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水浒传》有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能看懂的?

二古基


你好楼主,关于《水浒传》有哪些细节长大才看懂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

一:“潘金莲与西门庆”,

西门庆路过武大郎家看到潘金莲的美色便惦记上了,经过“王婆”得撮合西门庆终于如愿以尝,潘金莲也是陷进去一发不可收拾,谁料被武大郎发现,气急败坏的他上去要打西门庆,后被西门庆打成重伤,“一句大郎喝药了”结束了武大郎的一生。

二:“水上擒高俅”,

高俅向皇上隐瞒了宋江想要被诏安的事,亲率大军前去梁山剿灭宋江,不料宋江水军强大,给高俅的战船全部凿漏导致高俅弃船逃生,在水里被梁山好汉擒获。高俅上山后宋江还“以礼相待”,一心想要被诏安还把高俅放回去,导致林冲气死离世。

三:“攻打方腊”

在宋江被招安后遭奸人高俅陷害,带着皇命南征“方腊”,为了剿灭方腊,也导致了宋江等兄弟伤亡惨重,存活下来的人也都是伤的伤,走的走,最后回到朝廷还被奸人赐了毒酒,导致宋江,李逵,花荣惨死。

总结:“潘金莲与西门庆”现在看出来了人心有多险恶,在“水上擒高俅”,“攻打方腊”看出来宋江一心报国不顾兄弟死活,导致兄弟们惨死,是一个只会花言巧语自私自利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大壮影视剪辑


你好,我是老A,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应该是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小时候我就很爱看书,第一部小说就是看《水浒》。

  由于年纪还小,看的还不是原版的,而是白话版的,还带插图的。

  那时候看的昏天黑地,一空下来就捧着书看。

  书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了我,一个个英雄好汉各有性格特点,一个个故事引人入胜。记得那时候尤其喜欢鲁智深和武松,可能也是因为这两个人物的戏份比较多。

  小时候看的书少,思想也不是很深刻。

  《水浒》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小小年纪的我有了初步的是非观,不同于课堂上老师、家里父母教导我们的是非观,而是为人处世的是非观。

  第一次有了嫉恶如仇的快感。知道了很早以前的宋朝,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恶人,好人总是受到欺负,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甘心被恶人欺负,跳出来反抗,惩治那些恶人,真是大快人心。

  这些好汉们常常聚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那时候觉得男孩子就应该这样和朋友们相处。

  长大后读《水浒》

  工作后,再次读《水浒》,是在看了还几遍影视剧版的水浒之后,突然想到要看下原著。

  工作后时间就没那么充裕,每天坚持至少看一小时,断断续续看完了整本。

  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感觉小时候的插图白话本,以及影视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在原著中得到了丰富和填充。

  相比之下,原著要精彩很多。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可以进行仔细推敲,更有利于去分析和理解这其中的每一个人物。

  此外,随着阅历的丰富,对原著中,北宋末年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工具器皿的描写,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这些都是小时候不会感兴趣的事情。

  此时的水浒传,拿在手里阅读,更像是将一件艺术品放在手里把玩。

  第二次阅读《水浒》,最大的收获在于观察人性,人性是恒古不变的。现代社会虽然没有梁山好汉,也没有高俅蔡京,但仍然有形形色色本质相同的人,水浒对于人性的刻画仍适用于今天。

  其次是对于原著中各类事件,包括最终成败的思考,让人对体制、对人际关系处理问题进行深思。

  这就是第二次阅读《水浒》我所得到的收获。

  我肯定还会再读《水浒》,我也相信,再一次阅读,又会有新的收获。






老A


你好,我是影视领域创作者小小北,对于水浒传来说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对于有哪些是成年了才看得懂的下面我列举一二

在第四十三回的开头。当时,李逵回家接老母亲上梁山享福,结果,老母亲在途中被老虎吃了。回到梁山后,李逵向大家讲述老母亲遭遇不测的事情经过。

自己的老母刚刚被老虎吃掉,任凭谁,都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所以,李逵说着说着就哭了。

李逵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说罢,流下泪来。

梁山好汉们互称兄弟。好兄弟的母亲被老虎吃了,好兄弟正哭着呢,好汉们的反应如何呢?

