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自成患上了“恐清症”,被清軍吊打,百萬大軍真的是紙糊的嗎?

黃麗珊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秦良玉、盧象升、洪承疇,許多與農民軍交戰時戰績不錯的明朝將領,在與清軍作戰時,成績都不理想。許多農民軍打不過的對手,都是在遼東戰場上被清軍解決掉了。

精心謀劃的滿清和錯判形勢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軍開始向北京進軍時,清軍就已經意識到天下形勢可能大變,已準備進軍中原。

四月初四,范文程上書:“今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積極準備入關作戰。四月初九,清軍就出動,準備從密雲、薊等地入關,不給李自成喘息之機。

滿清入主中原,沒有范文程、洪承疇,恐怕沒那麼容易。

在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立即改變路線,進軍山海關。

而李自成則似乎無視清朝的存在,依然以明朝的殘餘勢力為主要競爭對手。

對吳三桂家庭的虐待不是一個個例,許多舊明勢力的人物都遭到了農民軍的“清算”,這些人物,大多數都已經投降李自成,並且都是李自成“百萬大軍”的一員。

因此,自然就有題中所問的“百萬大軍”不堪一擊之說了。許多舊明過來的部隊,儘管歸降了李自成,但和李闖王不是一條心,李闖王也沒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旦遇到挫折,這些部隊當然很快就反目!

山海關,20萬對18萬

“逼反”吳三桂,李自成發起了“山海關之戰”。

第一階段:20萬對4萬

從戰役的第一階段看,大順軍的戰鬥力依然保留非常完善。

在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作戰中,大順軍進展順利,徹底壓制了吳三桂軍。儘管20萬壓制4萬不大光彩,但想想當年在關內被盧象升等人吊打,大順軍的實力進步還是是非常大的。



但此時,已經發生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原本部署於切斷清軍與吳三桂連續的2萬唐通軍被清軍擊潰。此時李自成應該很清楚形勢了。

第二階段:20萬對18萬

李自成在得知情況後,迅速加強了對吳三桂的進攻,決心趁清軍尚未抵達時,拿下山海關。

做這個決定,李自成似乎低估了清軍的機動力。他與吳三桂軍已經交手,對吳三桂軍的防務能力應該有清晰判斷,但對於清軍大部隊抵達戰場的速度或許判斷失誤。

不就,多爾袞軍抵達,吳三桂入清營剃髮,兩軍合流。

吳三桂剃髮後,14萬清軍生力軍援助4萬吳三桂軍,對陣已疲勞的李自成20萬軍,雙方形勢已經臨近逆轉。

李自成在搶攻失敗後,“自北山橫亙入海,嚴陣以待”。

多爾袞軍“向海列陣,三桂分兵於右翼之末”,準備集中優勢兵力突擊。

在清軍與大順軍交手前,就已是攻守易勢了。

列陣時大風不止,雙方互相看不清形勢。

風停後,吳三桂當炮灰率先進攻,苦戰良久。農民軍此時雖有優勢,但漸漸疲憊。

此時,多爾袞以正白、鑲白2萬騎兵,從吳三桂右邊殺出。疲憊的農民軍對這支虎狼之師的突擊難以招架,“白旗所至,風捲潮湧,皆披靡莫能當”。

敵軍疲勞時,騎兵突擊的威力會得到加強

下午,多爾袞見農民軍陣勢已亂,發起全軍出擊,李自成本想“麾後軍益進”,挽回戰局,但被勸住,只得返回北京。

從山海關之戰來看,清軍出手後,農民軍確實迅速失利。但這並非農民軍畏懼怯戰,只是久戰疲憊,無力招架了。

潼關大戰,英勇的農民軍

滿清入北京後,依然把農民軍視為最大的威脅。尤其是李自成反攻懷慶後,大清把原本要討伐南明的多鐸部調來一起進攻農民軍。

大清兵分兩路,一路自山西攻陝北入關中,一路走潼關。



為了加強戰力,大清調蒙古各部參戰。

因此,李自成此時面對的,是大明王朝先後舉全國之力對抗的蒙古和滿清,以及大明王朝自己最精銳的關寧鐵騎!

就在李自成領軍往陝北抵抗時,得知清軍已經在潼關附近立營,急忙前往潼關。

因此,潼關之戰,李自成表面是防守方,但因為陝北方向形勢緊張,因此,李自成沒有時間長期堅守,必須迅速擊敗潼關方向之敵。

在連續的出擊後,李自成擊敗不了八旗軍,即使精心組織,出敵背後的騎兵夾擊也失利。

就作戰過程,李自成軍無疑是英勇的,都拼盡了全力作戰,並沒有“恐清”。

隨後,清軍紅衣大炮抵達,轟擊潼關,李自成軍依然最後組織了僅存的騎兵突擊,失禮後被迫退回西安。

潼關大戰,李自成軍算是盡力了,打不過真就是打不過。

結局,並非是逃跑,卻攪亂全局

李自成“恐清症”的最大證據是潼關戰後,不打清軍,調頭南下去打南明。

果真如此?

