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被時人譽為“隴上鐵漢”,被魯迅稱之為中國脊樑的人是誰?


被時人譽為“隴上鐵漢”,被魯迅稱之為中國脊樑的人是誰?

在甘肅官員中,牛樹梅是清代循吏的傑出代表,安維竣則是言官中最有骨氣的人。

安維峻,生於1854年,卒於1925年,天水秦安人。通渭、秦安這塊地方被賈平凹視為中國農耕文明之根。實際上天水是一箇中華文化從古至今一直延續的重地。安維峻一生清廉耿直,大有王符之遺風。他不僅清廉,且耿直不阿,被時人譽為“隴上鐵漢”,被魯迅先生稱之為中國的脊樑。

清光緒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893年,他任都察院福建道監察御史。這時候正值甲午海戰前夕,面對日本人的入侵,清王朝出現了主戰派和主和派兩大派,安維峻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不顧個人安危,堅決支持並旗幟鮮明地自詡為主戰派,毫不妥協地與投降派進行尖銳鬥爭。由於他是一個言官,對朝廷的重大決策有權提出自己的意見。他利用福建道監察御史的特殊身份,在六個月的時間之內, 41次向朝廷遞摺子,上呈有關甲午戰爭的形勢分析與戰略戰術,講述應該怎麼去佈置,為什麼必須打,怎麼打。

被時人譽為“隴上鐵漢”,被魯迅稱之為中國脊樑的人是誰?

特別是其《請誅李鴻章疏》曾震驚一時。北洋大臣、投降派的總領袖李鴻章遭到了安維峻的參奏,體現出安維竣不畏權貴、捨己為國的愛國精神,表現出他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顧個人安危的高尚品格。迴歸故里後他發奮著述,由他總纂的《甘肅新通志》百餘卷,已經成為我們現在研究甘肅歷史的重要文獻。我們知道李廣,知道王符,知道皇甫謐,知道張芝,還要感謝安維峻這個隴上鐵漢給我們編纂了《甘肅新通志》。這說明安維峻不僅是一個敢於仗義執言的政治人物,而且也是一個特別注重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文化人。其實,中國古代文人通過科舉制度由士而仕,“學而優則仕”,反過來,“仕而優則學”。絕大多數出仕為官者晚年都解甲歸田,熱心家鄉文化事業,為傳承地方文脈,繁榮民間學術做出過重大貢獻。

面對“小資”招搖過市、“白臉”成為網紅的追星風氣,甘肅人特別是青少年當拜安維峻的鐵漢精神為師,崇陽剛、尚武勇、敢拼搏、善競爭,使鐵漢的遺風勁吹隴原,用直言的勇氣抵禦歪風邪氣,靠鬥爭的膽略贏得他人尊重,挺起民族的脊樑,昂首闊步邁向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