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刘备去世之前为何要说赵云不可重用,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有何特殊原因?

姒莞萱


刘备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这个并不见于文献记载。不过我们从《三国志》上的记载来看,赵云在刘备生前看起来并没有受到重用。

我们先来翻一翻赵云的履历。赵云起初是公孙瓒的部将,后来投奔刘备担任主骑(相当于骑兵队长)。长坂坡之战,赵云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攻打西川时,赵云又随诸葛亮、张飞带兵入川增援刘备,因军功被提拔为翊军将军。赵云在刘备生前总共就被提拔了两次,从主骑到牙门将军、翊军将军历时数十年。牙门将军、翊军将军都是杂号将军,因此可以看出赵云在刘备生前并没有获得过重用。

尽管赵云没被刘备重用,但陈寿作《三国志》时却把他和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并列为一传。由此足见当时赵云虽然没有名号将军的称号但在蜀国人心中,他的地位是不亚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四人的。这也间接表面了赵云对蜀国的贡献还是有的,只是由于他担任职务的特殊性而没有被人们记载下来。《三国志》里关于赵云领军打仗的记录很少,赵云类似曹操身边的典韦、许褚一直负责护卫刘备及其家眷。所以每当刘备打仗时,赵云都留守在后方。基于这样的情况,赵云也就很少有立战功的机会。由此可见刘备也认为赵云并不具备担任主将领军作战。

《三国志》里赵云唯一一次领军作战的记录,那就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让赵云独立率一支偏师作为疑兵来牵制曹魏主力。

后来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北伐失败,赵云在撤军的时候被曹魏大将军曹真击败。由此可见诸葛亮掌权时,赵云也没有被重用。可见之前在诸葛亮心中马谡的能力要比赵云强,连诸葛亮都存在这样的想法,刘备不重用赵云也可见一斑了。

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三国志 蜀书 赵云传》


历史战争


刘备在三国时期的用人水平不亚于曹操和孙权,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曹操与孙权,比如说曹操提倡的“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可是如果我问曹操提拔哪一个出身低微的人才,你会发现并没有。

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全部出自世家大族,荀彧与荀攸出自颖川荀氏,程昱出自在兖州士族,郭嘉出自颖川士族,贾诩出自凉州士族,曹操手下掌握兵权的不是曹氏就是夏侯氏宗亲。

孙权手下的张昭、周瑜、鲁肃、陆逊无一不是出自世家大族,唯有刘备打着皇亲的旗号,行屌丝之实。

三国政权中也唯有蜀汉政权算是草根出身,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等,基本上都是社会低层出身,刘备之所以能维持这么一个草根政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

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关羽有勇有谋,不仅武力超群,同时谋略过人,所以关羽是镇守荆州的主帅,张飞号称万人敌,熊虎之将,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所以张飞没有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魏延出身低微,是刘备的部曲,相当于私人财产,但刘备发现了魏延的才能,一路将魏延提拔为与关羽同等地位的汉中太守和镇远将军,如果说唯才是举,恐怕刘备的力度远大于曹操,刘备才真正做到了不看出身,只看才能。

诸葛亮富有战略,精于治国,长于内政,文韬武略俱全,所以刘备将诸葛亮定位于自已的萧何,所以刘备打仗不带诸葛亮,让诸葛亮镇守后方,足兵足粮,如同刘邦对萧何的定位一样,刘备对诸葛亮的定位就是丞相,而诸葛亮确实也起了丞相的作用,这就是刘备的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再比如说法正精于奇谋,但为人睚眦必报,所以刘备只用法正的奇谋,将法正带在身边作为首席参谋,而没有让法正参与内政,还有许靖,是个大名士,但没有具体的才能,所以刘备把许靖供奉起来给予高位,而没有实际权力。

蜀汉政权的每个人都因为自身的优劣,被刘备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这就是刘备的用人,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对于赵云,刘备是怎么用的呢?

赵云在三国乱世中是被本郡百姓推举为带兵首领,最早是跟随公孙瓒,因为公孙瓒过于残暴,不是追求仁政的赵云所期待的,所以在不久之后,赵云以家兄病逝离开公孙瓒。

赵云在公孙瓒处结识了同样投靠公孙瓒的刘备,在为家兄奔丧数年再次出山时,就开始追随仁义的刘备,一直到赵云去世,始终追随刘备,不离不弃,无论刘备是颠沛流离还是四处逃亡,赵云跟关羽、张飞一样,始终跟随刘备,这就是赵云的忠心,也算是刘备的个人魅力。

正史上的赵云军事实力并不突出,但是为人正直,一生追求仁政是整个三国无人可比的。

有几件事能显示出赵云的正直和仁义,第一件是赵云拒绝了桂阳太守赵范将他的寡嫂樊氏献给赵云,赵云不愿意与赵范这样的投机小人成为亲戚;

第二件事是赵云在刘备拿下成都,准备拿百姓的田产和财物分给自已的将士时,赵云为了百姓的安宁,以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理由劝谏刘备不要拿百姓的资产,要安抚好百姓,争取民心,刘备还接收了赵云的劝谏。

第三件事是赵云在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后,劝谏刘备不要发动对孙权的战争,要以大局为重,但这次刘备并没有听从赵云的劝谏。

对于一个如此重视民心,爱戴百姓的赵云来说,他算是应验了自已一生追求仁政的理想,同样,要不是刘备如此仁义,恐怕也不会引来赵云的一生跟随。

赵云的特长是正直与仁义,还有绝对的忠心,所以刘备把赵云视为自已的贴身近臣,除了为刘备作战之外,赵云在刘备时代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刘备的近臣守护刘备的家小。

长坂坡之战,刘备只顾自己逃命,是赵云护送刘备的妻子和当时唯一的儿子刘禅安全逃离曹操的追捕,虽然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纯俘虏,但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赵云能够在乱军之中安全护卫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就已经不容易了。

赤壁之战后,赵云同样是做为刘备的近臣,大部分时间是保护刘备的家小,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夫人时,是赵云居中守护,刘备率领兵马进入益州时,还是赵云守护刘备家小,孙夫人回东吴时,想要带走刘禅,仍然是赵云阻拦并再次救了刘禅。

什么是重用?