在潼關之戰失敗後,李自成意識到面對兩路來敵,陝西已無法支持,決心入湖北,整合資源再戰清軍。

在武昌的左良玉,擁有幾十萬大軍,面對李自成殘軍,並沒有興趣(勇氣去打,而是東下去打南明“除奸”了)。

面對這種情況,不管是李自成,還是滿清就意識到南明已經不堪一擊,此時應該迅速攻取南明,於是,大家都以南明為攻略目標了。

只是清軍速度快,迅速攻下江南,李自成東下不成,調頭湖北時被殺。

李自成餘部堅持與滿清交戰數十年。

警惕“恐x症”

李自成集團與滿清集團的決策能力弱,李自成軍比清軍(不管是八旗還是關寧鐵騎)戰鬥力弱,這是事實,談不上“恐清症”。

這些年我們沒少吃“恐x症”的虧。



早些年中國足球還算亞洲準一流時,打不過韓國,天天提“恐韓”。現在呢?偶爾能打過韓國了,又如何?

中國足球不是因為恐韓而弱,李自成也不是單單戰鬥力不如八旗而敗亡。

當身為“異族的”滿清和南明眉來眼去,把蒙古各部、漢八旗、關寧鐵騎一起糾集起來進攻李自成時,李自成軍和張獻忠的農民軍兄弟幹了一仗;李自成還殺了自己帳下猛人李巖;最後,他自己也是被漢人團練所殺。

看了這些,您還是認為李自成是敗於恐清嗎?

滿清再強,以滿人八旗之力是入主不了中原的。大明、大順再大,也是經不起內耗的。夫妻不和,外人欺。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李自成的軍隊不是不厲害,也沒有患上恐清症,那為什麼李自成百萬大軍失敗了呢?李自成的軍隊內部派系太多不團結,李自成的軍隊就是一群烏黑之眾,這種軍隊就給一大群流氓一樣,只能夠破壞國家不能夠建設國家,也不能夠保家衛國。我不是不喜歡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也是被官逼造成的,李自成剛起義的初心是正確的,也是想為老百姓過好日子才起義,李自成的起義軍快打到北京城就忘記初心了,所以李自成軍隊的戰鬥力也就大減了。我不是為封建王朝唱讚歌,請問大家李自成進了北京城辦過什麼好事情?沒有進北京城就先把明朝皇帝全家人都逼死,也不給明朝的文武大臣留一條活路,不管好劣人就是一個殺,這種不知自己為什麼造反的人,忘記初心的騙子能夠得江山,那肯定是一個大笑話。李自成的起義軍在北京城就給流氓一樣壞,殺人放火強姦婦女,搶劫老百姓錢財,讓北京城內外變成了人間地獄,吳三桂為大明王朝守著山海關,如果不是吳三桂守山海關滿清早就入關了,這樣重要的人物,李自成不知道保護人家的家屬,這讓吳三桂非常憤怒,吳三桂義氣用事才投靠了滿清政府。李自成的軍隊不是真正的農民軍隊,李自成的軍隊裡面,大部分都是投機分子和臭流氓,這樣的烏黑之眾只能夠禍害國家和老百姓,李自成不愛老百姓,只想自己當皇帝享受,對自己的手下人辦壞事不聞不問,這樣的軍隊一千萬也沒有用。明朝皇帝比李自成好老百姓還要反他,李自成還不像明朝皇帝對老百姓好呢,他有什麼能力去戰勝團結一心的清朝呢?清朝對漢人恨,可人家內部團結軍紀嚴明,清朝的軍隊不是烏黑之眾,派系也不太多,人家有統一的領導人。李自成的一百多萬軍隊,欺負明朝官員和老百姓厲害,真正面對強敵一百個人也不頂滿清一個人厲害,流氓軍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軍隊一盤散沙,一百萬人就是沒人管的一百萬只羊,只要有一百隻老虎這些羊就四分五裂了。李自成真正輸在忘記初心,沒有把剛起義的理想當成永遠的信仰,就給一個大騙子一樣,時間長了就露原形了,一個大騙子領著一群臭流氓,只種軍隊老百姓不會支持的,自己內部也不會團結一致打擊敵人的,最後慘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博愛小博士


