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創業,不在痛苦中沉沒,就在痛苦中爆發

雷軍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旦選擇創業,就選擇了一個痛苦的人生,壓力、困惑、別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看不起,真正能走向成功的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創業者都成了鋪路石。”

大家都知道創業難,因為創業要求個人實力,通常是在綜合能力無短板的情況下在某一專項能力很強,創業者還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承受常人難以忍受的壓力。

創業,不在痛苦中沉沒,就在痛苦中爆發

創業,不在痛苦中沉沒,就在痛苦中爆發

創業對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

如果你是一個程序員,可能只要寫好代碼就行;

如果你是一個技術總監,不單要懂代碼,還要會管理團隊;

如果你是一個CTO,就必須要具備戰略的眼光和能力;

而如果你是一個CEO,你要負責找人、找錢、找資源。

創業,不在痛苦中沉沒,就在痛苦中爆發

找準風口,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也不容易。

資本熱潮時,很多人都在談創業,談論腦子裡數不盡的創意,如何實現財務自由,的確有幸運的人,在這股浪潮中撈得一桶金,更多的人,還在熬著。

不少創業者,缺乏對市場、用戶的瞭解,也缺乏對商業的思考,完全從個人角度去猜測用戶的需求,然後埋頭做產品開發。

正應了那句話:有一種創業叫做我覺得用戶需要,我覺得有市場。

都說站在風口豬也能飛,項目融資是否順利與資本市場環境以及行業風口息息相關。但把握住風口本身就非常考驗人的能力與智慧。

在當下的市場中,你所認為的產品解決的痛點,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產品可以解決,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精神享受上的,沒有太大的差異性。

配套設施、文娛內容、數據生意早就有人壟斷了,哪還有多少獨角獸的地方?

況且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福利也正在消失。

創業,不在痛苦中沉沒,就在痛苦中爆發

創業融資也遠遠沒有那麼簡單,不是你有一個好產品或好項目就行。

相信有不少人會因為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項目拿到投資,覺得自己的項目比他好,一定也可以拿到投資。

我曾問過一些投資人,他們為什麼投資了某些項目,儘管有些看起來挺一般的。

他們回答大都是:創始人教育、從業背景很好,或者他們和創始人是校友、朋友。

為此有人說:“資本並沒有冷,不過是不再蠢,不再輕易往一個行業上投資幾十個1000萬,更不往一個值100萬的人身上投1000萬。”

很多人不知道投資人很多時候在投人,而不是隻看產品。

創業,不在痛苦中沉沒,就在痛苦中爆發

創業者時刻面臨著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生死困境。創業的苦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被稱為現實版“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在最困難的時候,特斯拉麵臨資金短缺、員工離職、美國次貸危機等多重打擊。

創業,不在痛苦中沉沒,就在痛苦中爆發

馬斯克一度精神崩潰,多年以後,馬斯克把這段經歷形容為“一邊嚼著玻璃,一邊凝視死亡的深淵”。

他的女友萊莉則稱馬斯克當時看起來就像個“行走的殭屍”,好像隨時會猝死。

有創業者說:一旦選擇創業,一年365天24小時就像螺旋般永不停息地運轉。

對於創業者而言,公司的發展讓他們不得不快速成長。

很多時候,他們的成長速度會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能力,甚至會處於一直不停被外界逼著成長的狀態。

茅侃侃,很多人心目中的創業英雄:初中畢業,電腦天才,3億投資,京城IT四少。

年少成名的他一直被聲名驅趕著,越走越艱難,越走越孤獨,後來因電競項目破產走向末路,燒煤炭自殺,未留遺書。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你以為的毫無徵兆,其實他早已掙扎得精疲力盡。

在京東面臨倒閉危機時,劉強東一夜白頭;在創業維艱時,任正非半夜常常哭醒。

從年少創業到白頭,30多年,宗慶後依然堅守一線;從高峰跌入谷底,褚時健說“人生不要有太多計較”。

創業,不在痛苦中沉沒,就在痛苦中爆發

創業不易,對於那些創業成功的人,我們要給予掌聲;對於那些倒下的人,我們也同樣要給予尊重和肯定。

一切的沉沒,都有過難忍的掙扎;一切的爆發,都有過長久的沉默。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