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既是開國皇帝,也是亡國之君:武則天為什麼把江山還給李家?

秦朝、隋朝二世而亡,已經夠可憐了,還有一世而亡的?

話音剛落,元善見(東魏孝靜帝)哭暈在廁所,武則天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既是開國皇帝,也是亡國之君:武則天為什麼把江山還給李家?

按理說,女皇費盡心機,好不容易建立了大周;可是在晚年,為什麼又把皇位還給李家?她這樣做,豈不是白乾了?

唉!白乾也沒辦法,這是她能夠做出的最優選擇了。

為什麼?

主要有三類原因:

自身原因

祭祀問題。聖曆元年,武則天為太子人選糾結萬分,你說到底立兒子呢?還是立侄子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立兒子,他們以後肯定恢復李唐,我就是亡國之君了;如果立侄子,可他們畢竟不是我的後代呀!正糾結著,狄仁傑語重心長地對武則天說:“姑侄、母子,哪個更親?如果陛下讓兒子接班,百年之後,牌位肯定放到太廟,子子孫孫都會拿供品來祭祀你;反之,如果立侄子,我還真沒聽說過有侄子當了皇帝,還把姑姑的牌位放到太廟的。”武則天一想,對哦,我錦衣玉食一輩子,死了,反倒成了餓鬼,這怎麼行呢?

對丈夫的感情。“太宗皇帝當年櫛風淋雨,平定天下,大帝臨終前,又把兩個兒子託付給您,現在陛下竟然想把皇位傳給外人,這恐怕不是順應天意。”是呀,沒有丈夫的提攜,哪有武則天的今天。二十多歲時,李世民駕崩,武則天流落感業寺為尼,是李治把她接回後宮,開啟人生的新篇章。顯慶五年,李治風疾發作,有時看不見東西,他把部分政務交給武則天處理,沒有二十多年的理政經驗,武則天難以稱帝。弘道元年,丈夫去世,遺詔有言:“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依然對武則天信任有加,希望她好好輔佐兒子,發揮餘熱。如果把皇位傳給侄子,他們肯定不會祭祀李治,天哪!丈夫就要變成孤魂野鬼了,想想就心酸。而且李顯、李旦恐怕也有生命危險,新皇帝不會放過他們的。武則天健在,似乎沒什麼,一旦去世,矛盾就會大爆發。

既是開國皇帝,也是亡國之君:武則天為什麼把江山還給李家?

狄仁傑等人勸諫。從他們的諫言看,條理清晰,簡明扼要,非常得體。武則天問狄仁傑;“朕最近夢見一隻大鸚鵡,可它的兩隻翅膀都折斷了”。狄仁傑靈機一動,說:“武與鵡諧音,代指陛下,兩翼,就是兩個兒子,如果你立兒子為太子,翅膀就振作起來了!”言之有理皆可的東西,狄仁傑借題發揮,巧妙規勸了武則天。

還有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也支持李顯,一個叫吉頊的人對二張說:“你們倆能富貴,不是靠功勞。普天之下,想整你們的人多的是,以後怎麼保全自己?我替你們捏把汗。”一想,有道理,張氏兄弟嚇哭了,吉老師!給我們指條明路吧!吉老師說:“陛下年齡大了,需要有人接班,武家人並不是她屬意的,你們為什麼不勸陛下立廬陵王呢?哪天李家人登基了,肯定感激你們呀!保護傘不就有了?”二張一聽,說得對!就去向武則天提建議。武則天覺得不對勁,小張年紀輕輕,怎麼突然有這麼高的政治覺悟了?吉頊也在控鶴監上班,是小張的同事,肯定是吉頊教的!於是找來,吉頊又把利害說了一遍,很有道理。

武家後繼乏人

武氏家族沒有重量級的人物,也是促成武則天還政李家的原因之一。

既然要立武家人,立誰呢?是立武承嗣?武三思?或者其他人選?