他们在大笑。

又诉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

都说《水浒传》写的是英雄好汉的故事。其实,它写的不过是一群强盗、魔鬼的故事。

第二,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性命,林冲却为自保,透露鲁智深身份给两个押送的公人。后高俅去大相国寺报复鲁智深,导致鲁智深无法安身。

自此二人再相见,鲁智深只有一句客客气气的“林教头”,再没叫过他兄弟。




小小北


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我就是吃亏了。高中时期,我一个星期读一遍水浒,人员排名倒背如流,完全被故事吸引,每个英雄的死都让我流泪。年轻人血气方刚,思维的深度不够,没有很好消化水浒的内涵,驾驭不住,当时的思想非常的偏激,差点走错了人生路。


早教运营人


第一个,孙二娘的人肉作坊。书中描写:“张青便引武松到人肉作坊里,看时,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见那两个公人,一颠一倒挺着在剥人凳上。”此情此景,不由得人头皮发麻,堪比九十年代港台鬼片,细思极恐!

第二个,李逵吃李鬼、黄文炳。书中描写:李逵“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吃得饱了,把李鬼的尸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吃人肉烤串,黑旋风是大快朵颐,我们可真是细思极恐了!

第三个,李逵斧劈小衙内。书中描写:“朱仝乘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已死在那里。”面对一个幼小的生命,李逵竟然能举起板斧,真真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细思极恐!

第四个,黑旋风乔捉鬼。书中描写:“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着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雷的乱剁了一阵。”吃撑了,就砍人消食,细思极恐。

第五个,黑旋风乔坐衙。李逵在寿张县过了一把当官的瘾,让公吏人找人来告状。吏人说:“头领坐在此地,谁敢来告状?”李逵道:“可知人不来告状,你这里自着两个装做告状的来告。我又不伤他,只是取一回笑耍。”把坐衙当做是“取一回笑耍”,可知梁山若是夺取了政权,众好汉做了官,都把坐衙当做是取一回笑耍,天下将会出现一种怎样混乱的局面?细思极恐!










Levy伟伟


  《水浒传》原著中《第四十回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中的描写:“……再三推晁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初看这一段时,年纪还小,只觉得宋江果然是一个重情重义的领袖,这一句话不仅彰显了梁山上的公平,还让每一个上梁山的兄弟都看到了升迁——也就是座次往前排的机会。

  当年纪稍长,尤其是参加了工作,再看了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批评之后,对宋江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并且每每复读到这一段时,尤其是想到梁山好汉最后的结果的时候,心中有无数的草泥马在奔腾。

  其实宋江架空晁盖,就是从这一句话开始的。

  比如“休分功劳高下”,什么叫“休分功劳高下”?如论功劳,当然是晁盖的这一系的头领的功劳要高啊,宋江这一句话就将林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等晁盖这一派的头领的建立梁山根据地的功劳一笔勾销。

  金圣叹在这一句旁有一句评语,他说道:只一句,便将晁盖从前号令一齐推倒,别出自己心裁,使梁山无旧无新,无不仰其鼻息,枭雄之才如此!

  随即,宋江又怕晁盖这一派系的头领不服气,马上就说:”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接着原著读下去就发现,左边有哪些人?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 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再看右边,花荣、秦明、 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矮虎、 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 寿、陶宗旺。

  看出问题了吗?

  金圣叹在左边最后一人白胜的后面批了三个字“只九人”;在右边最后一人陶宗旺的后面批了五个字:共二十七人。

  宋江的目的是什么?金圣叹在“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的后面批注:欲形其少也。贼,贼!又在“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的后面批注:欲夸其多也,贼,贼!

  这也正是吴用后来反水投向宋江的原因所在。

  宋江厉害不厉害?

  林冲等九人敢反对宋江的好话吗?就是晁盖也不敢反对!

  同时宋江又向整个梁山上所有的人明白无误的传递了一个信号:老子才是梁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

  “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这一句话的目的就更明显了,就是在给自己的兄弟在排座次上超过晁盖这一派头领的机会。

  如果你不信可以看看梁山第一次下山讨伐祝家庄的时候宋江带了什么人去?

