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來電要“退款”重買 女子輕信被騙近15萬

大洋網訊 “雙十一”消費者在網上“血拼”後,包裹紛至沓來,詐騙分子也在蠢蠢欲動。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11月20日通報:市反詐中心根據實時警情監測,近期有群眾陸續掉入網購類詐騙的陷阱。

案件始末:輕信“退款”被騙近15萬

11月10日,反詐中心接到事主何女士報警,稱當天接到一個自稱是“海關”的電話,對方告知其在國外購買的化妝品已到境內,但由於系統問題查不到物流信息,沒有事主的收件地址無法送貨,要求事主先辦理退款再重新購買。

事主因此前確實有“海淘”化妝品,且還沒收到貨物,便自動對號入座完全相信了對方。隨後,事主與對方互加支付寶、微信好友,並接收了對方發來的“二維碼”。這時,另一位“工作人員”打來電話,指引事主通過微信多次掃描“二維碼”,並輸入對方在電話裡報的“代碼”(對方故意製作小數點後兩位數做“代碼”:9999.00、9999.74、9999.12、9999.45等等,這其實不是“代碼”而是金額),直至事主微信餘額不足轉賬失敗。

隨後,對方又讓事主在“微粒貸”貸款4.5萬元,並將錢提現到事主綁定的銀行卡。一輪電話“轟炸”後,事主將銀行發來的授權碼、驗證碼都告訴了對方。對方得手後稱“10分鐘內會將錢退回”便掛斷電話了。而當事主冷靜下來仔細回想,感覺事情不對勁,於是馬上報警,最後核實共被騙將近15萬元。

詐騙升級:通過借貸平臺誘導“退款”轉賬

“假客服”利用事主對借貸平臺操作不熟的情況,編造上述各種理由指引事主通過借貸平臺辦理“退款”,並誘導事主將多退的錢轉入“商家賬戶”,實際上是事主將自己貸款借來的錢轉給了騙子,損失往往上萬元。

“假客服”通常會謊稱“某貸款平臺”是商家官方“自助受理平臺”,並謊稱裡面顯示的額度是商家的“可用金額”,忽悠事主輸入一串“代碼”(實際是轉給騙子的貸款金額),誘騙事主將“貸款平臺”的“可用金額”借貸轉入自己的銀行卡後,再將產品應退金額扣除後的剩餘金額轉入商家賬戶,以此完成“退款”(實際上是事主被誘導在“貸款平臺”借貸並把錢轉給騙子,發現被騙後貸款還需事主自己償還)。

【反詐中心提醒】

1.如遇“客服”來電要求辦理“退款、理賠”手續的,需提高警惕,建議通過其他途徑多方核實,千萬不要跳出原有平臺進行線下交易。

2.切勿隨意掃描對方發來的“二維碼”,不要向外人提供付款條形碼,不點開來歷不明的鏈接,謹防中木馬病毒。

3.如發現支付寶、微信賬戶或銀行卡內的資金被無故轉走,請儘快更改密碼。同時聯繫支付寶、微信、銀行客服反映處理,並撥打110電話報警。

4.時刻謹記:不輕信陌生來電和短信、不透露個人信息、不點鏈接不掃碼,不提供手機驗證碼。

(信時記者羅陽輝 通訊員李柰 張毅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