武承嗣的父親武元爽,是武則天異母同父的哥哥。貞觀初年,武士彠去世,武元慶、武元爽對後媽楊氏無禮。哥哥們的種種行為,武則天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等到高宗時,武則天發達了,當了皇后,便頻頻向李治建議遏制外戚,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為了投丈夫所好,當年婆婆長孫皇后就對太宗說,不能給外戚太大權力,會遭來禍患,後來長孫無忌的確給高宗帶來了麻煩,顯慶四年,在褚遂良、韓瑗等一干黨羽被翦除後,長孫無忌被逼死於黔州。要說抑制外戚的重要性,高宗體會良多,武則天提出這樣的建議,自然能得到皇帝歡心,認為她懂事、體諒丈夫。

二來是為了公報私仇,當年對我母親無禮,現在我當皇后了,不得要你好看。於是武元爽被貶為濠州刺史,後來又流放振州。振州在哪裡?今天海南省三亞市西北,現在不錯,可以去度假,當年是荊棘叢生、野獸出沒的蠻荒之地,武元爽實在受不了,一命嗚呼,武承嗣年輕力壯,繼續煎熬。咸亨年間,姐姐武順的兒子周國公賀蘭敏之死了,父親的爵位,不能浪費,武則天就把武承嗣召回來繼承。雖然脫離了苦海,又身居尊位,但是在高宗朝,他沒有多大的權力。

等到中宗被廢,裴炎被殺,武承嗣逐漸獲得重用。他積極為武則天稱帝制造輿論,有一次,故意讓人在石頭上刻下“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字,獻給武則天,對外宣稱是無意間發現的,有種君權神授的意思。他還建議武則天立武氏七廟,大肆構陷、屠殺李姓宗親,力推武則天上位。這麼做的目的,包藏著政治野心,武則天老了,有一天每一天了,武承嗣有機會成為太子,甚至君臨天下。天授二年,又唆使鳳閣舍人向姑姑提議立自己為太子,遭到岑長倩等大臣反對,於是他聯合酷吏來俊臣排除異己。武承嗣的所作所為,得罪了官場,敗壞了名聲,當太子,能力、威望都不夠,縱使勉強上位,對武家也絕非好事。

既是開國皇帝,也是亡國之君:武則天為什麼把江山還給李家?

另一位候選人武三思,武則天兄長武元慶的兒子,此人略懂文史,長袖善舞。聽說薛懷義、張易之等小鮮肉得寵,武三思就故意討好他們,又是送詩,又是牽馬的,用心巴結,為朝臣所不齒;又聽說姑姑不願意住在深宮,想出去散散心,他就在嵩山、萬壽山建造宮殿,方便武則天和男寵們遊玩。前後工程浩大,民怨沸騰。在官場,在民間,武三思的形象都不好,而且沒有給國家立過什麼大功,難以服眾。

說到立功一事,武則天沒少給武家子侄創造機會,可他們不爭氣。神功元年契丹入侵,朝廷任命河內郡王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總管,率領20萬大軍抵抗,可武懿宗畏敵如虎,聽說契丹鐵騎到了冀州,嚇得惴惴不安,趕緊撤軍,一路逃到相州,時人看不起他,都說他懦弱。張元一曾寫詩嘲諷道:“忽然逢著賊,騎豬向南趣。”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武承嗣等人之所以能夠上位,主要依賴武則天的權勢,還有自身的手段,並非靠政績、軍功,他們缺少實力派人物,也缺少有說服力的功勞。武則天縱使想找個人立為太子,最終也無從下手。

李唐未失人心

武則天稱帝時,李唐王朝並沒有人心喪盡,他們仍然有很強的民意基礎。開國六十多年來,高祖、太宗、高宗勵精圖治,使中國從大業、武德年間的戰亂中恢復元氣,人口持續增長,老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雖然自然災害屢屢發生,征討高句麗、吐蕃、突厥的兵役沒有間斷,但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李治身患惡疾,從腦血栓、腦栓塞一直髮展到腦癌,看中武則天是個女人,對權力的威脅比男人小,遂把部分政務交給她處理,沒想到武則天野心那麼大,竟然想當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大興告密之風,任用酷吏,造成很壞的社會影響,許多百姓、大臣對李唐王朝依舊懷念。