重用就是把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官职有多高,地位有多高,但一定是绝对的信任。

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从刘备的角度来说,建国立业即使事业开创得再大,还是要传给自已的儿子,也就是刘禅,刘备最重要的亲人就是他的儿子刘禅,而这个最重要的亲人的安全问题,刘备从头到尾都交给一个外人来守护,如果不是刘备信任赵云,也实在没有其他理由了。

看看曹操你就明白了,兵权全部在曹氏和夏侯氏手中,为什么?因为曹操信不过外人,只相信有亲戚关系的同族中人,外姓将领即使再有能力,也依然是曹氏和夏侯氏的手下,回过头来看刘备,你就会明白,刘备对赵云这个外姓将领是何其的信任。

将自己老小的性命都交给赵云守护,这是刘备对赵云的绝对信任,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时,赵云虽然劝阻过刘备,但刘备仍然将赵云安排二线的位置,刘备在夷陵战败,还是赵云第一个赶到前线救了刘备,这就是信任,虽然有政见不同,但从来不代表刘备不信任赵云。

刘备这么信任赵云,会在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吗?

当然了,重用与信任是有不同含义的,你信任一个人,未必重用他,比如刘备信任糜竺,糜竺是刘备的最大投资人和幕后金主,但由于糜竺能力不突出,刘备只给了和许靖一样的虚职。

再比如你信任你的家人,但并没有安排你的家人在你的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有可能是你的家人能力不足,有可能是理念不同,从来不影响信任,便毕竟没有重用,这就是区别。

从刘备给予赵云的官职和地位来说,虽然没有重用,但也没有轻用,蜀汉政权早期的四大封疆大吏之一就是赵云,当时关羽镇守荆州,魏延镇守汉中,这两个地方是蜀汉最重要的边境,也需要安排最重要的人防守,所以关羽和魏延是绝对的重用。

再比如张飞,长期镇守二线的阆中,相对于关羽和魏延的地位来说,张飞确实稍逊一些,但也并非轻用,而是人尽其才。

而赵云刚是镇守东部边境江州的将领,与张飞算是同等地位,虽然算不上绝对的重用,但并不是轻用,同样是人尽其才。

刘备这样的安排,说明本身就对赵云是既信任又中用,根本就不会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可重用的话,刘备说不可重用的是马谡,而不是赵云。不过刘备说什么都不重要了,因为诸葛亮执政后,完全是按照他自已的风格和思路来执政,刘备的话,诸葛亮有听,但并没有全听。

比如刘备说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没听,刘备说刘禅如果不堪大用,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不敢听。但刘备是绝对没有说赵云不可重用。

从诸葛亮对赵云的安排来看,诸葛亮对赵云也是颇为信任和重用,能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担任疑兵吸引曹魏关中军主力,这一重任诸葛亮交给了赵云,而在刘备时代独当一面,镇守汉中多年的魏延成了诸葛亮北伐军的前锋,这已经是诸葛亮对赵云的重用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大家好,我是司徒,听我聊历史,关注我不迷路。

谈起三国,那可有的说了,人物太多,剧情复杂,但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是五虎上将赵云,赵云这个人我认为大家应该在熟悉不过的了,小说三国里面是把赵云这个人写的近乎齐神,不过赵云相比关羽而言确实谦逊,又比张飞多了份稳重。也是小说让赵云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赵云

早期的赵云一直在公孙瓒的麾下效力,后来因为哥哥的死,他离开了公孙瓒,时隔七年赵云与刘备在邺城相见,从此赵云便一生追随刘备,替他出生入死。这是属于小说部分(作为蜀国的常胜将军赵云,虽然名声响亮基本上没有打输过什么仗,他经历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等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赵云除了军事才能之外,政治才能也是非常优秀的,赵云曾经引用霍去病的事迹来劝诫刘备将农田和房子还给百姓。在关羽张飞去世之后,还曾劝诫刘备不要伐吴。)不过这些来自于小说,也是后人对赵云的夸奖。真正的历史赵云其实没有那么的闪耀,赵云在历史中只是粗略的记载了两件事,第一就是长坂坡救主,第二就是与邓芝在箕谷抵挡曹真大军,败而不溃,后贬为镇军将军。