  且看第四十六回原著上的内容:“……写下告示,将下山打祝 家庄头领分作两起:头一拨,宋江、花荣、李俊、穆弘、李逵、杨雄、石秀、黄信、 欧鹏、杨林,带领三千小喽罗,三百马军,披挂已了,下山前进;第二拨便是林冲、 秦明、戴宗、张横、张顺、马麟、邓飞、王矮虎、白胜,也带三千小喽罗,三百马 军,随后接应……”

  晁盖系的头领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林冲,一个白胜。

  宋江带林冲是因为林冲不是晁盖的嫡系,这是在拉拢林冲;白胜虽然是晁盖的嫡系,可是白胜有什么能力多出力呢?

  没有金圣叹老先生的指点和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吃亏无数的人生阅历是决然看不懂的。

  


洞察旧机


毛主席曾经点评《水浒传》说到:水浒好就好在投降。

对于宋江的投降主义,小时候看书或者看电视的时候,对宋江都恨得牙痒痒,认为宋江把梁山给毁了,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再看《水浒传》的时候,觉得宋江还是一位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物,而他的结局也既是历史的宿命,也是梁山的成就。

谈起对梁山投降主义的翻案,首先要从林冲这个角色说起,我认为林冲是水浒中刻画的最好的形象之一。林冲有一身武艺,有幸福的家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林冲不愿意割舍的东西,但是从高衙内看上他老婆之后,林冲的懦弱就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在林冲懦弱的背后,其实是林冲像安身立命的本心。

林冲安身立命的想法,在草料场、在梁山泊都体现出来,但是社会跟不容不下他,即使是梁山也容不下他,所以才有“火并王伦”。林冲一切的忍让都是为了自己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场所,《水浒传》中像林冲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鲁智深、杨志、武松都一样,他们落草为寇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

当好汉们聚集到梁山泊之后,他们就能做到安身立命吗?当然不能,梁山的实力有限,而朝廷的剿叛军队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再加上梁山的经费也并不充足,当卢俊义的家财耗尽之后,梁山的生存也是问题,那时候梁山就不再是这些好汉的安身立命之所,怎么办呢?

摆在宋江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投降招安;一条路是割地称王。很显然梁山水泊是天然的防守要地,但是很难向外扩张,所以梁山称王称霸前途渺茫,加上宋江的一些小民思想作怪,宋江选择了像朝廷投降。

宋江的投降实际上是为了梁山众兄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有的人会说宋江是在用弟兄们的性命染红他的官帽,但实际上恰恰相反,从宋江答应招安的那一刻,宋江的死就是一种必然。因为朝廷绝对不会容忍宋江的势力危害社稷,除去宋江是对梁山势力最有效的打击。

宋江知道这样的结局吗?他当然知道,他早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结局,故而后来皇帝赐酒的时候,他还要先毒死李逵,然后安然的喝下了毒酒。

总体来说年少与成年之后对宋江的认识有很大的转变,从水浒安身立命的角度看,宋江还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并没有小时候感觉的那么可恨。


帝国烽火


第一个,孙二娘的人肉作坊。书中描写:“张青便引武松到人肉作坊里,看时,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见那两个公人,一颠一倒挺着在剥人凳上。”此情此景,不由得人头皮发麻,堪比九十年代港台鬼片,细思极恐!

第二个,李逵吃李鬼、黄文炳。书中描写:李逵“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吃得饱了,把李鬼的尸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吃人肉烤串,黑旋风是大快朵颐,我们可真是细思极恐了!

第三个,李逵斧劈小衙内。书中描写:“朱仝乘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已死在那里。”面对一个幼小的生命,李逵竟然能举起板斧,真真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细思极恐!