明末農民軍非常複雜。但能對得起扛把子的,除了闖王李自成之外,還有就是張獻忠了。張獻忠的部隊還比較穩定清楚,基本都是從陝北山西帶來的子弟兵。李自成聲望很高,歸附於麾下的起義部隊很多。除了郝搖旗劉宗敏等一干死忠粉之外,還有諸如羅汝才,賀一龍等軍閥依附於闖王麾下。尤其是羅汝才,居然死於李自成之手!李巖亦是如此。和蔣介石國民黨軍隊一樣,各軍閥與中央嫡系部隊各自都有小算盤。

明末清初,中原地區仍以冷兵器對抗為主!騎兵和弓箭仍然佔有絕對優勢!弓箭箭鏃的大量需求,對於常年遊走的農民軍來說,的確很有挑戰。因此一個穩定的後方是割據軍閥能否壯大唯一因素。李自成和清兵應該算是棋逢對手。而且戰鬥精銳騎兵序列部隊人數也都大體一致,大概在10個營4萬人左右。山海關之役,李自成損失慘重,騎兵部隊大概有三分之一以上被殲滅,箭鏃也大量用盡!可以說,想主動重新組織一場萬人以上的軍事行動非常困難,因此部隊不斷後撤,脫離清軍接觸。由於戰略失誤,奪取西安之後,並沒有對周邊諸如甘肅陝南地區加強耕作,只是派駐少量部隊接管,在沒有穩定的後方情況下,西安也很快失陷。這說明部隊的補給能力非常不堪,別說戰略物資(箭鏃,馬匹以及盔甲等)就連口糧基本也靠強奪為生了。隨著羅汝才和李巖的冤案發生。致使脆弱的農民軍聯盟四分五裂,大部分起義軍領袖都開始自己找出路,這些已經被官府貼上反賊必死標籤的亡命之徒,只能抱團取暖生存,可選擇的路並不多,要麼投降南明,要麼投降清軍。此時中原北部地區已經破敗凋敝,佔山為王,也只能是權益之策。只有投靠更大的軍閥,才能繼續生存。因此李自成大部分部隊後期都投靠了張獻忠和南明!這也推遲了清朝迅速統治中原地區的腳步。

沒有在西安稱帝是李自成最大的失誤!匆忙進軍北京也是其短命的因素之一!李自成在撤至西安城,卻很快失陷,說明城內戰爭物資儲備為零!沒有一個固定的根據地,其命運始終飄零流浪,這對於想稱帝的部隊來說是致命的弱點。


美國GE


如果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那麼,這是藐視敵人!但如果你說,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那麼,一定是被鄙視的!

“紙糊論”掩蓋了大順軍的歷史真相。

事實上,所謂“紙糊論”者,不但是對抗清英雄的侮辱,更是對歷史的無知和不尊重。而這些言論充其量只是對李自成“成王敗寇”結局的自我解嘲罷了。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如果李自成真的足夠強大,怎麼會敗得那麼慘呢?

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其實都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它其實是建立在一種猜想臆斷基礎上的錯覺。

既然,“紙糊論”是一種錯覺,那麼這種錯覺是如何造成的呢?

應該說,很多歷史迷們和我一樣,在研究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共同尋找著答案。

在對李自成整個進軍撤退路線研究後,我們會恍然大悟。他們是在遭受了某種嚴重打擊、受到重創後,被迫轉移的。這是戰略撤退,但不是“恐清症”。

是什麼樣的打擊讓他們如此狼狽不堪地戰略大轉移呢?進行通盤對比分析發現,原來,他們是在重大戰役中,關乎戰場“戰爭主導權”的關鍵戰役中,失去了先手,又不能後發制人,未能調整好戰略部署,導致無法進行有效地“大反攻”,從而遏制敵人的進攻勢頭。

正是這樣的“大決戰”,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敵人的偷襲中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從而被迫作出大撤退。“大撤退”被很多人看不明白,變成了逃跑主義,甚至被戲謔調侃成了“恐清症”。

事實上,因為“大決戰”失利,導致處於戰略被動局面的情況,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

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類似的戰例。

比如。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閃擊美軍,令其損失慘重,美軍是不是“紙糊”的?

再比如。希特勒閃擊前蘇聯,令蘇聯一度無法抵擋,大量軍隊被摧毀,城市被佔領,差點莫斯科也被攻佔。那麼,蘇聯軍隊是不是“紙糊”的?