说来话长,长坂坡之战中,曹操追杀刘备,刘备为了逃命于是弄丢了自己得妻儿,危难之中是赵云孤身一人去救刘备的妻儿,不过也是没有七进七出那么夸张。自从赵云这一出之后,刘备便认定赵云的用处在于贴身保护于他,赵云得武功高强,并且有勇有谋,最适合保护刘备了。刘备不重用赵云,而是给赵云名义上的高官,五虎将的其他四位被分为前后左右将军,官位远在赵云之上,赵云与他们之间的最少差了两个等级,所以刘备并没有重用赵云。赵云不得重用的原因可能是如下:1.当时门阀制度较为严重,赵云出生布衣,投靠刘备也没有带一兵一卒,自然成为别人的嫁衣。2.赵云做官过于清廉,在朝中不会巩固自己的势力,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亲信和势力,只有赵云单枪匹马,自然人微言轻。3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冲锋陷阵,人才济济,赵云得不到施展也是正常,赵云本身也是缺乏领军的才能,但是赵云格斗很强,所以一直在刘备身边贴身保护。

这个题目的说法并不赞同,刘备也不是不重用赵云,只是他会用人,会抓住人心,让他们都在合适的位置上尽忠。


司徒历史


刘备临死前说过赵云不可重用?绝不可能!查阅史料,发现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临终托孤时从未说过什么赵云不可重用之类的遗言,他反倒是对诸葛亮大力推荐的马谡很不以为然,于是提醒诸葛亮马谡喜欢夸夸其谈,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马谡,字幼常,“白眉”马良之弟 。马氏家族是荆州世家大族。他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尤其是博学多才, 自幼熟读兵书,喜欢议论兵法、谋略,常能观察到细微之事,而且他分析起来鞭辟入里,头头是道,因此颇得诸葛亮青睐与赏识。

经诸葛亮大力举荐,刘备也与马谡接触交谈过,但总觉得马谡虽然军事理论基础扎实,谈起兵法来也是口若悬河且有理有据,但总觉得这人很浮夸,身上缺少点实在的东西,刘备把他和重经验论的谋臣黄权、马忠,以及他兄长、不善言辞却踏踏实实的马良比较起来,这“实在”二字就在他身上更加明显稀缺。

刘备进而想到,诸葛亮毫不掩饰对马谡的欣赏,自己身后他若真的重用起马谡来,恐怕会有些不妥,甚至会产生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

于是他在率大军东征孙吴前特意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希望诸葛亮对其进行多方面考察,再行定夺。诸葛亮虽未做声,但对此话大不以为然,依然任命马谡为参军。

后来马谡的表现,尤其是失守街亭一事,足以证明刘备看人的眼光准过诸葛亮。在知人善任、拔人于微贱方面,刘备确实甩诸葛亮几条街。刘备在时,蜀汉人才济济,将星闪耀,谋臣如雨,其事业达于巅峰。他一死,蜀汉人才很快出现断层,尤其是到了刘禅执政的中后期,居然无人可用,竟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擅权揽政、用人失察的诸葛亮难辞其咎。

再看看赵云。《三国志》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本来是军阀公孙瓒的部下,当公孙瓒派前来依附他的刘备帮助田楷抵御袁绍时,命赵云跟随刘备,两人很是投契,无话不谈,赵从此成了刘麾下的一员大将,跟定了实力弱小的他,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曹操南伐荆州时,刘备被其击溃,被迫南逃江陵,在当阳长坂(湖北当阳东北)被曹操亲率的数千“虎豹骑”追上,慌乱中,刘备丢下妻小,带诸葛亮、张飞等纵马往南奔逃。

当时赵云也在乱军之中,他身上抱着的婴儿,就是后来的蜀后主刘禅;他并未往南逃窜,而是奋力保护甘夫人,就是刘禅的生母。由于赵云拼死救主,浴血搏杀,使刘备妻小脱离了一场浩劫。

之后,刘备封其为牙门将军,还由衷的夸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

刘备率军取益州(今云、贵、川)时,赵云留守荆州。后来,刘备从葭萌关回攻刘璋,诸葛亮率赵云、张飞、刘封等人溯江西援,相继攻城略地,平定州县,一直打到江州(四川巴县),分派赵云自率一军从外水至江阳(四川泸州),最后与诸葛亮会师成都。

刘备袭夺益州后,封赵云为翊军将军,并赏赐金银、田庄。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攫升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侯,后又调任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兵出祁山伐魏,赵云随其进驻汉中。第二年,诸葛亮出兵,事先故意散布蜀军将穿越斜谷道(秦岭山豁,今陕西郿县西南)直捣关中,曹魏大将曹真中计,调集大军前来抵御。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偏师去对抗,自己率主力突然攻打祁山(今甘肃西和境内)。由于赵云、邓芝兵力单薄,是用做疑兵以牵制曹军主力的羸弱之兵,而曹军则尽遣精锐,因此,赵云部在箕谷(秦岭山谷,今陕西褒城以北)被曹真击败。

但赵云机智冷静,他聚集兵力,坚守营地(敛兵聚谷),所以损失并不大,不至于有大败亏输的局面出现。

马谡失街亭后,蜀汉北伐大军进退失据,诸葛亮只得放弃已到手的陇右三郡,退回汉中。诸葛亮点验部队,发现诸路军中以赵云所率一军损失最轻微,可他却有功不赏,还将赵被贬为镇军将军。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故。蜀后主刘禅追谥他为顺平侯。

赵云为人正直,武艺高强,且看淡名利,从不争功夸好。

刘备始终倚其为左膀右臂,一直对其笃信无疑,只可惜很少给他直接统兵作战的机会,只用其为中护军,也就是拿他当“警卫室主任”之类的高级保镖用,确有大材小用遗憾。

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赵云之忠诚,否则也不会成为刘备的亲随、贴身护卫。由此可以判定,刘备临死前绝不可能说什么赵云不可重用的谬语,他说的是只善纸上谈兵、且喜欢信口开河的马谡。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江湖上的确有传说,刘备临终托孤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可重用。”但在史料中找不到相关的记载,死无对证,就不能绝对说有也不能绝对说无。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陈寿对赵云的评价是: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这是说赵云跟老将黄忠都是身强力壮,勇猛无比。瓜牙并非贬义,其意是刘备的得力干将,就像灌婴、夏侯婴是刘邦得力帮手一样啊。(夏侯婴,被封汝阴文侯,又称作滕公。)

