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劉邦是個流氓,為什麼朝廷能決定讓他當亭長?

蘇中山


我是“紅雨說歷史”,看到這個題目,原諒我笑出了聲音。劉邦,流氓咋就這麼諧音,押韻呢,獨家定製嗎。劉邦究竟怎麼樣呢?我們來看看。



劉邦這個人確實有點流氓。《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司馬遷對劉邦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高祖為人仁愛,樂善好施,人很大度。但是毛病也不少,不參與農事生產,貪杯好色,欺負其他人。我們看劉邦有些行為確實挺流氓。但是我們要注意人家是考試,考上的亭長啊。


劉邦能夠從亭長開始起步,以“沛公”起事,證明他的人格魅力和實力還是有的。要不蕭何,夏侯嬰等這樣的已經在國家編制內的公務員怎麼會在劉邦周圍和他交朋友,幫助他呢。所以劉邦考上亭長,還是很隨意的,況且亭長這麼小的官,也不用朝廷任免啊。


但是劉邦的人品確實不怎麼樣啊。他被項羽打敗逃跑,怕車跑的慢,居然把同車的惠帝和魯元公主踢下車,那可是他兒子女兒啊。登基後,罵人罵儒者“豎儒”(無知酸儒意思),自稱“乃公”(你老子我的意思)。


紅雨說歷史


首先,說劉邦是個流氓,這是不準確的。雖然劉邦年輕的時候遊手好閒,案底不斷,亂搞男女關係。但是人家與一般流氓還是有區別的。劉邦的夢想是行俠仗義,以信陵君自居,喜歡結交天下朋友,一般流氓能有這高度嗎?


其次,劉邦很自信,很大膽,地方官員請客,明目張膽的受賄,說禮金越重越上座,劉邦口出狂言,說自己出一萬。雖然當時劉邦的口袋比臉都乾淨,但是還是得到了賞識,直接把女兒嫁給了他。當時的劉邦四十多歲,呂雉才二十一歲,劉邦也是自信的接受了。

而且,劉邦年輕時還是流氓的時候,那還是戰國,劉邦當年還在楚國。也就是說,在秦朝並沒有劉邦的任何案底,而且劉邦又正好是前朝的敵對分子,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縣官就喜歡這種在當地小有影響力的小人物。



劉邦的亭長一職,並不是朝廷給的,是縣令封的,只能算是個“吏”,這樣的一個在河邊維護治安的小官,對於劉邦這種有個性的人,很適合。因為他對本地很熟悉,在本地又很出名,縣官也看出他很有能力,有膽識,有魄力,所以那些年輕時犯過的一些錯又算什麼呢。


歷史密探


亭長在秦朝官制中算是比較低級的官職,是由縣任命,聽從縣尉。而劉邦是通過考核後被任命為的亭長。

在《史記》中這樣說:

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

此外,劉邦是一個流氓,但也是一個非同凡響的流氓。



(一)劉邦流氓

什麼是流氓?這裡有對此很合理的解釋:

特指脫離生產不務正業而在社會上游蕩,並以悖離傳統道德文化和破壞社會秩序為基本行為特徵的不良分子。

前半句符合劉邦,後半句勉勉強強符合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遊手好閒;
  2. 好戲弄人;
  3. 好酒好色,還和當地的寡婦有一腿,生了一個私生子;
  4. 欠賬不還;
  5. 彭城敗後,逃跑路上,拋兒棄女。

(二)非同凡響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寬厚仁慈,樂善好施,性情豁達;
  2. 抱負遠大。在遠遠看到秦始皇時,他說:“大丈夫當如此。”
  3. 一句“賀錢萬”,平白無故得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呂雉;

綜上,劉邦流氓,但非同凡響。要說他怎麼當上亭長,我認為他的情商高、社交能力強,而且有可能他跟蕭何、曹參關係鐵。


三叔小記


這個問題,呃,因為不是朝廷決定讓劉邦當亭長的!