艾米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李自成的大順軍同樣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閃電打擊”而一步步陷入被動局面的,在李自成尚未扭轉戰局前,他就陰差陽錯地被幾個山野小民誤打誤撞地實施了“斬首行動”,從此,群龍無首,起義軍陷入低谷。

經常有朋友和我侃侃中國歷史,聊到李自成都是一臉不屑,認為他就是一個流寇。似乎他打敗仗是情理之中的必然。這種因為李自成是個失敗者,而習慣成自然地對其戴上各種帽子的情況很常見。

大決戰失利,大順軍遭遇“滅頂之災”。

實際上,真實的李自成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

我們先說說他最大的敗仗,一片石之戰。這場戰役讓李自成遭受重創,成為改變他歷史命運的“大決戰”。

這一仗,本來是贏了。但是,很快又輸了。

他贏了吳三桂,輸給了多爾袞。

吳三桂,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謂勇冠三軍。鎮守山海關,清軍從未得手。當年,為救出被後金叛軍圍困的父親吳襄,大戰八旗軍,一戰成名。就是這樣的厲害角色,在和李自成的戰鬥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當吳三桂5萬兵馬對陣李自成6萬兵馬,已經處於下風,敗局註定,李自成已經勝券在握了!如果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能把威震清軍的關寧鐵騎給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毫無還手之力嗎?

推斑窺豹,闖軍的戰力實在不容小覷。

那麼,功虧一簣的李自成為何又失敗了呢?

這是李自成大順軍對“伏擊戰”缺乏足夠心理素質的後果。

早已經埋伏在附近的八旗軍是傾巢出動,志在必得的!他們在李自成闖軍和關寧軍兩敗俱傷的時候,憑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出擊,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

李自成的闖軍不知深淺。

當他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伏擊,打懵了!

歷史上,以閃電戰著稱的希特勒,就把前蘇聯打了個二等殘廢。蘇聯最後慘勝,付出了千萬紅軍的犧牲代價。

八旗軍的“閃電戰”有幾個特點:

其一,突然性。

鋪天蓋地的騎兵衝鋒,遮雲蔽日,讓闖軍在心理上造成了嚴重恐慌。

其二,殺傷性。

八旗軍的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蜂擁而上,一擊而中。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打蛇七寸!

其三,迷惑性。

整個閃擊中,八旗軍兵士們採用了迷惑性手段,大聲嚎叫著,“闖軍敗了!”

“闖軍敗了!”如同來自地獄的餓狼嚎叫,其恐怖效果,不啻於讓今天的我們看了一部驚悚片後,依然心有餘悸,不敢回想。

其四,毀滅性。

這是什麼特點?是多爾袞對這一仗的軍事指揮最狠的一點,他把“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戰術特徵演繹得淋漓盡致。他顛覆了傳統戰術思想裡,“窮寇莫追”的打法,你越跑我越追,追上我再打,總之,就是徹底消滅!

結果,這一仗下來,闖軍的精銳盡失,損失慘重。在遭遇突襲後,闖軍潰不成軍,八旗兵則一路掩殺,李自成差點也沒能逃出一片石。如果他當時就光榮了,後世是不是要給他扣上“草包”的帽子呢?

在兵敗如山倒情況下,任何人都會迴天無力的!何況,關寧軍轉敗為勝,前後夾擊!

最後,變成了一場不對等的單邊大屠殺戰役!

打仗,打的是什麼?是勇氣!是意志!是戰術!

在這場本來勢均力敵的一片石戰場,因為清軍戰術得當,出奇制勝,輕鬆打了一個漂亮的閃電伏擊戰。

接下來,心理防線被攻破的闖軍因為,“不知底細,本能地後撤”,結果導致軍隊亂了陣腳,自相踐踏,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清軍的“聯合收割機”——八旗鐵騎,已經毫不客氣地來收割人頭了!

自從努爾哈赤反叛以後,創建八旗軍,就把“騎射乃滿洲之本”作為建軍方針,八旗騎兵最擅長騎射。其多次入關劫掠,靠的就是這支重騎兵。當他們如旋風一般刮到闖軍戰士跟前時,多少還在盲目撤退中的將士,稀裡糊塗成了八旗彎刀和利箭下的冤魂。

每每研究一片石之戰,我都在痛心於那些戰死疆場的將士,多少能征慣戰的骨幹在這場戰役中陣亡,連從不失手的肱骨大將劉宗敏都被利箭→射傷掛彩,渾身是血。

兵敗如山倒啊!任何個體都擋不住這種大趨勢,想力挽狂瀾,只是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景罷了。

所以,我真的要為那些戰死沙場的闖軍將士們鳴不平、說句公道話,他們其實很英勇!他們不是紙糊的!

這場戰役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李自成對清軍參戰估計不足。

根本就不相信清軍此時會參戰!