姜维对赵云的评价是:

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这是说赵云一生跟随先帝刘备,劳苦功高。能够遵循法度,性格温和而有贤能,做事仁慈而贤德。就是赵云浑身是胆,但不骄傲自大,盛气凌人。

对于赵云的人品、行为都没有任何负面的评价,无论时人还是后世,观点都是一致的。

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刘备一直不重用赵云,说赵云仅仅就是刘备的保镖之类的议论。

在豹眼看来,保镖一说那是在前期,即便是保镖那也未必是不重用。比如典韦、许褚都是曹操的贴身保镖,是最信任的人。

但豹眼阅读这段历史,的确有刘备没有重用赵云的感觉。总以为赵云应该有更大的成就和封赏。

214年,刘备取得益州,赏赐法正、诸葛亮、关羽、张飞为一等,封赏很厚。但不见对赵云封赏如何,这肯定不会少他的,与四人相比,差一点也说得过去。

219年,汉中之战,刘备取得胜利,自立为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封张飞为后将军、假节;封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封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但不见对赵云有任何封赏,除了一句“子龙浑身是胆也”之外,啥也没有。这有失公允。

关羽斩杀颜良,曹操上表封为汉寿亭侯;

刘备占据荆州封张飞为新亭侯;

208年,马腾接受曹操征召到许都,被拜卫尉,曹操上表封其子马超为都亭侯。

刘备自立为王后,因为关羽、张飞、马超都有亭侯的爵位,就没有再进爵,都赐假节。

老黄忠因为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赐爵关内侯。

但赵云在汉中之战中的汉水之战,立下大功,赐一个关内侯是起码的,但没有。

黄忠是老将,将再老,以前那是替人家打工出力,赵云作为保镖,可不仅仅是跑前跑后,就长坂坡护阿斗一件,足可以赐爵关内侯。

赤壁之战后,拜赵云一个偏将军。名曰将军,仅仅比裨将好一点,是很低级的杂号将军;刘备占据成都后,封了赵云一个莫名其妙的翊军将军,无人晓得是个啥级别,也没有爵位;汉中之战后,既没有升迁也没有爵位。

有说法是前、后、左、右只有四个,赵云好说话,就委屈一下。平衡是必须的,也可以理解。但爵位是无限的,到了这时,还不给一个关内侯,实在说不过去。

刘备自立为王后,迁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由牙门将升为镇远将军。尽管也没有封侯,但这个镇远将军,有时候也算杂号将军,但在三国时期,却是正经的将军封号。难怪刘备此决定,令全军上下一片震惊。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

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关羽、黄忠都已去世,没有分封,但赵云一直还在干他的翊军将军。

直到223年,刘备病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封永昌亭侯。

且不管啥时候封的征南将军,也不管镇东将军是不是比征南将军要高,那可是几年前魏延的封号。

从这个过程看出,刘备不仅没有给赵云更多的立功机会,在封赏上对赵云太薄。

一种说法是,刘备对赵云并不信任,因为赵云在刘备取得益州时力谏不要把田产分封将领,引起对立情绪,又在刘备东征孙吴时力谏,应该先讨伐曹魏。这些事令刘备不高兴,因此对赵云不重用,封赏不多。

也有说法是刘备把封赏赵云的机会留给刘禅,以期望赵云忠心看护刘禅。这的确是帝王托孤时常用的伎俩,但即便如此,刘备对待赵云太薄实在说不过去。

同时,还衍生出刘备为了控制诸葛亮,故意为之。也就有了刘备临终嘱托:“赵云不堪重用。“

这些都是猜测,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就刘备做事的套路,完全可以做得出来。

在豹眼看来,刘备对赵云太薄,留给刘禅做人情的因素是有,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根本而言,赵云是忠义双全,其心在汉朝廷,而不是蜀汉。

有说法赵云与刘巴、雍茂都曾经劝阻刘备称帝。雍茂就因别事被刘备杀死,刘巴看事不好,全力张罗刘备登基称帝的一切祷文、诏诰、文书,因此逃过一劫。

刘巴、雍茂的事,在《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解引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有记载,但没有查阅到赵云也劝谏过。

但从刘备对待赵云的态度来看,这可能是真的,赵云也能做得出来。

尽管赵云“柔贤慈惠”,但在大忠大义面前却毫不含糊。

至于刘备要控制诸葛亮,这事恐怕刘备真的有此心。说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自代之,也就是个顺水人情。

诸葛亮想取代刘禅,不管你刘备咋想咋做,都解决不了问题。

但刘备恐怕不会说“赵云不可重用的话”。马谡就是个例子,不管你刘备说啥,诸葛亮该咋用还是咋用。

不管刘备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对于赵云的事,刘备没少操心。

究竟如何,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豹眼看历史


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很长,但是有一点很奇怪,赵云一直都没有得到过刘备的重用,在临死前还说不可以重用赵云,那么是不是刘备不信任赵云呢?其实在刘备心目中,赵云是一个非常可靠的部下,这反映在很多事情上,当年刘备的妻儿被抢走的时候,他是委派赵云前去营救的,后来赵云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盼,让后主刘禅可以平安归来,如果刘备不信任赵云,他怎么会将这个重任交给他呢。