第四个,黑旋风乔捉鬼。书中描写:“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着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雷的乱剁了一阵。”吃撑了,就砍人消食,细思极恐。

第五个,黑旋风乔坐衙。李逵在寿张县过了一把当官的瘾,让公吏人找人来告状。吏人说:“头领坐在此地,谁敢来告状?”李逵道:“可知人不来告状,你这里自着两个装做告状的来告。我又不伤他,只是取一回笑耍。”把坐衙当做是“取一回笑耍”,可知梁山若是夺取了政权,众好汉做了官,都把坐衙当做是取一回笑耍,天下将会出现一种怎样混乱的局面?细思极恐






艺人小江


这样的细节,《水浒传》中并不在少数。

有荤段子,如潘巧云第一次出场时——

三人酒至半酣,计算了酒钱,石秀将这担柴也都准折了。三人取路回来。杨雄入得门便叫:“大嫂,快来与这叔叔相见。”只见布帘里面应道:“大哥,你有甚叔叔?”杨雄道:“你且休问,先出来相见。”布帘起处,摇摇摆摆走出那个妇人来。生得如何?石秀看时,但见:

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轻软软肚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紧搊搊、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甚么东西。

有诗为证: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原来那妇人是七月七日生的,因此小字唤做巧云。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做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未及一年夫妻。石秀见那妇人出来,慌忙向前施礼道:“嫂嫂请坐。”石秀便拜。那妇人道:“奴家年轻,如何敢受礼!”杨雄道:“这个是我今日新认义的兄弟。你是嫂嫂,可受半礼。”当下石秀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四拜。那妇人还了两礼,请入来里面坐地。收拾一间空房,教叔叔安歇,不在话下。

有残忍,如李逵杀死吃掉母亲的四只老虎后回到大寨时——

李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宋二人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又添得两个活虎,正宜作庆。”众多好汉大喜,便教杀羊宰马,做筵席庆贺两个新到头领。晁盖便叫去左边白胜上首坐定。

有激动,如张顺见李巧奴时——

当晚就带张顺同去他家,安排酒吃。李巧奴拜张顺为叔叔。三杯五盏,酒至半酣,安道全对巧奴说道:“我今晚就你这里宿歇,明日早,和这兄弟去山东地面走一遭,多则是一个月,少是二十余日,便回来望你。”那李巧奴道:“我却不要你去。你若不依我口,再也休上我门!”安道全道:“我药囊都已收拾了,只要动身,明日便去。你且宽心,我便去也,又不耽搁。”李巧奴撒娇撒痴,便倒在安道全怀里,说道:“你若还不依我,去了,我只咒得你肉片片儿飞!”张顺听了这话,恨不得一口水吞吃了这婆娘。看看天色晚了,安道全大醉倒了,搀去巧奴房里,睡在床上。巧奴却来发付张顺道:“你自归去,我家又没睡处。”张顺道:“只待哥哥酒醒同去。”以此发遣他不动,只得安他在门首小房里歇。

有无奈,如陈桥驿时宋江、吴学究等与小卒所做的不同——

当下项充、李衮飞报宋江。宋江听得大惊,便与吴用商议,此事如之奈何。吴学究

道:“省院官甚是不喜我等,今又做得这件事来,正中了他的机会。只可先把那军

校斩首号令,一面申复省院,勒兵听罪。急急可叫戴宗、燕青悄悄进城,备细告知

宿太尉。烦他预先奏知委曲,令中书省院谗害不得,方保无事。”宋江计议定了,

飞马亲到陈桥驿边。那军校立在死尸边不动。宋江自令人于馆驿内搬出酒肉,赏劳

三军,都教进前;却唤这军校直到馆驿中,问其情节。那军校答道:“他千梁山泊

反贼,万梁山泊反贼,骂俺们杀剐不尽,因此一时性起,杀了他,专待将军听罪。”

宋江道:“他是朝廷命官,我兀自惧他,你如何便把他来杀了?须是要连累我等众

人!俺如今方始奉诏去破大辽,未曾见尺寸之功,倒做了这等的勾当,如之奈何?”