戰略誤判,讓他在戰術上缺乏足夠的應對策略,必然不能全身而退,軍隊被打殘,失去戰鬥力,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後,澄清一下,李自成的所謂“百萬大軍”其實是虛張聲勢,真實人數在20萬人,而且還有大量家屬隨行。

這真應了那句話,你忽視了的敵人最後就是你的毀滅者!

PS:今天有網友討論,為何潼關也敗了?特做如下補充討論。

在決定李自成大順朝命運的兩大決戰中,李自成接連敗“北”,一敗再敗。

來自北方的“北軍”何以如此兇猛?

潼關之戰,李自成是孤軍作戰,兵力嚴重不足。所謂,百萬大軍說,都是浮雲。天兵天將,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那是願望。李自成不是玉皇大帝,他做不到。

清軍發動南下作戰計劃後,阿濟格和多鐸的兩大軍事集團,構成了南北夾擊的態勢。其總兵力達到了20多萬,包括吳三桂、尚可喜等前明降軍。僅直接與李自成作潼關大決戰的阿濟格就動員了8萬多兵力。

而李自成的大順軍包括一些明朝降軍,受吳三桂投敵叛國行為的負面影響,抵抗不堅決,投降者眾。而李自成潼關的數萬人馬,也沒有網上誇張的二三十萬之眾!除了一片石之戰的大量傷員,老弱病殘,家屬,能打仗的有限。比如,潼關決戰的十多天裡,劉芳亮出兵夜襲,以區區千餘人出擊,如何取勝?!李自成親自出擊,僅組織了300多騎兵出擊。

軍力如此有限,都說明遭受一片石重創後,大順軍兵員沒有得到及時補充。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清軍進攻中沿途的大屠殺,造成赤地千里,百姓流離失所,燒殺搶掠,造成萬里無人煙,李自成的根據地被破壞嚴重。這讓李自成無力反擊,被迫撤退!隨後,鎮守潼關的守將獻關投敵。

由此可知,清軍入關合理運用的“閃電戰”,綜合了伏擊戰術、快速機動戰術、殲滅戰術等多種戰術,讓李自成的大順軍遭受重創,元氣大傷,形成了網絡上流傳的所謂“恐清症”。


卓爾艾米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

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

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兇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



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

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兇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皇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

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兇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

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兇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

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面對精於騎射、戰力處於巔峰期的八旗兵以及急於建功並報仇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大順軍是一敗再敗,當年面對明軍時的優勢與信心已蕩然無存,而被迫放棄關中是大順的一次戰略大撤退,此後,李自成屢戰屢敗,狼奔豕突,其處境愈發困難。

李自成放棄西安,經鄂、豫交界的崇山峻嶺向東南潰逃。清軍、吳三桂軍緊追不捨,面對清軍的殘酷圍剿,大順軍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大多數時候都是望風而逃。第二年三月,大順軍逼近武昌,鎮守武昌的明將左良玉異常恐慌,向盤踞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告急。

對峙一個月後,左良玉棄城而逃,李自成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了武昌城,但好景不長,清軍進軍奇快,很快追到城外,李自成在武昌只停留了兩天,便匆匆離開。



武昌外圍一場惡戰,大順軍大敗虧輸,權將軍劉宗敏被清軍活捉,旋遭凌遲處死。李自成突出重圍,順流東下,向九江方向逃去。

當大順軍殘部退到九江富池口時,清軍又大舉追至,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大順軍傷亡慘重,損失非常大。李自成無力發起反擊,於是從九江掉頭往西南方向潰退,以打破這種被圍追堵截的被動局面。當李自成率殘餘的大順軍輾轉退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一帶時,清軍再次尾隨而至,隨即向驚魂未定的大順軍發起了兇猛的圍攻。

大順軍將士無心死戰,在清軍的圍攻下死的死、逃的逃,李自成再一次奇蹟般地衝出了重圍。1645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宮山中被一群山民用鐵鏟、鐵鋤打死(一說死的是替身,李本人逃出生天後隱姓埋名逃到湖南石門家山寺剃度出家 )。


至此,李自成,這位將大明攪得天翻地覆的一代梟雄匆匆退出了歷史舞臺,其戎馬倥傯的一生也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硝煙瀰漫的一頁也被悄然翻過。李自成在明清之交的中國歷史舞臺上縱橫馳騁了十幾年,攪起了一陣陣血雨腥風,最盛時擁眾近百萬,他意志堅韌,屢仆屢起,最終推翻了明朝的統治,說明此人絕非一般的凡夫俗子。

