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再读《史记朝鲜列传》——整个故事中没有一个正面角色

大家看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正面角色的剧吗?如果把《史记朝鲜列传》改编成一部历史剧的话,恐怕这部剧中就没有一个正面角色。

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剧的“演职人员”:

主演包括朝鲜国王右渠、汉朝使臣涉何、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汉朝使臣卫山、济南太守公孙遂等。

参演包括朝鲜国王太子、朝鲜大臣路人、韩阴、参及将军王唊等。

导演自然是汉武帝。

再读《史记朝鲜列传》——整个故事中没有一个正面角色

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的汉武帝

一、故事背景

先说说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朝鲜的国王卫满是战国时期燕国人,在燕国还很强盛的时候,卫满攻取了朝鲜,使朝鲜归属于燕国管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朝鲜因为地处偏远,实际上变成了秦朝统治疆域之外的边缘国家。

汉朝建立后,朝鲜作为原来的燕国故地,被纳入燕王卢绾的管辖范围。可随着卢绾反叛汉朝投降匈奴,朝鲜再一次变成了无主之地。此时,流亡在外的卫满抓住机会收拢了上千人的旧部再度杀了回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经营,卫满征服了当地蛮夷和逃亡者,在朝鲜称王,定都王险城。

时间转眼间到了吕后当政时期,为了稳定边疆的安定局势,汉朝辽东郡太守和卫满达成了所谓的“互不侵犯条约”,卫满得以成为汉朝的外臣。也正因如此,卫满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真番、临屯等周边的小国纷纷被征服,朝鲜的疆域一度达到方圆数千里。

就这样,朝鲜在汉朝的“纵容”下一步步发展壮大,王位传到卫满的孙子右渠时,朝鲜已经收留了大量的汉朝逃犯和流亡者。而此时的国王右渠从来不去朝见汉朝天子,其他藩属国想要朝见又被朝鲜阻断了通道,这引起了汉朝的强烈不满,一场灾祸似乎离朝鲜越来越近了。

再读《史记朝鲜列传》——整个故事中没有一个正面角色

朝鲜国王卫满

二、大戏开场

汉朝征伐朝鲜缘起于一场“外交纠纷”。汉武帝元封二年,汉朝派使臣涉何出使朝鲜打探虚实,没想到国王右渠丝毫没给大汉王朝面子,依旧不奉诏朝见。涉何心里憋着一股火不好当场发作,等快到两国边界时,涉何命驾车的车夫刺杀了护送他的朝鲜小王。

回到汉朝后,涉何将他在朝鲜的遭遇及右渠的态度添油加醋地向汉武帝汇报。汉武帝非但没有处罚涉何,反而任命他为辽东东部都尉,直接负责和朝鲜的边境事务。被杀了小王的朝鲜怒火中烧,于是发兵突袭边境,将涉何杀死。

事件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朝着不可控的趋势疾驰而去。汉武帝自然不能允许大汉王朝的权威遭到挑战,面对骄横的匈奴尚且如此,面对朝鲜则更是,于是汉朝征发犯过罪的囚犯前去攻打朝鲜。当年秋天,汉武帝派楼船将军杨仆和左将军荀彘率军水陆并进,直扑朝鲜而来,誓要将其一举拿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汉朝进攻朝鲜的战役进行得并不顺利。先是左将军荀彘帐下的将官率领的先遣部队被击溃,然后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的部队也在进攻王险城时受阻,朝鲜国王右渠见攻城的汉朝军队只有区区七千人,于是率军主动出击,将杨仆打得大败,甚至一度躲进深山中十几天才得以脱险。

再读《史记朝鲜列传》——整个故事中没有一个正面角色

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是汉朝攻打朝鲜的两员大将

三、横生枝节

汉武帝见来硬的不好使,于是派大臣卫山前去招抚。右渠虽然取得了抗击汉朝的初步胜利,但他也深知和汉朝对抗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同意向汉朝称臣,并将太子做人质前去汉朝谢罪。看似一场风波即将平息,可在关键时刻又出了意外情况。