比如天授二年的《杜季方墓誌》,杜季方死後,墓誌銘的標題是:“唐故大周故滄州弓高縣

令杜君墓誌並序”,怎麼又是大唐,又是大周的,武則天已經登基改國號了,李唐不復存在,為杜季方寫墓誌的人怎麼還把“唐”寫在前面?明顯是故意的,內心不滿武周政權。杜家就不怕有人舉報?沒事,反正都埋墳裡了,沒人知道。再看另一塊《王詢墓誌》,墓誌寫於長安四年,因為他的夫人在這一年去世,兩人合葬於洛陽城北邙山,但王詢早在唐高宗上元三年五月十九日就去世了,他沒有當過一天周朝人,墓誌標題依然寫“大周故朝議郎行郴州録事參軍上柱國王君墓誌”,可見改朝換代了,就得寫新政權的國號。

既是開國皇帝,也是亡國之君:武則天為什麼把江山還給李家?

國內有人思念李唐,國外也有。東突厥可汗默啜想把女兒嫁入中原王朝,結秦晉之好,要皇族是吧?我們有啊!武則天命令淮陽王武延秀娶可汗女兒。一行人到了突厥,默啜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說:“我要把女兒嫁給李家,你們給我送個姓武的是什麼鬼!這哪裡是天子的兒子?我們突厥世受李家大恩,現在李家都被你們殺光了,只剩兩個皇子,我要起兵輔佐他們!”

然後發兵南下,同時上書朝廷,歷數武周政權罪狀,其中一條:“我可汗女當嫁天子兒,武氏小姓,門戶不敵,罔冒為昏。”嫌棄武家是小門小姓,出身不好,娶他們女兒門不當、戶不對。武則天不是第一次被人嘲笑出身不好了,當年立她為皇后,褚遂良就說:“陛下想換皇后,可以,應該找個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何必非武媚娘不可?”李治堅決不同意,他想要的,不只是換皇后那麼簡單,還想借此事清洗宰相隊伍。

考慮完種種因素,武則天最終下定決心,把皇位還給李家,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別無選擇。聖曆元年三月,朝廷派徐彥伯召回廬陵王李顯,有一次武則天接見狄仁傑,兩人聊到了李顯,狄仁傑還是那句老話,把廬陵王接回來吧!武則天說:“既然這麼想念,朕把他還給你就是了,你看,這是誰?”簾子徐徐拉開,李顯突然走了出來。此刻,狄仁傑百感交集,痛哭流涕……十三年了,他終於回來了。

武承嗣聽聞噩耗,感覺人生徹底失去了意義,沒過多久便鬱鬱而終。他明白:武則天年紀大了,李顯復位已成定局,唐朝復興的那天,就是他的忌日。自古以來,爭奪最高權力的失敗者,有幾個能善終的?

八年後,神龍政變爆發,武則天被迫退位,大周滅亡。雖然以政變的形式下臺,但並沒有違背武則天的初衷,她本來就是要傳位李顯的。

既是開國皇帝,也是亡國之君:武則天為什麼把江山還給李家?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塊武周時期的墓誌銘,體會一下“人生苦短,千秋易逝”。

標題:大周故上柱國馬君之志

生平:墓主人姓馬名舉,字肆仁,齊州歷城人氏,相當於今天的山東濟南人。馬舉的家世並不顯赫,曾祖父、祖父在地方擔任過一些官職,但都不是什麼高官。“上柱國”是唐代勳官一種,沒有權力,但有待遇,好比現在“戰鬥英雄”之類的。馬舉雖然戰場立過大功,卻沒有進入仕途,“自得丘園之逸,方遺簪笏之榮”,樂得逍遙自在,不願當官,寫是這樣寫,幕後有沒有隱情,我們也無從得知。萬歲登封元年三月一日,馬舉病逝,享年六十七歲。“萬歲登封”是武則天的年號,公元696年;推算馬舉出生於公元630年,即唐太宗貞觀四年。

這就是墓主人馬舉的一生,除了“上柱國”,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其實多數人的一生比馬舉還要平凡呢。墓誌銘最後寫著:“天道悠悠,人生若浮。奄辭千月,俄成一丘。薤露興感,楊風動愁。倘遷陵谷,庶表徽猷。”年輕人看未來,感覺時間很長;老人回首過去,好像只過了幾天而已。浮生若夢,忽然而已。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