他還在長期的征戰中總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一種簡單實用、頗具特色的軍事思想。但由於出身農家,文化水平不高,他的小農意識也很嚴重,同封建時代所有的農民領袖一樣,他也有濃烈的皇權思想。一旦小有成就,他便稱王稱帝。他的流寇主義思想也很嚴重,始終沒有建立一塊穩固的根據地。他也沒能始終如一的嚴肅軍紀,約束將士,致使大順政權很快地失掉了民心。


驢和熊貓


李自成的“恐清症”完全是胡說八道,李自成的百萬從來沒有聚集起來與清軍進行過正面較量,反而是隻有半數兵力在與清軍交戰。

鼠疫幫助清軍

1644年李自成率領不到2萬的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之後建立大順政權,聽聞吳三桂反叛歸清之後10萬大軍兵發山海關,與漢奸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交戰,眼看關寧鐵騎逐漸不支,清軍騎兵從後方偷襲,李自成兵敗率領不到3萬大軍兵敗至北京。

按照現在的研究發現,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大軍就感染了鼠疫,兵員得不到補充,雖然清軍入關時只有5萬大軍,但是人家全都是騎兵不怕鼠疫。而李自成的軍隊多以步兵為主,當時10萬大軍有多少能戰的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

戰略出現問題

北京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在沒有絕對的實力之前,千萬不要攻佔前朝的首都。攻佔了北京的大順軍正好給了清軍一個理由,為崇禎皇帝報仇。可李自成偏偏這樣幹了,導致兩面受敵一面要防著清軍,另一面一面又要防著江南的明軍,不能集中自己的全部兵力來和清軍進行決戰。而反觀清軍在潼關吃了幾個小敗仗之後,立即調動全部的主力來和李自成進行決戰,最終一戰擊潰李自成的主力軍隊,攆的李自成下江南,最終在小村落裡被農民所殺。

李自成手下缺乏像樣的謀士,不能為李自成提出奪取天下的戰略。像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佔領南京之後,謀士朱升提出的戰略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後又有謀士提出先取江南富庶之地,再剪去元大都左右屏障才一舉定鼎中原。


陸棄


筆者始終認為,談軍事,不可以脫離政治。凡是脫離了政治只談軍事的一定會 把軍事問題談成一鍋漿糊。

那麼,“闖軍”的政治問題在哪裡呢?闖軍的政治問題就是沒有政治,這個沒有政治包括既沒有政治人才,也沒有政治意識,如果說這麼大的軍事活動沒有政治意識的認定,實在難以成立,如果一定要尋找政治因素的話,筆者也就加上一句話:

“李自成和他的闖軍充其量也就有些樸素的政治覺醒”而已。除此,無他。

這種樸素的政治覺醒支持不了政治建設的。必須有政治人才帶領具有政治意識的人才會搞起政治建設,然後組織起億萬樸素政治覺醒的人,組成百萬大軍才真是百萬大軍,不然,百萬頭豬而已。

國共內戰時期王耀武說過“就是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呀”。結果呢?豬和人畢竟是不一樣的,豬是沒有政治意識的,亦不會政治覺醒,只會四處亂跑,確實難抓。但是,人就不一樣了,我們都看過《讓子彈飛》吧!劇中的武舉人瞬間反水,那個乾淨利索麻利快,哪有拖泥帶水,這種政治覺醒再加上保命要緊,不要說五萬個武舉人了,再來五十萬、一百萬也是抓的完的。既然三天抓五萬,要抓五十萬或者一百萬,算術題嘛!是不是?只要時間再放長十個或者二十個三天不就行了。



李自成的百萬軍隊呢?本來只是吃大戶的遊民飢漢,吃了一年,老天爺還是繼續天災人禍的,沒辦法,再吃一年,然後,又吃一年又一年。

如春蠶吃桑葉,終於吃到了北京這個最大戶,回頭一看,咦,既沒有根據地,已沒有搞生產,連基層政權也沒有建設。

自己沒有生產創造不了財富,大戶們也已經吃完怎麼辦?更蠢的是李自成自己也要做大戶,你既然宣佈你是大戶,不吃你吃誰呢?

那麼,我們把我們自己設定成一個沒有民族意識的闖軍一員,(那時候真沒有,民族意識沒有多少年,這個要承認)。一百萬人聚在一起,缺衣少食的,搶也無處搶,奪也無人奪。這時候,忽然來了組織良好的,有根據地的,有飯吃的大清政府來打李自成了。

你怎麼選?自然學武舉人了,並且要快,快了還可以混個一官半職呢!人家要打的是李自成(黃老爺)嘛,黃老爺(李自成)死好過我死,所謂“死道友不死本道也”,走.........一起打去好了。

還是舉《讓子彈飛》的例子,那些光著上身的漢子們,他們幫誰打仗?他們願意幫誰打仗?誰就要勝利了就幫誰嘛!趕緊的分個椅子才是。是不是!