另外如果刘备不信任赵云,也不会让他一直在自己手下,刘备身边除了关羽和张飞,就是赵云了,可见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而刘备之所以在临死之前嘱咐不可以重用赵云,其实主要是因为刘备很了解赵云,他希望赵云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让赵云参与政治决策,反而错用了人才。赵云这个人十分的正直,而且在作战时很勇猛,这些都是赵云的优点,但是赵云为人过于耿直,他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上无法顺利和其他臣子交流和接触,时间久了自然会引发各种争端和矛盾,赵云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这个性格缺点而失掉性命。

所以赵云更适合作战,而不适合参与政治,刘备在和赵云相处的时日里面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不希望赵云受到重用,这也可以看做是刘备保护赵云的一种方式。

那么刘备这样看赵云是不是对他的误解呢,其实还真不是,通过关羽和张飞被杀之后赵云的举动就可以明白到这一点。当时刘备在得知关羽和张飞被杀之后,他当时的第一个念头自然是报仇,也决定要举兵征讨东吴。这个时候赵云却站出来反对,他认为当时不应该先征讨东吴,而是应该对付曹操,而且赵云也有自己的理由。在赵云的心目中,曹操才是劲敌,如果将曹操灭掉了东吴的日子还能长吗?赵云感觉当时也有作战时机,因为在曹操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开始篡位,曹魏当时的政治很混乱,很适合马上讨伐。

其实赵云的这些观点并不是错误的,也可以说赵云的眼光长远,但是他却没有站在刘备的角度上看问题,关羽和张飞可是一直追随刘备的忠心耿耿的兄弟,他势必要先给他们二人报仇,而且当时臣子们都支持这一做法,如果刘备按照赵云的说法去做,那岂不是无情无义,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赵云确实不应该被重用。


历史小地主


刘备和赵云的关系,已经跳出了上下级关系和君臣关系,起码在刘备心中是这样,是大家绝对想不到的关系。


妖百慧查阅了《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等等书籍,不管正史还是演绎,都没有关于“刘备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的记载,可见这只是杜撰。


《三国演义》中能把赵云列入了蜀汉的五虎上将,也有一定原因,妖百慧就抽丝剥茧,从几个方面,展现一个真实的刘备和赵云关系。

01

初次相遇,相见恨晚,奠定了刘备和赵云深厚的友情。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1)汉末军阀混战,北方有两大军阀,一个是袁绍,一个就是白马将军公孙瓒,赵云跟着公孙瓒。但是公孙瓒小家子气,任人唯亲,尽干些不仗义的事,这让赵云这位忠肝义胆,决心追随明君誓死奋斗的人大失所望。

期间刘备正好投奔了公孙瓒,于是赵云就结识了刘备,两人促膝交谈,刘备的理论开阔了赵云的视野,刘备的胸怀正是赵云一直想追寻的,于是赵云和刘备相约,终生相随不会背叛他。

但不久之后,赵云因家兄去世离开公孙瓒回家。这是不是刘备给他支的招就不得而知,因为史册上没有记载。

“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7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2)大家都知道刘备有关羽和张飞两个结义兄弟,是生死相交的朋友,但在刘备心中能和关、张一样地位的还有赵云,甚至更好。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关羽传》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三国志》注引《云别传》

有资格和刘备同塌而卧的人,整个三国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足见刘备与赵云感情之深厚。

02

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如铜墙铁壁,任谁也挑拨不动。刘备和赵云的关系是一种亲情家人关系,而不是面上说的“亲如兄弟”这么简单。

有人说刘备极度相信赵云,为什么赵云的职位比关、张低两三级呢?还不如后来的马超、黄忠和魏延。妖百慧查阅了大量史书,虽然历史上记载不多,但也看出了这其中的隐秘。

(1)历史上赵云一共救过2次阿斗。“第一次是在当阳长坂坡,刘备的军队被曹操打败,甘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投井了”。当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曹军去寻人时,有人向刘备告密说赵云投降曹军了,刘备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的。并拿起身边的手戟掷向告状的人。

玄德曰:“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当时张飞听了告密还当真了,要去追上赵云杀掉他,刘备说:赵云跟随我,心如铁石一般坚定,富贵根本就动摇不了他。

玄德曰:“休错疑了。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

刘备还斥责张飞说:不要再怀疑了,赵云此去曹营肯定有他的道理,我料定赵云一定不会背叛我!

第二次是周瑜为了拿回荆州,设计让刘备夫人孙尚香带阿斗回东吴,想通过挟持阿斗来控制刘备,却被赵云阻止,面对刘备夫人孙尚香,赵云照样从她手中夺回了阿斗。

(2)刘备还让赵云掌管自已的内事,就是家事,刘备在娶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时,东吴有图谋,结果赵云站在刘备房前,谁也不敢妄动。“孙夫人带来的侍卫和官吏有不法行为,都是赵云来约束的。”

(3)刘备每次出门去谈判,身边带的都是赵云,而不是关羽和张飞,赵云几次危难中保全了刘备。

(4)有些话别人不敢说,赵云敢说。关羽死后,刘备和东吴种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急于想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赵云劝谏刘备说:“应该先北伐曹魏,灭了曹魏自然就能收复孙权,伐吴并非上策。”