原来随太子前往汉朝的还有朝鲜进贡的五千匹马以及慰问将士的军粮,而护送这些物资的士兵连同百姓都手持兵器、气势汹汹。使臣卫山和左将军荀彘在看到这个场面后害怕局面失控,于是强令随行人员解除武器。本就不甘心前往汉朝为人质的朝鲜太子害怕自己因为汉朝的计策而被杀,在即将跨过边境时突然反悔,带领人马折了回去,这场和平谈判就此告吹。回朝复命的卫山也因此被降罪诛杀。

既然和谈这条路走不通,那只能继续较量武力了。左将军荀彘、楼船将军杨仆分率大军将王险城包围,接连攻打了几个月也没能攻下。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围困之后,王险城已变得摇摇欲坠。正在这时,汉朝军队内部再生枝节,左将军荀彘倚仗自己做过汉武帝的侍从官,加之所统领的是从燕国、代郡征调来的士兵,人多势众,因此常在楼船将军杨仆面前显露傲慢的神情。而杨仆本就人少,又在同朝鲜的首次交锋中落败,不免在面对朝鲜的态度上表现出退却和讲和的意向。

两股并肩作战的汉朝军队在决策层发生了意见分歧,导致屡次不能完成统一的战略部署。就这样又僵持了一段时间,汉武帝坐不住了,他将济南太守公孙遂派往同朝鲜作战的前线,并授予他便宜行事的大权。

领到汉武帝“尚方宝剑”的公孙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合并两军,他听信了左将军荀彘的一面之词,将楼船将军杨仆召来议事并趁机夺了他的兵权,将两军合作一处,统一归荀彘指挥。公孙遂回到汉朝,将事情处理的经过汇报给汉武帝,本想着能因此受赏的他万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纸诛杀令,公孙遂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丢掉了性命。

再读《史记朝鲜列传》——整个故事中没有一个正面角色

一场和谈因彼此猜忌而告吹

四、闹剧收场

左将军荀彘就这样借公孙遂之手挤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取得了前线作战的指挥大权。朝鲜毕竟是一个边境小国,能抵抗住汉军如此长时间的围攻已经实属不易。在持续的巨大压力下,朝鲜王室内部的矛盾也随之爆发。汉武帝元封三年,朝鲜大臣路人、韩阴、参及将军王唊等人发动政变杀掉了朝鲜国王右渠向汉朝投降,汉朝在朝鲜设置四个郡,并封参等五人为侯,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再读《史记朝鲜列传》——整个故事中没有一个正面角色

汉朝在朝鲜设置四郡

我们可以发现,《史记朝鲜列传》这场历史剧从头至尾都充斥着阴谋、变节、猜忌和反叛,似乎很难从中找寻到积极正面的东西。太史公司马迁在总结这篇记述时评价道:

“右渠负固,国以绝祀。涉何诬功,为兵发首。楼船将狭,及难离咎。悔失番禺,乃反见疑。荀彘争劳,与遂皆诛。两军俱辱,将率莫侯矣。卫满燕人,朝鲜是王。王险置都,路人作相。右渠首差,涉何俱上。兆祸自斯,狐疑二将。山、遂伏法,纷纭无状。”

可见,除了略微表现出对朝鲜亡国的可惜之外,司马迁笔下的每个字都充满了反讽和贬斥。事实也的确如此,平生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收获的也只能是令人失望的结果。

再读《史记朝鲜列传》——整个故事中没有一个正面角色

司马迁对汉武帝攻打朝鲜持否定态度

我们来看看剧中几位主演的最终结局:使臣涉何被朝鲜所杀,左将军荀彘被腰斩,楼船将军杨仆被贬为庶人,使臣卫山被汉武帝诛杀,济南太守公孙遂被汉武帝诛杀……一场看似胜利的战争,参与其中的文臣武将非但没有一人受封获赏,反而尽数获罪被杀,这在汉武帝时期是很罕见的。

司马迁正是用“春秋笔法”将这场“损人不利己”的对外战争展现给了世人,也为后世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我们在反思之余也不禁感叹,这世间确实存在没有一个正面人物的“历史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