至於紙人,紙糊的人,一百萬個紙糊人插在哪裡,讓清軍去砍,一個一個的砍,估計也能累死幾個清軍的,一百萬個武舉人嘛!真不如一百萬個紙糊人有戰鬥力的。

最後的答案來了,闖軍的百萬大軍不是紙糊的,是隨風走的一堆沙子。


葭明通半瓶歷史


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的確有一多半是紙糊的。李自成在前期之所以能夠屢敗屢戰,每一次失敗之後都能迅速地重新回血,就是因為在天災人禍的綜合作用下,北方——尤其是陝西和河南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災民,這些災民在遭受天災之後,還要忍受著明朝官吏和皇族親王的剝削,除了揭竿而起,斷無其他生路可言。正是這些連飯都吃不飽的災民構成了李自成軍隊的絕大部分。

這些農民軍往往是拖家帶口跟著李自成,也就是說,這百萬軍隊中,包括一部分的婦女和兒童,以及老人,可想而知,其戰鬥力有多麼低下。當然,李自成肯定不能只靠著這些災民打江山,他手下還是有一部分精銳部隊的。這些精銳部隊的成分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以及各次戰役中投降的明軍。這些“前明軍”有著一定的戰鬥力,尤其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但由於明朝政府無力支付鉅額的軍餉,所以這些人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能夠取得朱仙鎮大捷等勝利,很大程度上是這些人大的功勞。

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大概二十萬左右,這些人後來幾乎盡數被李自成帶去攻打吳三桂,然後全軍覆沒了。

李自成部隊的裝備,以冷兵器為主,同時摻雜著少量從明軍手中繳獲的火門槍和輕型火炮弗朗機。這種火力配備尚不及明軍。

作為李自成滅掉明朝之後的最大對手,清軍的戰鬥力可謂是恐怖至極。清軍的肉搏戰能力毋庸置疑,這種優勢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就一直存在。即使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關寧軍,在近身作戰方面也不是清軍的對手。在努爾哈赤時期,女真尚處於半奴隸制半封建的社會之中,生產力水平並不高。雖然在軍事方面可以穩壓明朝,但是在國力方面則大為不如,尤其是火器製造方面。正因為如此,明朝憑藉著火炮的優勢,勉強應付清軍。

皇太極繼位之後,一改努爾哈赤歧視漢人的政策,他重用漢人知識分子,並且恢復漢族奴隸為自由之身,令其從事農業,在國家機器的構建上,仿照明朝制度。經過皇太極的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清王朝”逐漸形成。在此時,由於明朝的孔有德等人的叛變,以及清政權與西方人的接觸,他們已經掌握了火炮——包括紅衣大炮的製作方法。且因為皇太極對於火炮製造的重視,因此後金的火器製造部門收到嚴格監督,故所制火炮的質量已經遠高於明朝。

在1640年的松錦之戰中,明清兩軍曾以火炮對轟,但清軍的火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超過明軍,故明軍大敗。

可想而知,清軍無論是從近戰肉搏,還是火器裝備方面,都甩開李自成軍隊不少。因此,在一片石之戰,李自成敗退後,清軍一路橫掃北方。見大順軍佔據的城池,清軍直接以紅衣大炮轟擊數個時辰,城牆倒塌,清軍幾乎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便能攻下一座城池。所以,李自成在北方的勢力,很快便被清軍肅清。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的確是紙老虎無疑。


庭州行者


沒有百萬大軍。

古代打仗一向吹噓,動不動就幾十萬、百萬的,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戰時就號稱是八十萬大軍,苻堅伐晉也吹噓自己是百萬大軍。

所以說李自成是百萬大軍,肯定是吹噓,而且也沒有資料說他吹噓自己是百萬大軍。

翻閱史料,對李自成軍隊數量記載不一,差距極大。

如下:

1.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軍五十萬東徵北京,

2.大順軍入燕京之初,兵不滿二萬

3.由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

4.順治二年(1645年)閏六月,英親王(阿濟格)奏,流賊李自成率眾二十萬,聲言欲取南京。

5.李自成死後,其餘部不下四、五十萬人,分兩支進入湖南。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李自成兵力的變化起伏很大,實在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兵馬。估計他自己也不知道……

其實農民軍的戰鬥力一直都很差,經常被明軍打的全軍覆沒,因為畢竟是農民,很多都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李自成略好些,是驛卒出生。