可以说赵云和刘备之间无话不谈,虽然赵云话少,但他在刘备面前说话是不用顾忌的,张飞和关羽还都被刘备斥责过,但赵云从来没有,刘备相信他,把他当做自家人,这和关张二人的兄弟关系大不同。

03

蜀汉中后期,赵云很少被委以重任,职位也不是很高,那是刘备对他的一种保护措施,因为刘备视他为家人,他与刘备一损俱损。

刘备和部将有3中关系,第一种是如马超、黄盖、魏延之类的,能帮刘备打天下的忠臣良将;第二种是关羽和张飞,情同手足可以一起谋天下的兄弟;第三种就是赵云,生死相依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但能够当自家人对待的亲人。诸葛亮是谋士另当别论。

(1)赵云跟随刘备初期,刘备人手少,也派赵云打过不少战役,等到刘备兵强马壮的时候,就很少派赵云参战了,这是刘备对他的一种保护。作为一家人,刘备不需要赵云再去冒险参战,给他的职位都比较安全。

(2)“刘备在世时,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并不高,不如关羽、张飞,也不如黄忠、马超、魏延、高翔等后来跟随刘备之人。”《三国演义》中写赵云是五虎将之一,是作者演义了,不可信。

就是因为刘备和赵云的这种自家人关系,刘备不可能把赵云的职位升的太高。因为刘备还在创业阶段,还需要人为他打天下,如果刘备将赵云的职位升到最高,恐怕凉了战功卓著的一班人的心。


刘备给他安排了二流将军位置,谁也说不出什么来。正好赵云跟随刘备,本就不是为了富贵,这些赵云和刘备息息相通,所以没有怨言。二人早就相约,刘备把他当做家庭一份子,把家人都托付给赵云。

(3)《三国志》中关于刘备临死前托孤,只写到招了诸葛亮和李严,没有写赵云。

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但是《云别传》中写到赵云劝谏刘备先不要伐吴,先伐曹,刘备不听,开始东征,留下赵云在江州做后勤。”刘备兵败于秭归,赵云带兵营救,一直打到永安,东吴大军退去。

此后赵云应该是一直在刘备身边没有离开过,刘备病重白帝城托孤之前,恐怕很多话早已和赵云交代清楚了。关于刘备和赵云说了什么,一家人,该说什么猜也猜得出来。

(4)“尽管赵云官位不高,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轻视他,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心高气傲的人,对赵云也是恭恭敬敬,喜爱有加,”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这和他与刘备的这种亲情关系是分不开的。

(5)赵云的职务大都在中军,多数时候在刘备身边,刘备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不管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人名气有多大,都不及赵云得到刘备信任多。


04

结束语。

(1)史书上对刘备家人记载极少,因为赵云和刘备的这种特殊亲情关系,记载的也极少。诸如长坂坡救阿斗这样的路人皆知的事件才有记载。刘备入蜀之后,刘备的家人和赵云的消息就很少出现了。这也是因为刘备的保护,刘备不说,赵云不说,外人谁知道呢?

(2)虽然《三国演义》将赵云演义为蜀中“五虎上将”之一,史书上并无此记载,但赵云绝对有五虎上将的势力。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等所有人,都是刘备的政治图谋伙伴,只有赵云不是,他跟着刘备不是为了的富贵,是作为家人在支持刘备。

(3)有人说赵云不被重用,只是刘备的保镖、禁卫队长,妖百慧认为这种说法不对,赵云做过太守,参加过诸多战役,这不是一个保镖能胜任的。只有“一家人”,才能解释清赵云官职不高,后期又很少参战,还能得到刘备绝对信任的原因。

所以刘备临死前也绝不可能说赵云不可重用的话!本文是妖百慧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评论。


妖百慧1


完全是刘备维护政权的驭人之术。

1.刘备临时前委托诸葛亮扶持自己儿子阿斗治理蜀国,如果不行,让诸葛亮取代他儿子。

2.深知赵云忠心不二,武艺高强。让赵云帮助自己儿子阿斗维护政权,如果有小人等危胁到他,可以杀之…

通过对两位老臣的委托,明面可以体现刘备仁义大德的君主风范,实则帝王都是孤家寡人,不信任任何人…核心就是让两位老臣相互制约,保护自己儿子阿斗,维护蜀国基业。权力给诸葛亮,不重用赵云,为的是不让赵云进入诸葛亮的利益圈内,更好的监督诸葛亮,如果危胁到儿子阿斗,可以杀之。虽然赵云无大权,但是他能力在万人军中,取敌将首籍的本领。



诺客商信


刘备并没有在临终前说过赵云不可重用,于情于理也都不可能讲这样的话。而赵云一生确实没有如演义小说里一样受到重用,这个是由其自身性格特点、能力特长以及客观政治需求所造成的,并非刘备主观上的不愿意重用。

刘备临终曾托孤诸葛亮,讲了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之所以要提醒诸葛亮马谡不能重用,是因为诸葛亮将马谡作为了自己重点培养的对象,诸葛亮身系蜀汉国运,重点培养的接班人当然是刘备托孤时最担心的,而赵云无论如何也不会被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故而也没必要说赵云不可大用的话。

赵云是个怎样的人

近些年有人言赵云的能力其实一般,能够位列所谓的“五虎上将”是拜陈寿所赐,若非《三国志》将赵云与“四方将军”同列一专,赵云的名声也不会这么大。但回过头看看赵云的经历,他能够与关、张、马、黄入列一传是合理的。

