很不爽。所以日本與清朝商量之後,決定出兵東北,而代價就是讓清朝割讓部分的利益。

對於當時的清朝來說,東北已經不在自己手中,看到有人出頭何樂而不為。至於事後出賣部分的利益而得回東北,也“無傷大雅”。


第二,日俄開戰,兩敗俱傷。

最終,日本傾盡全力出兵東北,清朝派人幫助日本打擊沙俄,最終,龐大的沙俄帝國被小小的日本給打殘,被迫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將沙俄在東北、朝鮮得到的眾多利益都讓給了日本,同時割讓庫頁島南部,以及俄國遠東海域的捕魚權。

經過日俄戰爭,日本雖然勝利,但是也是元氣大傷,根本沒有更多的力量去繼續佔領東北。否則以倭人的性格,必然強行賴在東北。

也因為這樣,日本將辛苦從沙俄手中搶來的東北歸還了清王朝。而清王朝則履行了當初的承諾,將旅順大連割讓給了日本,同時將南滿鐵路的經營權,沿線的礦產、森林等都一起讓給日本,並且允許日本駐軍。

可以說,當時的日本是因為傷了元氣,暫時沒有能力繼續佔領東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