亭長,根本都不算是官,頂多算個吏員。亭長的任命也由縣令自己做主,根本不用上報中央,別說中央,連郡裡都不用報告。朝廷已經管了各地的縣長任命,再管亭長,純屬閒得沒事,一來人數翻了幾番,二來也沒什麼用。

至於說劉邦是個流氓,那的確沒錯,遊手好閒、不事生產、惹事生非,別說當時,就是現在也是流氓。

值得注意的是,劉邦並不是生下來就是秦朝人,他只比秦始皇小三歲,也就是說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時候,劉邦已經三十多歲了,流氓之名早就傳開了。

雖然是流氓,名聲不太好,但流氓往往讓人生畏,大家不敢惹他。因此,當秦朝派了一個縣令來到沛縣的時候,人生地不熟,新官上任三把火,縣令需要找一些有名望、威望的人組建縣領導班子,同時要找一些鎮得住百姓且沒有違反秦法的人應付那些百姓,劉邦於是走馬上任成了亭長。

亭長的職責是接待來往的官吏、信使以及管理方圓十里的治安,劉邦這個流氓最合適不過了。


平沙趣說歷史


劉邦是個流氓,這話是誰說的?完全是不實之詞。《史記》裡沒說,《漢書》裡沒說,《資治通鑑》裡也沒說,這些正史裡都沒說劉邦是個流氓。

劉邦是什麼人?

首先,劉邦是個美男子,隆準龍顏,美鬚髯,左大腿上還長了七十二顆黑痣,天生異相;其次,劉邦是個仁而愛人的君子;第三,劉邦是個樂善好施的義士;第四,劉邦是個安祥坦蕩,少與人爭的如人(意豁如也);第五,劉邦是個有大度量的泗水亭長,敢做敢為,果斷地放了服徭役的人們;第六,劉邦是個志存高遠、目光犀利的好漢。第七,劉邦率軍入關後,善待秦王子嬰,啟用秦朝舊吏,與秦人約法三章。建國後,輕徭薄役,與民休養生息。這些做法,表現出了劉邦高超的政治智慧。

這樣的劉邦,怎麼會是個流氓呢?

說劉邦是流氓,無非是說他不事家人產業;狎侮廷吏;好酒及色。

劉邦不事家人產業,說明他志不在此,算不得流氓,孔子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呢,孔子也是流氓?

狎侮廷吏,說明劉邦不把廷吏放在眼裡,瞧不起吃人飯,不幹人事的秦官員,因此盡侮之。顯示了劉邦不畏強權的豪邁氣概。

好酒及色,請問哪個爺們不好酒,哪個爺們不好色?古往今來,遇酒不飲,坐懷不亂的人有幾個?食色,性也,所以,劉邦好酒及色,不違揹人倫綱常。因此,算不得流氓。

至於往儒生帽子裡尿尿,為了自己逃命把兒女踹下車,在鴻溝和項羽關於烹爹的那次對話,是有點過了,但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政治家的兇狠和無恥,這應該受到抨擊。然而,還不能據此說劉邦就是個流氓。如果劉邦真是個流氓,豈能聚攏天下豪傑為其所用?天下豪傑誰願意與流氓為伍?又豈能戰勝項羽及諸多敵對勢力而建立起大漢王朝?

從本質上講,劉邦不是流氓,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為華夏民族的大一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這才是真正的劉邦。


布衣閒人10


這個問題問得未免太鄭重其事了。

在秦朝的官僚體系中,大概沒有比亭長更小的官吏了吧。

任命亭長,完全是縣令可以自主安排的事務,連郡裡都不用報告,哪裡用得著朝廷來決定?

劉邦確實是個流氓,這一點是勿庸懷疑的。《史記》對他的記載,即便不會特別準確,大體上是不會錯的。

所謂流氓,一是不事生產,遊手好閒;二是為害鄉里,惹事生非。這兩點,劉邦都做到了。高祖本紀裡寫得清楚,在此不贅。

但是有一點必須澄清。

劉邦當流氓的時候,還不是秦朝,而是戰國年代。

換句話說,他是戰國時期的流氓。

那時候,沛縣還是楚國的領地。高祖本紀寫劉邦年輕的時候多次犯法,被官府通緝,盧綰始終陪伴在他身邊——這個官府,是楚國的地方政府。

一個年輕人,有過被官府通緝的經歷,基本上也就與公務員這個職業絕緣了。

對於劉邦來說,幸運的是,楚國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擁有天下的秦朝。

他在秦朝的沛縣政府是沒有案底的。

更幸運的是,他沒有過為楚國服務的經歷。也就是說,他不屬於需要改造的舊官吏。

當秦朝的縣令來到沛縣,急於搭建起他的一套班子,對沛縣實施管理的時候,一個在鄉里還算是有點影響力的流氓,真是擔任亭長這種職務的合適人選。

因為亭長,除了接待來往的官吏、信使,還負有管理方圓十里治安的重任,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招待所長兼派出所長。