李自成就曾被打的全軍覆沒,僅率領十八騎逃亡商洛山中,要不是河南大旱饑民遍地,根本無法捲土重來。

不過,農民軍在後期戰鬥力超越了明軍,比如李自成全殲孫傳庭的秦軍,佔領關中。不久,李自成在西安稱帝。

隨後,李自成率主力攻入山西,進攻北京,一路上勢如破竹,除了寧武關反抗激烈之外,其他地區經過小規模戰鬥後紛紛投降。

最終,京城三大營不戰而降,李自成攻佔北京。

此時,明軍僅存的尚有戰鬥力的部隊只有關外吳三桂的關寧軍。

李自成率軍與吳三桂的關寧軍在山海關大戰,關寧軍不敵。吳三桂被迫投降多爾袞,請八旗入關助戰,大順軍這才大敗。

可見當時戰鬥力排行:八旗兵>大順軍>明軍。

李自成逃出北京後,八旗和關寧軍一路追趕,大順軍節節敗退。

1644年10月19日,多爾袞命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八旗兵2萬,吳三桂、尚可喜等降清漢將1萬,共3萬兵馬,又徵調了蒙古、宣府、大同投降明軍三四萬,共8萬餘人,繼續追擊,欲一舉消滅大順政權。

而大順軍有十幾萬。

潼關之戰。

1644年,12月29日,大順軍在主將劉宗敏的率領下出關與八旗兵大戰,但被八旗兵正面衝鋒打的大敗,敗退關內。

1645年正月初四,大順軍將領劉芳亮領兵千餘,夜襲清營。若是軍紀散漫、戰鬥力廢弛的明軍十有八九會偷襲成功,但清軍一直有著嚴格的營地管理制度,並在營地周圍挖掘壕溝,構築土牆、鹿角和盾牌防禦。大順軍未能得手,損兵折將而歸。

李自成親率馬步兵拒戰,又被清軍擊敗。

大順軍在初五、初六兩日連續夜襲清營,但都被嚴陣以待的清軍擊敗。

十一日,清軍先用紅衣炮轟擊潼關,接著大舉進攻。大順軍頑強奮戰,又分兵迂迴到清軍陣後攻擊,俱敗。

由此可見,八旗兵的強悍戰鬥力,所向無敵。

李自成大順軍之所以失敗,完全是被八旗兵在戰鬥力上差距過大導致。

兵貴精不貴多。多了反而是累贅。


燕趙節度使


李自成患上了“恐清症”,被清軍吊打,百萬大軍真的是紙糊的嗎?

李自成(闖王)是一個出身在貧苦農民家的子弟,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如果不是惡霸(村霸)的逼迫,他會是一個很好的務農者,他殺了惡霸和村痞還有他哪與村痞鬼混的老婆後,被迫逃離家園,在河西地區裡當了個邊兵以此度日,恰蓬此時金兵逼近北京城,他所在的部隊奉命進京勤王,當部隊行至今蘭州榆中時因統領部隊的首領剋扣軍響引發兵變,領頭的就是李自成,李自成率兵變的士兵殺死了統領部隊的將領(兵變也引發了農民的叛亂)李自率領兵變和起義的農民打下了榆中縣城,備足了響銀和糧草後率起義的農民軍進入了陝西並在哪一帶活動,最後聽聞高迎祥(闖王)所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山西李自成就率領自已起義部隊投奔了高闖王,同時投奔為還有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

高闖王在一次戰鬥中被官兵所俘,最被官兵給殺了,最後在眾將領的推舉下,李自成當上了新的闖王,而張獻忠素與李自成不合就率部往東進入了河南活動了一陣子就率部進入四川。

李自成在陝西河南一帶活動,部隊是越來越壯大,最後發展到了擁有百萬之眾的農民起義部隊,李自成乘勢率百萬大軍一路向北京殺去,圍住了紫禁城,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李自成戰敗棄京城而向西逃去,吳三桂緊追不放,陝西戰敗,李自成經河南進入湖北,修整一下後他打算到東南沿海一帶去發展,並開始造船,還沒有做好準備,吳三桂以及清軍就以趕到了眼前,李自成倉促應戰又打敗了,無奈只得帶領所部向南退去,在九宮山李自成在查看地形時被當地民團所殺。

為什麼百萬大軍擋不住吳三桂和多爾袞的清軍,原因很簡單,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其實是各農民起義部隊以及投降的前明朝部隊,遇到強敵哪肯定是一打就散,有的投靠了南明,有的投靠了清軍及吳三桂,李自成哪時以沒有多少部隊了,也可能就七八萬人吧,所以李自成以經沒有了低抗強敵的本錢了,因此也就一敗再敗在九宮山被殺,李自成的夢也就斷了,以上就是我分析出的一點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