明朝学者徐奋鹏评价赵云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人,这个评价基于赵云身上没有任何污点,是对品质的褒奖,这一点毋庸置疑,赵云表现出来的忠肝义胆、仁义爱民、刚正不阿,怎么看都是为人臣的标杆。但水至清则无鱼,如果说刘备一直处于前期的寄人篱下阶段,赵云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人,而刘备毕竟是将事业越做越大,出淤泥而不染的赵云就成为刘备集团里的一个另类,甚至是某些人的绊脚石、眼中钉。


刘备入主益州时,本为激励将士,承诺将士入成都后可以适当拿取府库中的钱财,这在主公眼里是一种激励机制,面对这种情况政治家会如何做?刘巴预测府库被哄抢一空后会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并拿出了解决方案——印制值百钱的铜板进行流通。而赵云则不一样,面对这种局面,劝谏刘备不可为之,当有人提议将成都田产与房产分给诸将士时,赵云又是劝谏不可,这里是体现了赵云爱民,识得大体,胸怀格局,他的这一劝谏也迎合了刘备的心,毕竟刘备是要笼络人心的,一直唱的白脸,就等着人来唱红脸,而这个唱红脸的正是赵云,他也因此得罪了许多文武官员。


关于赵云的品质,我觉得他正直的有些执拗,这一点在刘备东征孙权时格外明显,他一直强调蜀汉的首敌是曹魏,而非孙权,这个道理莫说是刘备,恐怕连啊斗都明白。但刘备这次东征是饱含着国家战略的决定,毕竟“隆中对”这一国策中,荆州的战略地位关系着蜀国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刘备是带有赌徒心理的,因此将伐吴作为称帝后的一号令,此时的诸葛亮尚且未做出明显抵制,赵云如此强烈的否定必然让刘备失望。这一点容易让人联想起魏国的荀彧,无论如何都要正直立命,抵制曹操称魏王。

赵云的能力与刘备的用人

赵云的军事能力在当今饱受非议,一方面是由其身份地位倒推出来的,一方面是在正史中实际战绩反应出来的。前者认为赵云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武将中的地位甚至不及魏延,后者则从关、张、马、黄的经典战绩中对比出赵云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及四方将军,认为赵云是一位将才,不是一位帅才。


其实对于帅才的定义无非就是将领的统驭能力以及临场指挥能力,赵云可能更多的是表现出勇字,毕竟刘备对赵云的评价就是“子龙浑身是胆”,但在这个评价的背后是赵云在汉中战场上对曹军上演的一场“空城计”,只是罗贯中将此计戴在了诸葛亮头上,这体现的不光是勇,更多的是赵云的临场发挥以及谋略。

刘备与刘璋决裂时,赵云和张飞、诸葛亮从荆州入蜀驰援,攻下巴东、巴西后,行至江州时分兵,其中赵云是走江阳、犍为郡一路,这是其统兵自主作战的一个经厉,而且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就证明了其统帅能力,完成任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部完成对成都的合围,可以说益州之战赵云的作用很大。


但在益州之战中,刘备召集诸葛亮、张飞以及赵云入蜀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庞统在雒县阵亡,倘若庞统不死,可能蜀国的人事格局会有很大变化,关羽和诸葛亮等也许就会留镇荆州,形成蜀汉政权东部战区的核心集团,我认为这样也更有助于蜀汉政权的派系平衡。

既然入蜀已成定局,那么诸葛亮等一众荆州派与元老派,与益州本土势力以及刘焉曾带入益州的东州派就形成蜀中错综复杂的政治体系。这就导致了刘备用人上带有很大的权衡性,刘备攻打益州时就已经发现了益州的问题,那就是东洲派与益州本土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益州内部出现了大面积引狼入室的现象。这个对于君王来说是最为忌惮的,因此刘备的用人策略必须要平衡各方势力的利益。



从这里也能理解为何蜀国文臣之首并非诸葛亮了,官阶上许靖、刘巴、法正、糜竺皆要高于诸葛亮,这非诸葛亮能力不行,而是权衡各方势力,以及维持人才输送的渠道。当然这里有虚职和实职,有才能者多居实职,有声望者多居虚职,许靖就是高位虚职的代表。

刘备用人上还要兼顾降将,对于降将的重用往往是提升君主声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吸引的重要方式,生逢乱世,谁不想投奔一个有度量的君主呢?刘备占领汉中之后以魏延驻守一方面是因为其入川之战时的杰出表现,一方面就是体现对降将的重用,霍峻、黄忠、马超、黄权、吴懿等皆是如此。



这其中马超稍显特殊,刘备对马超重其名而轻其实,这是由于马超的军阀身份以及反复无常的经历使刘备有所顾忌,而其背后的汉都亭侯身份,或者往更远了说是汉伏波将军之后,以及羌族血统背景又不得不占据高位,这种政治意义远大于其实际军事能力。也正是这种身份使马超的政治觉悟要高于任何一方将军,毕竟是官僚体系中长大的,所以刘备夺取汉中以后是由马超为首劝晋刘备为汉中王,刘备作为政治回馈,将其列为四方将军是理所当然。

从这一点来看,赵云是有勇有谋,汉中战场上的赵云也有空城计退敌的亮点,却在刘备时期一直挂着翊军将军的杂号军衔,理应是刘备事业做大后,牺牲了赵云的个人利益来权衡各方势力,任人唯亲的名声是不利于刘备集团发展的,关张二人作为元老派里的代表,占据了高微,那么赵云、简雍、孙乾等人就必须做出让步,将为数不多的高位留给需要笼络的人。

那么赵云真的就没有实权吗?并非如此,刘备出征东吴前期,由于张飞的突然离世,江州战区的最高指挥出现空白,刘备便以赵云顶替了张飞,督江州军政,这里能体现刘备在危机时刻最信任的还是赵云这位老伙计。

说到信任,恐怕刘备一生最不会怀疑的人除了关张,就属赵云了。这位忠肝义胆的将军在刘备白手起家时便一路相随,两次护幼主啊斗脱离险境,当刘备入川时,孙夫人幺蛾子不断,刘备便以赵云管制内务,这种外将管理君主内务的事情恐怕在整个三国时期都属罕见!

