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普法資訊」網購商品有質量問題,主動給您退款?當心退款變貸款

「普法資訊」網購商品有質量問題,主動給您退款?當心退款變貸款

網上購物,已經成為當下消費的一種重要方式,尤其隨著年中購物節的落幕,各大電子購物平臺的優惠活動掀起了網購熱潮,近期正值收件高峰期。但是很多不法分子也看準這一“商機”,頻頻冒充電商客服設下陷阱……

「普法资讯」网购商品有质量问题,主动给您退款?当心退款变贷款

案情

1、6月26日,連雲港市民李某報警稱,接到一自稱淘寶理賠人員電話,告知其購買的產品有質量問題,要通過其支付寶中的借唄對其進行理賠,後互加微信好友,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後,其發現支付寶花唄多了8865元的欠款。

2、6月27日,南京市民胡某報警稱,有人冒充“小紅書”客服與其取得聯繫,以其購買的衣服存在質量問題可理賠請求加為微信好友,後以需要支付保證金為由要求事主轉賬4487元人民幣。

3、6月27日,蘇州市民楊某報警稱,接到一電話自稱是淘寶理賠部門工作人員,能報出其網上購買物品賬單號等情況。對方稱其購買的產品有質量問題,要召回並退款,要其提供支付寶賬號通過操作螞蟻借唄進行理賠。其按對方提示操作後,銀行卡內9900元被轉走。

4、7月1日,常州市民朱某報警稱,接到一個自稱是洋碼頭客服的人電話,稱朱某之前購買的衣服有質量問題可以理賠,但是理賠款必須經過借款渠道發放,雙方互加微信後,誘導其在多個網上借貸平臺上借款,其按照對方提示操作,後發現銀行卡上的104000元被人轉走。

案件分析

作案手段:通過冒充購物平臺客服,以其網購的物品有質量問題可以退款為由騙取受害人的信任,以網銀出現問題或者支付寶信用分不夠為藉口誘導被害人從網絡借貸平臺上借款,通過虛擬鏈接獲得受害人的相關密碼從而騙取受害人卡內所有餘款。

侵害對象:網上購物人群。該群體年輕女性較多,反詐騙意識較弱,一旦對方能準確說出本人的購物信息後,就輕易相信,成為易受害群體。

警方提醒

1、接到陌生電話主動要求退款,哪怕對方知曉你的手機號碼、購物信息、支付寶信息等,也不要輕信,第一時間向網購商家核實。

2、千萬不要在任何陌生人發來的鏈接或者通過掃二維碼等方式打開的網絡頁面內填寫個人銀行卡、身份證、密碼、驗證碼等轉賬重要信息。

3、千萬不要相信退款需要通過第三方借貸平臺借錢轉賬刷信用度,借的錢轉給騙子,仍舊需要還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