那军校叩首伏死。宋江哭道:“我自从上梁山泊以来,大小兄弟,不曾坏了一个。

今日一身入官所管,寸步也由我不得。虽是你强气未灭,使不的旧时性格。”这军

校道:“小人只是伏死。”宋江令那军校痛饮一醉,教他树下缢死,却斩头来号令。

将厢官尸首,备棺椁盛贮,然后动文书申呈中书省院,不在话下。

有点化,如梁山泊众将上五台山参禅时——

当下宋江与众将只带随行人马,同鲁智深来到五台山下,就将人马屯扎下营,先使

人上山报知。宋江等众兄弟都脱去戎装,各穿随身衣服,步行上山。转到山门外,

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向前与宋江、鲁智深等施了礼。数内有认得鲁

智深的多,又见齐齐整整这许多头领跟着宋江,尽皆惊讶。堂头首座来禀宋江道:

“长老坐禅入定,不能相接,将军切勿见罪。”遂请宋江等先去知客寮内少坐。供

茶罢,侍者出来请道:“长老禅定方回,已在方丈专候。启请将军进来。”宋江等

一行百余人,直到方丈,来参智真长老。那长老慌忙降阶而接,邀至上堂。各施礼

罢,宋江看那和尚时,六旬之上,眉发尽白,骨格清奇,俨然有天台方广出山之相。

众人入进方丈之内,宋江便请智真长老上座,焚香礼拜。一行众将,都已拜罢,鲁

智深向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然

无言。宋江向前道:“久闻长老清德,争奈俗缘浅薄,无路拜见尊颜。今因奉诏破

辽到此,得以拜见堂头大和尚,平生万幸。智深兄弟,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

善,今引宋江等众兄弟来参大师。”智真长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闲论世事。

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根心。吾弟子智深跟着将军,岂有差错!”宋江称谢不已。

鲁智深将出一包金银彩缎来,供献本师。智真长老道:“吾弟子,此物何处得来?

无义钱财,决不敢受。”智深禀道:“弟子累经功赏,积聚之物,弟子无用,特地

将来献纳本师,以充公用。”长老道:“众亦难消。与汝置经一藏,消灭罪恶,早

登善果。”鲁智深拜谢已了,宋江亦取金银彩缎上献智真长老,长老坚执不受。宋

江禀说:“我师不纳,可令库司办斋,供献本寺僧众。”当日就五台山寺中宿歇一

宵,长老设素斋相待,不在话下。

有感悟,如鲁智深与宋江最后的对话——

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绑住,捉来见宋先锋。宋江见拿得方腊,大喜,便问道:“吾师,你却如何正等得这贼首着?”

鲁智深道:“洒家自从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洒家杀了。贪战贼兵,直赶入乱山深处,迷踪失径,迤餵随路寻去。正在旷野琳琅山内,忽遇一个老僧,引领洒家到此处茅庵中,嘱咐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间等候。但见个长大汉从松林深处来,你便捉住。’夜来望见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知此间山径路数是何处。今早正见这贼爬过山来,因此俺一禅杖打翻,就捉来绑了,不想正是方腊。”

宋江又问道:“那一个老僧今在何处?”

鲁智深道:“那个老僧自引小僧到茅庵里,吩咐了柴米出来,竟不知投何处去了。”宋江道:“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令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

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有偈语,如鲁智深坐化前留下的——

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日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宋江与卢俊义看了偈语,嗟叹不已。众多头领都来看视鲁智深,焚香拜礼。

且这么多,可自行领会。


艾薇萌芽


有荤段子,如潘巧云第一次出场时——

三人酒至半酣,计算了酒钱,石秀将这担柴也都准折了。三人取路回来。杨雄入得门便叫:“大嫂,快来与这叔叔相见。”只见布帘里面应道:“大哥,你有甚叔叔?”杨雄道:“你且休问,先出来相见。”布帘起处,摇摇摆摆走出那个妇人来。生得如何?石秀看时,但见:
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轻软软肚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紧搊搊、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甚么东西。
有诗为证: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原来那妇人是七月七日生的,因此小字唤做巧云。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做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未及一年夫妻。石秀见那妇人出来,慌忙向前施礼道:“嫂嫂请坐。”石秀便拜。那妇人道:“奴家年轻,如何敢受礼!”杨雄道:“这个是我今日新认义的兄弟。你是嫂嫂,可受半礼。”当下石秀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四拜。那妇人还了两礼,请入来里面坐地。收拾一间空房,教叔叔安歇,不在话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287426/answer/10195752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