说到赵云两次救幼主于险境,我觉得刘备在生前未对赵云做出提拔是想将人情留给儿子,在所谓的“五虎上将”已去其四的情况下,刘备即使再给予赵云一定提拔也毫无意义,这个人情让啊斗来做,对其接管蜀汉政权更有利,毕竟啊斗生性懦弱,即位之初没有威严的话,只好多留一些恩赐让他来做,所以赵云在建兴元年开始,从中护军、征南将军、昌亭侯到镇东将军,这一路提拔升迁的速度要高于刘备在世时的任何时期!

综上所述,我觉得刘备没有重用赵云是受限于为数不多的官位,以及错综复杂的蜀汉官僚体系,当事业弱小时,没有那么多人才任命,刘备甚至可以与赵云同榻而寝,但当蛋糕越做越大,就必然代表着融资进来的股东越来越多,那么利益分配就不能够如前期一样,以免企业崩盘。而将人情留给儿子应该是刘备最后能为刘禅所做的事情,故而也不可能说出赵云不可重用的话!

参考史料:《三国志》、《后汉书》


棍哥观史



赵云,字子龙,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然而,却有这样一个谣言: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可重用,是真的吗?

赵云不论是刘备生前,死后,都是受到重用的,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中相关内容,分析得出下列三个原因。


其一,刘备与赵云第一次见面,便对其青睐有加。演义第七回,公孙瓒与袁绍争夺韩馥的冀州,兵败被河北大将文丑紧追不舍,幸得小将赵云相救,五六十回合战退文丑。随后,公孙瓒重整旗鼓,与袁绍互相攻伐,被袁绍大军战败。这时,在平原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不辞劳苦,相救公孙瓒。公孙瓒为玄德介绍新得大将赵云,刘备与赵云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玄德、关、张动问毕,瓒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其二,刘备为救援徐州,名为向公孙瓒借兵马,实为相借赵云。自从上次在公孙瓒大营中与赵云相见后,刘备对其另眼看待,认为其是一员猛将,更是一个忠义之人,是值得结交的朋友及收服的大将。在解北海之围后,听到徐州糜竺向北海太守孔融及自己求救,刘备自觉自己兵微将寡,没有能力对抗兵强马壮的曹操,去了也没用。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去公孙瓒处借三五千兵马,实际上是向其借大将赵云。刘备去了公孙瓒大营,先说了相借几千马步军,随后直言借赵云。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瓒曰:“我借与君马步军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赵子龙一行。”瓒许之。玄德遂与关、张引本部三千人为前部,子龙引二千人随后,往徐州来。


试想,在单位,如果一个人有本事,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你,如果其他单位领导向你单位暂时抽调骨干,想到的也是你。是个领导都喜欢听话、聪明能干、业务熟练之人。谁也不喜欢偷奸耍滑、互相推诿、眼高手低之人。

其三,刘备重用赵云,将自己的家眷甘糜两位夫人及小阿斗交给他。古代帝王的御林军统帅肯定是他的亲信,如果不是信任他,重用他,怎么会将自己的老婆孩子交给他。万一这个人意志不坚定,被敌人收买,主公刚刚遭到失败,后方就被人出卖,老婆孩子被总管拿着投奔敌人,邀功请赏去了。


赵云无疑是忠诚的,自从跟随刘备后,任劳任怨,不管刘备遭受多大的失败,都不离不弃。如长坂坡有人向刘备告发说赵云投降曹操了,刘备坚决不信,说了句“子龙定不负我而去”。这是多大的信任啊,肝胆相照。赵云曾两次救小主人阿斗,一次为长坂坡从曹营手中救阿斗,另一次为江边从孙尚香手里救阿斗。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归,正是赵云千里救援,才将其救回白帝城。总之,赵云多次相救刘备及刘禅父子,还不求回报。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其三,刘备死后,诸葛亮重用赵云。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年幼,大权在丞相诸葛亮手里。诸葛亮发动一系列军事行动。如七擒孟获和第一次伐魏,都有老将赵云的身影。尤其是第一次伐魏,赵云以七十岁高龄出征,作为伐魏的一路军,和副将邓芝大战曹魏众将。赵云取得里阵斩韩德一门五将的战绩。后来,马谡丢失街亭,蜀汉大军陷入被动,不得不撤退。其余方面大军丢盔弃甲,唯独赵云与邓芝率领的军队,没有折损一人一骑,辎重等也没有丢失。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二人正欲起身,忽报赵云、邓芝到来,并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孔明大喜,亲引诸将出迎。”


总结:刘备临终前,并没有说不可重用赵云之类的话,而是说的马良的兄弟马谡名过其实。无论是刘备生前,还是他死后,诸葛亮当权时,赵云都是受到重用的,为蜀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愧为“五虎上将”之一。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