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鬼谷子·內楗篇》龍觸想要勸諫趙太后,卻說要給兒子謀差事

《鬼谷子內楗篇》中說: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

這就是內楗的第二個層次,進諫君王。《鬼谷子》認為要想使自己的建議被採納需要遵循兩點要素。

第一點:進諫之前先要明確領導的意圖,才能讓主張更能夠被採納。

第二點:進諫需要在恰當的時間,才能讓主張更符合當下的實情。

《鬼谷子·內楗篇》龍觸想要勸諫趙太后,卻說要給兒子謀差事

鬼谷子

“欲說者務隱度,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遊說之初我們應當先對遊說的主體進行分析,考慮清楚我們想要達到怎樣的一個效果,再去通過最合理的方式去遊說。

觸龍游說趙太后的故事:

《鬼谷子·內楗篇》龍觸想要勸諫趙太后,卻說要給兒子謀差事

趙太后

趙太后剛剛執政,秦國乘機對趙國發動了進攻。趙太后向齊國求救,齊國提出的條件是:“要讓長安君去做人質。”趙太后不肯,並對勸諫的人說:“誰要是再敢言讓長安君做人質,我一定往他臉上吐口水。”

觸龍聽說之後,便去拜見太后,太后以為又是勸諫的,便氣勢洶洶的等著把他罵出去。觸龍見到趙太后,不是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事情,而是問候其趙太后的身體。趙太后的情緒才緩和起來。

《鬼谷子·內楗篇》龍觸想要勸諫趙太后,卻說要給兒子謀差事

對弈

觸龍提出親求給自己的小兒子舒祺謀一份差事,趙太后心中疑惑問道:“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麼?”觸龍趁機說:“比女人還要心疼”趙太后反駁說:“還是女人更愛小兒子。”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觸龍說:"父母疼愛子女都是為了子女的長遠考慮,您疼愛燕後,燕後出嫁時,您哭著為她祈禱一定不要被趕回來,難道不是為了他的長遠考慮麼?“趙太后說:"是這樣。"

觸龍接著說:“您說您更疼愛長安君,現在給了他很高的位置,卻不給他立功的機會,等您百年之後他憑藉什麼在趙國立足呢?您為長安君考慮的太短,所以我認為您不向疼愛燕後那樣疼愛他。於是燕太后就同意了讓長安君做人質。

在這一則案例中,觸龍首先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勸諫。並且採用了一個比較迂迴的方式進行。不提讓長安君做人質帶來的好處,而是從為人父母的角度而去為子女考慮。繼而打動了趙太后,達到了自己的遊說效果。

因此想要遊說成功,需要是針對遊說對象的內心需求,圍繞著有遊說對象才能成功的達到效果。

張儀的成功

計事者務循順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

《鬼谷子·內楗篇》龍觸想要勸諫趙太后,卻說要給兒子謀差事

張儀

在我們上一期中講述了蘇秦張儀同為鬼谷子門徒,去遊說秦國謀取職位。然而結果卻是蘇秦失敗了而張儀成功了。這其中的緣由並非是張儀的能力要高於蘇秦,而是因為張儀正好處於時間的必要截點。蘇秦被輕視而帶來的教訓,導致了秦國對說客態度的轉變。因此才成功的成為了秦相。

往往有的人很難說服,我們提出的意見對方很頑固,我們不論怎麼說也難有進展。這個時候不妨靜心等待,等到對方因為為聽信你的言論而導致失意時,在乘機遊說,繼而提出解決當前問題的辦法,這樣即使錯過了這次機會,在今後也會對你言聽必從。

而在我們實際的遊說中,時間的變化也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樣的套路可能在之前難以實行,但是之後可能會行得通。而在之前可以實施,但是之後就不一定能成功第二次。對於遊說至人來說,時間背景的不同也是尤為重要的。

其實本節主要體現的在“合”字上,從人的角度來考慮,只有時間和人情上的契合才能達到我們所想要達到的遊說效果。而在實際的生活中,往往我們進諫是不合人情或者不合其時。這就需要我們安靜的等待,因為事物永遠都在變化之中,只有等到了合適的時機,我們才能成功的遊說。

鬼谷子所說的:“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

《鬼谷子·內楗篇》龍觸想要勸諫趙太后,卻說要給兒子謀差事

張儀入世

在遊說者的個人方面來說,一方面更需要了解事物的變化規律和趨勢,才能讓我們所提出的策略才能符合實際的情況。另一方面需要對遊說者很瞭解,才能得到被遊說者的認可。

本期總結:

第一:楗是門閂的意思,我們要想成功的進諫,就需要掌握領導者的門閂。

第二:君臣之間的六種關係,只是表象而已,內在的原因是是否契合君王的心意。

第三:想要擁有好的人際關係,需要自身有價值,只有自身有價值,別人才會願意和你交往。

第四:“合”字有兩個層面,一是合人,提出的策略與君王的想法相同。二是合時,時間成熟我們的策略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第五:如果我們的主張不被採納,大可不必灰心喪氣,只要你的策略符合實事,只需安心等待,便有轉變的機會。

下期預告

任何一個大的危機都是源自於小的裂縫,往往我們對小問題不加以重視,直到變成大的隱患才後悔不已。我們如何認識到裂痕已經出現?我們該如何填補裂痕?裂痕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機遇?歡迎大家關注下一期《抵巇第四企業的續命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