在民風彪悍的楚國故地,沒有點匪氣是鎮不住場面的。

讓劉邦當個亭長,也算是“以夷制夷”吧。

二戰之後,美軍佔領意大利,將一群黑手黨放出來管理西西里的地方事務,大概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當然,劉邦能夠當上亭長,還有一個重要因素。

蕭何與曹參幫忙。

蕭家與曹家世居沛縣,是名副其實的土豪。在封建社會,即便改朝換代,這種土豪的勢力也是難清除的。

秦朝的縣令要想在沛縣站住腳,還得依靠這些土豪的力量。因此,蕭何與曹參成為了縣令的得力助手。

蕭何是主吏掾,相當於縣委組織部長。

曹參是獄掾,相當於監獄長。

蕭何不僅僅是土豪,而且是“文豪”。這位土生土長的楚國人,不知為什麼,對秦朝的法律有著狂熱的興趣。任何案件,只要到了他手裡,立刻能夠做出精準地法律判斷。加上他本來就博覽群書,文筆流暢,處理起公務來井井有條,行文斷句絕無瑕疵,因此被同僚們稱為“文無害”——這樣一個人,縣令無論如何是要籠絡的。

由此不難相像,只要蕭何向縣令開口,安排他的老朋友劉邦當個亭長,壓根不是問題。

只是縣令想不到,他隨口答應安排的這個流氓,後來不但要了他的命,而且滅亡了秦朝。


龍鎮


劉邦一開始只是個無所事事的浪人,但是其對兄弟挺好的,又樂於幫助人,所以在蕭何的幫助下,當了亭長!


汐水柔情


首先,不是朝廷決定讓劉邦當亭長的,其次亭長在秦朝是個比芝麻綠豆還要小的官,不對,它連個官都不是。

秦朝的郡縣制度

秦始皇開創郡縣制度,縣以下設鄉、裡和亭。

秦朝規定,兩亭之間相隔十里,設亭長,亭遍佈於城鄉各要地。

所以亭長是個遍地都是的職位,按現在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村的規模。

劉邦確實是個不務正業的小流氓

劉邦沒有大志,不能幹活,沒有收入,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

父親說劉邦不如哥哥會經營,劉邦做了皇帝之後,在設盛宴招待大臣時,對父親劉太公誇耀說:“原先您老經常說我是無賴,沒有賴以生存的賺錢之道,沒有二哥能理家治業。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在是二哥的財富多,還是我的財富多呢?

雖然是個小小亭長,最後在呂雉的幫助下,劉邦終成大事。


我是國史小悟,一名國史研究者!


國史小悟


劉邦,原來都沒有正式的名字,野史說是叫劉三,不事生產,開始時很敬仰信陵君去,素有大志,一開始還去投奔過信陵君,可惜當時信陵君死了,劉邦就投奔到了信陵君門客張耳的手下,後來魏國滅亡,張耳成了秦朝欽犯,劉邦又回到了老家沛縣,劉邦為人豁達,愛結交朋友,而且不論高低貴賤,所以在家鄉有許多人跟隨他,有些聲望,尤其跟他同日生的盧綰,屠戶樊噲等人對他言聽計從,所以讓衙門他當了泗水亭長,方便收稅,徵收徭役。


瀟湘左士


劉邦雖然品行不怎麼樣,但是,他是讀過書的。劉邦的偶像是戰國四公子信陵君,既然他的偶像是個文人,他的文學造詣肯定也不錯,你看他寫過的詩,大風歌就很不錯吧,霸氣的很,只有帝王才能寫出如此霸氣的詩作吧。

在一個就是亭長是最低級的官員,它主要是緝拿盜賊,維持地方治安和保持地方書信往來的工作。這樣的職務,恐怕讓劉邦這種地痞來做最合適吧。

因為只有劉邦這樣的人才能鎮住那些不法分子。說不定劉邦這個亭長就是別人舉薦上來當的。就是因為他比較合適,所以大家供認的舉薦他來當。

若是讓一個白面書生來當這個職位,肯定是幹不長的,費力不討好的工作,是沒有多少人來搶著乾的,再說了這份工作雖說是公務員,但是劉邦也並非愛惜它,你看他說犯法就犯法,說不幹就不幹了。

這說明這個亭長的工作在當時真的是不砸低的一份差事,沒有人羨慕劉邦的,也僅僅就是混口飯吃而已,比種地好不了那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